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見台灣,然後呢?
十天前疫情剛開始升溫,雙北進入三級警戒的時候,網路上流傳一句名言:「看好了世界,台灣只示範一次如何在兩週內解除三級警戒!」
十天後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卻是疫情逐漸升溫、毫無緩解跡象,中央對於篩檢塞車、PCR量能與負壓病床不足的問題逐漸浮出,明顯未能「超前部署」,近三次記者會以「校正回歸」改變了公布確診數字的方式,校正回歸天數竟可長達9-10天,也改變了政府和民間對「疫情是否升溫的認知」。
外媒包括BBC、CNN、彭博社及時代雜誌,以及國內的獨立媒體《報導者》,針對台灣的防疫破口逐漸擴大,這幾天以來都給出許多分析與建議。
其實不管是PCR量能、採檢到通報的程序是否要簡化,這些去年其他國家都發生過的類似情況,台灣多了一年的時間可以「超前部署」,政府也承諾說在準備中,如今疫情爆發一檢驗,兩週不到就破功。僅僅每日3-400例(不確定後面全回歸完的數字),我們的檢驗量能與病床數就逼近過載邊緣,未來萬一疫情不幸如國外持續擴大,又該怎麼辦?
去年到最近,台灣防疫做得最好的地方是「防堵」,有點像把敵人拒於國門之外,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當敵人突破上岸了,「登陸戰」該怎麼打?
陳時中部長如果要把「回填數據」這件事做好的話,其實不必去創造一個新名詞。因為第一次「校正回歸」前與後的差別,剛好造成了疫情看起來是繼續升溫還是趨緩的差別,也導致連外媒都認為台灣在修正、美化疫情數據。
有網友 #ilw4e 就在 Ptt八卦板 貼出圖解,解釋短期確診數不斷校正回歸,就可達到讓疫情短期內看似降溫、掩飾長期真實曲線上升的效果,被網友推爆。
如果看國外的疫情監測網站,甚至包括疾管署自己的網站表單,5月22日當天都是寫新增723例。包括全球公衛龍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監測網站,也是用「7天平均值」來監測疫情的移動趨勢。據此看來,台灣疫情不但沒有趨緩,更是持續、明顯地升溫。
如果每天的數據都會校正回歸,今明後天甚至下週都還會校正回歸加回來,怎能依此說疫情因此趨緩?指揮中心與其每天改簡報,何不直接在網站公布即時數據,更公開透明,也讓大家方便即時查詢?不然,每一天記者會所公布的各天確診數,#有效期限竟只有1天?
昨天和虹安在政論節目同台的台北市議員 徐巧芯 更談到,現在每天校正回歸的數字會出現誤差和延遲,直到被找出每天的數字其實對不起來,才發現甚至有人篩檢後多達12天才被宣告確診,那這段期間他是不是已經跑過很多地方、接觸了很多人?這是確確實實的防疫破口!
防疫指揮中心無論是 #加強篩檢量能、病床預置、#通報程序加速以及公佈疫情數據的方式,都還有很大的檢討改進空間。齊心協力防疫,不代表不能協助政府找缺失、給意見。如果把在野黨的監督打成「認知作戰」的「協力者」,這對台灣的民主與防疫絕對不是好消息!
#每天報的確診數有效期限只有1天
#因為隔天就會被校正回歸了
有效期限竟只有1天 在 食物在有效期限內一定能吃嗎? 食藥署:需符合3條件 的相關結果
食藥署表示,有效日期是指在「特定儲存條件下」,市售包裝食品可保持產品價值的最終期限,只有在適當的產製、運輸及保存環境中,有效日期內的食品才可 ... ... <看更多>
有效期限竟只有1天 在 好市多飲料「有效期限+S」 內行曝真相:避免浪費 的相關結果
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規定,有效期限應印刷在容器或外包裝上,並依各家公司習慣標明年、月、日,但保存期限超過3個月以上的商品, ... ... <看更多>
有效期限竟只有1天 在 食品有效期限與安全未必有一定關聯 的相關結果
產品能保存多久其實沒有定律。有效日期較為嚴謹的推定方式,是可透過長期的保存試驗,考量分析微生物、營養成分、風味、色澤或質地等變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