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發現最近太陽越來越大了嗎?防曬是保養裡面很重要的一環,要好好的防曨才不會造成光老化
ORBIS TAIWAN極緻抗陽防曬露在網路上評價很高,是近期我使用率最高的防曬霜😉
以溫和配方的前提所開發,親膚性很高,即便是敏感肌膚也不需要擔心,所以是全身都可以使用
而且雖然是防水防曬,但是只要用洗面乳或是沐浴乳就可以清洗乾淨,不需要額外多花時間去卸妝了🤣
超水感不厚重,只要輕輕一推,就很服貼在肌膚上,還可以有效吸收汗水與油分,不會留白汗,上在妝前就可以當成妝前控油使用,延長脫妝的時間💋
氧化鋅濃度高達17%以上,但是卻不泛白,擦再多都一樣自然透亮
有SPF 50+ PA++++,去年我夏天到南部去遊玩,一整天我非常勤勞的補擦這款,回北部後發現居然沒有變黑太多,也沒有曬傷,讓我整個很驚訝😍
#極緻抗陽防曬露 #防水抗汗金鐘罩 #太陽火辣辣 #黃瓶曬不怕 #不曬黑不曬老
曨 厚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遙望東馬,懷想渤泥| 知史百家
安煥然
對西馬人來說,東馬來西亞一直是一個雖不陌生,卻又很生疏的地方。
遙望東馬,從矇曨的歷史中尋找神話和傳說,以及翻閱古代文獻,遙想著有一個叫做渤泥的王國。這個國家與中國的因緣,至少千年。
在Dusun人的傳說裡,有說他們是華人的後裔,據說這與京那峇魯山的神龍傳說有關。相傳有中國人叫寶公的,劫了神龍寶石。又依據蘇祿王室家譜記載,元朝末年有個叫黃昇平(黃總兵)的中國人,受元朝皇帝之命,前來尋找京那峇魯山頂上神寶之寶,後來黃昇平不歸,以其女嫁汶萊蘇丹,其後代即為今汶萊王家之始祖。
翻查中國史籍,渤泥國很早就被記載。馮承鈞《中國南洋交通史》指說,「渤泥」首見於唐末樊綽《蠻書》。《宋史》則寫成勃泥,《諸蕃志》作渤泥,一作佛泥,均是Borneo之譯音。當年渤泥的轄地,當包括今之汶萊以及東馬砂拉越和沙巴。
中國文獻記載,渤泥國有兩次朝貢宋代中國的記錄。一次是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次是元豐五年(1082年)。渤泥國第一次遣使進貢中國,曾遞交國書給宋朝皇帝,《宋史》卷489〈外國傳〉收載了經譯官譯成「華言」的國書全文。該份國書提及,渤泥國之所以得以朝貢中國,是因先前有位叫蒲盧歇的航海貿易商人駕船到來渤泥。蒲盧歇自稱是從中國來的,原本欲到爪哇(闍婆國),不料遇風吹襲,船破,不得去,被迫停靠渤泥的港口。渤泥國人聞有海商船隻「自中國來,國人皆大喜,即造舶船」,並令商人蒲盧歇當响導,來到中國朝貢。這則歷史實錄應是渤泥國正式與中國建交之始。
南宋趙汝适《諸蕃志》也記載了這則史實,但其所記的渤泥國使節不是蒲盧歇,而是蒲亞利。
不論是蒲盧歇還是蒲亞利,我在〈尋找阿都拉的表親〉一文討論過,唐宋元之中國蒲姓族人,實是當年一批波斯或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經商到來中國,留居中土的僑民後裔,華化後的「土生蕃客」。宋元時期,著名的蒲壽庚家族是擁有雄厚資本的跨國海商集團。福建泉州則是他們的大本營,在財勢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宋元交鋒之際,雙方都想拉攏他。
蒲盧歇或是蒲亞利,與蒲壽庚海商集團有無關聯,至今尚不得而知。但,有意思的是,1972年汶萊博物館人員在汶萊市愛丁堡橋頭路旁一座馬來人墳山發現了一塊誌明宋代的中文墓碑。1973年,馬來亞大學的傅吾康和陳鐵凡發表一篇重要學術論文:《最近汶萊發現的公元1264年中文墓碑的初步報告》(A Chinese Tomb Inscription ofA.D. 1264, Discovered Recently in Brunei: A Preliminary Report),首次將這塊墓碑披露於世,震撼學界,公認這是至今發見,全東南亞年代最早的一塊中文碑石。
該墓碑碑文全文是:「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景定甲子男應甲立」。從碑文看,碑主是泉州一位姓蒲官員,生前當過泉州判院的官,死後葬於汶萊。立碑時間「景定甲子」是南宋理宗景定五年,亦即公元1264年。立碑人是他兒子蒲應甲或蒲應、蒲甲兄弟二人。
「蒲公」是誰?尚有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今之汶萊,昔之渤泥,至少在宋代就已與中國往來,波斯、阿拉伯穆斯林華化後裔因海洋貿易的關係,確實流寓於此。
千年神話,千年史話。魔幻流寓:中國人、華人、阿拉伯商人、穆斯林、蒲公、Abu和Ali的故事,婆羅洲雨林書寫,太多傳奇。
