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勒死五年級孩子後跳樓死:請記住-孩子別無選擇,而你有!》
软弱到只能找孩子出气,
是作为父母的失败和无能。
1️⃣
又一出惨剧。
1月27日,福建福州一位母亲疑似与五年级的儿子发生争吵,情急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线错手将儿子勒死,当时父亲不在家,母亲多次用割腕等方式自杀未果,随后从13楼跳下,当场身亡。
邻居说,这家的儿子很乖巧,成绩很好,钢琴也弹得好,一家三口周末常出去玩,对邻居也非常友好。
外人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所有的表象下面,都藏着深渊,否则你怎么解释“友好的母亲勒死了她乖巧的儿子”?
事发后人们猜测母子俩吵架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期末成绩或上英语补习班的问题。
当事人都已不在,那扇门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大概永远成谜。
甚至所有新闻标题里的“错手”,应该也是人们善意加上的。用充电器线勒住孩子并最终勒死的行为,理智点看,怎么也不能说是错手,说失控更合适。
当然,母亲已经自行用最严厉的方式惩罚了自己,实在不忍谴责。
只是逝者已矣,生者当思。
这条新闻底下,有网友评论:
记得九十年代有一部影片叫《逝去的梦》,内容也是望子成龙,希望太大,孩子期末考试不合格,就被亲妈打死了,学校还组织我们去看,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时代的小学生也为人父母了吧?
是的,当年被专门教育“别杀死你的孩子”的孩子,现在已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的孩子,并没有逃脱厄运。
2️⃣
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新闻,就一定记得这两则新闻。
新闻一。
不久前,一位在美国开中餐馆的华裔母亲暴力杀死了5岁的女儿——29岁的母亲陈明明,因女儿不乖而暴怒,用右拳不断击打女儿的头,并把她的头猛烈地往地上撞了两次,直至女儿嘴角"流出了绿色的液体"。
父亲见状,试图心肺复苏抢救女儿,但无济于事。于是两人将女儿的尸体用盐掩起来,藏在中餐馆冰箱的冷冻室里,然后报警,谎称女儿失踪。
新闻二。
1月6号,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丢了手机,活活被妈妈陈某打死。陈某交代:为了防止邻居们听见孩子被打后的哭声,她用胶带封住孩子的嘴,捆住手脚,用木棍殴打。
从晚上6点到夜间11点,她断断续续打了孩子多次。最后孩子被打趴在沙发上,说“妈妈我想喝水。”陈某端来水喂他,结果水从孩子嘴边流了出来,洒在衣服上。
陈某认为孩子“装死”,又对孩子一阵棍击。
后来她打累了,将孩子抱到他自己的床上。孩子躺在床上说了句“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第二天早上,陈某起床来到儿子房间,发现孩子已经从床上跌落在地上。她打了120。医护人员来时发现这个可怜的9岁男孩已没了生命体征,身上的青紫连成了一大片,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3️⃣
案例都很极端。
但极端事件背后,都有常人心态。
* 杀死5岁女儿的美国中餐馆母亲说:“女儿不听话,惹人生气”“我只有两只手,太累了”。
* 杀死9岁儿子的妈妈说,老公常年不回家,不给一分钱,她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养家,特别不容易。
——都是生活中极常见的局面吧:生活辛苦,夫妻不睦,一腔坏情绪翻滚于胸,偏巧孩子淘气,于是……
绝大部分家长虽然不会打死孩子,但是有几个敢说从未在孩子身上发泄本不该他承担的情绪?
