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且持之以恆一定也可以有好身材的! (#舞則天)
姊妹淘 李佳穎
-
🚩今日新聞App🚩
IOS👉 https://apple.co/3hfSyyv
android👉 https://bit.ly/3jjDe6x
#運動 #完美 #身材
「李佳穎身高體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李佳穎身高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李佳穎身高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李佳穎身高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CUBL政大籃球聯盟- 企管系名稱:黃奕背號:9 位置:控球後衛 ... 的評價
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奧即時報【郭婞淳三破奧運、舉起金牌!台灣連3天奪牌,獎牌數達1金2銀3銅;羽球男雙「麟洋配」拍下世界第一晉級;女拳王陳念琴順利闖頭關】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今(27)日下午在女子59公斤級的舉重項目,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三破奧運紀錄的優異成績,為台灣代表團奪下2020東京奧運第一面金牌。已拿過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與亞運金牌的郭婞淳,在這面奧運金牌入帳後,也完成生涯的「國際賽大滿貫」。
郭婞淳這一金,讓中華奧會會歌首次在2020東奧比賽會場響起。站在頒獎台最高階位置上、自己為自己掛上金牌的郭婞淳,眼眶含淚,讓人激動。這也是台灣奧運史上第6面金牌。
2020東奧開幕以來,台灣選手天天都有讓人振奮的表現,累積到今天,柔道的楊勇緯(銀牌)、「三劍客」魏均珩/鄧宇成/湯智鈞的男子射箭團體賽(銀牌)、林昀儒/鄭怡靜的桌球混雙(銅牌)、跆拳道羅嘉翎(銅牌),再加上今天的郭婞淳(金牌)、陳玟卉(銅牌),累積總獎牌數達1金2銀3銅。
■59公斤級抓舉「銀牌」競爭激烈,金牌郭婞淳「自己和自己比」
本屆東奧北韓未派代表團出賽,郭婞淳在59公斤級實力太堅強,由於每個國家有4個名額的限制,中國也刻意避戰郭婞淳、閃過這個量級;而里約奧運金牌的泰國蘇拉特(Sukanya Srisurat)因禁藥遭到禁賽,整個泰國舉重隊也被禁賽。賽前,連國外媒體都形容,這個量級中,「其他選手幾乎看不到郭婞淳的車尾燈」,也被評為本屆台灣代表團最穩的一面金牌。而郭婞淳也「毫不意外」,抓舉結束就遙遙領先其他選手7公斤,輕鬆以103公斤破奧運紀錄佔上排名首位;挺舉則採取先求穩當、再求破紀錄的策略,第一把125公斤就「定金牌」,第二把舉起133公斤,最後一把在已沒有奪牌壓力下進一步挑戰自己的世界紀錄140公斤、設定141公斤,雖然差了一步,但仍然超越奧運紀錄。
由於郭婞淳的實力遠遠高於對手,這個量級形成激烈的「銀牌搶奪戰」,不過其他選手發揮奧運精神,力拼到底也令人動容。地主日本選手安藤美希子抓舉舉起94公斤,但比21歲的土庫曼選手格里耶娃(Polina Guryeva)少了2公斤;進入挺舉項目,第一次試舉兩人都是116公斤平手,第二次試舉安藤挑戰120公斤失敗,土庫曼選手成功舉起119公斤,安藤第三次則是挑戰120公斤希望一舉挑戰銀牌,成功後雙手掩面激動落淚,幾乎無力舉步,由教練團扶著出場。但土庫曼格里耶娃並未放棄,第三次試舉完成121公斤超越安藤確定抓下銀牌,她興奮地與教練擁抱並激動落淚,兩人一路較勁成為比賽的另一個亮點。
■舉重女神由坎坷邁向巔峰,人美心美獎金捐救護車、均分給教練
27歲的郭婞淳在上一屆里約奧運參加女子58公斤級,即被看好有奪金實力,賽前狀態也極佳,可惜臨場稍緊張,未能百分之百發揮,以抓舉102公斤、挺舉129公斤,總和231公斤拿到銅牌。2018年重新劃分量級後,郭婞淳轉戰59公斤級,近年幾乎包辦所有重要比賽冠軍。目前這個量級的抓舉、挺舉與總合世界紀錄都是由郭婞淳保持,分別是:抓舉110公斤(2021年4月19日塔什干亞錦賽)、挺舉140公斤(2019年9月21日泰國芭達雅世錦賽),與總和247公斤(2021年4月19日塔什干亞錦賽)。
