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複疊時空的精靈――李蘋芬新詩的時間敘事,以〈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為例 ◎蔡牧希
前言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結多首得獎作
品以輕靈之姿迴旋於文字與韻律之間,光影時或乍現,譜出意象的多重交響之曲。
詩人自言:「詩意的發生總是從譬喻開始,因此詩集名以譬喻形式呈現。
『初醒』意味每一天的開始,都是面對世界的新穎開始,若古典詩表現了渾然飽滿的物我合一與同質性,現代詩中,更多的是我與世界協商和質疑的過程。藉由『飛行』一般的思想馳騁,以詩的形式,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在風景。」(註1)
本文欲由〈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三首詩,探察詩
人如何沿著多重時序的敘事結構,飛行於碎裂的生活間隙,建構全新內在的風景,並將日常真實一一轉譯,投影到讀者意識之湖。
二、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更迷人的所在――一場真實的詩風暴
李蘋芬於2019年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曾以「明天,我們把暴風雨搬進
來」為題,講述詩作的概念與呈現方式。她以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作品Storm House為例,其設計概念,是讓群眾置身於日光燈閃爍的室內,以水瀑營造暴雨來襲的環境。
而「製造」具體風暴屋的呈現,就是詩人在作品「刻意營造」的概念。在詩人的刻意營造之下,「詩」可以構築某種空間、凝縮不同的時序。
「我坐在水中/水坐在白色裡面/白色的石頭。手臂。風箏。」開篇以水與白色的概念錯置,先破除讀者既有的概念認知,重新構建自我的詩空間。在「每一扇白色的門」之後,都有一個漂浮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在意念飛騰的瞬間,寂然解構。「我向棲身夢中的人們告解/白色在印象派裡翻灑/起身為瀲灩的雲/容易生皺/容易散」述說的是門後的世界。而開啟潛意識之門後,真實的告解逐步上演,如雲彩一般,既真實而又虛幻,正如陳義芝評析此詩:「彷彿宇宙洪荒無形的關卡,是時間、空間、形象、聲音所幻化──等待她開啟的渾沌之門」(註2)。
在思緒跳躍之際,令人不免質疑,究竟敘事的真實性何在?若詩篇的真實性
或敘事線無法被讀者理解,詩行只是作者孤獨的囈語。米克․巴爾
(Mieke Bal) 在《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提到:「真實的價值意思是在行為者結構範圍內,行為者的真實性。」(註3)
楊牧〈詩與真實〉:「虛與實,對一個持續完整的創作生命說來,彷彿又是實與虛,這二者矛盾相生,若有若無。」(註4)虛/實在時序的跳接之間恆常相生,在夢與醒的邊境,時間已悄然變形。
「總在寅時,我醒轉他方/當未知的神/赤腳通過/這一扇不再是門的門/這一葉,眠床如舟」。詩篇裡具體的時間點一旦出現,醒轉與眠夢之際的裂隙,即刻融合。詩人的想像不斷暈染真實生活,席捲真實的生活意識。
素材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為「轉折點」(crisis)與「展開」(developement)。所謂的「轉折點」(crisis),表示事件被壓縮進一個短暫的時間跨度; 「展開(developement)則「顯示出一種發展的較長時期」(註5),較為接近真實的生活經驗。
在此詩之中,詩人善於在短暫的片段時間內,孕育室內的風暴,並且消解醒與夢之間的疆界:「我總是醒來/伴隨暈眩/焰火自水中微微顫動/欲望在廚房的邊緣迸碎如蘋果/掉落。讓我們去喚醒/不識歌謠的女巫/去潛水,去跳舞,去推開/每一扇白色的門」
