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臺北市政府跨年的亮麗舞台上,面對熱情的群眾和全國轉播,聽見自己的名字和過去努力的成績被介紹著,若不是那些曾經跌倒挫折以及接受種種負面打擊的白天,若不是經歷那些身體發炎痛苦或因心情沮喪而無法入睡的夜晚,我並沒有機會站在台上。這麼多年很多人問我,這麼辛苦又賺不到錢是為了什麼?和我一起站在台上的其他運動員應該也常常一直被問吧.....
人為了什麼而生存?為了理想和目標,而不是只是活著。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歷,若能發光發熱,才不枉費這宇宙和貴人們所有的恩典和禮物!
我很傻很執著,也拖累了身旁的人跟我一起傻,多年信任我的廠商,經紀人陳惠君導演,許多鐵人社團的朋友,後援會的熱情支持,賽事單位的支持,家人的默默關心,還有在比賽和FB認識的許多朋友,謝謝你們陪伴著我一起努力。沒有你們,我應該走不下去.....
看著煙火綻放,我深深知道 2017 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一年,若能在接下來的許多比賽拼進積分到世界職業組總排35進入KONA總決賽,並且在10月最後一戰拿到世界前10,要盡生命的全部力量才能撐過眼前的障礙,才有機會展現生命的極致精彩!!!
每一個夢想,都需要勇敢智慧去面對現實的限制!
每一天的堅持修行,都是為了每一場的背水一戰!
願大家2017年許下的願望,都在這樣的努力下流汗奮鬥完成,有一天一起歡慶生命甜美的豐收與滿足!!
#富邦文教基金會
#Ziv專業型運動太陽眼鏡
#CeepoTriathlonBike
#Santini義大利自行車服
#Rotor
#Asics
#IMTaiwan
#ChallengeTaiwan
#Waypoint
#臺北市松山運動中心
#恆星單車
#FirdayBikefit
#PureYogaTaiwan
#DWDTriathlon休閒鐵人社團
#DVTT醫聲論壇鐵人隊
#李筱瑜官方後援會
#三立電視台
智慧鐵人決賽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排精神」是什麼?- 蒙克
中國女排里約奧運上打敗強手塞爾維亞隊(8月21日)奪冠。決賽前中國女排反敗為勝,淘汰巴西進入半決賽,又戰勝了荷蘭進入決賽,媒體評論紛紛為久違的「女排精神」再現而歡呼。
按照女排教練郎平的說法,「女排精神」就是鍥而不捨,「團隊遇到苦難永不放棄」。
「女排精神」的提法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以郎平為主攻手的中國女排發揚奉獻拼搏的的精神奪得所謂「五連冠」。其實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源於文革末期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引入的「魔鬼式訓練」,即強調嚴酷、團結和拼搏的訓練方法。
發明翻滾救球技術的大松博文要求日本女排隊員在防守時明知一個球無法挽救的時候,也必須要上前撲救。在本次里約奧運排球比賽中,這種明知無力挽回但仍然奮力撲救已經成了標凖的防守動作,表現出頂級選手的頑強精神。
60年代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執導下屢勝身材高大的歐洲隊,日本女排有了「東洋魔女」的稱號。1964年在東京奧運上,大松博文帶領的日本隊戰勝蘇聯隊奪得奧運會首枚女子排球金牌。
時代標籤
文革結束後在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席位,同年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首奪亞錦賽冠軍,成為「三大球」中最先「衝出亞洲」的球隊。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當口,對女排的勝利的宣傳似乎為整個社會增添了信心。
1981年中國女排又7戰7勝奪得世界杯賽冠軍。接著1982年女排在秘魯的世錦賽上再次奪冠。隨後在1984年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獲得冠軍,實現了「三連冠」。在其後一些年裏,中國女排創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的紀錄,可謂輝煌一時。
當時官方媒體有許多關於在「女排精神」感召下,工人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的報道,「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後,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當時《人民日報》還開闢了「學女排,見行動」的專欄。
有評論說,在市場經濟改革和打開國門的初期,中國人意識到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不少失落徬徨情緒,那時候的「女排精神」的確給當時的社會注入了信心,影響了一代人。這次在北京機場歡迎女排隊員從里約凱旋歸來的人群中,就有打出標語自稱是60後的老女排球迷。
