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只要完成三步驟,有機會獲得好書喔】
《企鵝演奏會》是一本傳達友誼之間,在乎彼此關愛與心意的繪本。
孩子到了新的環境,不管是幼兒園或小一,一開始總是會害羞、膽怯與不安。他渴望能交到朋友,於是,找尋著與他人相同的話題與喜好,企圖與朋友建立著連結。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可能會被拒絕、可能會合不來,在兩人之間,產生了磨擦或誤會,但是,也是因為在乎對方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不在乎,連生氣也不會有,對吧!!
不管是正處於摸索著人際關係的孩子,或是曾經歷過從陌生到認同的孩子,相信看到這繪本,肯定會很有感觸。
--
《企鵝演奏會》的作者是陳彥伶,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碩士。作品曾獲得兒童文學牧笛獎、信誼幼兒文學獎。著作《天氣一百問》入選金鼎獎優良推薦讀物。
《企鵝演奏會》則是獲得了第三十二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評審委員推薦獎。
--
《企鵝演奏會》是一位搭乘紅色直升機而來的保育員,在冰天雪地的南極,與上百隻活潑孩子氣的企鵝,所發展出來的友誼故事。從一開始的陌生疏離,到一支口風琴的吹奏,一黑一白的琴鍵,像極了企鵝,拉近了企鵝們與保育員的距離。
某天,企鵝們偷拿走了口風琴,像孩子般好奇的玩耍,卻不小心弄壞了。少了口風琴,企鵝與保育員擔心彼此的感受,會不會因此就不喜歡、不想親近對方了呢?
「即使言語無法溝通,我們都能找到方法傳達愛」是這繪本想要帶給孩子們的感動。
--
出版社很窩心的準備了一本《企鵝演奏會》,要送給澤爸粉絲團的好朋友們。
----------
贈書方式:
✅ 在『澤爸:親職教育講師』粉專上按讚
✅ 將此篇文章”公開”分享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我想聽企鵝演奏會』+寫下孩子曾在陌生的環境裡,是如何交到朋友的呢?
有符合以上三個動作者,將隨機抽出一名,各獲得《企鵝演奏會》一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到5/16(日)23:59 。於5/17(一)公布得獎名單,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以軒,1982年,生於台灣,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入選、高雄獎攝影類優選、新銳藝術家獲獎、The New York Photo Award、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獎項。 個展計有...
普瑞特藝術學院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海報設計師保羅.克里佛(Paul Crifo),享耆壽98歲。他所設計的海報代表作包括《惡夜追緝令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1967)、《聖杯傳奇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1975)、《馬拉松人 Marathon Man》(1976)等作。
.
保羅.克里佛出生紐約,在普瑞特藝術學院學習插畫。起先以自由接案的設計師出道,在四〇年代進入20世紀福斯任職。後來他也加入了曼哈頓最早成立的電影廣告公司Monroe Greenthal,任職副總裁兼藝術總監。其客戶包括米高梅、福斯、派拉蒙以及許多外國電影公司。
.
從1942年至1986年,他參與設計了四百多個電影廣告企劃,並設計了120張海報。參與作品包括《第三集中營 The Great Escape》(1963)、《製作人 The Producers》(1967)和《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等作,最令後世記憶猶新的,莫過於《馬拉松人》,主角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持槍的畫面與片名字體疊加而成,畫面相當富有衝擊性。
.
有別於同期的知名海報設計師如索爾.巴斯(Saul Bass)等人,克里佛幾乎被忽視。直到21世紀之後,其子彼得.克里佛(Peter Crifo)開始將父親的作品集結歸檔,才使他獲得了公眾矚目。2007年,《好萊塢報導者》授予之關鍵藝術獎榮耀,隔年他的作品也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重現。2016年,一部關於他生平的紀錄片《Mr. Movie Poster》問世。
.
2020年9月22日,保羅.克里佛於紐約因自然原因辭世。
.
.
(圖一為保羅.克里佛;圖二為《惡夜追緝令》海報;圖三為《聖杯傳奇》;圖四為《馬拉松人》海報。)
普瑞特藝術學院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的開學很不一樣,沒能走進校園、踏入圖書館、睡在工作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的線上課程,全校師生在不同的地點與時區,彼此在網路的另一頭熱情打招呼歡迎開學,短時間人與人面對面的真實感再也回不來。
.
這就是全美教育目前最大的轉變,在開學最熱鬧的秋天,一個人也沒有,安靜地嚇人。
.