白色是所有光線的總和,也是生活現實的各式光譜。當酸甜苦辣所有的生活知覺,在詩人的筆下凝於此時間的轉折點,我們終於在生活的深淵,找到一處夢與生活的棲息地,不僅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也讓內心的風暴有一個真實的出口。
三、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母親的房間—―新的空間維度
李蘋芬〈在母親的房間〉一詩,在人物繪像之外,打造出另一個時間維度的
空間。「母親住進來以前/我安置每一件傢俱/她的地圖漸小/從窗台開始,學習樹的學名/生衰的方位與影子/默記不同深淺的蟲蝕」詩人有意識地藉由擺設,安排空間的語義內容(註6)。在敘事結構中,空間可以「靜態地」(steadily)或「動態地」(dynamically)起作用。詩題〈在母親的房間〉,以靜態空間的形式奠定主題化的固定結構。生命與衰亡、光與影的對位關係,在時間光譜上,拉開時間的縱深。而蟲蝕所暗示的時間線索,讓時序隨著詩句往回追溯,同時沿著語意順流而下。
「她住進公寓房子/我的眼睛像她,鼻子不像/在母親的房間/神祇有人的知覺,祂們橫臥,戀愛/與貪嗔。她給我平安與永恆的錯覺/我們一起簡居防火巷/走進傾斜的頹牆,我們一起生活/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
「母親」進入房間之後,「我」的出現,終能進一步為人物形象定錨。但詩人並未在「母親」的人物特徵上做更多定義,反而打破時間序列,將神祇降為與「我們」同為眾生,有愛恨貪嗔;又或將我們提升與神祇同高,進入靜謐的平安與永恆。因此,時序的交錯將過去與未來混而為一(註7)。在「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的寂靜裡,「房間」成為靜物畫式的描述,並將場面凝固起來(註8)
詩的第三、四小節中,「房間」成為背景裡模糊的環境。「睡眠的海洋高溫擴張,漫淹記憶的窪地」,隨著睡眠漂流,詩篇的「母親」從單一人物形象,衍伸為母語、土地或國家的象徵:「(她曾是,其他孩子的母親/她曾有,海峽另一端的生活/方言走音成一千種聲腔/我的舌已不能模仿)/她在北方的炕上烘起一爐子熟爛的冬/她曾圈養一群雞,一座黃土院子」,描繪出母親的群像。眾多意象的聚集,在第五小節化為對原鄉的盼望:「她展開世界地圖/指出太平洋上突起的島,我們的島/它是疣,感到痛/它是密封的氫氣,兀自膨脹」,此處不住高漲的希望,在世界地圖上卻無所依傍,只能如氫氣球孤獨地飄浮,而後不知所向。
最後兩節的焦點,又回視到「母親」的人物形象上:「母親很少,從詩裡認出我/好像我同她一樣/都是鉛版上的一個姓名,被重複印刷/但是她知道嗎/每一次印刷/就像一樣的魔術背後有不同的呼吸」。在重複而單一的鉛板上,「詩」與「姓名」被賦予生命與呼吸,其語義與象徵不斷擴充,與「我」同步成長,逐漸遠離母親原本的認知。
詩的最末節:「我睡在母親的枕上/她把失眠遺傳給我/將我留在月台。不期然下一班車的來臨/讓空調把晨曦轉進來/輕輕的,輕輕⋯⋯」,將「房間」此一環境,悄然過渡為「月台」。已然失效的物理環境,亦將母親與潛意識海洋封存。在無眠的夜裡,「我」終於能擺脫單調的日常,期待晨曦輕輕地灑進來,重新組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穿梭於複疊敘事時空——〈那樣的人〉
李蘋芬〈那樣的人〉(註9)一詩,綰合時間與空間的敘事變化,進一步臨摹眾生
的孤獨群像。
詩的開篇先解構「一般人」的組成:「大概有那樣的人/見過之後,錯身進入,不同建築/領子邊上,被他人的髮掠過/有那樣的人,為他編造集體記憶/鬆動鎖鍊般的骨節/以為就此可以碰觸,可以相視」。