阿美族血統的郭婞淳,原本是練田徑,後來轉練舉重後,成績非常突出,但初期國際賽的路十分坎坷。奧運初體驗是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當時僅以第八名作收。但2014年備戰亞運時右大腿不慎被槓鈴壓傷,導致大腿肌肉有70%以上的撕裂,在醫療團隊與自己努力復健下才康復,並於2016年里約奧運以絕佳狀態出戰目標金牌,沒想到可能是太想表現,加上被泰國兩位選手夾擊之下,僅奪銅牌;這次能拿下金牌,是為自己卓越的舉重生涯中補上最後一塊拼圖。
郭婞淳是國人口中「最正」的舉重選手,不只是形容她清秀的臉龐,而是她「心更美」,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優渥,出生時因體重過輕在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倖存下來,因媽媽長期在外工作,從小由外婆帶大,一路靠著體育獎金負擔自己的學費,但在舉重領域發光開始有了獎金後,總是大方回饋社會。曾透過自己出生的羅東聖母醫院捐救護車給澎湖惠民醫院;就連上屆奧運銅牌的國光獎金也拿出來均分給教練團,感謝這群在背後幫助她的教練們。甚至之前談到以後退休後的計畫時更表示,想回家鄉台東開一家「早餐店」,為的只是希望讓台東的學弟妹,「每天第一餐能吃得營養又有活力。」
■羽球男雙麟洋配,擊敗世界第一印尼組合前進八強
台灣羽球男子雙打項目李洋、王齊麟組成的「麟洋配」,第一場小組賽意外在激戰中輸給印度組合後,在小組中陷入困局;但麟洋配並不沮喪,昨天面對英國組合恢復過往水準,展現絕佳默契,以2比0直落二取勝,必須再拿一勝才能保證晉級八強,萬一再輸,就要看印度與英國的勝負才能決定。
今(27)天遭遇小組中最強的世界排名第一印尼組合吉德翁(Marcus Fernaldi Gideon)與蘇卡穆約(Kevin Sanjaya Sukamuljo),有著輸不得的壓力,王齊麟特別在臉書上說:「能和世界最頂尖的對手較勁是我們的榮幸,我們一定會把握這個挑戰的機會,全力以赴給他拼下去!」
麟洋配果然說到做到,第一局雙方激戰,比分持續拉鋸,麟洋配以21比18驚險拿下第一局,可是第二局印尼組合急起直追,展現非常好的默契配合,多次讓麟洋配疲於救球,麟洋配沒能直落二拿下,以15比21輸掉,必須進入決勝局。
第三局一開始王齊麟抓到機會就重砲猛攻對手,讓對手不得不互換守位,打亂對手布陣,加上李洋展現在網前高超的回擊能力,持續領先;10比7時,王齊麟一度因為救球坐在場上,但仍然穩穩回擊兩球,才找到空擋起身,而這一分也順拿下,過程讓比分一直都保持三到四分的領先差距。麟洋配穩紮穩打最終在賽末點中,靠著李洋一記網前反手殺向對角得分,兩人立刻雙膝跪地仰天怒吼,驚險擊敗世界第一,靠自己不求人就攜手晉級八強。
■桌球林昀儒、陳思羽與拳擊陳念琴同日晉級
昨天才剛拿下桌球混雙銅牌的「小林同學」林昀儒是大會男單第五種子,休息不到12小時後,一大早就在男子單打小組賽登場;面對實力有一段距離的瑞典選手,他維持一貫冷靜特質,以4比1擊敗對手晉級。下午16強出賽面對巴西的日裔選手坪井,原本一路領先拿下3局,坪井突然在第四局開始甦醒,連追兩局,第六局更是一路緊跟,小林同學展現冷靜穩住第二個賽末點讓坪井回擊出界,驚險地晉級八強。桌球女子單打陳思羽,面對美國選手穩穩地以4比0擊敗對手晉級;比較可惜的是「小林同學」混雙搭檔「怡靜學姊」,面對新加坡好手于夢雨出現太多失誤,狀態一直無法調整回來,以0比4落敗遭到淘汰。
拳擊今天由來自馬祖的陳念琴在次中量級出賽,面對義大利選手在第一回合比較採取守勢,等待對手出拳再伺機而動反擊,有掌握到幾次機會,陳念琴甚至打到對手頭套歪掉,以4比1領先。第二回合陳念琴更是加強腳步的移動,好幾次躲過對手的勾拳,只是這回合並沒有太多有效攻擊,回合結束以3比2縮小領先差距;最後一回合雙方都加強了進攻,尤其是義大利選手幾乎死命地出拳,所幸最後裁判以3比2判陳念琴勝出,驚險闖過第一關晉級八強。
游泳池畔,昨天表現傑出的「台灣蝶王」王冠閎今天在準決賽中第四水道出賽,一開始入水後維持競爭力,完成100公尺時名列第三,最後50公尺開始加速,一度擠進前二名,但最後15公尺左右沒能維持優勢,最終以1分55秒52的成績名列所有選手第13名,距離擠進前八名的決賽僅差0.21秒。王冠閎賽後表示,最後50公尺爆掉,失望一定會有,但會記取這次教訓,好好向下一步邁進。接下來王冠閎還有100公尺蝶式項目會出賽。
#晚間22點更新
【女子舉重選手陳玟卉再摘一銅!桌球男單莊智淵、女單陳思羽苦戰落敗,止步16強】
舉重女子64公斤級,台灣代表隊24歲選手陳玟卉首度前進奧運舞台,就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27公斤、總和230公斤奪下銅牌。在挑戰抓舉時,陳玟卉三次都成功,讓成績一直往上攀升,其中最後一次抓舉舉起103公斤時,漲紅的臉堆滿笑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完成抓舉時排名暫列第四。進入她擅長的挺舉項目,第一次試舉就成功舉起127公斤總和來到230公斤,一度暫居第一位;只是後面兩次試舉都無法成功舉起130公斤,而哥倫比亞選手與英國選手則是在後面緊追,分別想舉起131公斤與133公斤挑戰一舉奪牌,但都失敗收場,最終陳玟卉第一次前進奧運就以實力抱回銅牌。
