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三個案子都與威權、政治相關,分別是 #杯具社 改編自小說《一九八四》的同名影像作品、史明文物館開館計畫,以及主持有關朝鮮的特輯。
我在這三個案子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飾演受迫害與迫害者的演員、紀錄者、也有主持,而這三個案子也在九月到來之際,依序有了階段性的結束。
《1984》投入的時間最長,也在排練之前看了George Orwell的原著,關於毛扶正的故事則是拍攝過後才看了紀錄片。對於意象劇場經驗並不多,為此在收到劇本之時,那與一般寫實文本是全然不同的消化體驗,我感覺在排練時演員與導演所工作的面向是非常不同的,與作品本身要傳達的意念也是;愈到後期,一切看似不相干的齒輪會神奇地嵌合而一,這是我的歷程。有次導演針對劇中一場情感最重卻也最為隱晦之處,說到了自己的觀點。
回到家以後,我一直在想著關於導演「隱晦」的這個選擇。
「沒有人有權利因為彼此的顏色不同,而對彼此施加壓迫。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彼此顏色不同,而收回對彼此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如果我們因為顏色不同而厭惡彼此,那正是極權政府想要達成的目的」
「目標在於透過文學經典看見政治受難者的疼痛,並拒絕被煽動仇恨」
這是我節錄節目單的文字,完整版會放在留言處。
我在思考著自己對於國民黨的立場、對台灣的立場,當我公開表述時,怎樣的界線是煽動仇恨?我對國民黨的想法,是希望他們早日繳出上億不法黨產;我也希望台灣落實轉型正義,改掉各種威權時代下的公設命名。
後來我接觸 #史明文物館 這個案子,它與我投入《1984》的時間略有重疊。
撰寫了台灣四百年史的史明,革命的故事多如繁星,活過了一世紀,留給後人的那麼多,知道的人卻不可思議地少。我身邊有同齡的人不知其名,也有人認同台灣便是從中國脫出的一個小島,文化上一脈相承,不可分離視之。能有這個機會與館方合作我很感激,尤其館方又是與史明一同行路一段的人們,更是讓我心有戚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望與詮釋,但何來如此多的抗拒與對立呢?我知道關係是複雜的,歷史與各方利益更是不可能切割,但至少,我想透過一己之力,去拓開一點鬆動的可能,其實夥伴很多的,而夥伴的串聯又可以拉起更多人的手,有那種溫暖的感覺。
與其說我認同作為革命家的史明,激賞作為一個「人」的史明,更接近我對他的敬佩之心。
說到台灣,就再往下提第三個案子,當時特輯所訪問的兩位來賓AB,一位從事朝鮮貿易,一位從事朝鮮旅遊業。我在閒聊的時候有跟他們交流國名稱呼的問題,對於朝鮮來說,因為不承認大韓民國,只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權,所以稱呼他們北韓對他們來說是不恰當的;而對韓國來說,不承認朝鮮,所以叫他們南朝鮮也會非常冒犯。
在整場訪問之中,我都以他們認為尊重的方式稱呼他們的國家。
當時印象深刻的是,從事貿易業的A說:「大家都認為朝鮮很可怕,事實上你可以想像成是台灣的兩蔣時代,你會覺得可怕嗎?不會嘛,你爸媽也是那樣子活過來的不是嗎?」
我是覺得非常可怕的呢,活過來的人的確很多,但也不明不白地死去許多人。
第二句印象深刻的話是,A說他們圈子的人常說「在朝鮮你不作死就不會死。」我還是覺得很可怕,畢竟遊戲規則是國家訂的,與之相比人民是多麼渺小。
訪談過程我以一貫活潑的風格順利完成了,關掉相機之後再閒聊了一會,B提起了無足輕重的一件事,開頭就說這個就不能在節目上說了。我在想,這樣的價值觀的確是我們的社會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被支配著生活與選擇,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受懲罰,聽話就能安然度日,而統治者是太陽一般的存在。
我也同樣相信有人是真心誠意地尊崇這個國家,也無意去挑戰,只是……太陽就是太陽,它不因你是誰而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它也不因你存在與否而改變它的消亡。它不須規定你崇拜他,便自成光亮。
最後回到《1984》,如果想觀看這部作品,9/3-9/10將於vimeo平台免費播映,隨點隨看。
原型為舞台劇,最後以影像問世。如果對於上述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友愛週一起觀賞,也歡迎交流呦😊
-
編導:李昱伶
演員(依出場順序):李季,陳采恩,張昌緬,曾歆雁。
音樂設計:劉子齊
影像設計:何孟學
燈光設計:陳柏為
平面設計:郭保伸
劇照拍攝:陳柏翰
※演出連結即將公告,敬請按讚追踨與分享杯具社臉書專頁。
主辦單位:杯具社
協辦單位:林口社區大學
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補助單位: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
特別感謝: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何一梵、林傳凱、河床劇團、耿一偉、桴駱自由空間、夏春祥、黃雅亭、國家人權博物館 典藏研究及檔案中心、鴻鴻(以筆劃順序排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20的網紅葛昌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転校生》劇場21名青春女演員,爆發高中少女魂! 2018/5/4~5/6 戲劇院實驗劇場 購票直通車:goo.gl/8wTaHz --- 繼《台北筆記》於表演藝術in橫濱(TPAM)、臺北藝術節盛大演出後,2018年,盜火劇團將再度與日本重量級編導平田織佐聯手合作,改編上演其日本「高校演劇」經...
