中國哈爾濱「龍人」頭骨近90年後重現帶來震撼突破 - Pallab Ghosh
中國研究人員將一個古老的人類頭骨公之於眾,這可能屬於全新的人類種群。
該研究小組聲稱,在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直立人(Homo erectus)等已知的古人類種群中,這是進化史上最接近我們的近親。
這個綽號「龍人」(Dragon Man)的標本代表著至少14.6萬年前生活在東亞的人類種群。
有人於1933年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發現這一標本,但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學家們注意。
有關頭骨的分析文章發表在《創新》(The Innovation)期刊上。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教授是英國人類進化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
「就過去一百萬年的化石而言,這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他告訴BBC。
「你現在看到的是人類的一個獨立分支,沒有走向直立人(人類種群),而是代表了一個長期獨立的血統,在這一地區進化了幾十萬年,最終滅絶。」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可能改寫人類進化史。他們的分析表明,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新發現的人種與直立人關係更密切。
他們將這個標本歸為新類:龍人(Homo longi),英文來自漢語「龍」的發音。
「我們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姐妹種群,」中國科學院和河北地質大學教授倪喜軍說。
他告訴BBC:「我當時喊道『天哪!』我不敢相信它保存得這麼好,你可以看到所有細節。真是驚人髮現!」
與其他人類種群(包括我們)的頭骨相比,這個頭骨大很多。但它的大腦尺寸與人類相當。
龍人的眼窩很大,幾乎呈方形,眉脊很厚,嘴巴很寬,牙齒很大。河北地質大學的季強教授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早期人類頭骨化石之一。
研究人員解釋:「它兼具原始人類和一些較為現代的種群的特徵,有別於其他已經發現的人類種群。」
科學家們認為龍人的體格強健結實。但對他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因為他的頭骨已經從發現地點轉移了。
這意味著目前沒有考古背景,比如石器或者其他文化元素。
據報道,這個頭骨是1933年在松花江上建橋的建築工人髮現的。松花江流經的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字面意思是黑色之龍河流,這一新發現的人類種群以此命名。
這座城市當時正處於日本佔領之下。對該頭骨文化價值心存懷疑的中國工人把它偷運回家,以防落入佔領者之手。他把頭骨藏在家裏的井底,在那裏保存了大約80年。這名男子在死前把頭骨的事告訴了家人,因此才最終到了科學家手中。
中國發現了許多難以歸類的早期人類遺骸,龍人便是其中一個。還包括在大理、金牛山和華龍洞發現的遺骸,以及在青藏高原發現的夏河人顎骨。
關於這些遺骸是否代表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原始樣本,或其他完全不同的人種,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丹尼索瓦人最初是通過在俄羅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5到3萬年前的指骨提取的DNA來鑒定的。由於與尼安德特人的姊妹譜系相關的遺骸支離破碎,這個群體被稱為「尋找化石記錄的基因組」。
劍橋大學的瑪爾塔·米拉松·拉爾(Marta Mirazon Lahr)教授認為,龍人實際上是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是古代有趣的神秘群體。從DNA證據來看,在青藏高原發現的這塊顎骨可能屬于丹尼索瓦人。」她說,「由於在西藏發現的顎骨和龍人的很像,我們現在可能第一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臉。」
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了一組來自以色列的遺骸,可能屬於尼安德特人之前的物種。該團隊認為,龍人可能是首次出現在黎凡特地區的人類後裔。
但中國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來自東亞的這些難以分類的化石代表著一個新種群逐漸進化的過程。倪教授對那些不同意該評價的人做出禮貌回應。
他說:「結果將會引發很多爭論,我相信很多人不同意我們的觀點。」
「但那就是科學,正是因為有了不同觀點,科學才會有所進步。」
原文:BBC中文網
#歷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介紹 訪問作者:劉善群 內容簡介: TOKYO 1964‧2020 人文、創意和科技,就是東京奧運的精神與態度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奧林匹克的人 體育記者資歷達20年的劉善群,1991年首次到訪東京,採訪了...
