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殺人凶器?】
時尚時常被負面解讀,與奢侈、危害健康,近年則是與不環保畫上等號......這些或許都是事實,但時尚也是文化是藝術,讓我們一起從各種角度認識他吧。
以下文字節錄自大寫出版《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一書
1827年由義大利浪漫詩人賈科莫.李歐帕狄(Giacomo Leopardi)所執筆的〈時尚與死亡的對話〉(Dialogue between Fashion and Death)一文中,擬人化的「時尚」聲稱她是「死亡」的姐妹,並自豪地述說自己參與過許多致命的遊戲,「用過緊的鞋子讓人跛行,用緊身馬甲讓人無法呼吸、眼睛爆凸⋯⋯我說服並限制了所有的上流社會人士,每天忍受千萬種不便與不適,經常承受痛苦與折磨,有些人甚至懷抱著對我的愛意光榮地死去。」
19世紀初期之際,男女都被視為時尚奇想之下的受害者,兩尊「毋忘人終將一死」(memento mori)的蠟像相互呼應,有如一對陰森的書檔,提醒觀看者時尚與人生一樣脆弱而短暫。(圖1)
不過到了1830年,性別差異變得比較明顯,男士實用的黑色西裝象徵著西方的民主、理性與工藝技術進步,這樣的態度出現在一幅名為〈生活好輕鬆〉(Living Made Easy,圖2)的諷刺漫畫裡,畫中有一頂旋轉的帽子,能提供戴帽子的人單片眼鏡、雪茄、香氛盒、整副眼鏡,甚至還有一個號角狀的助聽器,這些物品增進了他的視覺與聽覺,提供愉悅的氣味和煙草之類的興奮劑,一切全都觸手可及,「不必忍受手持的不便」。(圖2)
從1999年到2006年之間,日本攝影師都築響一(Kyoichi Tsuzuki)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題名為《幸福的受害者》(Happy Victims,圖3),每張影像都描繪出某位時尚品牌搜集狂的「窩」,從愛馬仕(Hermès)上癮者優雅內斂的衣櫥,到日本網路龐克(cyberpunk)品牌Fötus狂熱粉絲家中蔓延的霓虹。
其中某個主題尤其展現出時尚受害者的情況,在一間幽閉的小房間裡,一名年輕女子陳列出她的收藏,服飾、鞋子、化妝品、香水,都是美國品牌安娜蘇(Anna Sui)所販售的,四周布滿假皮草、鉤針織物、蕾絲,呈現出爆炸式的波希米亞風格。女子斜倚在照片前景,妝容完美、雙眼緊閉,瘋狂血拼之後,精疲力竭地躺著,也許死了,就在她所購入的一團五彩繽紛混亂之中。
這張照片可以解讀為對品牌忠誠度的尖銳批判,不過讓都築真正著迷的,是這些日本人「如何過著時尚粉絲的生活,他們並不富裕,事實上,購買這些衣服的人住在很小的地方,省吃儉用買下服飾,但是卻沒有什麼美麗的地方可去。」
他留心不在自己的文字陳述中對時尚消費做出批判,並指出其他被視為較具有文化價值商品的收藏家,像是收集書本或黑膠唱片(我甚會把「古著」也算在內),不像醉心於衣著的人那般會被人瞧不起。(圖3)
#BeautiMode #時尚 #書摘 #時尚受害者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物傾向死亡,只因對存在感到煩厭,選擇摧毀自己,這似乎嚇倒了眾神。
賈柯莫・里歐帕迪《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活物傾向死亡,只因對存在感到煩厭,選擇摧毀自己,這似乎嚇倒了眾神。
賈柯莫・里歐帕迪《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在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例如是借「時尚」與「死亡」之間的對話,指出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由「衰敗」所生。#彭依仁 指,「在萊奧帕爾迪已經活在一個宗教開始消亡,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的時代,世上沒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