「桌球教父」莊智淵今晚面對一路都以七盤大戰晉級的埃及選手阿薩(Omar Assar),莊智淵男團賽中的男雙老搭擋陳建安特別到觀眾席為老大哥賣力加油。面對身高196公分的阿薩莊智淵陷入苦戰,先被拿走一局後,再追回一局,雙方勢均力敵。進入第六局時,莊智淵一度陷入落後,主動喊暫停,一個人坐在休息區低頭沈思,慢慢走回桌台後,果然有中斷對手氣勢並調整策略的功效,連續拿分並超前比數,順利拿下第六局追成3比3平手。可惜在第七局,體力下滑的莊智淵腳步跟不上,失誤逐漸出現,比分也被逐漸拉開,以7比11輸掉第七局,最終以局數3比4止步16強。
莊智淵在賽後給一路支持他的《報導者》球迷一段話:
希望大家都開心,每個人都好好的,如果因爲看球,大家目標和心都聚在一起,不分你我,那就覺得很棒了!當然今晚我肯定不好睡,不過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對我來講只有一條路,不知道走去哪, 但就繼續往前走!
另外,桌球女單選手陳思羽也在一旁遭遇中國選手孫穎莎,第二局與第四局都試圖扳回比分,但最終仍輸掉,以0比4止步16強。台灣桌球單打賽事僅剩小將林昀儒闖入男單8強。不過,莊智淵、陳思羽都還會繼續參加男女團體賽事。
【今日(7/27 )台灣選手成績戰報】
舉重女子59公斤級郭婞淳(金牌)
舉重女子64公斤級陳玟卉(銅牌)
羽球男子雙打小組賽李洋、王齊麟(2:1 晉級八強)
拳擊女子次中量級陳念琴(3:2 晉級八強)
拳擊女子輕量級吳詩儀(4:1 晉級16強)
桌球男子單打林昀儒(4:1 4:2 晉級八強)
桌球男子單打莊智淵(3:4 16強止步)
桌球女子單打陳思羽(0:4 16強止步)
桌球女子單打預賽鄭怡靜(0:4 淘汰)
射箭女子個人排名賽譚雅婷(4:6 淘汰)
游泳男子200公尺蝶式王冠閎(未晉級)
10公尺空氣步槍呂紹全、林穎欣(未晉級)
【明天(7/28)奧運賽程預告──幫台灣隊加油!】
射箭女子個人林佳恩(18:15 淘汰賽)
羽球男子單打周天成(17:40 小組賽)
羽球男子單打王子維(17:40 小組賽)
羽球女子單打戴資穎(08:00 小組賽)
桌球男子單打林昀儒(15:00 八強賽)
射擊男子個人不定向飛靶楊昆弼(09:50 資格賽)
游泳男子200公尺個人混合式王星皓(19:01 分組賽)
競技體操男子全能李智凱、唐嘉鴻(18:15 決賽)
比賽時間為台灣時間,實際比賽時間日程依東京奧運官網公布為準,體育署東奧專區於每日賽程結束後公布隔日賽程(https://olympic-ct.sa.gov.tw/schedule.html)
(文/嚴文廷;攝影/中央社、AFP)
#延伸閱讀
【江湖,在哪裡?莊智淵,永遠挑最難的那條路】 https://reurl.cc/Q9g4QO
【石明謹/歧視、抵制、恐攻和病毒──不完美的奧運,更激發人類追求美好】https://bit.ly/3eY4eWl
【沒有煙硝的戰爭──奧運的歡呼與悲鳴】https://bit.ly/3zmoxnY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Olympics #Tokyo2020 #TeamTaiwan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中華隊 #台灣選手 #舉重 #金牌 #郭婞淳 #奧運紀錄 #銅牌 #陳玟卉 #李洋 #王齊麟 #陳念琴 #莊智淵 #林昀儒 #鄭怡靜 #陳思羽 #王冠閎
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工場AI工程院王詠剛院長的第三篇AI教育遊戲。家長快收藏!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半輕人(ban-qing-ren),推薦關注。
…………………………………………………………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
之前寫過兩篇《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很久沒更新,倒不是因為這段時間不陪非非玩遊戲了,主要是其他事情太忙,很少有時間坐下來把思路和文字整理好。
