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個食水極深的行業,背後由精算師所設計出的產品,絕少會「賭」輸給投保人士,加上這個行業由一班坐享「收成期」的廢老當家作主,消費者不被剝削才怪,導致業主們每年浪費不少冤枉錢。
但萬物總有周期,自保監局過去一兩年陸續批出虛擬保險牌照,行業生態就慢慢作出改變,最近有虛擬保險公司推出火險,保費較同業平至少七成,相信就觸動到這個行業的結構性利益。
今次提及的火險,是置業做按揭的必需品,潛在市場挺大,根據保監局2019全年的數字顯示,香港「火險」市場的保費毛額大約37.7億元,佔整個一般保險市場約6.7%,
當中市佔率首三位是安盛保險、中國太平香港及中銀集團保險,不過箇中的透明度就相當低,令不少用戶白白錯失自行選擇保險公司的權利,而只跟隨按揭銀行做火險。
事實上,每間保險公司背後也跟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如匯豐跟安盛合作、恒生跟昆士蘭保險合作、花旗跟友邦合作、渣打跟保誠合作⋯⋯這條產業鏈,意味中間肯定牽涉渠道費或轉介費,而這就是消費者付出的第一筆「冤枉錢」。
是的,保險業「潛規則」多多(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種潛規則),單以火險為例,就被既得利益者多年來疑似打默契波,造成消費者第二筆「冤枉錢」:不少火險公司會把保費以「按揭總額」計算,而不是「按揭餘貸」、或「重建成本」計算。當中保費比率更高達0.15%,難怪今次有新玩家以0.03%超低價錢進場,已引起不少銀行和經紀不滿,有意玩封殺,但因疑似違犯《銀行守則》而聞說有關事件已鬧至消委會層面。
現在回看,也終於明白OneDegree當初拿下牌照背後的辛酸,原來是一切源於一班保險業舊電池的恐懼。又話說,對上一次有新玩家,能夠在香港市場撼動巨人,大概已要數到當年王維基的城市電訊,當年利用長途電話回撥技術,打破港電訊的國際長途電話壟斷市場,這種大衛戰勝哥利亞的場面,到底會否在保險業重現?
魑魅魍魎:火險市場剝削成性
http://bit.ly/3bHREs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