你在单位被老板臭骂,心情糟糕,回家看到孩子打翻水盆,立刻暴怒大骂。
你有工作未完成,孩子迟迟不肯睡觉,你哄来哄去失去耐心,挥手就是重重两巴掌。
爱人惹你生气,你憋了一肚子火,碰巧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你瞬间爆发,骂得他狗血喷头……
你想没想过,为什么你会把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因为你的孩子最好欺负。
这世上任何一个人,你欺负了他,都可能受到未知的惩罚。只有你的孩子,你清楚他的处境和能力,你知道他无力反抗,也无法报复,所以你敢把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迁怒于他,你知道这是安全的。
所以你见了怂人搂不住火,随便找个理由就理直气壮地对着他炸了。
这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你自私暴力冷血无能,你搞不定理不顺自己的一团乱麻,只能拿孩子泄愤。
你口口声声爱孩子,但那个时刻,你不配。
你说要保护他不被别人欺负,其实欺负他最狠的就是你。
孩子何辜,他凭什么受你这些气?
4️⃣
更可怕的是,你所以为的“安全”,根本就是假象。
孩子心里自有一杆秤,他承担了不该承担的,心里自然会怨恨,会仇视。
他此刻无力反抗,将来可未必。
我有时想,如果这世上的仇恨有总量,那么亲子间的仇,一定比敌人间的多得多。
因为未必人人都有敌人,但每个人都有父母,且朝夕相处,双方又纠缠在边界并不明晰的义务、情感、期待里。爱之深责之切,责之切之后,也许就是仇之深。
多少成年人,对父母是一边念恩一边仇恨的。
他们知道该原谅父母,但是完全做不到。
他们无法真正跟父母亲近,也无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他们一生都在艰难地抚平少时的伤痛,无法与这世界和解。
而他们所承受的,最后必然会以某种方式回报于施与人。
前几天,一名北大毕业留美硕士发出万字长信控诉父母,称自己自幼不被父母接纳,被过度控制,被当做炫耀和利用的工具……这使他心理出现严重问题,对父母恨之入骨,迄今已经12年不回家过年,拉黑父母并与他们决裂6年。
他说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从不打他,也从不冒脏话,他为此一直以为父母是讲道理的人,到后来才发现,并不是。
这个北大毕业生的很多话我都不认可。但那句“父母应该讲道理”,一点没错。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有绝对权威,和孩子的地位天然不平等,换句话说,你不讲理孩子也没辙。
人性的糟糕就在于,权利若不受制约,便会失控。
当不讲理亦被允许,很多父母就变成了不讲理的人,如网友吐槽:
吃穿跟差的比,学习跟好的比。
自己跟差的比,让孩子跟好的比。
自己背后说亲戚坏话,让孩子在亲戚面前有礼貌别给自己丢人。
自己没做过第一不知道当第一有多辛苦,逼着孩子拿第一。
自己没本事怕被人瞧不起,让孩子给自己争口气。
自己对孩子的侮辱从不记得,孩子做过的错事记忆犹新……
说到底,自私自负不自知。
敢问这样的爹妈,哪个孩子会爱会尊重?
偏偏这种爹妈,又一抓一大把。
5️⃣
你总想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
但是你很少真正努力去符合孩子的期待。
而你想过没有:绝大部分时候,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是你决定让他来这个世界的。他无法选择不来。
是你把他生成这个样子的。他不能自己选择基因。
是你的教育方式决定了他后天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他没有换一个父母换一种受教方式的权利。
你对他破口大骂,他只能听着。
你给他错误的观念,他只能接受。
你捆手封嘴打他五小时,他只能承受。
你用充电器线勒住他的脖子,他只能乖乖受死。
作为脆弱无力的孩子,除了任你欺凌,他还能怎样?
所以,天下父母都必须清醒地知道:你是亲子关系的强势方,一不小心就会滥用权限去欺负自己那个完全无力反抗的孩子。
你必须杜绝这种“一不小心”。你必须讲道理。
要时刻记得,孩子别无选择,而你有!
文/李月亮
是欺凌者有错还是被欺凌者有错 在 茗心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致命切割》2009
导演: 由拉特·史帕克
主演: 亚瑞克·阿莫苏帕西,ChatchaiPlengpanich,
Sonthaya Chitmanee
#以下文章观后感含有剧透与爆雷之处
#若想阅读请自行决定!!!!
