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曾元孚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捉努爾哈赤的大明最強邊帥究竟是誰?|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大明朝,最強邊帥發生在萬曆一朝,明神宗朱翊鈞在世人眼裡冒似是個「混蛋皇帝」,史家有「明之亡,名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但歷史上的朱翊鈞並沒有那麼無能,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有「張居正改革」,出現了「萬曆中興」,軍事上重用兩員大將,東北有李成梁,東南有戚繼光,出現了「萬曆三大征」,不管是蒙古、女真還是日本倭寇,不敢越明境一步。經濟上也領跑於全世界,英國在明朝面前只是小弟的角色。說大明實亡於萬曆,其實指的是他麾下大將李成梁,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爺爺,卻放走了努爾哈赤,為滿清入關留下了禍種,後世評價他為「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說起李成梁的身份,可以說他是中國人,也可以說他是韓國人。如果論祖籍,他應該是唐室宗親,李淵、李世民一脈,正宗中國人,隴西人士。但唐末戰亂,李成梁的先祖逃到了朝鮮,加入了「朝鮮國籍」,所以又可以說李成梁祖籍是朝鮮人或韓國人。李成梁的高祖李英,後來從韓鮮半島遷到遼寧鐵嶺生活,受封大明官職,任鐵嶺衛指揮僉事,李成梁就出生在鐵嶺,和趙本山是老鄉,所以說他又「認祖歸宗」,成了中國人。
從李英開始,李家開始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僉是什麼意思?輔助的意思,僉事,就是輔助指揮的事情,軍事上的指揮副手,明代名將戚繼光十八歲時擔任世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般分掌訓練、軍紀等,相當於現在的副職或助理。李成梁的父親李涇,也擔任鐵嶺衛指揮僉事一職。這是個不大的官,所以李家的家境並不是多好,李成梁四十歲不惑之年時,才以生員的身份襲了父職,也做這個僉事。生員就是秀才。但李成梁這個秀才,可不是普通的秀才,他「英毅驍健,大有將才」,初為險山參將,因屢立戰功,隆慶元年進為副總兵官,協守遼陽;隆慶四年,被提拔為遼東都督僉事,駐節廣寧;隆慶五年,進封為署都督同知,世代承襲千戶;萬曆三年,加封太子太保,世蔭錦衣千戶;萬曆六年,加太保,世蔭本衛指揮使,論功被封寧遠伯;最後耄耋之年時,明朝廷仍任用李成梁鎮守遼東,加封太傅。從四十歲征戰沙場,直到九十歲去世,李成梁與蒙古人、女真人打了五十年交道,除去在北京的幾年外,縱橫北方邊塞四十餘年,史載「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李成梁對付的兩類敵人,一類是蒙古人,一類是女真人。李成梁之前,明朝遼東將領相繼敗北,三員大將陣亡。李成梁掌握遼東戰事指揮權後,節節勝利,他突破了李家鐵嶺衛指揮僉事的「魔咒」,是通過一場場的拚殺獲得的。對於明朝廷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是李成梁平定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父子之戰,王杲是建州女真頭領,同時也是明朝廷冊封的建州右衛都督,這個王杲不知怎麼搞的,大明的官不好好當,竟然造了反,先後殺死撫順備御彭文洙、副總兵黑春、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數十人,這還了得,李成梁率部擊敗了飛揚跋扈的王杲,在這次戰役中,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當了李成梁的俘虜,但李成梁並未殺他們,而是將他們收留充當僕役。
王杲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他是首要分子,被押往北京斬首示眾。但王杲的其中一個兒子阿台逃脫了,繼續與明朝廷作對。李成梁再征阿台,阿台是誰?是努爾哈赤的親娘舅,此時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與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已歸附了李成梁,奉命前去古勒寨為明軍勸降,負責進攻的李成梁部將尼堪外蘭設計騙阿台開城,攻破城池後展開了殘酷的屠城,結果在這次大規模的屠城中,阿台被殺,奉命勸降的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與爺爺覺昌安竟也在亂軍中同時喪命。