這種跳躍式的人物臨摹的手法,如楊牧自述其「戲劇獨白」體的技巧:「我在使用一種詩的策略發展那特定的故事,但又不一定順頭中尾的次序呈現,二就像古來那些啟人疑竇,卻回味無窮的傳奇之類的敘事文學一樣,行於當行,止於當止,或發端於敘事末而徐徐倒敘或以跳躍的方式省略,銜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是以「一條孤獨的線/如何複疊成空間/有時我不貪心,把誤認看作遊戲/揣想一種最好的遇見」在時序折返的敘事線上,人的物理特殊性已然泯除,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時空精神次元:「後來,我談起拯救/無從抗拒質變,冰封的花和白日執念/某些默契懸在危險的線上/易脆,有時不可見」,在真實與隱密之間,生活與意識的碰撞,讓個人不斷產生質變。而詩人走在時空的鋼索之上,極度真實卻也隱密的心跡,多重意義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正與詩的美學不謀而合。
結論:讓我們也成為那樣的人
李蘋芬靈慧地在時序的罅隙,擾動一場密室的詩風暴,讓讀者隨著思緒的
飛行,不自覺改變了日常的節奏。如此走在新的理解軌跡上,我們看似亦步亦趨,卻能在另一個日常的裂隙裡,搬進一場暴風雨,開始敘述自己的生命時空。
註:
1.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序》,啟明出版,2019年4月
2.陳義芝,〈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收於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啟明出版,2019年。
3.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246頁。
4.楊牧,〈詩與真實〉,《一首詩的完成》,洪範書店出版,2011年,206頁。
5.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頁250。
6.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空間方面的語義內容,可以像人物的語義內容那樣建立起來」,頁160
7.胡亞敏,〈敘述〉,《敘事學》,頁71
8.胡亞敏,〈故事〉,《敘事學》,頁165
9.李蘋芬〈那樣的人〉,發表於《聯合報》,2020-04-02。
--
美術設計:蔡牧希
圖片來源:蔡牧希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蘋芬 #人白色的門 #在母親的房間 #那樣的人 #時間敘事
時空 永恆 的 愛 戀愛 奇 藝 在 米靈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音樂會─精彩回顧】
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
2018/12/22米靈岸《石板屋下的葬禮》
全劇長度約九十分鐘,演繹十四首樂曲,策展人胡健引人入勝的演說,如盤古開天闢地般導引故事,字字句句說得觀者置身其中如臨其境;首席歌唱家芮斯嗓音渾然天成、舞臺展演極富魅力,她的演繹讓畫面有如一幅美景,美麗與藝術能量並存與共;首席舞蹈家羅桑席讓充滿層次的擊鼓、舞蹈呈現令人心潮澎湃,激情高漲又平和靜氣;精緻的擊鼓表演、群舞舞蹈及音樂、影像多媒體、舞臺、燈光設計,製作規模龐大,表演環節編排細緻豐富,處處顯露團隊創作的用心。「米靈岸」發揮素來獨有的表演張力與形式,將大自然與絕美神秘部落打造於劇場黑盒子裏,每一幕皆帶給觀者深觸於心的悸動,沉醉於「米靈岸」締造的仙境之中,令觀者為之動容,臣服並深陷於遠古深山神話之美。
走進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舞臺上茅草屋簷彷彿瀰漫著部落氣息,大夥兒團圓齊聚,手舞足蹈閑談歡笑,一派輕鬆氛圍自然。正式開演前十分鐘,製作人胡健領著部落族人同臺下觀眾談天歌唱,吉他、手鼓、沙筒聲與歌聲此起彼落,展現原住民族樂天知命、熱情奔放的天性,歡迎每位踏進大表演廳的朋友。「叭叭!叭叭!」王宏恩騎著重型機車從側臺進入舞臺中區,觀眾眼睛為之一亮,金曲歌王閃亮登場,與族人談天說笑並自彈吉他獻唱一曲,讓觀者不禁期待「米靈岸」(Miling’an)將帶給眾人什麼樣的表演藝術盛宴!