美國隨著各州的重新開放,導致疫情回溫,像是加州、科羅拉多州、路易斯安那州、華盛頓州和威斯康星州的確診數都激增。許多計劃在秋季學期開學的大學,完全不敢讓學生回校園,並選擇了全部線上授課,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就是一個例子。
.
根據ABC報導,美國採全線上課程的大學有:
1.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2. 帕森斯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3. 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
4. 視覺藝術學院 School of Visual Arts
5. 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等等。
.
混合制大學,少數課程可以面對面上課,大部分還是以線上課程為主:
1.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2. 柯柏聯盟 Cooper Union
3. 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4. 紐約流行設計學院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6. 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
7.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等等。
.
建立線上課程需要許多後台建置成本跟教育訓練,和公共衛生系統的全面提升跟改善,加上許多學生紛紛延後就讀,導致各個大學面臨巨大的財務缺口,南加州的Chapman University就表示他們秋季學期至少損失一億美元。
.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疫情突然造成學生就讀人口驟減,許多大學開始減薪、裁員,美國面臨高等教育即將被淘汰的命運,公立大學跟小型獨立的教育機構很有可能面臨合併整頓的變革。西方自豪的菁英教育體制,一夕之間被病毒打得潰不成軍。龍捲風來臨,誰都不知道可不可以誰會戰到最後。
.
.
.
P.S. 有人身在台灣但是「留學」美國的嗎?留言告訴我感想吧
.
IG: mengchih
普瑞特藝術學院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以軒,1982年,生於台灣,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入選、高雄獎攝影類優選、新銳藝術家獲獎、The New York Photo Award、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獎項。
個展計有《海馬回光畫館》、《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靜物研究》、《你是懂了嘛》、《我要離開這個城市了》、《Nowhere in Taiwan》,展覽場所於紐約、台北、台南等地。聯展經驗亦豐,如《一場關於真實的導覽》、《混種現場藝術祭》、《大路上展》、《城市精神─大內藝術節年度主題展》、《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船的創作展─五分之三》等。
此外,陳以軒也是《流浪到台北》、《高雄青年樂舞計畫》、《風箏計畫》等紀錄片的攝影與導演,且為雲門2舞作《捕夢》、《十三聲》、《春鬥》等製作訪談、側記影片。
陳以軒的創作主體為攝影,其媒材形式則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攝影如何處理個人的生命史,以及影像媒介在進行溝通傳達時的所產生的模糊與誤謬。
作品系列有《物聲譜》、《食曾在計畫》、《看鏡頭》、《白植物》、《靜物研究Ⅱ:島民》、《物件詩選》、《瑕疵本》、《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靜物研究》、《若有所指失眠》、《塵雪》、《在中間》、《遍尋無處》等等。
他的《食曾在計畫》、《靜物研究Ⅱ:島民》、《靜物研究》等系列,都在無人的場所,凝視著被遺棄的物件。陳以軒表示,關於在遺棄與未遺棄之間的事物,發現有人存在的痕跡,有著莫名的興趣。而《若有所指失眠》、《在中間》等系列,又以畫面具象化某種懸念,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製造出奇妙的分野。至於將灰塵灑在照片上後,予以掃瞄完成的《塵雪》,則是有意對抗好照片必須漂亮優美的一般概念。
《回憶的肖像》是陳以軒自認為的第一件攝影創作,為了撫慰與交往8年女友分手的情傷,乃邀請兩位演員到充滿愛情印記的地方,扮演他與前女友,讓他拍攝,藉此化解心中的種種情緒。
而《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則是從紐約返回台灣前,選出100張舊照片,以之預言一年後的生活將是何種樣貌,回台後的一年,他再拍攝實際自己發生的事,復又精選照片,與前100張照片做出對照,便也顯示出時間的雙向結構。
外貌與日本藝人小田切讓頗有相似的陳以軒,正在基隆展開地景藝術創作,結合攝影與裝置藝術概念,於廢校的太平國小三樓面海的玻璃前貼片,完成《物聲譜》系列。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FD9MD
普瑞特藝術學院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藍仲軒,1991年出生,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並赴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作品見於紐約、波特蘭、廣州、上海、台北等地,並於郝基亞拉維、東京擔任駐村藝術家。除攝影外,他也擅長運用影像、聲音、裝置、文字進行創作,熱衷於探索跨媒材手法的創作實踐。「自由」是他創作的核心母題,探討自由中的不自由是他創作的動能,近期代表作為《己心》、《宣言》。
相關新聞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71221/1262807/
普瑞特藝術學院 在 戯言japan - 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的學生Melanie... 的推薦與評價
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的學生Melanie Hoff利用15000伏特的電流通過木板,並用影像記錄整個過程。 由於木頭的起燃點很高(約500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