頭兩篇文章基本是從遊戲出發,首先要好玩,然後才是讓孩子從中悟到一些可以積累下來的東西。兩篇文章的連結: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一)》
https://mp.weixin.qq.com/s/xWjmiWKRa4OOpJ1EFZrJdA
《AI時代,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二)》
https://mp.weixin.qq.com/s/mt_meqxB4DjOWj2msSIO5Q
▍費曼的“末世”假設
第三篇打算從一個假設開始講起。費曼(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物理學講義》中說,“假如由於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失了,只有一句話可以傳給下一代,那麼怎樣才能用最少的辭彙來傳達最多的資訊呢?”費曼這個假設很科幻,可以和阿西莫夫關於《銀河百科全書》的假想類比。費曼自己給出的答案是,“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切換到兒童教育領域,其實也有一個類似的假設值得思考:如果因為某種極端情況——比如我必須隱姓埋名去研發秘密武器對抗外星人——我即將和孩子長期分別,只能給孩子留下一句話。怎樣才能用一句話,把家長想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受益的經驗或知識講清楚呢?不知大家心裏想到的是哪句話?我自己呢,最想跟我們家非非說的一句話是: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沒有什麼千秋萬代,也罕有什麼絕對真理;人,最好學會自己判斷。
坦白講,這句話小孩子很難聽懂。
這世界上,有三件事最適合懶人:絕對的價值觀,武斷的思維,從眾的態度。
我們年輕時,不也喜歡用非黑即白的方法去看待整個世界嗎?看個電影,我當年非要問大人,這電影裏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中學時朦朧看見愛情,總覺得幸福的愛情就如天堂一樣全無瑕疵;稍有些歷史觀念時,一會兒覺得英雄與惡魔才是歷史的主角,一會兒又覺得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說法無比正確;初入職場做碼農時,還習慣性地用黑白二元論評價某種編程語言是絕對好的,某種操作系統是絕對壞的……
孩子容易被“懶人三件事”裹挾著走,我們就有義務時不時提醒孩子,這世界並不是那麼簡單。陪孩子玩遊戲,跟孩子聊天,或者回答孩子提問時,就是我們潛移默化讓孩子體驗一些類似思維方式的機會。就算以後孩子仍缺少辨識力和判斷力,他們至少會知道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方式思考問題。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
我當年在北大聽過些文史課程。有位文科老師經常用誇張的字體在黑板上寫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八個大字。他是想提醒我們,文字、音韻、訓詁乃至詩詞歌賦、天下文章,都會隨著時間、地域變化而改變。倘若連這個基本道理都不懂,非要把此時此地的東西,生搬到彼時彼地,肯定會栽跟頭。
非非喜歡各種帶有文化、歷史意味的東西。這就給了我很多機會,來提醒他幾千年裏隨處上演的時移世易,滄海桑田。比如,有時候看見相聲或電視劇讓大宋東京汴梁的人說河南話,讓秦皇漢武說陝西話,我就會告訴非非,這東西當笑話聽聽可以,千萬不要認真。認真來說,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李白杜甫,他們的講話如果有錄音流傳,今天九成九的人是聽不懂的。
非非不信。我就拿他早已背熟的詩詞舉例子。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按照《漁歌子》的詞牌,“飛”、“肥”、“衣”、“歸”這幾個字押韻。可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衣服的“衣”字顯然和其他幾個字不押韻。我跟非非講,人們說話的語音,每隔百十年,就會有非常顯著的變化。張志和這首詞作於唐代,離現在一千多年,每個字的讀音幾乎都與今天的普通話有巨大差異。古時押韻的一組字,到今天就不一定押韻了。
