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值得關注的能源三箭】
#跟台灣五十趴天然氣很有關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這篇文章摘自《金融時報》,作者是該報能源論壇主筆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所長。任何想了解2020年能源(化石燃料)市場的人,都應該關注下列三個關鍵指標: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的油產、中國的石油進口水平、以及政治局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指標一:非Opec國家的油產量
首先來看美國,雖然國內的天然氣因長期供過於求而被迫降產和停產,可美國靠頁岩產出的緻密油(緊密岩層內開採的油氣)仍持續成長,使美國石油的日產量來到1200萬桶,預計今年產出會更多。不過巴西、挪威和圭亞那等國也在今年投入新生產線,如果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增幅,超過今年預估的石油需求成長量,即100萬桶/天,市場就會供過於求,甚至連俄國與卡特爾(cartel,石油同業聯盟)達成的最新配額協議也無法使油價止跌。
去年十二月初的一項配額協議,可能會促使非Opec產油國維持或提高目前的產量,代表卡特爾正展現它的市場管理能力,可是由於收益很低,對於許多依賴石油收益的國家來說,債務正在累積。
伊朗仍然難以預測,她有與鄰國開戰的風險、內部有權力鬥爭,也可能達成甩開美國經濟制裁的協議。對石油市場而言,達成協議最危險,因為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投入一百萬到兩百萬桶石油到市場上。而我們看到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態勢也讓油價出現了標高現象... 如果到時真的打起來... 才是真正油電雙漲...(有權威預估市場價格可能飆升3成) 怕,隔壁的伊拉克也是很衰... 但實際對台灣的影響可能得再評估。
▇指標二:中國的石油進口
2019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來到每日1100萬桶,使中國成為全球石油價格的主要推手。它的天然氣進口也在增加,但基礎設施上的限制,可能使中國無法重演類似2018年的爆量成長。由於任何經濟面的放緩(因與美國的貿易戰)都可能限制石油進口,北京也可能斷定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過高。考量所有因素,我們很難看到油價會持續上漲,卻很容易預見油價持續下跌,因此,儘管Opec已完成最新的石油配額協議,IEA仍在談論2020年供給過剩的情形。
▇指標三:政治局勢的影響
政治對能源領域的影響,主要是為了緩解氣候變遷以及回應民間抗爭。公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是間歇性的,根據一項詳細的民調結果顯示,最近一次英國大選,氣候議題在選民關心的重大政策中只排第五,遠落後於脫歐和健保(NHS)議題。而在其他國家,隨著能源轉型的成本浮現,人民的熱情也可能消風。
不過,歐盟執行委員會已承諾制定歐盟綠色協議(EU Green Deal),目標在2050年前達成零淨排碳,雖然歐盟執委會的權力有限,無法一夕間全數更換現有的能源架構,也無法強迫成員國放棄國內行之有年的能源產業,但無論如何,改變的方向是明確的,傳統能源領域為了適應新的政治局勢,也得承受壓力。
其中最重要、也最不確定的政治效應來自美國總統大選。如果川普連任,那變動不大(台灣天然氣源暫時喘口氣),即使再生能源與取代燃煤的技術持續進步,化石燃料仍會在美國市場上保有統治地位。可是民主黨正在將該黨定義為環境的擁護者,與歐巴馬相比,黨內的五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對石油、燃氣和煤炭產業的敵意更深,雖然為了勝選考量,可能會對一些最激進的提議妥協,但民主黨的勝利會對所有石化產業的未來投下一個問號,且迫使美國能源業者追隨歐洲同行發展能源轉型。如果美國走這條路,會有許多國家起而效法,但台灣的天然氣來源可能會整個甲賽...