日本 東北 大學 建築 系 在 魚漿夫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魚漿夫婦 #盛岡 #辰野式建築
那些我們每年都會見到的「辰野式」建築
前些日子跟太太買了3天的日本東北隨便搭套票,從下方的長野縣松本市,到上方的青森大湊都給你坐到飽。於是我跟太太好像搭上無限列車一樣,整個東北亂跑一通,只差沒有吃一堆牛鍋便當,還有抱著偏頭痛大喊「魚漿沒有輸!」。
說個題外話,您知道新幹線搭太多次還有太久是會偏頭痛的。因為氣壓的急遽變化,還有窗戶無法打開的密閉環境,對於人的心理跟生理都會造成壓力。這個頭痛跟暈車不同,只是單純的痛,而不是暈。這次這樣搭下來,我也體驗到了日本人會有的「長途新幹線頭痛」了。
回到主題,為什麼我會說「那些我們每年都會見到的『辰野式』建築」呢?
這次走訪了岩手的岩手銀行總行,建造於1911年,是建築師辰野金吾的作品之一。他很擅長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做法,及像王冠一樣的塔樓與圓頂設計。說到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做法,大家看了這張岩手銀行總行的照片,有沒有覺得跟台灣總統府一比,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呢?
辰野金吾一生在日本各地設計建築,甚至像是韓國跟中國都有他的作品。而他的許多弟子都來到台灣發展,設計了許多帶著「辰野式」風格的建築物,像是台灣總統府、紅樓戲院、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台中車站跟菸酒公賣局等建築,這些都帶著濃濃的辰野式風格,紅磚與灰白相間,就是很鮮明的辨識標誌。
對了,盛岡站前面還有一個許文龍贈建的「新渡戶稻造」雕像,這位也是號稱台灣的糖業之父,在花蓮文物館裡也能看到。
哎呀,好像很久沒回台灣看看總統府了。
日本 東北 大學 建築 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福島核電廠廢水已經飽和至429奧運游泳池日本準備排入太平洋
<單則精選>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島第一核電廠遭受海水沖擊,發生反應爐核熔毀爆炸,為了冷卻反應爐,自此開始產生大量核廢水。東電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天增加的核廢水達到540噸,後來修建好冷凍防滲牆等設施,再以去除了銫(cesium)和鍶(strontium)的污水做為冷迴圈用水後,將日增核廢水量降到了170噸,但東電建造的1044座儲水槽,總容量137萬立方公尺,在過了九年之後,核廢水累計達到了123萬噸,相當於492座奧運標準泳池,也差不多到了極限。日本政府開始研擬,建造淨化系統,將核廢水過濾再淨化,聲稱可以去險大多數危險放射性物質,然後就可以排放到太平洋。這項計畫還未正式宣布,已經引起環保團體、國際社會關注,尤其是鄰近的韓國,更提出了強烈抗議。
{內文}
(韓聯社主播)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雨水和地下水,流入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當時,引發爆炸事故的核反應堆內冷卻水,每天產生170多噸污水,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正在積極討論,將目前已經增加至123萬噸污染水,污染濃度降低到法定標準值以下,向太平洋放流的方案
(日本經濟產業相/加山宏)
(幾乎沒有用地可再建(儲存槽),但污水量每天都在增加,考慮到這一點,決定處理方針不能無限期拖延
(南華早報)
(九年前 地震引發大海嘯摧毀日本福島核電廠),(時至今日,為冷卻反應爐所產生廢水逾百萬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外海發生了規模9.0地震,這是有紀錄以來,日本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更在東北地區海岸引發了大海嘯, 瞬間淹沒了沿岸城鎮,位於福島的第一核電廠遭到海嘯直接沖擊,全站斷電,導致核反應爐的冷卻水循環系統失效,六座反應爐中,三座發生熔毀爆炸。
(新聞旁白)