非非很好奇地問,那我們該怎麼知道古代人是怎麼說話的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就算是語言學家或古漢語專家,也未必能用兩三句話講清楚。但如果只是想給小孩子講明白其中的基本道理,倒也不需要搬出《漢語語音史》之類的大部頭。往前倒數一百年,清末民初人們說話的錄音甚至錄影還能找到一些。比如B站可以找到《清朝人的普通話是什麼味兒》(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50107,視頻裏其實都是民國時的錄音錄影片段)。把這種視頻、音頻放給小朋友聽,效果立竿見影。小朋友很直觀就可以明白,短短一百年,口語語音就會有非常明顯的不同,更別說上千年的變遷了。
再上溯到唐宋乃至秦漢,那時錄音錄影技術還沒發明,當然沒法直接知道古人說話的語音。但我們仍有辦法“猜測”當時每個字的讀音。這裏沒必要講聲韻學的知識。為了跟非非講解語言學家是怎麼猜測古代讀音的,我舉了數獨(Sudoku)遊戲的例子。難度低的數獨遊戲,留白的格子很少,比較容易根據規則和周邊數字猜出答案。難度大的數獨遊戲,留白的格子很多,猜起來要複雜一些。
猜測漢語古音也類似。我們有一套從漢語發展中總結出來的規則,也有很多有用的提示資訊,比如古詩詞裏互為押韻的韻腳,古代韻書對漢字讀音的分門別類。提示資訊越多,我們的猜測就越有可能接近真相。提示資訊越少,我們的猜測就越像是一廂情願的假想——但每種假想仍需符合規則,至少要能自圓其說。
猜唐宋音相對容易些,因為提示資訊很多。要猜先秦兩漢音就難不少,因為資料太少。上面提到“衣”和“飛”押韻,這情況不僅在唐朝如此,在先秦的《詩經》中也是如此。《詩經·柏舟》中有這樣的句子: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王力《詩經韻讀》對《柏舟》三個韻腳的注音分別是:微(miuəi)、衣(iəi)、飛(piuəi),微部。這樣的注音未必就能反映先秦語音的真實情況,但已經是語言學家對古代漢語的一種能自圓其說的“擬音”了。網上有不少有趣的錄音,是現代人根據語言學家的擬音體系來模仿古人說話、吟詩的記錄。作為娛樂目的,這些錄音可以放給小朋友聽聽,讓小朋友直觀地感受下語音隨時間而產生的巨大變化。但千萬不要告訴小朋友那就是真正的古音,因為無論是擬音體系還是播音者對擬音的理解,都未必完全準確。
說到押韻,人們天生就對押韻的句子有感覺,小孩子也不例外。非非小時候就會偶爾說出些押韻的句子,比如“我要吃飯/吃個雞蛋”,然後下意識重複並咯咯大笑。到一年級開始學拼音時,我就有意跟他講些押韻、對仗的小知識。我們倆經常口頭做些末字必須押韻的“打油詩聯句”遊戲,或者完全不講究平仄和工整的“對對聯”遊戲。這些小知識和小遊戲對培養孩子的漢語語感和基本語言素質肯定是有幫助的,也正好能和他們旺盛的創作欲關聯起來。
比如小孩子都喜歡傳播、創作打油詩,也喜歡用童謠編派人、捉弄人。我們小時候就經常唱“某某某的頭,像皮球,一踢踢到百貨樓。”沒想到非非他們學校裏,也唱類似的童謠,而且具體唱詞和我們小時候還有不少區別。和同年齡孩子一樣,非非特喜歡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市井謠諺。他還經常和同學比著用自己的話修改這些惡作劇式的順口溜和打油詩。我覺得,只要不是惡意中傷或言辭猥褻,小朋友們玩這些語言遊戲,並沒有什麼不妥,這本來就是童年時光的重要部分。
有一天,非非回家唱道,“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夢見機關槍,嚇得尿褲襠。”我就問非非,這打油詩是誰想出來的。非非也說不清楚,只知道是在他們班小朋友之間傳唱的。我上網搜搜,果然又查出這童謠的許多類似版本: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夢見屎殼郎,嚇得尿褲襠。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正香。忽然瓢潑雨,急呼兒他娘。起來幹什麼?出門收衣裳。
┃ 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湯,喝了一碗湯,尿了一褲襠。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三更半夜鬼敲門,嚇死路邊過路人。
┃ ……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這樣的童謠,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流傳、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版本,反映的不也是語言文字“時有古今、地有南北”的變化規律嗎?
