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上的判官】
在北京故宮或是傳統官式建築的屋簷上,能看到不同的「脊獸」。其中,一隻頭頂生有獨角、短尾的脊獸叫獬豸(粵音:蟹治),是象徵公義的神獸,又被稱為「法獸」。獬豸能明辦是非,漢朝楊孚《異物誌》中描述其為:「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因此中國古代御史(監察官員)的官服「補子」(衣服上的圖案)是「獬豸」,而在韓國首爾市,亦將獬豸作為吉祥物。
獬豸不單被置於屋簷上,也能在故宮御花園中找到,它昭示善與惡的分野,提醒管治社會的君王和官員需具備公義之心。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北京 #藝術 #建築物 #建築 #旅遊 #設計 #城市 #design #architecture #justice #beijing #urban #museum #instagood #china #peking #852 #hkig #travel #legend #art
============================
你覺在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有你有興趣的故事和題材嗎?給點意見我們吧: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cuUP2KiveSxJ7cL8…/viewform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howmemorysticksic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
是獬豸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屋脊上的判官】
在北京故宮或是傳統官式建築的屋簷上,能看到不同的「脊獸」。其中,一隻頭頂生有獨角、短尾的脊獸叫獬豸(粵音:蟹治),是象徵公義的神獸,又被稱為「法獸」。獬豸能明辦是非,漢朝楊孚《異物誌》中描述其為:「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因此中國古代御史(監察官員)的官服「補子」(衣服上的圖案)是「獬豸」,而在韓國首爾市,亦將獬豸作為吉祥物。
獬豸不單被置於屋簷上,也能在故宮御花園中找到,它昭示善與惡的分野,提醒管治社會的君王和官員需具備公義之心。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北京 #藝術 #建築物 #建築 #旅遊 #設計 #城市 #design #architecture #justice #beijing #urban #museum #instagood #china #peking #852 #hkig #travel #legend #art
============================
你覺在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有你有興趣的故事和題材嗎?給點意見我們吧: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uUP2KiveSxJ7cL83mvJukaFxuybsaTLc3ZJ8bhR_gd0EghQ/viewform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howmemorysticksick
是獬豸 在 葉仁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小做好 #有你真好
#圖文不符圖文不符圖文不符
也不知道是什麼因素,後備憲兵是很團結的,可能是在服役時那種操練的精實與對憲兵本身的榮譽感使然,我知道退役海軍陸戰隊也是這樣自然的團結有力。
第三張照搭我肩這位是憲兵學校專科班37期優秀校友,我們是同年班同學,現在是台中憲兵隊上校隊長,這個人很有趣,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從小兵然後考士官再去報考軍官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三顆梅花在肩上,國家的名器 #潘誌宏 當之無愧。
第四張第一排座位正中間的是憲兵203指揮官鄭上校,我在的時候還沒當營長呢。203指揮官是什麼?這樣形容好了,花東外島先不講從北到南就只有四個憲兵指揮部,苗栗以南嘉義以北都是管轄,所以指揮官和台中隊長看得到的都是上校階,可是看不到的還有級數,階級階級就是這樣來的。
最後一張照片,倒也不是在秀獎牌,主要是現南投憲兵隊長中校 #洪義杰,還記得好多年前我在草屯惠德宮前巧遇他,那時他是憲調組調查官,小少尉也是我的小學弟,多年後的現在也官拜中校回南投故鄉服務。
那種感覺很微妙有趣,服役任官時,看到高高在上的上校、中校都是立正站好,轉眼間自己周遭好多學長學弟也都上校、中校或是一等士官長了,這一路大家辛苦了。
#南投縣後備憲兵聯絡中心106荷松自強大會
#前憲後憲連一線
#親愛精誠 #永矢忠貞
#是獬豸(ㄒㄧㄓˋ ㄓˋ)#不是麒麟
是獬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目前只開放三個皇帝陵墓供參觀,其他暫時不對外開放。其中,位於南麓的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祾恩殿,還有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完好的金絲楠木大殿,價值比黃金貴重的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可是『皇家專用』,外號''皇帝木'',這裡可見到直徑一公尺多、十幾公尺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簷金柱,高12.58公尺,底徑達到1.124公尺,為世間罕見佳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石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結構,共五間六柱十一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亭是一座四方形重簷歇山式建築。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漢白玉華表,表頂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禦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禦制文。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獅二對,坐立獬豸二對,立臥駱駝二對,立臥麟麟二對,立臥馬二對,持瓜盔甲將軍二對,朝衣冠文臣像二對,朝衣冠勳臣像二對,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