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機廠 運作長達75年,走入歷史。全台首座 #鐵道博物館 也應運而生!】
台北機廠的前身是清朝末年的「台北機器局」,位於現今塔城街及鄭州路附近,日治初期轉為維修鐵路車輛的「台北鐵道工廠」, 1935年搬遷至興雅庄(現台北市松山區),二戰之後更名為「台北機廠」。
👉【遠見華人 精英論壇】https://gvlf.gvm.com.tw/
#華人精英 #張政源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去花蓮秀林的『大禮部落』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太魯閣族 約在二、三百年前由臺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 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立霧溪流域定居 但在日治時期的理番政策下 大部份的部落均被遷移至淺山、平地一帶 (今之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 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
日治初期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早上我在南庄國中參加了「南庄事件」119週年紀念活動,六大族群代表於萬善義塚前表達哀悼與敬意,希望這個過去在南庄發生的重要事件,能被後人所記得。
南庄事件,又稱日阿拐事件,為日治初期賽夏族傳奇頭目日阿拐率領族人抵抗日本總督府之事件。
日本總督府為增進財源,於1895年頒布「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將無官方證明及山林原野地契約之地視為官地,土地收歸國有、實施專賣制度。
當時苗栗南庄地區日阿拐、絲大尾、張有淮三位原住民族頭目取得特許製造樟腦。但日人在土地使用權及所有權政策上經常與族人產生衝突,後又因樟腦價格下降,業者積欠山工銀,不滿情緒日益積累。
日阿拐遂率賽夏族,聯合泰雅族、道卡斯族以及客家人、閩南人於1902年7月6日襲擊南庄支廳,史稱南庄事件。歷經五個月的抗爭,最後仍遭日方壓制,30餘位族人被槍殺。
當時族人的屍骸便被埋在南庄國小操場下,後來校方改建操場時發現,將其移至南庄國中設置「萬善諸君之義塚」以紀念南庄事件。每一年,賽夏族、泰雅族、道卡斯族、客家人、閩南人與日本人等六大族群代表都會共同參與紀念活動。
明年剛好是南庄事件120年,將會有一系列的活動,除了讓在地族群得以追思與哀悼外,也希望讓更多的台灣人能認識這片土地上所發生的故事。
日治初期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嘉義後火車站的東石人聚落:小副瀨,在地信仰日本王爺義愛公,全臺少見單一地區同一分靈宮廟最密集的地方。
嘉義後火車站,除了小澎湖外,在竹文街這一側,是吸引許多嘉義東石副瀨村居民們遷徙謀生,逐年形成一個副瀨人聚集的村落「小副瀨」。
除了人群的移動,他們也將心靈寄託的信仰「義愛公」挪至小副瀨,短短幾步就可以在社區裡遇到從副瀨村分靈過來嘉義市的廟宇,分別是主祀義愛公的富義宮、陪祀的富南宮和富安宮。
#日本王爺義愛公的原型是一名日本警察
當時臺灣民不聊生,在日治初期被派來臺的日籍警察森川清治郎為村民設立學堂,投入資源教導村民識字與傳授正確的衛生知識,與副瀨村的村民相處融洽。
後來,因臺灣地方稅制加重,當年又河水氾濫,對東石一帶靠海吃飯的村民簡直雪上加霜,森川清治郎將人民困頓的生活樣貌如實向上稟報,卻被上級誤會他助長人民抗稅。
受委屈的森川清治郎夾在身為警察卻無法對轄區有所作為的絕望與政治紛擾之中,認為自己的無力解決不了村民的期望,最後選擇舉槍結束生命,留給村莊無限遺憾。
後來,曾有副瀨的保正夢到森川清治郎提醒瘟疫的預防,為了感念他依然心繫副瀨村民的安危,村民們便以他落腮鬍和官帽的形象,尊稱「義愛公」,讓後代敬仰至今。
據地方轉述,富義宮的乩童起駕時,即便乩童本身不會日文,但他卻口說日文,手寫日文,深植人心的義愛公,至今依然庇佑鄉里。
日治初期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去花蓮秀林的『大禮部落』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太魯閣族
約在二、三百年前由臺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
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立霧溪流域定居
但在日治時期的理番政策下
大部份的部落均被遷移至淺山、平地一帶
(今之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
