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展覽系列活動─【#ADA新銳建築師 #線上對談:新銳建築的35/45】
壓軸場的ADA新銳建築師對談,邀請到曾泊銘以及蘇弘兩位建築師,除了分享各自過往的學經歷之外,兩位在2020 ADA新銳建築獎的獲獎作品皆為公共空間類型,防疫新生活下的公共空間會有什麼樣的設計思維?兩位建築師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及工作模式有什麼樣的轉變?最真實的分享就在最終場對談活動唷!
🎬講者介紹:
🎙蘇 弘
Studio ++工作室 主持人、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及中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為巴塞隆納高等建築學院 ETSAB 建築碩士、巴塞隆納Elisava高等設計學院 展示設計新模態 學士後研究、東海景觀系 學士。於2017年成立Studio ++工作室,於建築、景觀、展覽與採集調研之間進行著多樣的嘗試,是嚴謹的研究也是熱情的探索,貼近那難以言說的親身感受,對地方做出熱切卻又疏離的詮釋與夢想。曾獲 2020 ADA新銳建築獎 佳作獎、2019台灣景觀大獎 公共開放空間類 佳作、2019國家卓越建設獎 規劃設計類 特別獎。
🎙曾泊銘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碩士,台灣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曾任職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大函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邱文傑建築師+莊學能建築師)及半畝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遊走都市、建築、室內設計及文化資產修復,嘗試於不同尺度的切換;關注的都市的公共與記憶、空間創造的策略與想像及構築細部的美學呈現。
++++++++++++++++
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
Drawing Ambience: Alvin Boyarsky and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21.05.08 SAT – 12.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介紹│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94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觀建築跟建築到底差在哪裡?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駐英台景觀建築人:鄞絜芸Mika。 Mika畢業於實踐建築系,在英國Uni of Sheffield Landscape Architect Department獲得碩士學位後,現在在英國ALD景觀公司擔任Landscape Designer。在英國...
景觀設計學系學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收到邀請後,我和自己說,終於是一個建築展覽。
如果有看過我的一些訪問,其實我是讀建築設計畢業。那年畢業後在國際和本地則師樓工作了三年,2014年辭去工作時和自己說,反正建築從來都與我無關,未來應該不會再接觸到吧。記得在英國修讀建築的第一堂,老師說建築就是如何定義空間。之後的十年建築設計教育和工作,我由如何定義空間到學會了地績比率,「平衡」地產商和買家的利益。離職時的工作還記得是一條長廊多伙極小型樓盤,空間極小但要有優良景觀,因為這樣才最賣錢。這幾年做著各式各樣關於「畫」的創作,有時我會想我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那段關於建築的過去發芽後長成了什麼。偶然會有一些相關建築項目合作,例如和brandon蒲窩的貓屋,和生豪Jason的棚仔紀錄,和forest breakazine關於住屋的那期。雖不完全以建築角度去創作,但總會聞見一些浸釀的果香,確實影響著我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這次由港大建築系的個人展覽正好述說我的一部分,如果以現在的角色身分去想建築,又會是什麼。
“𝗛𝗲𝗮𝗹𝗶𝗻𝗴 𝗔𝗿𝗰𝗵𝗶𝘁𝗲𝗰𝘁𝘂𝗿𝗲” 𝗘𝘅𝗵𝗶𝗯𝗶𝘁𝗶𝗼𝗻
如果建築是關於空間定義,定義的過程和行動對定義者有什麼連結和影響。三個星期的展期,我在pmq的一間房間以筆和自己深層討論,訴說對城市環境的想像,構建同時留下一片空白作喘息。歡迎大家逢星期四六來談天參與創作。
日期: 2 August – 23 August 2021
時間: 10:00am - 8:00pm @S507, 5/F, Block A
地點: PMQ, 35 Aberdeen Street
是次展覽將延續含蓄的藝術創作,呼籲人們關注城市環境與心理健康的聯繫。含蓄在2012年自香港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後在2014年開展插畫家和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的第四本繪本《累倒就躺著不要動》已於7月中旬出版。他曾多次與香港大學的伙伴合作,包括有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和精神醫學系;現為「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駐島藝術家。此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辦,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藝術形式,道說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
