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入職場,該怎麼選?🤷♂️
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小鮮肝們
感謝阿嚕咪護理師|國考📖研究👩🎓保險🏥] 的用心整理👍
到底一畢業適不適合走急診?
其實我們幾乎都是應屆畢業生來報到
至於適不適合,真的是要走過才知道
原則上只要有護理師證照,你想去哪個單位都可以
很多人在實習還有最後一哩的時候就會有中意的單位
當然也可以參考一下實習感受如何
小飛就是喜歡學習新東西,看更多不一樣的
所以才選擇急診🤗🤗🤗
在急診,每天都有新的學習新的發現
相對的,你必須花點心思在學習的心力上
有些人可以樂在其中,有些人可能經不起壓力而離開
總歸一句,還是要看自己的學習態度如何囉💁♂️
有問題歡迎私下詢問小飛🤗
也可以參考👉阿嚕咪護理師|國考📖研究👩🎓保險🏥]
的重點整理唷!
#男護理師的日常🤔
#fifilife #nurslife💉💊
#ernurse #emergency
#護理人生 #急診日常
最後一哩護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班回家的路上有彩虹,是好事吧!
(先生開車我拍照,沒有違規勿舉發)
明後天放假,下班前打了電話關懷幾天前那位安寧個案的狀況。日前訪視時已把病人的症狀、照顧注意事項交代解釋清楚,感覺家人有比較不緊張,稍微能夠接受病程改變。星期一一早很著急打電話的那位兒子今天竟然問我:護理師妳覺得我爸爸還會撐幾天?我說:我不是天公伯,沒辦法告訴你答案,訪視我都講過家人要注意與配合的事情,你不用擔心,爸爸會選自己最喜歡的時間出發,時間是天機,沒有答案,這幾天你是不是很高壓?有點累齁?換其他兄弟姊妹接班一下啦!
(訪視那天的建議)
護:大家都很關心爸爸,但不用所有人都同一時間在這裡盯著爸爸,排班有人留下,其他人可以回到崗位上,各司其職,過正常的生活,排到班再回來。全部的人都一直耗在這裡等那一刻的來臨好像不太恰當,知道你們很愛爸爸,我猜爸爸也不希望造成大家生活改變,輪到誰照顧,就好好陪伴,好好說說心裡話,珍惜那段時間,儲存彼此最後的回憶,那才是最有價值的禮物。若是爸爸想靜靜地離開,你們這麼多人卡關,他很難出發,祝福就好,他聽到每個人對他的真心告白(四道人生),會很放心。媽媽有對爸爸說出那句「我就愛哩」,看爸爸眼角有淚,一定也感受到那份愛,但提醒媽媽,您一定要正常吃飯休息,尤其晚上好好睡覺,爸爸現在沒辦法說話表達,很多人在這期間會託夢給最愛的人,如果媽媽都不去睡覺,就聽不到爸爸想說什麼了,所以別太累,早點休息等眠夢。
不管爸爸選擇何時出發,都有家人的祝福,若誰不是輪值的人當下不在現場,不要自責難過,我想爸爸一定最疼惜那一位,捨不得看他(她)難過,才會選這個時間,希望這些叮嚀都能懂意思。
以上這段話的重點提示:
#還有很多事要處理不要所有人都累壞
#隨時提醒四道人生
#長輩必須作息正常免得多累倒一個
#那一刻不在場的人心裡不要自責或壓力
歡迎分享
最後一哩護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看到網路社團在討論雪山翠池土地公廟被移除的事情,我想有些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
姑且不論是不是收到檢舉才執行,臺灣的國家公園本來就有責移除非公設的人造物,這是因為:
1. 【進口荒野精神的體現】
臺灣國家公園體制是戰後美援時代的進口結果。民國54年(1965年),一位叫做盧里(George C. Ruhle)的美國國家公園專家應林務局之邀,來臺實地踏查走透透,並在隔年提出了《臺灣國家公園及其他遊樂地區建設意見書》,裡面指出「國家公園之理想概念為一保持其原始情態之廣大荒野,不受人類活動所毀傷及侵擾」。