2004年8月,應南方學院東馬學生的盛情邀清,携同家人第一次到沙巴州,純粹旅遊。在首府亞庇,東馬生充當導遊,知道我的興致,第一站就帶我們到沙巴州博物館。博物館不大,珍藏竟讓人驚嘆連連,尤其是中國陶瓷和瓦甕專櫃特區,唐、宋、元、明、清,歷代中國外銷陶瓷器皿系譜,無聲而傲然地陳列著。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曨 厚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信仰書店 ◎#洪逸辰
-序
我的夢想是,開一間偶爾你來,或許你不來的,獨立書店。
在海洋的對面、星球的邊陲、夢與意識交接的荒原上經營著,關於信仰的書店。
全部的故事開端,都源自於大海
─無淚年代
這是個亡失淚水的年代。
淚珠從眼眶順著夢境
溜至心底,滴滴地響
積聚為海,成了一灘死水
在這鐵質的鉛色世界
所有人都不敢露出表情
只好趁故事裡的角色不注意
大哭一場
在異教徒如我們,能翻山越嶺、跋涉至邊陲的書店之前。
─耳中花
我蹲坐書店的角落,輕撫
一本書的背脊
聆聽它的聲音
倏地我的耳綻放
渦繞耳蝸而起
是一朵豔紅的天上花
膚上幾可透明的微毛也震顫不已
五秒後微張翕合的眼簾
始見光
和一羽曳著輝藍鱗粉的蝶,輕駐耳上
恣意香甜
─字影
總愛在書店面海的玻璃窗上寫字。
一個暈暖的午後
字的陰影打落鼻梁
水晶小孩、百人一首與相對論在臉上
交叉浮動
日光與字影穿梭之間
徜徉
─精靈
有一隻精靈停佇在你休憩的眼睫,隨著輕輕氣息而起伏,忽地你顫動,祂便飛上天之洞。我曉得是什麼飛出去了。窗外的世界從一片厚沉的灰藍如漣漪旋化為嫩藍,洗淨的世界變得敏感,身上的衣裝對於肌膚,都太過粗糙了。
─字在飛
我掉進一本袖珍書之中。
我拿著彩虹筆
隨手就畫出彩虹
窩在魔法瓶中
醞釀海洋的魔法
無視於線性組合、質量守恆以及狄更斯的法則
在這裡,我的字變得會飛
充闐了整座世界
─輕功
所有的字都冉冉飄揚。
如果登上浮動的字
跳躍
再跳躍
是不是就能抵達天際呢?
─蝶書
書突然唰唰掙脫手
頁頁羽化為千萬隻蝶
─全名
將你的名字寫在蝴蝶頁,指尖摩挲。
我愛你,如同總喚你的全名
只因省略你
太可惜
─太陽雨
我想進一系列,關於太陽雨,銀色的書籍。既非關太陽、也非關雨,非關理性、感性,更非關英雄主義與懦夫。
當我們觸及這個話題,你說:「喜歡雨,喜歡雨的味道、雨的溼涼,尤其當雨絲落下,從雨飛揚的方向能看見──風的顏色。」還戲說自己,是水作的男孩。我說:「喜歡太陽,太陽的存在,不代表沒有雨天,而只要太陽存在,晴天,就一定會出現。」笑了笑,那我,肯定是木作的了?
我們沒有質疑對方,甚至了解彼此、相談甚歡。明知,兩人站在磁的彼端,是相反的存在。
倏地,一束光清晰地破開陰雲,太陽舉起雙臂向外推開,是滿滿的光,所有的雲都擠到天空之外。一大群白蜜蜂迎面撲來,我們無法動彈,直到飛出地平線,日光變得曚曨,臉龐忽覺溼涼,是細細的雨,你轉過頭,說:「是太陽雨。」
是啊,正好能行光合作用呢。
─黑點
外頭無人
滿是光燙熟的沙
畫面照耀得太清晰
顏色卻昏昏欲睡
坐在書店裡,這是唯一
亮度調得較低的地方
一陣風灌進,拂響風鈴
桌上闔著的書均勻地坦展開來
隱隱騷動
書忽如海鷗拍翅般飛越沙灘
成了遠方天空的
黑點
而我們的信仰,註定
隱沒於海平線之下。
─終章
也許這間偶爾你來,偶爾你不來的書店終將打烊。
也許我們無法再辯論,蜂翅拍振的頻率是多少赫茲、鹽之白與糖之白有何區別、當群青的知更哭泣,是否有星星閃爍。
熄了最後一盞燈,回歸晦朔。你也難將看見,在海洋的對面、星球的邊陲,那裡有一間販賣知惠、出售文明、租借愛的,信仰書店。
--
◎作者簡介
洪逸辰,INFP,火雷噬嗑,1992年春天出生。
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日文輔系,於臺北市立大學研讀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並於2016年赴北海道教育大學留學。
與松鼠為伍的人。
喜歡詩,喜歡光,喜歡飼料,喜歡你。
--
美術設計:姵妏
攝影來源:CC0|Wikimedia Blog
--
◎小編賞析
〈信仰書店〉是一首情詩,以組詩的結構呈現,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小標題,第一段為〈序〉,最末段為〈終章〉,作者將整首詩包裝成「一本書」的形式,將其情感寄託於這本書。這首詩總共有十二個段落,包括一般常見的分行詩,以及成段的散文詩。
詩中大量運用書店的場景,並穿插蝴蝶、海鷗、雨、海等意象,帶出第一人稱在書店裡閱讀的美好時光,也藉此作為對「你」好感的隱喻。在這間獨立書店中,有些十分迷人的魔幻片刻,例如「字的陰影打落鼻梁」、「有一隻精靈停佇在你休憩的眼睫」、「我掉進一本袖珍書之中。」、「書突然唰唰掙脫手/頁頁羽化為千萬隻蝶」等超現實的想像,透過一行行詩句調度讀者對於書店的經驗,使人有如遊走於現實與夢境的邊陲。整首詩的口吻醇美,語言亦帶有一點神秘的氛圍。
(作品為「第34屆雙溪現代文學獎」現代詩二獎)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11/2017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