剧情简介 · · · · · ·
一个红衣屠夫赫然出现在泰国国内,他全身上下被血红色的雨衣所包裹,手里拖着巨大的红色行李箱。红衣屠夫行踪诡异,手段残忍,专以成年男性为猎杀对象,死者生前无不遭到痛苦折磨,而且全部遭到阉割。在此期间,连政府官员的纨绔公子哥也被杀害。红衣屠夫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警方更是压力巨大,焦头烂额。阿泰是一名因杀人罪而入狱10年的重刑犯,他童年时的一个玩伴与红衣屠夫有着类似的手段。警方据此线索,开始将突破口锁定在阿泰身上。为了尽快离开监狱,阿泰许诺将抓住凶手,警方也承诺还其自由。阿泰根据屠夫留下的种种线索试图还原真相,不过这却是一场费解而危险的猫鼠游戏…
这部泰国的恐怖片《致命切割》是一部以用最简单粗暴血腥的手法讲述一个泰式的浪漫爱情故事。一向来泰式的恐怖片一定会满足观众的猎奇、伦理、血腥的追求,近几年在恐怖的桥段中加入搞笑的元素,也算是另辟蹊径。而这部2009年的《致命切割》,将猎奇、伦理、血腥的元素发挥到极致,有人说这片子就是黑化版的暹罗之恋,没有错,两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述最纯美最真挚最勇敢的爱情。
电影《致命切割》讲述关于一个变态杀手的爱情故事。以一个人童年期经历的伤害和痛苦,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讨论凶手阿纳的童年经历,那是相当黑暗,相当痛苦的。从开始被母亲抛弃,被同年龄的孩子欺凌,被父亲强奸,被老师猥亵强奸,结果只能和又丑又有病的奶奶一起,通过帮她打理一下小卖铺,才找得到一些自己存在的价值。童年期的伤害给阿纳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和伤疤,通过变性这一物理技术才能真正在身体上接触自己最爱的人——阿泰。而泰的出现则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道光亮,但在幼年时他们的友谊断送在一次意外的争吵后,纳的人生彻底被黑暗吞噬,当一个人在绝望中彻底沉沦,那么他的意志便不再由理性主宰,他将自己化身为维护正义的魔鬼,用血的颜色向发生在他身上的罪恶寻衅,当纳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泰重新回到屋顶——纳童年的天堂,她的表情如此沉静,在她的心里,她已经用仇人的血彻底洗涤了自己的灵魂,现在的她宛如处子,静静的依偎在她深爱的人的怀中,让自己最深爱的男人了结自己悲剧的一生。
纵观整部电影看下来,不止有视觉的快感,另外更是心底那种难以自拔的伤痛和无奈。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公平和正义吧,那些正义的道德标准也不过是掌握权力的人为卑微的人们制定的。要想伸张正义,就得变得邪恶。每一个犯罪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伤痛。红色旅行箱,装下了这个世界的罪恶和悲伤。影片在节奏把握可说是相当适中,随着阿泰的回忆和杀手的无情带领观众层层入戏,随着童年回忆的增加凶案也逐渐走向了高潮和尾声,看似大仇得报的结局背后却是留下了一个永恒的遗恨。而本片的故事呈现真的頗為陰暗,裡面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的好人,人性的醜惡面可以說發揮的淋漓盡致。看完的感覺只怕不是很舒服。如果不習慣人性黑暗面電影的人,請斟酌服用。但是喜歡犯罪懸疑類的人,本片绝对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
是欺凌者有错还是被欺凌者有错 在 Reiko76.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得他们的生活。
1️⃣
在Kindle上看杂志,被一篇文章戳中内心。
说的是,23岁的男孩,第一次去浙江女朋友家。
买了当地的特产,还给女孩父母奉上3888元的大红包,结果女朋友第二天就要分手。
她愤怒的指责男孩,3888元的红包,数额太低,男孩子太小气,非常不重视她。
然而,没有人知道,男孩参加工作才一年,每月工资5000多,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才还清。
