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束時,如果觀眾仍意猶未盡的沈浸在片尾曲中,直到最後一個音符,這一定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作品。《幸福路上》,就是這樣一部緊緊抓住人心的動畫片。
昨天在偌大的戲院裡,林淑琪的故事雖然結束了,卻沒有一個人離開。伴隨著蔡依林的歌聲,每個人似乎都跌進了闊別已久的過去,在內心裡尋找著屬於自己卻被日常遺忘了的林淑琪:從小到大,想要生活的如自己所願,卻又跌跌撞撞,想要改變週遭,卻又發現最不容易是自己的人生,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如何像阿嬤說的:「你相信是什麼,你的人生就會是什麼」。
在《幸福路上》,身為五、六、七年級的我們,都是林淑琪們。我們共同經歷了台灣社會解嚴三十年前後的政治經濟變化,甚至許多臺灣家庭裡都有相似的世代經驗,不論是原住民或移民族群。阿公阿嬤務農,父母這一代,帶著一只皮箱到都市裡打工、做小生意、呷頭路或創業。作為子女的我們,在填鴨考試教育中「力爭上游」,透過升學競爭力求階級流動,世代間有代溝更有愛。要等到長大了,才有自覺能力去重新發現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戒嚴與白色恐怖是怎麼一回事。許許多多人努力改變社會,推進了台灣的歷史腳步,但對於民主化,對於選舉競爭,對於公平正義,在每個家庭裡,每天都和衆聲喧嘩的社會一樣,爭論不休。
電影裡再現了許許多多我們的生活記憶,尤其身為一位女性,林淑琪彷佛離自己更近。看著電影,想著北一女時期的自己,也曾誤入519綠色行動,開啟政治啟蒙,而女主角誤入的場景,也正是自己曾經參與的一場抗議行動;想起大學時堅持從工學院轉到哲學系,家人擔心我以後無法養活自己;921大地震時,人在法國的我,看著地震新聞,不禁想要趕快回台,禍福與共。尤其,《幸福路上》催生的時候,大概也是我成為母親的時候,想像著屬於下一個世代的未來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幸福路上》說的不只是女主角小琪的成長故事,更是經歷過一九七〇年代至今的每一位臺灣人的故事。過去二十年來,臺灣動畫曾經有《魔法阿嬤》、有春水堂《阿貴》等,陪伴著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如今,我們又有了這部《幸福路上》,既深刻又溫暖地為我們留下成長的集體記憶。誠摯邀請所有朋友一同進電影院,支持《幸福路上》這部臺灣動畫的重要里程碑。
「《幸福路上》,
我為電影取了這樣的名字
幸福是在路上
而不是目的地。」 --導演宋欣穎
--
【幸福路上 On Happiness Road】現正熱映
📜全台時刻表 ➜ lnk.pics/OHRtm
✅ LINE給親友馬上看 ➜ bit.ly/OHR-Line
▶️ 最終預告! ➜ lnk.pics/OHR-tlr
▶️ 電影主題曲 ➜ bit.ly/Jolin_OHR
▶️ 幸福路上IG ➜ bit.ly/OHR-IG
▶️ 桂綸鎂、魏德聖、蔡依林⋯幕後全輯 ➜ bit.ly/OHR-list
📮 包場/團購優惠票需求 ➜ lnk.pics/go2HR
--
內文來源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春水堂阿貴 在 可樂農莊桌上遊戲 - 桃園中壢桌遊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阿貴動畫到大玩桌遊~ 酷!!