▍凡爾納愛好者
非非愛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當然,目前更多是用“聽書”的方式。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非非在某電臺APP的有聲小說欄目裏,先後聽完了《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地球》《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從地球到月球》等五六部小說。這些小說裏,他最喜歡的是那幾位有博物學家特質的人物,比如《海底兩萬裏》裏精通分類理論的孔塞伊(Conseil)。
因為喜歡孔塞伊,非非也特別願意主動去閱讀、記憶動植物分類知識。家裏幾本兒童動物百科、海洋百科都快被他翻爛了。這種特別喜歡深鑽某個領域的現象,在小朋友身上其實還挺常見的,只不過不同小朋友喜歡鑽研的方向不同罷了。非非深鑽動植物分類知識的結果就是,他現在能隨口說出很多我們根本不知道名字的古生物或當代動植物名字,還大致知道這些生物在分類體系的位置。
我有時擔心,非非會不會被這些繁冗的分類學知識束縛了頭腦。其實,分類學體系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動植物分類會隨著人們對生物形態認識的深入而不斷更新。特別是進入了基因科學時代後,人們對傳統動植物分類理論又有了非常多全新的認識。另外,針對不同的科研目的,完全可以選擇不同維度對動植物分門別類。可是,我們該如何讓小朋友初步瞭解這些發展的和動態的思維方式呢?
我和非非玩一種叫“卡片分類”的小遊戲。這遊戲並不強調分類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而是強調有沒有新穎好玩,又符合一定邏輯的分類角度。
比方說,因為非非喜歡動物,我就讓他隨口說出一些動物名字。有一次,他說出了七種動物的名字:大象、座頭鯨、水蚺、烏賊、蟑螂、章魚、鸚鵡螺。這裏面有些動物名字還挺有趣的,比如“水蚺”,我就不太熟悉。非非積極地給我講解“水蚺”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再比如“蟑螂”確實是非非當時喜歡的動物,他經常莫名其妙地說自己就是一只小蟑螂——小孩子的心思真是搞不懂。不過沒關係,反正都是非非喜歡的動物就行。我把這些動物名字分別寫在彩色便簽紙上,然後讓非非做一個簡單的工作:把這七種動物分成兩類或多類,並告訴我為什麼這樣分。
不出所料,非非的第一種分類方法就是他熟知的傳統動物分類法。他飛快地把座頭鯨、大象和水蚺分成一類,因為這三個動物是脊椎動物,而其他四個動物,烏賊、章魚、鸚鵡螺和蟑螂,都是無脊椎動物。非常正確。非非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告訴我每個動物的細分類別。
我當然不滿足於這樣簡單的答案。我問非非,這些動物一定要從分類學的大類上才能區分成兩類或多類嗎?有沒有其他的角度可以把它們分開?非非的思維一時還陷在動物分類學的束縛裏,他左思右想,取巧似地想到了一種方法:蟑螂是昆蟲,單獨作為一類;其他的動物都不是昆蟲,合為另一類。
這真是抄近道的解題法。非非當然還可以把這七種動物分成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軟體動物和非軟體動物,等等。但這些方法,不還是圍繞著動物分類學的類目來展開的嗎?
“你能想像出來的,又奇特、又合理的分類角度有哪些?” 我問非非,“舉個例子,我和你都是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但還是有很多特徵可以將我們倆區分開來,比如我們倆身高不同。”
聽到這裏,非非開始有了新的思路。稍動腦筋,他就給出了一個出乎我意料的分類方法:這七個動物的名字裏,有三個名字的漢字包含蟲字旁,而另外四個不包含蟲字旁。
這真是一種有趣的、開腦洞的分類法。我喜歡這樣的思考方式。用這樣的方法,非非一下子找到了好多他以前沒想過的分類角度,比如按照動物的生活空間,把七種動物分成海洋動物和非海洋動物,按照動物的身長和體重,把它們分成大型動物、中型動物、小型動物,按照動物最早出現的時間,把動物分入不同的地質年代,等等。
分完了動物,我又鼓勵非非說出幾本圖書的名字,然後對圖書做分類。他列出了六本書:《海底兩萬裏》《西遊記》《史記》《論語》《資治通鑒》《毛主席語錄》——我也不知道他當時為什麼列出這六本,只是如實記錄我們的遊戲過程。
對於這六本書,非非首先想到的是將六本書分成三類,語錄體裁的書有兩本,歷史書有兩本,小說有兩本。這個分類方法中規中矩,沒太多新意。
我鼓勵非非探索新的分類方法時,非非又做了一次出乎我意料的選擇。他十分肯定地說,《西遊記》和《海底兩萬裏》這兩本小說,是虛構的故事,而其他四本書,講的都是真實世界裏的事情。七八歲的小朋友能有這樣的認知,還挺讓我驚訝的。當然,我不是特別肯定,非非是不是從學校裏知道了“虛構類圖書”的說法。但我還是主動跟非非講,在很多實體或網上書店裏,流行圖書就是按照“虛構類”和“非虛構類”來劃分的。自己的分類法居然與很多書店的通行做法類似,這讓非非很得意。