參觀者可以在這三個星期的展期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及見證展覽的建構過程。每週四和六定為工作室開放日,歡迎公眾透過HKU Architecture@Eventbrite報名參與。
The exhibition will draw on Ricky Luk's (humchuk) art practice that has called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Ricky received his Master in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12 and has taken up a career as an illustrator and visual artist since 2014. His fourth book 累倒就躺著不要動 just released in mid-July 2021. Ricky's creative works also includ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HKU on a project called 𝘍𝘰𝘤𝘶𝘴𝘪𝘯𝘨 𝘰𝘯 𝘚𝘌𝘕, an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KU for the development of 𝘏𝘒 𝘍𝘭𝘰𝘸 𝘛𝘰𝘰𝘭, a mental health recognition tool. Currently, Ricky is researching the outlying island community as an artist-in-residence in the “Lamma Mia” public art project organised by the Art Promotion Office, LCS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ree weeks, visitors will see the bui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n progress with live in-situ visits with the artist. Open exhibition studio visits will be every Thursday and Saturday. For more details and registration, please visit HKU Architecture Gallery@eventbrit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HKU
PMQ 元創方
景觀設計學系學什麼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鐵美學』被曲解成企業組織缺乏洞察,這其實是因噎廢食。」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郭瓊瑩,觀察了這段時間檢討台鐵的各方聲浪後,以笛卡兒名言「#美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與適中」為例,重新檢視「台鐵美學」一詞的詮釋:
近來因台鐵 #太魯閣號意外事件 造成重大傷亡,「台鐵美學」在究責之際又被拿出來撻伐,認為台鐵只會做車廂改造美化,在鐵道安全營運未全盤提昇改造之前,談美學有什麼用?
其實,這個論點有些似是而非。一個國家級的重要運輸系統,其管理、營運、安全、形象,都是重要環節。只是在有限資源預算下,到底哪一環節應該優先處理?
常聽友人說,高雄左營站的台鐵高鐵只是一線之隔,但兩者的企業文化與服務水準,一眼即見真章。當然,企業文化改變絕非一蹴可及,但「#請設計師改造台鐵車廂就能改變台鐵形象」是否真的這麼可笑?
運輸界前輩分析台鐵改造三大要素,認為「路況」、「車況」、「人況」是不可分割的基盤.......
https://bit.ly/2RS5DEY
景觀設計學系學什麼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景觀建築跟建築到底差在哪裡?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駐英台景觀建築人:鄞絜芸Mika。
Mika畢業於實踐建築系,在英國Uni of Sheffield Landscape Architect Department獲得碩士學位後,現在在英國ALD景觀公司擔任Landscape Designer。在英國深造、努力的同時也和Ep101的孝儀一起擔任駐英台景觀筆記共同總召。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Mika從建築轉景觀的經歷及省思。
0:00 Intro
3:43 What is 景觀建築師?
8:44 英國各式各樣的景觀規定
12:50 Mika離開台灣的契機
19:36 建築哪裡不好?為什麼要轉景觀
26:55 景觀設計時需要處理什麼?
38:41 在英國的經驗中,如何區分建築跟景觀的責任範圍
42:19 未來有打算回台灣發展嗎?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Homepage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小額贊助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107- 駐英台景觀建築人:鄞絜芸 Mika
#景觀 #SheffieldLandscape #實踐建築
🔗 https://linktr.ee/MikaYin
🏆經歷
- 英國_ALD_Landscape Designer
- 英國_英國皇家景觀建築師協會_Associate Membership
- 英國_駐英台景觀筆記共同總召
- 台灣_嶼山工房_Designer
🎓學歷
- 英國_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_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台灣_實踐大學_建築設計學系
景觀設計學系學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