☆☆☆☆☆☆ 台灣桌遊登上國際舞台 ☆☆☆☆☆☆
△
《大玩桌遊》社長 史萊姆楊~專訪
▽
=======================
★
記:『能跟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學習經歷嗎?』
楊:『我以前學習背景主要是美術,研究所接觸多媒體科技,我第一家接觸的業界公司是春水堂科技,之後則在『猴戲』、『洛可可』分別服務過一段時間,鑑於一些原因,方才轉戰桌遊業,創立『大玩桌遊』公司,另外在這段期間,一直在大學擔任講師的工作。』
★
記:『當時是怎麼跟春水堂科技公司合作的呢?』
楊:『那時是大三有個機緣過去工讀。』
★
記:『阿貴的flash影片,您主要是設計或是連同腳本一起進行呢?』
楊:『我負責設計人物,大概的性格及草圖,至於腳本劇情等部分則沒有太多的參與,當時因為白天需要顧及課業,後來跟公司談好,一周兩次到公司幫忙人物設計等工作,主要是以晚間為主。』
★
記:『楊大的桌遊在國外非常暢銷,除日本、波蘭外還有那些國家呢?能分享當時選擇這些國家外展的心路歷程嗎?』
楊:『我們目前的產品,在東歐如愛沙尼亞等國,以及德國的桌遊展場都看得到,雖然未必比得上國際知名的桌遊,但產品能見度的確逐年成長。會選擇這些國家輸出的原因,除了台灣本地的內需市場不足以外,也存在一種推廣桌遊文化的理想,過去台灣的既定思維在文化上是習於被動輸入,早年用的日本貨、歐美貨也都予人高級品的印象,久而久之消費者心態上便產生了『外國貨』等同『高級』的聯結。事實上從國外輸入的產品大多經過篩選,以我們在日本的生活經驗來看,當地其實也一樣存在劣質產品,只是不會拿劣質品輸出罷了,為了翻轉國產品給人的形象、拓展國產遊戲的世界觀及能見度,也可以說是市場考量以外的原因。』
★
記:『楊嫂閃閃近日出版的《桌遊人》雜誌內容很用心,在如此忙碌的狀態下,怎麼會想到要作這件事呢?』
楊:『在投入製作的過程,我們就已經很清楚,這會是個不可能賺什麼錢的活動,只是鑑於台灣的確需要一本能更深入介紹這樣文化的刊物,相信這件事很重要,所以就是一股傻勁的去做。』
★
記:『想藉由《桌遊人》改變那些觀念呢?』
楊:『在台灣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玩樂這事本身常被大人們當成是奢侈品,也往往是被家長禁止的事項,但我們想改變大家『對玩樂的偏見』,一般的學習活動多是被動的接受指令,在遊戲中玩家卻是會為了求勝而主動去求知,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更具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藉由主動思考及多元的選擇,讓玩家能在心中建構更多樣的尺,透過遊戲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在現實的世界中,選擇往往比努力來得更重要,懂得如何取捨進退,正是遊戲潛在的教育意義。』
★
記:『楊大是何時開始接觸桌遊?玩了那些遊戲?是否為之感動?』
楊:『第一次接觸桌遊大約是31歲,當時接了現任同事的原公司的插畫案,就被同事邀請來一起玩,那是一塊競標房地產的桌遊,發現玩家的真實互動感覺很好,之後接觸到《Bang!!》跟《風聲》,更為桌遊的遊戲性、娛樂性所吸引,慢慢也嘗試像《卡卡頌》等德國遊戲,發現它比一般的遊戲型式更迂迴且曲線,思考也更接近多軌思維,這時才知道桌遊原來能夠同時兼具極高的深度與魅力。』
★
記:『楊大當時的工作是大學講師,也從事過動畫業,主要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開始桌遊設計?』
楊:『主要是對數位內容產業的環境感到灰心,這類產業主要有PC-game、網遊、手遊等。早期許多動畫業的人才因為台灣內需市場跟勞動環境欠佳,便導往PC-game公司,然而到了後期的網遊、手遊,因為對動畫跟精美的設計需求已沒有那麼高,用既定模式的遊戲介面就有快錢可賺,所以好的人才容易被速成培訓的新人所取代,而手遊跟網遊的獲利也不甚穩定,多數遊戲是取決少部份台戰的喜好,多數平民玩家仍是不會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這樣的M型化現象,使遊戲廠商在本該重視的遊戲品質及遊戲經驗外,更容易費神在如何讓玩家不斷掏錢。
而桌遊由於是實體,傳遞速度較網遊、手遊來得慢,相對的,產品的生命週期也長,不會有因為新遊戲出來而迅速被淘汰的情形,而為了實體遊戲付錢,能讓生產供給回歸最單純的買賣,市場的競爭也會更重視產品本質。台灣過去的消費習慣很重視CP值,總是喜歡便宜免費的產品,所以商人也重視薄利多銷,容易忽略『知識與專業應該是有價的』,於是很容易賺完一票後就不太能持續下去;日本人在產品製造上,跟眼前利潤相較大多較重視『名聲與口碑』,所以不會拘於眼前小利,也教育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綜上所述,桌遊產業至少較有機會出現『良性循環』,而不會淪於曇花一現或無意義的紅海競爭。』
★
記:『可以聊聊近年的桌遊發展嗎?如年齡層、人口、消費型態、跨界結合等變化』
楊:『人口當然是逐年增加,近年來年齡層很明顯是更擴散的,原因一部分是由於教育單位與社工的協助,使中小學生及高齡玩家的比例顯著增加。而那些本是消費主力的30-40歲一代,則大致是維持持平。消費型態上的改變,如許多桌遊店原本的主要獲利來源是玩家在店面消費的時數,這兩三年桌遊產品的銷售量及利潤則有顯著上升。於產品型態上,跨文化的小品遊戲頗受好評,例如插畫家溫蒂妮跟柯P合作的《翻桌吧!溫蒂妮小姐》,也是一種跨域結合。』