短期內,能源產業的價格與交易模式仍由「市場」、也就是供需的基本面決定,不過2020年的「政治」發展,特別是美國大選以及中東戰事,將對該產業的長期趨勢產生更決定性的影響。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yyN278
☉另外附上BBC中文網解釋美伊衝突對中國戰略布局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中國對伊朗石油進口的分析:https://reurl.cc/24944v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值得關注的能源三箭】
#跟台灣五十趴天然氣很有關 #最近兩伊與美國頗緊張
這篇文章摘自《金融時報》,作者是該報能源論壇主筆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所長。任何想了解2020年能源(化石燃料)市場的人,都應該關注下列三個關鍵指標:非石油輸出國組織(non-Opec)的油產、中國的石油進口水平、以及政治局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指標一:非Opec國家的油產量
首先來看美國,雖然國內的天然氣因長期供過於求而被迫降產和停產,可美國靠頁岩產出的緻密油(緊密岩層內開採的油氣)仍持續成長,使美國石油的日產量來到1200萬桶,預計今年產出會更多。不過巴西、挪威和圭亞那等國也在今年投入新生產線,如果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量增幅,超過今年預估的石油需求成長量,即100萬桶/天,市場就會供過於求,甚至連俄國與卡特爾(cartel,石油同業聯盟)達成的最新配額協議也無法使油價止跌。
去年十二月初的一項配額協議,可能會促使非Opec產油國維持或提高目前的產量,代表卡特爾正展現它的市場管理能力,可是由於收益很低,對於許多依賴石油收益的國家來說,債務正在累積。
伊朗仍然難以預測,她有與鄰國開戰的風險、內部有權力鬥爭,也可能達成甩開美國經濟制裁的協議。對石油市場而言,達成協議最危險,因為伊朗有能力在短時間投入一百萬到兩百萬桶石油到市場上。而我們看到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態勢也讓油價出現了標高現象... 如果到時真的打起來... 才是真正油電雙漲...(有權威預估市場價格可能飆升3成) 怕,隔壁的伊拉克也是很衰... 但實際對台灣的影響可能得再評估。
▇指標二:中國的石油進口
2019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來到每日1100萬桶,使中國成為全球石油價格的主要推手。它的天然氣進口也在增加,但基礎設施上的限制,可能使中國無法重演類似2018年的爆量成長。由於任何經濟面的放緩(因與美國的貿易戰)都可能限制石油進口,北京也可能斷定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過高。考量所有因素,我們很難看到油價會持續上漲,卻很容易預見油價持續下跌,因此,儘管Opec已完成最新的石油配額協議,IEA仍在談論2020年供給過剩的情形。
▇指標三:政治局勢的影響
政治對能源領域的影響,主要是為了緩解氣候變遷以及回應民間抗爭。公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是間歇性的,根據一項詳細的民調結果顯示,最近一次英國大選,氣候議題在選民關心的重大政策中只排第五,遠落後於脫歐和健保(NHS)議題。而在其他國家,隨著能源轉型的成本浮現,人民的熱情也可能消風。
不過,歐盟執行委員會已承諾制定歐盟綠色協議(EU Green Deal),目標在2050年前達成零淨排碳,雖然歐盟執委會的權力有限,無法一夕間全數更換現有的能源架構,也無法強迫成員國放棄國內行之有年的能源產業,但無論如何,改變的方向是明確的,傳統能源領域為了適應新的政治局勢,也得承受壓力。
其中最重要、也最不確定的政治效應來自美國總統大選。如果川普連任,那變動不大(台灣天然氣源暫時喘口氣),即使再生能源與取代燃煤的技術持續進步,化石燃料仍會在美國市場上保有統治地位。可是民主黨正在將該黨定義為環境的擁護者,與歐巴馬相比,黨內的五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對石油、燃氣和煤炭產業的敵意更深,雖然為了勝選考量,可能會對一些最激進的提議妥協,但民主黨的勝利會對所有石化產業的未來投下一個問號,且迫使美國能源業者追隨歐洲同行發展能源轉型。如果美國走這條路,會有許多國家起而效法,但台灣的天然氣來源可能會整個甲賽...
短期內,能源產業的價格與交易模式仍由「市場」、也就是供需的基本面決定,不過2020年的「政治」發展,特別是美國大選以及中東戰事,將對該產業的長期趨勢產生更決定性的影響。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yyN278
☉另外附上BBC中文網解釋美伊衝突對中國戰略布局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中國對伊朗石油進口的分析:https://reurl.cc/2494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