曾歆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私底下也是很活潑的哈哈,可以和同是演員的朋友天南地北地聊各種不同的想法,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和大家分享,也和同樣是演員的朋友們分享,我們一起努力。
曾歆雁 Tseng Hsin Yen
曾歆雁 在 張嫚芯 Chang Man-Sh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芯芯的演員日記
演出倒數16天,整排完的今天後面睡一片,這位先生表示他站著也能睡。 @kevinyangofficial
#愛 #夥伴們
♡ 原創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世界首演 ♡
♥︎ 搶票傳送門: https://reurl.cc/WLQDD9♥︎
------------------------------------------
01/29- 01/31 臺北市中山堂 - 中正廳
------------------------------------------
【製作團隊】
編劇 / 作詞 吳政翰
作曲 / 音樂執導 王希文
導演 劉建幗
副導演 / 編舞 彭筱茵
指揮 江振豪
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
演員 顏辰歡、買黛兒·丹希羅倫、管罄、何瑞康、又仁、謝孟庭、楊宗昇、許照慈、張嫚芯、張擎佳、曾歆雁、尹仲敏、林伯龍、林品翰、周家寬、蔡恩霖·撒基努
#當金蓮成熟時
#人人都是潘金蓮
#瘋戲樂工作室
#臺北市立國樂團
曾歆雁 在 葛昌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転校生》劇場21名青春女演員,爆發高中少女魂!
2018/5/4~5/6 戲劇院實驗劇場
購票直通車:goo.gl/8wTaHz
---
繼《台北筆記》於表演藝術in橫濱(TPAM)、臺北藝術節盛大演出後,2018年,盜火劇團將再度與日本重量級編導平田織佐聯手合作,改編上演其日本「高校演劇」經典作品《転校生》。
平田織佐的《転校生》,創作靈感來自卡夫卡的《變形記》。故事描述某高中女生班上,突然來了一位轉校生,因為她一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這所高中的學生。劇中藉由21名高中少女之代言,表現青春的躁動與渴望、認同的窺探與尋找。形式仿若「奏鳴曲」樂章之四幕戲,一如其著作《演劇入門》的要求,並非是要「將這混沌不清的世界,簡化成容易理解的形式,而是讓混沌維持混沌,只是放大觀察的解析度而已」。本劇是《台北筆記》原著《東京筆記》之姊妹作,展現平田織佐「同時多發」(註:同時間多人對話)之劇場風格。
《転校生》將由21名來自影視劇場界的台灣優秀女演員聯手出擊,是從近百名報名演員之中精選而出。演員名單包括方敏瑗、古昀昀、安乙蕎-麥子、朱家儀、何冠儀、姜賀璇、胡書綿、范頤、唐芝妍、康雅婷、張庭瑋、梁惟、許照慈、陳以恩、陳禹心、曾歆雁、黃歆、鄒宗芮、蔡宜真、鍾婕安、魏韻恩(依姓氏筆畫排序)。
---
製作團隊
編劇:平田織佐Oriza Hirata
導演:謝東寧
製作人:劉天涯
戲劇顧問/劇本翻譯:謝淳清
劇本改編:劉天涯
導演助理:王家斌
製作協力:黃澄閑
燈光設計:鄧振威
音樂設計:蔣韜
舞台設計:趙鈺涵
視覺/攝影:葛昌惠
服裝設計:黃致凡
妝髪設計:鍾其甫
舞台監督:潘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