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居住活動
日治初期居住在此地的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
西元1896年參加新城抗日事件隨後出任太魯閣總頭目
令日本人無法進入太魯閣地區長達18年
直到1914年日人派兵征討
ㄒ哈鹿閣率族人奮勇抵抗最後寡不敵眾
為顧及全族人命脈
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
日人對哈鹿閣既恨又敬
征服後把赫赫斯社改為哈鹿閣社
把浴血激戰山頭取名為哈鹿閣台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分為上、下兩部落
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
民國68年居民移居山下
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
目前當地居民種植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箭竹及蕗蕎等農作物
『大禮部落』怎麼去:
座標:24°10'06.5"N 121°37'46.5"E
自行車:
步道無自行車相關設施
太魯閣台地停車場設有自行車專用停車架
客運:
每日有花蓮客運、臺灣好行接駁車從花蓮火車站至太魯閣(往天祥)
太魯閣客運(電動公車)行駛新城火車站至太魯閣(往天祥)
開車:
開車沿台八線、台九線可到太魯閣台地
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
由得卡倫步道登入後爬到最高點處就可銜接到大禮大同步道
已下放上(健行筆記)GPS路徑連結: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679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San Andreas - Vendredi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
2.Forest Leaves - KENTDOW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mp3
3.Salon Helga - Broke In Summer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
safe Music.mp3
4.Different Story VIP - Another Kid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
safe Music.mp3
日治初期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臺灣史 #原住民
#開啟cc字幕
從防範原住民的 #隘勇線,
到武力鎮壓的 #五年理蕃計畫,
都能夠看出日本與原住民緊張的關係與殖民的壓迫。
大家熟習的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究竟是為了民族精神 #抗日,
還是單純反抗壓迫的 #抗暴 呢?
--
本集由臺灣吧 X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與外文系 X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合作播出
📚 #策劃與執行:陳玉女院長、蔡美慧老師
📚 #臺語指導:胡淑貞老師、黃阿惠老師、蔡美慧老師
📚 #臺語旁白: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陳妘舫
📚 #臺語文稿編譯:陳泓文、陳育萱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 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 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 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Aunt Tagonist", "Comic Hero"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註解:
註一:「白浪」是原住民對平地漢人的稱呼。過去漢人長期欺壓原住民,因此原住民就稱漢人為「壞人」,「白浪」為閩南語「壞人」的音轉。
註二:「隘」是清代用來防範「生番」的軍事設施,守備人員稱為「隘勇」,可能是漢人或「熟番」。日治初期,總督府擴大使用並以木牆鐵網連成一線,將原住民圍堵在山區。