接下來,非非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界限:《論語》《史記》《資治通鑒》是元朝以前撰寫的,而其他三本書是元朝以後撰寫的。我不太知道非非是怎麼想到元朝這個分界點的。如果要找一個時間點,正好把六本書分成三本一類,那至少得知道《資治通鑒》是宋朝作品,《西遊記》是明朝作品。我不是很確定,非非是不是碰巧說對了分界的朝代。
非非提出的下一個分類方法是按作者的國籍來分,中國作者一類,外國作者一類。這個思路相對普通些。
非非給出的一種開腦洞的分類方法仍然是從書名漢字出發的,就是按照書名漢字的個數,將六本書分成四類。這分類法雖然沒啥用,但足以讓小朋友感受到發現新視角的成就感。
趁著玩遊戲,我也給非非多少講了講圖書分類的歷史沿革,比如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後來的四部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等等。不同地方、不同歷史階段,人們對圖書分類——其實是對人類積累的全部知識進行分類——的認識也大為不同。這也是一種“時移世易”。
以後,等非非再大一些,這種分類小遊戲還可以延展到更高級的階段。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知識體系建立完整、高效的分類體系並不容易,其間存在著很多必須處理的歧義問題、多義項問題、多重歸屬問題等等。更高級的知識體系梳理和建構方法,自然也存在著先天的多樣性,必須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來權衡、選擇。
▍用選擇與權衡來應對變化
小朋友看問題容易絕對化。有時候家長跟孩子交流,也習慣性地帶入童年思維,用絕對化的方式講問題。比如我們經常說“上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但真遇到了老師教學中不准確的地方,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呢?再比如,我們經常簡單地告訴孩子“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會下雪”,但若真在生活中遇到零度以上下雪,或零度以下降雨的事情,又該怎麼跟孩子說明呢?生活中為了方便,說些抄近路、省去限制條件的話,當然無可厚非。但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應該想辦法讓他們認識到,這個世界大多事情是有條件的。一個條件的細微變化,就有可能引起事物本身的劇烈變化。絕對的、無條件的事情是極少存在的。
另一方面,小朋友也較少理解什麼是事物或條件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比如非非三歲多時,有一次在臨睡前提出,他既想睡到自然醒,又想第二天起來看日出。可如果不叫他,他是無論如何也沒法在日出前起床的。我們建議他二選一,或者看了日出再接著睡,或者放棄看日出,他就覺得我們是在欺負他,大哭大鬧起來,甚至吼著要“讓太陽晚出來一會兒”。看日出和自然醒不能兩全,這種事物相互影響,需要權衡利弊做抉擇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小朋友們需要的是習慣它們而不是厭惡它們。
有時候,我會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小問題,主動讓非非做一點選擇或權衡。比如,假設非非要在學校的跳蚤市場上銷售自己用彩色瓦楞紙折的小玩偶,玩偶的定價越高,預期的銷量就越少,玩偶的定價越低,預期的銷量就越多。那麼,非非該為自己的玩偶定什麼樣的價錢,才能取得最大的銷售收入呢?這問題和我們在第一篇中講過的極值問題,擁有類似的數學核心。比如,我們可以人為設定,玩偶的銷量和價格之間的關係是:
銷量 = 10 - 價格
於是有:
銷售額 = 價格 x (10 - 價格)
這就還原成了周長為10的矩形,其面積在什麼情況下最大的極值問題。當然,其他類似的數學模型也可以建立銷售額和價格的關係。但具體採用什麼數學模型或什麼函數不重要,非非只要在數值計算的層面上,能用1到10這樣的簡單整數代入計算,然後觀察結果的變化規律就行了。數值計算很容易發現,在1到10的價格區間裏,既不是價格越低銷售額就越高,也不是價格越高銷售額就越高。非非必須從觀察數據出發,選擇出一個合適的價格,以獲得最大的銷售額。
還有一個更直觀也更有趣的場景是攝影。現在的孩子很小就能拿手機拍照。而拍照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參數、做各種權衡與折中,以得到最佳效果的過程。有空的時候多陪孩子玩玩攝影,既可以讓孩子體驗不同條件對拍攝結果的影響,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嘗試創作過程裏的選擇和權衡。