撥開厚厚的水泥和金屬碎片進入3號機組內部,天花板和牆面坍塌,管道和設施交錯疊在一起,發生氫氣爆炸的是建築物5層,將劑量計從3樓推進樓地面,測得每小時104毫西弗特,超過人體可承受限度90萬倍,就連數位攝影機也受影響而停止運轉,"(能看見影像嗎),現在看不見(先回去吧)"
時隔九年,東京電力公司派遣檢測小組,深入3號機調查內部輻射量仍然驚人,根據韓國媒體更揭露,1-3號機內仍有880萬噸核燃料,殘留10萬兆貝克的放射性物質,但等待處理的危險物不只這些。福島核電廠反應爐的地基,因為建造於海平面以下4公尺處,爆炸發生後,地下水 雨水不斷滲流進去,形成大量遭到污染的核廢水,之後為了讓反應爐降溫冷卻,東電又每天注入大量冷卻水,也成了危險的核廢水,並且快速累積。根據東電2014年的統計數據,每天增加的核廢水達到540噸,即使修建了冷凍防滲牆等設施,改以去除了銫(cesium)和鍶(strontium)的污水做為冷迴圈用水,每天仍會產生170噸的核廢水。
為此東電建造了1044座儲水槽,可儲存總量是137萬立方公尺,但九年下來,產生的核廢水累計達到了123萬噸,相當於492座奧運標準泳池,而且每週仍以千噸為單位,持續增加中,即將達到儲存容量上限。
日本政府因而提出,將核廢水過濾再淨化後排入太平洋的放流計畫,寄望以海洋自然稀釋功能來解決核廢水問題,東電也聲稱,過去一直在努力淨化核廢水,經過多道過濾後能去除絕大數放射性污染物,只剩下名為「氚」的物質。
(arirang news新聞報導)
綠色和平組織針對日本計劃放流入海,福島核電廠廢水的調查結果,一如外界報導 這些核廢水不僅含有氚,還含有許多其他放射性物質,包括碳-14等,而在海魚中測得濃度是氚的數千倍,這些核廢水並且有可能破壞人類的DNA
(韓聯社新聞報導)
東京電力公司內部文件也揭露,福島電廠核廢水中含有其他放射物質,部份放射物質含量超過可接受程度,運營福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曾對2018年淨化完畢的89萬噸污水進行調查,84% 75萬噸污水中含有超過排放標準的銫(cesium)和鍶(strontium)等放射性物質
綠色和平組織專家質疑,東電掩蓋了部份事實,所謂經過處理的核廢水,實際上仍含有許多種放射性物質,而有些放射性物質,根本就無法以處理程序去除,核廢水若排入太平洋 包括海洋魚類 海底土壤,和所有生態系統都將持續遭受輻射污染,進而改變人類的遺傳基因。
(張瑪麗/綠色和平組織專家)
研究報告顯示,福島電廠核廢水含有60多個放射性物物,其中最致命的放射性物質,其特性上會持續留在人體內相當長時間,不是通過身體被稀釋,而是會混合在遺傳因子細胞中發生變異,有人會問自然界不也存在著,像福島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嗎,事實上福島核廢水中的最危險物質,如果不是因為核電廠事故,很多東西是不會出現在外在環境中的,與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能完全不同
被排放入海的核廢水,更會隨著洋流擴散至鄰近國家,德國海洋研究機構對核廢水排放後的污染情形進行預測,結果顯示57天之內,輻射就會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三年內美國與加拿大都將遭到污染,韓媒報導則指出,放流後一個月之內 核廢水就會抵達濟州島海域。
(新聞旁白)
根據日本某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2009年)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時流出的核廢水,隨著海洋表層水,一路流至東中國海,(韓國)東海海域一帶,只用了1年時間,
而向下流至日本列島南部的核廢水,幾年後流入了(韓國)東海海域,從東海海岸銫濃度上升就足以證實
韓國向日本政出強烈質疑與批評,濟州島漁民更揚言要對日本提起國際訴訟,就連日本讀賣新聞進行的民調也顯示,一半以上的日本民眾反對這項放流計畫,但許多專家認為,日本政府在核廢水處理壓力下,極有可能強行推動,而按照東電的計畫
確認執行後,需要2年時間建造淨化系統,因此最快將在2022年進行核廢水排放,此後更需要20-30年才能處理完所有核廢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D6sSjqnU4
【完整版】2020.11.1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mu9nbFy08