註三:對原住民稱呼「同胞」是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的用詞,又因住在山地而定名為「山胞」。同胞的稱呼有不分族別、一視同仁的意涵,但也有學者認為稱呼原住民為同胞隱含殖民的強烈意圖。這個詞彙經過長期的正名運動後,終於在公元1994年,全面改稱「原住民」。
參考書目: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日治初期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凰木,有翠綠茂密的葉子,上面開滿火紅的花朵,在紅磚牆的襯托下,紅綠對比顏色樹頂開滿一團團火紅的鳳凰花,看起來真是這一季的浪漫。
古蹟相互輝映的鳳凰花可說是台南特別的景觀,其中孔廟全台首學入口北側的鳳凰木,最具台南意象。很多人進入孔廟前一定會被這棵滿開的鳳凰木吸引拍照。另外台灣文學館曾是台南舊市政府的辦公室,當時建築前的兩棵鳳凰木是台南市重要的景觀,其它如台南公會堂前也有種植。
台南的鳳凰花約莫在每年的五月初開始綻放,大概到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是第一波盛開,但是一直到十月都還能見到鳳凰花高掛枝頭。其中六月是全台各校的畢業季,鳳凰花開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當校園驪歌響起,鳳鳳花燃燒盛開,有如對學子告別校園最深情的祝福。
除畢業離別的祝福,在台灣,談起鳳凰花一定會想到台南市。因為台南舊城區內種植了鳳凰木達百年之久,對台南人來說,它是傳承城市記憶重要的象徵。
其實台灣的鳳凰木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日治初期引進台灣。在日治的文獻中有兩種記錄:一是一八九六年由本多靜六博士(西元一八五七至一九二八年)由印度孟買領事館引進種子,隔年於殖產部的苗圃育種,另一文獻則為田中安定博士於新加坡領事館引進;鳳鳳木的命名則是當時日本著名的植物學博士三好學命名ほうわうほく,中文為鳳凰木。一開始於北、中、南的官府庭園種植,臺南最早種在安平稅關及英領事館。據當時的報紙記載,約在一九一○年,安平的鳳凰花開就頗負盛名。後來農業試驗改良所選擇當時長得好、樹圍壯碩的樹木種子做為行道樹育種。
台南和鳳凰花意象的連結主要源於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六年大正町(今中山路)道路開闢隔年),當時配合台南公園開幕,在大正町種植一百多株鳳凰木苗木,也因為這批種植成功,陸續成為中南部行道樹的選項之一,而大正町夏日火紅的鳳凰花,便成為當時代表台南的都市意象之一。其它種植地方有高雄神社參道、大社、台中大屯、花蓮花岡山……等。
日治時期大正町的凰凰木,經過十幾二十年,養成並木隧道的街景。每到夏天道路兩側就開出美麗的紅色花朵,形成炫目的鳳凰花隧道惜的是這街道景觀在一九七○年代因交通因素,兩排行道樹陸續砍除,那美好的畫面除了留在老一輩台南人的記憶中外,只能從老名信片中追尋了。
台南最美的一條鳳凰花道路消失了,雖然後來中山路在台南醫院那側也有種鳳凰木,但氣勢落差極大,美景再也回不去。或許因為台南夏日鳳凰花的印象太深刻,所以即使戰後,鳳凰花依然代表台南做為市花,台南市政府一度以鳳凰花為logo,成功大學也是。可惜在千禧年時台南市的鳳凰木得了傳染病大量死亡,還由民間團發起種植鳳凰木復育。
台南種植鳳凰木不少,舊市區主要在南門路(圓環至孔廟段)、台南運河、安平市政中心周圍、安南區本田路三段、安吉路三段、小東路、東豐路(東豐路段有好幾種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健康路(忠烈祠附近)、大林路、中華東路、裕平路……等等。其中開花狀況較好的是運河兩側,在藍天白雲下水影相映,風情萬種。另外台1線新市善化路段,道路兩側有部份有稻田,拍起來是另一種田園的風格。
另外特別介紹一棵鳳凰老樹,這樹在左鎮草山青瓜寮。台南左鎮草山惡地形十分聞名,二寮觀日出更是台南著名的景點。在這人煙稀少的地方,卻有一棵老鳳凰木遺世獨立在山中的土丘上。土丘上有一間已無人居住的紅瓦土埆厝,土丘後方有一座已撿骨的墓,前後杳無人煙。這棵盤踞在土丘的鳳凰樹,樹根佈滿土丘,粗粗細細向外延伸,枝葉伸展多遠根就有多廣。靠近老樹,視線沿著向上的枝幹往上望,有說不出的震撼,在樹下可以感覺到樹旺盛的生命力。每年五月當紅色的鳳凰花盛開,荒山中那燃燒的紅與老屋在天地間構築一幅奇特的畫面,見過這景象應該一輩子難忘。每年花開時總會吸引來自台灣各地喜愛自然生態攝影的人前來朝聖。
日治初期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由日本時代臺灣與中國人均收入比較 的推薦與評價
附圖為1895-1945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圖,由圖可以看出日治初期臺灣居民收入水準僅略高於中國,隨著日治下衛生設施、水、電、鐵道、風俗/ ... ... <看更多>
日治初期 在 國小社會日治初期的統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