換句話說,美國的荒野保護理念早就透過美援導入了(尤指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荒野保護模式),而我們三個高山型國家公園──玉山、雪霸、太魯閣的體制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政府考量到園區內原有的人類活動和觀光需要,於是採用分區管理制度,分為一般管制區、遊憩區、史蹟保存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申請入園證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是,荒野理念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是陌生的舶來品,一般人可能不能理解為何它要近乎偏執地完整保存一草一木一石不得毀傷。其實解釋起來也不難,荒野的核心精神就是「為了未來世代完善保存環境」,也就是說美國人希望後代子孫能見到先民眼中一模一樣的風景(所以保持景觀中沒有人造物也是目標之一)。再者,雖然保存荒野最初也是為了人類育樂的需要,後世採用的卻是生態中心主義(biocentrism),即重視所有生命的道德倫理學,簡單來說是人類沒有比其他物種偉大,人造物亦同。
在這樣的精神之下,土地公廟是無庸置疑的人造物,也不符合生態保護區「禁止興建一切人工設施」的規定。可能有人會認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土地公廟,有這麼嚴重嗎?我認為雪管處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只是一但有人檢舉,園方還真的沒有理由不拆除他。
(冷知識:所以在石頭上寫字或刻字也是不行的喔)
.
2. 【公設 vs. 私設的差別】
那國家公園的山屋都拆掉算了?玉山西峰的山神廟也應該拆啊是不是?是也不是。確實按照荒野的精神視之,國家公園中不應該出現任何永久性的人造物,但當初政府也考量到緊急避難的需要,所以容許這類設施存在,甚至視需要加以興建。受政府承認並列管的人造物是公設,民間的人造物是私設,土地公廟屬於後者。
至於玉山西峰的山神廟,前身是日治時代導入神道教而立的西山祠,戰後由玉管處盡量依照原樣重建,改為山神廟。此舉代表政府認為這個神社具人文歷史遺產的價值(戰後全臺神社大多毀壞,確實是碩果僅存),所以讓他成為了公設的人造物。至於民眾自行擺放的觀音像或土地公像,一定難逃被移除的命運,因為政府只承認建築物,並沒有包含信仰。(不然追溯到日治時代,要拜的是天照大神哩)
有個山友說的也有理,如果國家公園默許土地公廟的存在,那麼基督徒能不能上去立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佛教徒能不能帶佛像上去擺放?顯然是沒完沒了,對吧?
然而,自2019年「山林解禁」政策之後,我們見到的是政府開始重視登山者的安全和遊憩體驗,掀起了一波基礎設施的開發潮,新的山屋、新的步道安全設施(舉兩個小例子:以前畢祿山有個垂直峭壁需要拉繩攀上,後來就被打了輔助通行的鋼圈,素密達斷崖的鯊魚劍也是)、新的基地站等 ... 這些公設有多少是我們需要的呢?臺灣荒野之於我們的關係又是什麼?這些都還有待我們多加思考。
.
3. 【所以說,到底「山神」是啥?】
最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山神」是啥?在漢人來臺拓墾之前,土地公存在於臺灣嗎?當然是隨著先民渡過黑水溝來臺的囉!這麼說,土地公對於臺灣不就是個「外來神明」?這個場子是原住民的才對吧?如果今天是族人對這個土地公廟有意見,你又會怎麼看?
當然,大家都有信仰的自由,有時候經過廟前面拜一拜也只是為了祈求平安,並不會想得太複雜。如此說來,其實考量到漢人在這塊土地上短暫的歷史(在山林之中更是如此),是不是在心裡默拜就好,不用特別建起一座土地公廟呢?
這就是歡迎討論的開放命題了。
.
.
最後 ... 上面講的都是《登一座人文的山》內容的延伸應用。(寫了這麼多原來是趁機打書!?哈哈哈如果你真的對這些議題有興趣,老實說我覺得拙作是可以有些幫助啦 😂😂😂 )
照片來自低調不願意具名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