由女主角芮絲帶領族人手捧燭光微火,自側臺緩步行至舞臺各區,歌頌Lumi〈今天陽光燦爛〉,溫暖寬和、相聚美好。大提琴聲低沉響起,似哀傷又平靜地緩緩吟唱。「那一年,Vuvu(老奶奶之意)一百零六歲,她是最後一個埋葬在家裏的排灣族人,臨終之前,她告訴家裏人想要回到大武山石板屋老家⋯」由胡健扮演的說書人一字一句娓娓道來故事開端。「族人順著溪流而上共走了三天二夜,終將Vuvu 送返「筏灣」部落老家,家裏人將Vuvu置於一張大大的石板床上,此時屋外雷聲不斷,下雨了,女巫站於屋外高臺以歌聲對祖靈說:『祖靈呀~如蝴蝶般,她要飛回你的懷抱了,請迎接她的歸來,你是我們生命的泉源。大武山,你像彩虹般燦爛,永恆不變!』石板屋下的葬禮,人類生命雖臨至終結,靈魂卻永續璀璨,歸返自然。
Dagalaus〈祖靈祭歌〉鼓聲轟隆作響,芮斯高聲歌唱讚頌祖靈,羅桑席讓手持雙棍,為儀式一:「祖靈祭歌」擊出上達天聽般地磅礡鼓聲,隨芮絲高潮迭起的歌唱不時應和呼喊,時而低沉時而高亢,聲聲震撼人心。儀式二:「太陽喝水的地方」講述古老時期深山湧泉奧秘,即使狂風舞動,飛葉也無法墜入湧泉,那就是太陽喝水的地方。太陽來到部落在陶壺裏產了一顆卵,百步蛇緊緊環抱陶壺後,卵殼竟裂開蹦出嬰孩,他是排灣族人的第一個祖先。以Lai-su〈來甦〉、Cuku-nu〈詛咒歌〉、Iyai〈聚會歌〉三首排灣族古調與兒歌表達排灣族人對純樸、嚴謹有序與團結互助生活的嚮往,欣喜歡聚、感謝神靈庇佑。儀式三:「生命種子」有Lulimai〈金黃色傳奇〉、La La Yi〈豐收舞〉、Yilaisats〈歡聚時刻〉,分別是讚頌祖靈、婚禮祭典的排灣族古調。文本以「賜我金黃色光華,賜我金黃色傳奇。一粒米餵養一族人,一顆心圓滿天與地。」為核心,勾勒族人對祖靈的感恩與懷念,族人手持木杵重擊杵臼舂米,女巫吟誦祭文,小米雨從天而降,如水柱般源源不絕,象徵豐收之兆、祖靈與族人生生不息的牽繫。
多位排灣族雄姿英發的壯年勇士,以即興演唱方式分別在儀式四:「夜戰」中獨唱Culisi〈勇士歌〉,刻畫排灣族勇士在部落集會上誇耀戰功之貌,並結合擊鼓重現如臨戰場般地兇狠廝殺、殺戮之境。儀式五:「Vuvu(奶奶)的不捨」有Naruwan〈追憶〉、Buliya〈送行歌〉、Lemayucez〈哭別〉、Dalubaling〈小鬼湖之戀〉,描繪不著痕跡的思念:「於是思念來去穿梭,於是回憶唱起了歌。於是時空中有聲音飛翔,森林裡有我流連回眸。」此曲為排灣族傳唱近半世紀的情歌歌謠,Vuvu回憶其少女青春歲月戀愛時光,在她出嫁時族人組成隊伍,以莊嚴神聖的儀式邊哭邊吟唱送行,祝福Vuvu前往人生下個旅程,旋律淒美絕倫,為排灣族精華音樂之一,儀式崇高聖潔感人至深。全劇結束在儀式六:「永遠在一起」Naruwan〈追憶〉一曲。「倘若純淨的歌聲,可以延續記憶,穿越傷痛,傳唱智慧與謙卑,通往原鄉的路,終將開啟,心靈終能靠岸。」道出人類與古老文明連結涵義深遠,意味深長。
當舞臺背景投影出現Vuvu歷經風霜卻又慈祥的臉龐,說書人與投影的Vuvu面容對望,好似心領神會地道出人類的渺小與謙卑,然而回歸自然,心靈洗淨沖刷後變得巨大豐沛又強韌勇敢。全劇緊扣生命、祖靈與自然核心概念,音樂劇場《石板屋下的葬禮》牽引出生命不同階段旅程意義,提煉族人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溯源最純淨的生命源頭,如同策展人胡健演後感言:「原住民的瑰寶是大自然給的禮物,端看我們怎麼學習、善用並珍惜。」臺灣土地上有著人們的記憶與文化結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米靈岸」傳唱再現排灣古調的同時,也盼有更多族群、表演藝術團體投入傳承,演繹屬於人類共有的「世代之聲」!為臺灣音樂保存彌足珍貴的資產,延續藝術薪火,相傳代代文化!