日本 東北 大學 建築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介紹
訪問作者:劉善群
內容簡介:
TOKYO 1964‧2020
人文、創意和科技,就是東京奧運的精神與態度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奧林匹克的人
體育記者資歷達20年的劉善群,1991年首次到訪東京,採訪了在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見識到世界先進國家如何舉辦頂尖賽事,也對1964年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運動設施仍然被延續使用著,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過了半個世紀,日本在311東北大地震之後,東京再度拿到2020年奧運的主辦權。於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的1964年出生的劉善群,在爬梳東京奧運史料時,從中強烈感受到日本人堅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如同〈昂首向前走〉歌詞形容的一樣,56年前的東京奧運,日本人以此精神贏得全球的掌聲,2020年也將以這種態度團結人心,即使會遇上困難而哭泣,但仍勇敢地昂首抬頭不讓眼淚掉下來,成功辦出一場令國際驚豔盛讚的東京奧運。
奧運不僅是一場運動盛會,它與國際政治、國家建設和財經預算都息息相關。兩屆東京奧運無論是場內到場外,都有太多的事與物令人期待,尤其是「追求卓越」。劉善群以30年前的「東京印象」為基礎,加上參與過7屆奧運和其中4屆的現場採訪與轉播經歷,從人文、創意設計和科技三部分,和大家分享東京奧運的故事。
【歷史與人文】
20年不滅的奧運聖火/原爆之子、東洋魔女與赤腳大仙/從昭和到令和/「火中取栗」建築大師隈研吾/新日本人/全球矚目的焦點──東京奧運開幕典禮/Hope Lights Our Way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活動
【創意與創新】
飄櫻吹雪──融合日本絕世美景的聖火火炬/8萬噸家電垃圾提煉製作的奧運獎牌/奧運史上頭一遭──由小學生票選出的吉祥物/江戶時代的格紋──東京奧運會徽/向一九六四年致敬!奧運競技項目圖標/創意設計番外篇—浮世繪保險套
【科技與未來】
未來都市交通工具──無人車/機器人/帶你去看流星雨/奧運居,大不易!/黑科技──人工智能、評分系統、全新的轉播技術/5G在東奧、即時翻譯、新替代能源:氫
作者簡介:劉善群
1964年東京奧運當年出生於台灣宜蘭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台北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碩士
世新三年制編輯採訪科
曾任:
民生報體育記者
台視體育主播
台視首任駐北京特派員
鴻鷹動畫策略總監
中天電視協理兼發言人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暨時報資訊總經理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公共事務處處長兼發言人
台開集團新天堂樂園總經理、風獅爺購物中心總經理
奧運經驗:
參與七屆奧運會採訪作業(1988-2016,2004除外),1996亞特蘭大、2000雪梨、2008北京及2012倫敦等4屆奧運現場採訪、轉播。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日本 東北 大學 建築 系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身為一個日本酒的愛好者,一邊旅行,一邊拍攝日本酒的紀錄片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雖然很多到東京的旅人都會在成田機場第一次落地,但知道千葉縣成田市也有一間三百多年歷史酒造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鍋店酒造的興盛與發展,也正好與當年日本酒釀造的重鎮轉移有關。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讓我們先聽完手邊的這個故事吧.....