也没有人知道,奉上特产和红包后,男孩几乎只剩下回去的车费。
因为,他正开始存钱,准备杭州买房的首付。
但他从来没有和女朋友说过,因为他不想给她压力,想让她惊喜。
读着故事,真心觉得这个女孩太不成熟,也不自觉想起了那句话:
深到骨子里的成熟,就是不要轻易指责他人。因为你不知道,他刚刚发生过什么。
2️⃣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你看到可能永远只是表象,所以不要随意指责。
我对此感同身受。
刚到报社那年,我负责一个专栏的约稿。
有天晚上,到约定的9点,一位作者的稿子仍没有来。
MSN上问话,无应答;QQ上留言,头像始终是灰色的。
一个小时内,我拨打了10次他的手机,一直关机。
虽然临时替换了稿子,但我依旧火冒三丈,我在办公室里不停指责这个作者,说他职业道德低下,发誓从此不再用他的稿子。
第二天上午,作者打电话过来。
原来,那天晚上,作者稿子写到一半,母亲突然阑尾炎发作,他把母亲送到医院,发现手机丢在了刚才的出租车上。
待一切安顿下来,的哥也把手机送回来,已是第二天。
我隐隐羞愧,不是因为真相,而是突然发现:
自己此前所占据的道德高地,不过是一种肤浅。
3️⃣
今年年初,一张外卖订单,在网络热传。
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了一张外卖订单,上面的内容是:
送餐小哥,我没那么着急吃饭,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如果超时可提前按已送达,或与我联系。辛苦了,谢谢你…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外卖小哥稍稍的耽误,就把对方训得抬不起头来,并迅速的点上一个差评。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他之所以迟到,可能是遭遇了堵车,也可能是冒雨赶来。
怎样看出一个人的成熟与素质?
通常的说法是,看他怎样对待妇女与儿童。
其实,也可以说,看他怎样对待服务人员。
因为相对多数人来说,服务人员都是一种“弱势者”。
所谓成熟,就是要不轻易指责弱者,要把欺凌弱者看作丢人的事。
你对待弱势者的态度,指责或者宽容,不经意间就标注了你的成熟度。
4️⃣
总要在口舌上胜过别人,总要通过指责他人,分出输赢,其实是种很LOW的行为。
因为年龄越来越大,你就会知道,在这世上,有太多的“无奈”。
比如,你觉得,有些人,对你没有那么爱,事实上,那已是他的竭尽全力;
比如,别人的一次偶然爽约或迟到,背后却很可能是一次灾难;
再比如,你在写字楼里为一份迟到的晚餐狂躁不已,那位黝黑的中年大叔,很可能是奔跑前来,那已是他最快的速度。
所以,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对与错,也不是只有规则和秩序。
有时候,需要的是克制和宽容。
所以,我特别佩服朋友许小龙。
即便是吃一次烧烤,就算等待半个小时,他也不忘对师傅说声谢谢。
因为他看到了师傅的汗流浃背。
成熟的人,从不只“利己”,也会从“利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5️⃣
作家亦舒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得他们的生活。
因此,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欧洲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如果你常常指责和抱怨,你一定就会丢失那些琐碎却闪亮的快乐,会把自己的气量慢慢缩小。
舞蹈家杨丽萍也说,愿你对过往情深意重,但从不回头;愿你特别温柔,也特别宁静。
只有那些特别温柔与宁静的人,才配享有情深意重,才能山高水长。
生活中,多数人的抱怨和指责,很多场合,不过是自以为是,是一种视野狭隘。
深到骨子里的成熟,就是从不轻易指责他人。
有时,懂得低头,才是大智慧。
有时,看到他人的不容易,看到他人无法言说的世界,你才能走得更远。
文/王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