=== === === === ===
#世代之聲 #臺灣族群音樂紀實
#排灣族 #石板屋 #傳統 #米靈岸
策展人/說書人:#胡健 首席歌唱家:#芮斯 知名歌手:#王宏恩 首席舞者:#羅桑席讓 音樂設計:#王希文 舞蹈編導:#羅依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文化園區) 臺灣音樂館 臺灣戲曲中心
#米靈岸音樂劇場 #吳孟珊
時空 永恆 的 愛 戀愛 奇 藝 在 曲家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場百年一次的盛會
始於18世紀的法國皇室珍寶
穿越時空相遇北京紫禁城
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感官饗宴
展覽從巴黎芳登廣場12號揭開序幕
Chaumet自1812年在此設立總部
拿破崙的御用珠寶品牌
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
歷經王室興衰、戰亂危機依舊屹立不搖
至今仍維繫著百年傳承的工匠精神
來自全球26間美術館、博物館
及私人典藏
展品從冠冕、髮飾、項鍊
耳環、別針、手鏈等
開幕前一晚我興奮到整夜未闔眼
但都不足以形容
站在實體作品前的驚艷
彷彿歷史從眼前劃過
隨著Chaumet一起探索200年的不朽傳奇
首先來到
法國史上最盛大的皇帝嘉勉典禮
拿破崙手握著鑲嵌攝政王鑽石的加冕之劍
崔燦奪目的豎立在我眼前
緊接著他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皇后
這位讓冠冕Tiara重獲新生
集優雅、時尚於一身的傳奇女人
Chaumet 首位繆思女神與靈感來源
拿破崙贈予第二任皇后瑪麗露易絲的手鍊
從藏頭詩中獲得啟發
以寶石名字的字母組成戀愛密碼
珠寶成為了乘載情感的媒介
自然主義的到來
不再以情緒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
純粹呈現花卉、枝葉、果實的真實樣貌
隨著季節的變化
凋零到重生的千姿百態
一顆顆寶石將大自然的美化作永恆
在雨露冰霜與日月星辰的點綴下閃閃發亮
鑲滿紅寶、鑽石的蜂鳥
精緻細膩的鑲嵌技法
逼真再現每一根羽毛展翅欲飛的瞬間
冠冕上的野薔薇與茉莉花
依舊自在優雅地搖曳著
栩栩如生的粉紫三色堇
傳遞著戀人之間的思念
我想你, 請你也想起我
晶瑩剔透的紫水晶
彷彿鮮嫩多汁的果實般
讓人看著垂涎欲滴
含苞待放的金鐘花
看似完美切割的梨型美鑽
背後隱藏著Chaumet的獨門絕技
對照Chaumet與北京故宮藏品
感受到清代宮廷對於西方鐘錶、飾品的喜愛與想像
也見證了東方的生活型態與藝術風格對西方的影響
展覽最後來到
榮獲Chaumet21世紀冠冕競賽首獎作品
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學生
Scott以法式花園為概念發想
簡潔直接的線條與結構的不對稱性
創作出充滿巧思、令人驚喜的昡彩花園
看展的過程中讚嘆聲此起彼落
很多人在作品前一待就是好幾分鐘
有人拼命拍照、有的勤做筆記
Angelababy 結婚的那頂冠冕更不能錯過
關於每一件珍寶的典故與歷史
哪一件、哪位皇后、哪個流派
從收藏家、設計師、學者、學生、名媛貴婦
都有自己要找尋的核心價值
結束時
收穫滿滿地步出展場
我聽見了花鳥的召喚
我感受到愛與思念
麥穗代表著豐收
蜜蜂象徵著永生
月桂是榮耀與勝利
而我要像蘆葦般堅毅不拔
遭逢再大的挫折也不會倒下
縱使葉片彎折
依然在風雨中搖曳生姿~
四月於北京
"蘆葦"胸針
約瑟夫 尚美 /1893年 / 金,鑽石 / 28x19x3.5mm
#Chaumet
時空 永恆 的 愛 戀愛 奇 藝 在 徐凱希《平行時空我愛你》|如果愛,重來OST戲劇片尾曲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 愛 ,重來》4/24 晚間十點 愛奇藝 台灣站全網獨播▷ ... 這不是你就在我一個小小恍神一瞬間卻成 永恆 或許只是我的幻覺提醒自己拋開妄想是誰開啟 時空 ... ... <看更多>
時空 永恆 的 愛 戀愛 奇 藝 在 愛奇藝台灣討論區(IQIYI TW) 的推薦與評價
愛情應該有的樣子#蒼蘭訣#超時空羅曼史#我的反派男友#我的秘密室友#五部浪漫愛情影集 ... 戀愛劇快追!2022愛奇藝「戀戀劇場」五部浪漫影集準備開跑~Livio 生活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