天慶三年,西元九百四十年,以大聖不動明王為本尊的真言宗智山派大本山,成田山明王院神護新勝寺在此開山。其供奉的不動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忿怒化身,不動明王名稱中的「不動」,是指慈悲心不變,無物可以改變撼動,「明」則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現象的人的尊稱。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身者即身成佛。
七百年後的元祿二年,西元一六八九年,在佐倉藩的特許之下(當時全日本僅有一千零五十家獲得釀酒許可),大塚家開始在成田山門前釀酒,讓江戶居民在參拜完成田不動尊後,可以將當地釀造的清酒帶回江戶飲用,當時的釀造銘柄名為【蓬萊山】。三百年前,原先從事鍋具鐵器鑄造的大塚一族從幕府管制的鐵器鍋具產業,轉身成為結合當地旅遊名產的釀酒業,顯然是大塚一族傾聽了血液中商人血統的呼喚,就此踏上了三百餘年的釀酒道路。
第十九代藏元大塚完:【說起來已經是330年前了。當時的成田山剛被炒熱,變得相當有名。我們家的祖先就帶著好酒,去讓東京,也就是當時所謂江戶的人喝了;反應都不錯,順勢推銷成田山,叫大家多來參拜;還真有商業頭腦。當時從東京過來參拜的好像有數萬人。我們就是在這釀酒,賣給來參拜的人。歷經三百三十年,一直在這釀酒。】
鍋店酒造隨即逐漸擴張,為了應付全日本的酒類需求,他們開始在各地設置釀造所。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九零零年,在香取郡神崎町設置釀造所,生產的銘柄其名曰【香神】。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零九年,在兵庫縣魚崎町(神戸市灘區)設置釀造所,生產的銘柄其名曰【仁勇】。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在印旛郡六軒(印西市)設置釀造所,所生產的銘柄其名曰【利根正宗】。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資源缺乏,政府一紙命令,就將這所有外縣市的酒藏全部關閉。鍋店酒造也跟著重回以成田為主的釀酒基地。
但現任鍋店株式會社第十九代藏元的大塚完原來的志願並非成為家族的接班人。他從大學時代就負笈美國,在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經濟,畢業之後也一心一意希望在西方世界工作。因為他並非長子,所以四處歷練,中間一度到了澳洲的黃金海岸參加大型渡假村的開發案,負責整合購物中心、渡假村、飯店和住宅。
就在他已經離鄉背井十幾年之後,鍋店酒造陷入經營危機,無人能夠接手。累積大量家族事業以外企業工作經驗的大塚完扛下這個責任,立即回到日本,準備拯救這個三百歲的釀造事業。
第十九代藏元大塚完:【狀況真的很糟,一方面龐大的赤字,而且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我也一點頭緒都沒有,真的好多問題,我那時還只有37歲而已,仗著年輕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做點什麼,想想那時候也真的是有點亂來了。
沒有,根本沒有對策。就想只要拼命的話,我總能做點什麼才對。反正放棄的話就就沒戲唱了,我一定要盡點人事,也著實盡我能力努力了一番。實際上花了三年左右。那時酒藏真的殘破不堪,連建築都倒了不少、斑駁得厲害,現在當然是整齊多了;這些也是非修不可的。很多造成虧損的事業部門,總之先收掉;將全部力量回歸釀酒本業。方案定下之後開始動作。看到改善的效果為止花了三年的時間。就是把周邊的事業都收掉,專心釀酒本業。】
曾經放眼全世界的大塚完社長在費盡心思完成了三年的企業改革之後,救亡圖存之餘,心力開始轉向釀酒制度本身,他開始考慮未來的鍋島酒造發展究竟要走向何方。
第十九代藏元大塚完:【從東北請來的杜氏集團,包含了釀酒人之內十個人左右在釀酒,哦,十三位吧。從結果來說,他們雖然也認真在釀,但好像我們的理念,或者我們想要怎麼做的時候,他們的確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程度;很多地方是做不來的。】
原先各家酒造都是奉行每年冬季從外界請來專業的杜氏進行釀酒的政策,但大塚完社長幾經嘗試,最後在平成九年,西元一九九七年決定改為不再外聘杜氏,改由社員釀酒的制度。