如果說努爾哈赤的外祖父與舅舅是罪有應得的話,那塔克世與覺昌安何罪之有,竟也被殘酷屠殺?這讓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結下了殺父之仇。父仇不報,不共戴天,努爾哈赤後來反明有「七大恨」,第一恨就是殺父之仇。李成梁守邊有功,但他錯殺塔吉世與覺昌安,確是犯下的大錯。如果維護明朝的利益來說,李成梁斬草除根殺掉努爾哈赤,也就沒有後來滿清入關的事情了。但偏偏李成梁這會覺得內疚,起了婦人之仁,史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李成梁的的妻子偷偷放了他,無異放虎歸山。努爾哈赤逃走後,李成梁不但沒有攻擊努爾哈赤,反而縱容努爾哈赤女真部的擴張,「保奏給官」、「棄地以餌之」,其他蒙古部落、女真部落都成了李成梁的手下敗將,唯獨對於努爾哈赤,李成梁不聞不問,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李成梁戰功赫赫,但他和其他居功自傲的將領一樣,也「貴極而驕,奢侈無度」,後來竟發展到掩飾敗績、殺良民冒領軍功的地步,於是被言官彈劾,一度曾經被罷官免職。但缺了李成梁的邊境就是不太平,李成梁離開邊境十年之中,竟然八易其帥,朝廷無奈之下在李成梁七十六歲高齡時再次啟用其鎮邊。這麼大歲數了,竟然餘威仍在。李成梁老年戍邊八年,蒙古、女真部落竟然少有邊情。在這一段時間內,遼東雖無重大邊情,但李成梁卻辦錯了兩件大事。一是縱容努爾哈赤發展女真部,對明朝廷帶來隱患;二是主動放棄他自己開疆擴土的寬甸六堡,說什麼寬甸六堡,孤懸海外,離得太遠,不好防守,費錢費糧,不如撤了。撤了寬甸六堡,等於將這塊寶地,不經一戰送給了努爾哈赤,自毀遼東「長城」。這兩大錯,讓李成梁成為毀譽參半的人物,既是戍邊的英雄,又是亡明的罪人。另一明朝大將熊廷弼就彈劾李成梁,說他罪該至死。不過,皇帝還是比較青睞這位為明朝邊境安全立下不世之功的老壽星的,沒有懲罰於他。李成梁生有九個兒子,個個不失英雄本色。尤其其長子李如松,指揮了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聲名蓋過李成梁,到底沒有給他的老子丟臉。
(作者:陸棄、孫玉良,歷史春秋網專欄作者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曾元孚評價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文重推】《#香港第一暴徒孫文》
■■ 滿清統治期間,經歷百年閉關鎖國,數十年對外戰爭未嘗一勝。鴉片、英法聯軍、甲午及八國聯軍等戰,導致清廷賠款、割地,對內,則向國民橫徵暴斂;對外,則向列強俯首稱臣。直至太平天國席捲全國,若非內鬥、戰略失誤,則中國已經改朝換代。
■■ 太平天國滅亡後,革命事業一時無以為繼,而其革命行動,則啟蒙了國父投身反清事業。國父孫中山之策動革命,被清廷視之為「逆賊」。綜其革命策略,文宣、策反、眾籌及暗殺等,又聯絡清朝重臣及港英高官,最終推翻清朝,終結皇帝制度,以下概況孫文革命謀略,俾能在雙十之刻,重溫孫文平生。
【革命思想之來源】
■■ 「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 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前赴香港大學大禮堂,發表以下演說:「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輒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其故安在?」
【專打政府建築】
■■ 孫文革命,專攻政府建築,包括以衙門、官署及軍火庫為目標,務求做到「一夫發難、各處響應」,以最快方式佔領軍事重鎮,迅速控制全城,達致革命目的。
■■ 同時,每次攻打衙門,革命黨人徒有槍械,卻沒有子彈。幾經奔波後,仍只得子彈數十發的情況,比比皆是。或只有數十人,卻迎擊官署數百人,以一敵百。由於情況惡劣,孫文等革命黨人唯有配合策反、暗殺策略,達致佔領官署之目的。
【策反軍隊頭目】
■■ 由於人少、力薄,孫文等革命黨人不僅以報紙、演講,向人民灌輸思想,還針對軍隊頭目進行策反。
■■ 一八九四年,日本在甲午戰敗擊敗中國之後,清廷訓練新式陸軍,以德國、日本編制練兵,務求與列強抗衡,順勢打擊革命黨人。
■■ 孫文等人,卻針對新軍進行游說,例如湖北新軍熊秉坤,本為普通步兵,卻被孫文策反,其後熊秉坤更成功游說二百多名士兵加入革命黨。
■■ 武昌起義之日,革命黨人迅速軍械庫,導致辛亥革命成功,實際是策反的效果。
【刺殺朝廷命官】
■■ 孫中山認為成功舉事,以一敵百,難以成功。為了達致麻痺敵人、製造震懾效果,又組織多個暗殺隊,達致目的。
■■ 當時,孫中山及革命黨人組織多個暗殺組織,包括「天津暗殺團」、「北京暗殺團」、「天津暗殺團」及「東方暗殺團」等。1900年惠州起義,史堅如甚至掘地道,打算炸死兩廣最高軍事負責人德壽。