「女排精神」成了一個時代的標籤,之前不同時期官方宣傳的其他精神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價值觀。跟女排精神同時代被提倡的還有「張海迪精神」。比如文革時期有「反潮流精神」。更早還有「鐵人精神」和「雷鋒精神」等等。
奧林匹克
說回到體育,雖然說現代的競技體育項目不分高低貴賤,但許多運動的起源有上流階級的烙印,比如馬球,射擊,擊劍,滑雪……奧林匹克精神,究其起源,也和歐洲的貴族和紳士精神相關。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法國人顧拜旦的奧運理念就深受當時英國上流社會公校的所謂貴族精神影響。英國公校都重視體育教育,信奉「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的古訓。英國奧委會更把英國奧林匹克傳統上溯到1612年英格蘭出現的使用奧林匹克名稱的紳士體育競技。
據稱當初威靈頓公爵在打敗拿破崙後說過:「滑鐵盧的勝利,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決定的」。儘管這句話是否出自威靈頓之口存在疑問,但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讚揚英國上流社會的學校通過體育教育塑造了學生剛毅性格。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後來說,或許伊頓的操場導致了滑鐵盧的勝利,但是後來的許多戰爭失敗,也源於伊頓的操場。他的意思是英國上流社會一直在墮落。之前也有批評者說,伊頓公學欠缺思維訓練,缺乏應用,缺少知識,智慧和理性。
至於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滑鐵盧發生的決戰,結果恐怕是取決於最後趕到的十幾萬普魯士援軍,而不是伊頓的操場。當日威靈頓和拿破崙各方率不到七萬兵力上午開始決戰,到傍晚雙方後備隊都投入了預備隊後,戰場上仍未分出勝負。有人說到晚間法軍已經逐漸佔上風。就在這時候普魯士統帥布呂歇爾帥十多萬援軍趕到,給了拿破崙的法軍決定性的一擊。
上流社會教育強調紳士的才能必需得到全面發展,還要接受灌輸公平概念的體育教育。最初的奧運精神就是由這種紳士型業餘選手來體現,那時候選手做訓練凖備都會被認為是作弊行為。
到了20世紀隨著歐洲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紳士型的業餘選手已經過時。特別是在蘇聯東歐出現了全職業餘選手制度,即雖然選手不是以體育作為終身謀生職業,但是這些業餘選手在國家的體校和體育機構獲得資助。
集體主義
在中國被許多人稱此為「舉國體制」,中國女排也是這種全職業餘選手。舉國體制令西方靠自己資助的業餘選手處於劣勢。但自70年代始奧運會逐漸取消了關於業餘選手參賽的要求,歐美國家也開始了政府扶持和投資的做法。英國里約奧運金牌超過中國就被歸因於20年前政府對體育加大扶持力度。
上世紀80年代被總結出的「女排精神」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科學求實、為國爭光等內容。同一般所說的自律,拼搏和協作的體育精神相比,關於「女排精神」的宣傳更多強調了中共的集體主義傳統,即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
這次中國女排里約奪冠後,左派人士評論說,「女排精神」就是毛澤東講過的:「百摧不垮、打不爛、永不服輸」,「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果真如此嗎?
自「女排精神」最初提出到現在,中國經過了幾十年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中國體育界面貌已經今非昔比。社會已經普遍接受運動員在為國爭光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也接受了對運動員的金錢獎勵。在美國打職業籃球,年薪上千萬美元的姚明,通過企業贊助和廣告合同成為巨富的著名選手王楠、劉翔等人都成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
這次女排獲勝不要說同毛澤東的教導相聯繫,就是同80年代提倡的「女排精神」相比,時過境遷,精神內涵也未必完全相同。
欣賞英國貴族教育的人會說「滑鐵盧的勝利,是在伊頓公學的操場上決定的」,但也有人指出實際上滑鐵盧軍事勝利的背後是英國超過法國的經濟和貿易能力以及人口的增長。
中國女排前主教練陳忠和在中國女排里約奪冠後說「精神是看不見的東西,應該是從每一天的訓練中去體現,而不是喊口號。沒有每天的訓練做基礎,談什麼精神?」女排勝利的背後也是龐大的訓練基地和國家投入的支持。
#體育
智慧鐵人決賽 在 黃健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當台東創意發明力不斷成熟之際,激發青年學子創造力的「智慧鐵人創意競賽」,13年來首次在台東舉行決賽。連續72小時在台東大學的闖關比賽,考驗腦力,也挑戰這群國內外高中職生的耐力,參賽者們從隊名就開始在比創意。恭喜所有得獎隊伍,東中的孩子也在其中,國際組第二名還是由台灣的隊伍拿下,相當不簡單。我特別鼓勵台東的孩子未來多多參與,這不僅能磨練創造力、團隊合作等能力,更是發揮所學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