比如在iPhone手機的缺省相機程式裏,就算不去精確控制拍攝參數,我們也必須針對拍攝對象,選擇是拍“照片”“人像”還是其他模式。這選擇很簡單,其中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可以讓孩子體驗。比方說,小朋友嘗試幾次之後就很容易知道,用“人像”模式拍照,iPhone或其他主流手機都會對目標周圍的背景進行虛化,以突出人物主體。這其實是用演算法模擬了專業相機在大光圈時的淺景深效果。
但是,影響照片景深大小的,只有光圈(或用人像模式模擬大光圈)這唯一的因素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指導小朋友用普通的“照片”模式做一個小實驗:把手機移動到距離要拍攝的主體特別近的地方,用手指觸碰取景螢幕上的目標主體以保證對焦正確,然後拍下來的照片,就會呈現類似大光圈時的淺景深效果。
從這樣的小實驗裏,小朋友完全可以總結出,影響照片景深的不止有一個因素。相機鏡頭距離前景目標的距離,也可以用來控制照片的景深。
拍照過程中,有很多可以設置的參數,他們交叉影響著諸如景深、曝光度、噪點數量、清晰程度等各種結果。這些參數,完全可以放開手讓小朋友自己去體驗、摸索。這種遊戲的目的並不是教小朋友學習專業攝影,而是讓小朋友從玩照相中體驗到條件與結果之間動態、複雜的因果關係。
在iPhone缺省相機程式裏,點擊取景畫面,然後用手指移動黃色方框旁邊的小太陽圖示,可以直接改變照片的曝光程度,有意得到過曝或欠曝的圖片,或者在手機的自動測光給出的結果過亮或過暗時手動修正。如果用手指按住“照片”“人像”這一行的模式設置按鈕,往上輕輕一劃,還可以拉出更多可以控制閃光燈、夜景模式、實況模式、畫幅、濾鏡的按鈕來。
我經常鼓勵非非在手機相機程式裏隨便嘗試,讓他自己體驗對照片結果的不同控制手段,然後再鼓勵他用手機相機做各種自由發揮式的“創作”。這種創作更像是遊戲,不追求結果是否好看,只是讓小朋友盡情體驗變化的樂趣。
對大一點的小朋友,如果有機會向他們介紹專業相機曝光所依賴的“光圈”“快門”“ISO”這三個神奇的參數,那會是一個更有意思的體驗選擇與權衡的遊戲。簡單說,影響相機曝光的“光圈”“快門”“ISO”三個參數構成了一個互相牽制、互相依賴的“神奇三角”:
為了曝光準確,光圈調大一些,快門速度就要調快一點,或者把ISO調小一些;假如快門速度調慢些,光圈就要相應小一些,或者把ISO調小些……為了完成正確曝光,三個參數的取值可以有許多種組合方式。究竟選取哪個組合方式,這取決於我們想把照片拍成什麼樣:是景深小一點,還是景深大一點?是想把運動瞬間凝固起來,還是讓運動物體拖出一個模糊的影子?是讓照片更細膩,還是讓照片的顆粒感更強?
佳能有個網頁版的小遊戲,不需要專業相機,就可以體驗光圈、快門、ISO三者間的關係,直觀地感受三個參數對成像的影響。推薦喜歡攝影的家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小遊戲的網址是:http://canonoutsideofauto.ca/play/
▍什麼是“聰明”
非非上一年級時,有一天跟我們說:“我發現我們班上女生都比較聰明。”
我問他:“為什麼呀?”
非非說:“因為女生上課時回答問題比較快,考試時好多題目都能答對。”
非非是個資質普通的小朋友,和很多小朋友一樣貪玩,沒耐心,還特別排斥自己不喜歡的事。我們很少跟他討論同齡小朋友間誰更聰明的話題。非非既然這麼問,也許他做過一些認真的思考。
我引導他說:“確實,回答問題快、考試答題好的人是挺聰明的。可聰明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小朋友會在不同事情上表現得很聰明。有的小朋友畫畫很好,有的小朋友愛打籃球,有的小朋友擅長交朋友……這些都是聰明的小朋友。”
非非說:“我特別喜歡歷史,可以給老師、同學講很多歷史小故事。我也喜歡科學小實驗,每次科學課上我都積極發言。我是不是也很聰明呀?”
“當然啦!”我誇獎他說。
我當然希望非非越來越聰明。但孩子是否真有天賦,在哪個方面有天賦,這是不能強求的。不加分辨地一味灌輸知識技能、揠苗助長肯定不行。我之所以經常花時間跟他玩遊戲,陪他一起聊科學和歷史方面的小故事,主要是想依著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遊戲和交流中積累自己的思維方法,用正確的視角去觀察變化的世界。
人的一生有太多事情需要經歷,有太多變化需要適應。家長與其把時間都花在教孩子某種具體技能上,還不如多讓孩子開開眼界,看看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體驗這個世界的千變萬化。惟其如此,孩子未來在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時,才會更從容、更積極、更自信也更聰明。
李佳穎身高體重 在 CUBL政大籃球聯盟- 企管系名稱:黃奕背號:9 位置:控球後衛 ... 的推薦與評價
企管系名稱:黃奕背號:9 位置:控球後衛身高體重:181/64 平均阻攻:0.1 賽後懊惱:8次滿意 ... 李佳穎. 5 yrs Report. Chen Ming De, profile picture. Chen Ming D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