■■ 根據孫中山親述,革命黨人尚有以下具名的暗殺行動,包括吳樾刺殺五大臣、劉思復擬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徐錫麟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熊成基擬殺愛新覺羅.載洵,汪精衛、黃復生擬殺攝政王,溫生財殺廣州將軍孚琦,年僅十六歲李沛基炸殺廣州將軍鳳山等,均屬可歌可泣的故事。
【籌集革命資金】
■■ 孫文等人籌劃革命,事必牽涉大量金錢。
■■ 根據記載,孫中山曾經要求「匯款萬元與黃克強(黃興)、為籌設暗殺機關經費」,反映資金部分是為了僱人執行暗殺任務。
■■ 不僅暗殺,其他開支亦大,故急需籌集資金,支援武力革命。私人捐助方面,孫中山兄長孫眉支持甚大,1895年廣州起義、1900年惠州起義,均落力捐助,直至後來孫眉財困,亦是由於支援孫文革命之故。
■■ 在云云財團中,法華籍商人張靜江,出手闊綽。張靜江曾經向孫文透露,若需要資金,可發電報暗號,A等於1萬,B等於2萬,如此類推。
■■ 然而,私人捐款有限,革命亦不可能靠個人感召,孫文設法動之以利,將籌款變成一種投資,發行債券,籌集更多資金。例如在日本發行「中國幣」債券,面值1000,售價250。革命成功後,歸還本息。購買100元者,獲公民資格;購買1000元者,可獲優先經營企業權;如超於此數,則可另置雕像、冠名公園或道路。
【出版政治報章】
■■ 為了廣泛爭取海外華僑支持,啟蒙國民思想,配合策反、籌款等策略,孫文等革命黨人遂出版報紙。
■■ 報紙,包括香港《中國日報》、澳門《鏡海叢報》、日本《國民報》、檀香山《檀山新報》、加拿大《大漢公報》及美國《少年中國晨報》等。
■■ 以上各種,皆在宣揚若欲中國強大,滿清必先倒台;若欲走向共和,帝制必先廢棄。報章在中國境外發行,卻流入中國境內。孫中山又針對海外不識字者,舉行多場演講,務求感動海外華僑,達致推翻政權之目的。
【聯絡中港官員】
■■ 孫文策動革命期間,利用香港背靠中國的獨特地理位置,並善用人際網絡,作為籌劃革命的基地。1913年港督梅含理向英國殖民地大臣報告,披露定例局(今立法會)議員何啟及韋玉,均曾經借出地方供孫文召開革命會議,並指點行動如何不觸犯香港法律。何啟身兼定例局議員,又曾經擔任孫文的醫科老師,革命黨人之所以成功在香港籌劃多次革命,實多得香港官員鼎力襄助。
■■ 不僅港英官員支持孫文革命,香港總督亦曾經出力。八國聯軍入侵期間, 中國各省官員拒絕向列強宣戰,並擬策動「兩廣獨立」,推舉李鴻章出任「兩廣總督」。李鴻章甚至派人聯絡孫文,共商合作事宜,雙方曾經融資,預備策動獨立。可惜不久李鴻章調任北京,計劃又遭英國政府反對,遂不了了之。
■■ 雙十辛亥革命距今一百零八年,孫中山的革命事蹟,在晚清時期則視為叛逆,在今日社會則奉為國父。革命之涵義,不限於推翻政權,亦在於對抗不義、革除陳腐思想及謀求國民福祉。孫中山的暴力革命,其手段或被時人譴責,然而打倒邪惡政權,實在不能以談判、妥協等手段解決。暴力革命是推翻滿清的惟一手段。近年學界對孫中山的評價毀譽參半,然而推翻滿清,謀求共和,則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貢獻。
曾元孚評價 在 【癲癇會客室】第9集「癲癇的藥物治療」神經內科曾元孚醫師篇 的推薦與評價
「癲癇會客室」直播! ✓本日大來賓:汐止國泰醫院 曾元孚 醫師✓直播主題:癲癇的藥物治療! 最近在社團或是臉書上面都聽到很多人永遠想要請問的就是有 ... ... <看更多>
曾元孚評價 在 主治醫師:曾元孚(主任級醫師) :: 疫苗施打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4月20日 — 主治醫師:曾元孚(主任級醫師) | 疫苗施打地圖 ... 曾元孚評價 汐止國泰神經內科醫生推薦 腦神經內科醫生推薦 汐止國泰神經內科掛號 汐止國泰神經內科 ... ... <看更多>
曾元孚評價 在 [問題]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 看板Da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一下
我今天去平時常去的眼科眼科
因為我的情況 醫生建議我去看神經內科
我去大醫院 醫生也只是問診 摸一摸
就開藥回家吃了
今天檢查結果很奇怪
醫生 叫我去另一間 神經內科做詳細檢查
並且開轉診單給我
由於平時要工作
希望能夠把假留在做檢查那天
所以想要找有晚診的醫生
我查過 國泰醫院 總院
晚診有 1.廖品雯 2.黃柏豪 3.曾元孚
我希望能找到這三位比較細心檢查的醫生
因為大醫院 醫生都很忙 所以問診的時間很短
希望大家能夠推比較細心的醫生
並且做詳細檢查
謝謝 萬分感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6.183.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