★
記:『《美麗島風雲》系列也是類似的情況嗎?』
楊:『對,大致上台灣對政治的投入感高,會覺得有收藏價值。』
★
記:『對於新加入的桌遊設計者,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楊:『首先設計的遊戲必須符合受眾的需求,不應該只是因一時跟風興起去作,而目前圈內投入遊戲設計的人不少,但有能力發行出版的公司卻很有限,就像船長比船多,加上台灣內需市場小,有資源者即使有能力發行自家產品,往往也傾向以代理的方式來獲得穩健的利益,加上僅以桌遊設計能達到自給自足的設計者在世上寥寥無幾,所以個人是覺得從事桌遊相關的產業非常好,但若想僅以設計桌遊維生,恐怕不太實際。』
★
記:『就國家或社會大眾來看,楊大覺得有哪些幫忙這類文化的方向?』
楊:『台灣近年的投票文化已經日趨成熟,我想『為產品專業付費』的文化,跟投票文化有些類似,在選舉時,我們可能會因為有人出錢跟我們買票,而因一時的利益放棄自己的選擇,於是賄選的文化越來越盛,造成許多不適任者把權,並產生全民低薪等社會問題,眼前雖然得到利益,卻很可能讓環境變得污煙瘴氣。
在桌遊的展覽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現象,例如有收取門票的場合通常更有買氣,然而為了增加能見度,許多展覽仍舊是免費入場,這樣人事成本、場地及清潔費用,大多是轉嫁給小公司吸收,長期下來並不利於發展。
簡言之,受眾願意為內容及服務付費是需要教育的,讓相關產業公司能夠賺錢,也才能作出更有價值的貢獻。某些人看來不過是幾張紙、幾塊積木的東西,卻是投入許多人事成本及時間才能夠誕生,如果得不到實質價值的回應,產業及文化也勢將衰敗。』
★
記:『產品設計前,是先決定受眾嗎?是的話,通常是以什麼條件為優先?』
楊:『通常是由結論往回推,看誰願意玩(買),分析這樣的市場,受眾能負擔的價格,想辦法打中需求,這部分我也是從作中學,並多請教在銷售方面更專業的各路前輩,也因為這些前輩的分享,讓我能把視野抽高、把格局慢慢作大。』
★
記:『政府在這類領域曾有過哪些補助或幫忙呢?』
楊:『早期有拿過教育部的『創業-u start』,這類經費需要先經過比賽審核才有補助,不過經費下來後,即使很節約,仍然很快就用完了。』
★
記:『跟完全未接觸過桌遊的受眾族群,桌遊業者會如何介紹桌遊產品呢?』
楊:『已經有接觸過桌遊的族群,只要先讓他們願意坐下來,實際帶他們玩玩看即可,但對於不曾接觸過桌遊的族群,可能多少要改變『遊戲有害無用』的觀念。有些同業可能會說:『這樣孩子就不會沉溺於3C上』、『研究顯示對智力發展有益』等等,會需要作這種說明,其實是台灣民眾對遊戲的誤解仍舊相當大。』
★
記:『想請楊大跟我們介紹近期設計的作品』
楊:『最近我們推出的作品是《金魚撈撈》,設計架構是由《大鍋炒》的設計者授權,並將主題及美術部分再翻新,使其符合台日等地撈金魚的生活經驗,同時需要體感跟策略的一款小品遊戲,入門門檻不高,很適合親子同樂。』
★
記:『除了自家公司的傑作外,你覺得在不同面向上,你特別喜歡帶那些桌遊產品?』
楊:『我收集很多版本的《卡卡頌》,最近則迷上《五大部落》,也常常跟朋友玩《鐵道任務》,近年來我比較傾向不那麼玩家取向的遊戲,有適當的運氣成份,玩起來反而會更有趣。』
記:『謝謝楊大今天幫我們做的詳盡介紹,也祝大玩桌遊及《桌遊人》都能銷售長紅~♪』
=======================
♫
幫『文化台灣』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ref=tn_tnmn
♫
幫《桌遊人》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BoardGamerTaiwan/?fref=ts
♫
來看《大玩桌遊》產品:
https://www.facebook.com/bigfunboardgame/?fref=ts
♫
《金魚撈撈》宣傳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bigfunboardgame/videos/960826237311771/
♫
『文化台灣』訪傳統弓箭: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posts/203813166618082
♫
駱以軍的『台灣本土小說』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andtaiwan/posts/219846225014776
♫
春水堂阿貴日本網站:
http://www.aniplex.co.jp/unco/unco.html
#文化
#桌遊
#桌上遊戲
#春水堂
#阿貴
#大玩桌遊
春水堂阿貴 在 Kk3c狂想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春水堂阿貴回來了!真讓人懷念,這幾天突然看到「蝦咪阿貴」的APP遊戲
→ http://www.kkplay3c.net/160130/
二話不說就下載來玩,這遊戲很適合各個年齡的大朋友、小朋友玩,是一個空間概念的小遊戲,如何將箱子外的物品放入空間有限的箱子裡呢?一起來動動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