兒玉就範:【我來自琦玉縣,就在千葉縣的旁邊。
我本身21歲的時候就開始釀酒了,一直在酒藏的釀造現場工作。這裡並不是我第一家任職的酒藏;先前經歷了許多家酒藏,得到歷練與成長。現在45歲了,這段時間裡一直都在釀酒…
我現在算是單身赴任,和家裡人分開、隻身過來釀酒。身為一個任性自私的父親,直接把孩子託給媽媽,好讓自己一頭鑽進釀酒的世界,心無旁鶩,讓自己能暫時一心在釀酒工作上。】
也正因為大塚完社長的冒險性格,除了原先的仁勇品牌之外,他為了開拓新市場還又再申請了一個新的品牌名:【不動】,取自於成田不動尊之名。但意外的是,這個名稱竟然數百年來第一次有人申請註冊,也因此不動才成為鍋店酒造的特殊戰略品牌的新代表。
大塚完:【現在算來大約15年前,創立了不動這個品牌,打算採取新的行銷方式,面向全國這些有名的專業店家、直接出貨。畢竟仁勇跟不動的客群完全不同,當然內涵上有多少有些差異。但不會說因為是仁勇我就比較馬虎;仁勇歸仁勇,有它自己的長處。日本的市場日漸萎縮,小型的零售商會消失不見;要賣的話頂多就是往超市或超商去;所以現在仁勇在超市或超商都有上架。除了販售,也有我們「存在」的宣示意味;強調仁勇是千葉的代表品牌,不動反而還在其次。不動要的是依照目前的方針,每年每年能夠品質更加精進就行。這是兩者不同的戰略定位。】
也因為鍋店酒造是千葉縣最大也最知名的酒造,在地的名店也會以鍋店酒造的產品來搭配各種美食享用,當地最知名的海鮮屋鳥丈居酒屋不只店內擺滿了不動的清酒,甚至連他們拓點到台灣時,也一併把不動這款酒推廣到台灣的分店去,堪稱地產地銷,地產外銷的最佳範例。
鍋店酒造在大塚完的帶領之下,成了一個擁有豐富實驗精神的酒造。不只一般釀酒常用的山田錦、美山錦,他們還使用了大量的特殊品種酒米:酒小町、出羽燦燦、彗星、雄町、飛驒譽、越光米、一見鍾情。這樣廣泛的嘗試和努力,代表著杜氏和藏元必須要齊心合力才能面對各種酵母、酒米和成果的平衡與挑戰。而且鍋店酒造也因此擁有了非常特別的風格,他們會針對不同酒米,不同風味推出不同季節的限定商品,除非因緣俱足,想要喝到他們一年推出的所有商品,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光是不動系列,一年就有二十三種以上不同季節,不同酒米的限定商品,堪稱眾多酒造中非常特別的一個存在。
大塚元的改革還沒結束,為了有更直接的管道可以接觸消費者,他還於平成四年在成田山門前設置了直營店鍋屋源五右衛門,建築本身則是建立於大正十一年的檜木與土藏造的九十餘年古屋。在老街表參道上的這家店面,讓仁勇和不動的品牌都有了展示的空間。而為了引進新血,他也任用了原先不是在酒類販賣領域任職的大森店長來經營這家店面,希望帶來更多新氣象。
而為了保持產品的穩定度和增加全年,全球出貨的穩定性,大塚完甚至投資上億,以全日本酒造少見的大手筆建造了一個上千平方公尺的冷凍倉庫,提供所有的產品穩定冷藏的空間。
大塚完:【在酒釀好之後,不管裝瓶與否;只要確實先冷藏保存好,風味、品質基本上就不會改變,就是懷抱這樣的想法;不然那錢花得真跟傻瓜一樣。不過就是因為這年頭不是好酒跟本不會有市場,所以真的砸了好多錢在看不到的地方上面。這個冷藏庫占地大約一千平方公尺。分成三部分,一個零下四度,一個正負零度,另外一個是十五度。放在零下四度的環境下,品質上幾乎不會有任何變化,生酒也是如此。因為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所以才蓋了這座冷藏庫。】
三百年三十年前誕生在日本成田不動尊山門前的鍋店酒造,現在已經跨出日本,面對海外市場,目前已經成功踏上了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瑞典、美國的市場。大塚一族的創業熱情已經如同不動明王的烈火一般擴散至全世界;也許有朝一日,第十九代藏元大塚完想要在美國種植酒米並且釀酒的夢想終究會實現的!
大塚完:【酒、人、心這幾個字。好酒,是要維繫人與人之間,填補人與人之間的空隙;讓人心更加…,讓人感情更好,幫助人們心靈更加契合,這就是酒〈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想要釀的酒,得要是能真正打動人心的酒,能讓人吟詠的好酒。讓酒來串起人與人的連結;是讓大家的感情更緊密、美味的好酒。我們釀酒時,也包含了這樣的心意…】
鍋店株式会社 神崎酒造蔵
日本 東北 大學 建築 系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