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以歧視!(#金魚少女)
👉上網登錄過期票券 現賺1.5倍東森幣
https://m.etmall.com.tw/Login?url=%2Fmember%2FMExchangeECoin%3Fsource%3Dettoday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玉山】 海拔高度:3952m 總公里數:≒21.8km 百岳排名:1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所屬園區:玉山國家公園 百岳別名:新高山、石英之山、摩里遜山 玉山,一個令台灣人敬畏,並感到驕傲的山頂 在國小課本裡,深植於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前幾年越野女王Ruth要回紐西蘭時, 我...
李彥秀阿姨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84年,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多次到訪東京體會日本歷史及文化。那年夏天當他決定再次到訪日本時,向當時的東京新聞處處長張超英提了個要求:「能不能見到日本的 Number One?」 指的,當然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後來,某次宋楚瑜和張超英在東京的高爾夫球場打球,竟然在第九洞的茶室旁遇見了中曾根康弘以及讀賣集團日本電視的副社長氏家齊一郎,四人相談甚歡,中曾根首相便提議雙方合影,遂留下此照片。
那日讀《宮前町九十番地》興起,便一口氣讀完,抬頭一看,已是深夜兩點,雖然這本張超英的回憶錄寫得雲淡風輕,但讀完數日仍是餘韻猶存。本書主要分作三大部分,分別是少年時期、戰後初期和駐日時期。
張超英的祖父張聰明,在日治台灣初期便經營煤礦開採,累積極大的財富。自小養尊處優的張超英,那生活待遇即便在如今看來,都遠勝如今的許多富二代的優渥生活。不管是讀超貴的幼稚園,讀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喝可口可樂,擁有台灣第一台速克達,或是隨意搞丟祖父的百達翡麗等等,都證明了張超英擁有的優渥生活絕非常人所能想像,更何況那可是在日治時期,就已能擁有如此豐沛的物質資源。
戰後,張超英自日本完成學業後歸台,進入國民政府的新聞局工作,而後1967年至新聞局的紐約新聞處工作,駐美期間目睹了1970年黃文雄刺殺蔣經國事件,也經歷了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重要歷史事件。這些經歷雖然精彩,卻遠遠比不上本書的末段,也就是駐日時期。
1980年,張超英轉駐日本東京新聞處處長,本書最精采的章節於焉展開。當時國民政府因為位處第一島鏈的重要關節,加上必須親美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所以那時中華民國政府反共的態勢非常明顯。在那時期,日本的媒體生態也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候日本有四大中央報社,從大到小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這四家媒體的意識形態分別不同,但只有《產經新聞》明顯偏向右派,而日本的左派聲勢向來不小,雖然在二戰後被嚴重打擊,但隨著蘇聯及中共聲勢壯大,《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兩大媒體在光譜上也偏向中共、忽視中華民國。當時政府的態度也顯而易見,不願與親共媒體交好,而只願意和右派勢力《產經新聞》交好,哪怕產經新聞的發行量是第四名也沒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在日本的媒體能見度極低。
日本於1972年親台首相佐藤榮作宣布退休後,兩方關係越來越差,隔年日本即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於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並於同日宣布與日本斷交。國民黨勢力向來就仇日,黨內中高層對日本的了解也不深,加上斷交之故,幾年下來,與日本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到最後當然只願意停留在右派同溫層《產經新聞》中。1980年的張超英初來乍到東京,對這樣的現況感到沮喪,並認為應該要全力開拓與《讀賣》、《朝日》和《每日》的關係,但他面臨的文化差異,卻使得這目標異常困難。
日本相對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來說,更要求彼此的信任關係,也更更在乎產業共識和團結。對於一個外人來說,想要打入任何一個圈子都無比困難,因為日本人並不和有錢的陌生人做生意,你得擁有信任關係,才能擁有彼此交流甚至交易的機會。
日本有個截然不同於其他社會的「稟議」文化,事情一定得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敲定。以簽公文為例,若基層公務員簽公文簽至高層,一路上所有人的意見都相同,那高層就會批准。反之,若這過程中,有哪個環節層級表達了不同的意見,高層就會認為事情還有不夠圓滿且值得商議之處,會緩下整個決策過程,盡可能了解哪裡做得還不夠。在這種文化底下,下屬不會輕易表達不同意見,長官也鮮一意孤行,是種「團結」優先的文化氛圍,明治天皇甚至言:「萬事必由公論決定之。」深刻體現日本式民主的文化。但相對的,這樣的社會相對非常非常封閉,對外人的陌生關係極難建立。
體現在新聞界運作。舉例來說,若你想要單純邀請某一家媒體到台北訪問,怕是你大概吃了九次軟釘子,依然不明白為什麼無法成功。因為該家媒體會納悶為何只有自己,莫非其他家媒體都不參與,自己去了會不會被他家媒體側目? 所以一定不會成功。因此若要邀請,你得邀請所有相同份量的媒體共襄盛舉,只要幾個重要人物沒點頭,這樣的邀約就無法成功。落實在聚餐上,就是你得邀請所有媒體圈的朋友來共襄盛舉,然後所有人一起開心喝酒聊天,所有人一起喝到吐,所有人一起於午夜後結束當天的酒局。因此單純培養任一條關係鏈,到頭來是甚麼成果都不會有的,你得同時培養與所有日本媒體的關係,並且得忍受初期毫無成果的境況,經長期耕耘後方有成果。
當時的駐日新聞處,多是1949年自大陸遷台的外省人,少有台籍人士。這些外省領導人成長於二戰,那時態勢分明,而後撤退、韓戰、美援以致重重的仇日氛圍中,怎會有甚麼與日本關係良好的官員存在? 但張超英不同,他是台籍菁英,且長輩們於數十年前便與日本關係良好,許多情誼甚至傳承至第二代第三代,便有了開拓彼此關係的契機。
正如前文所述,張超英之祖父張聰明,為日治時期著名台灣商賈,張超英之父親張秀哲,則為當時著名的社會運動家。那時日本於台灣推行鴉片政策,張家反對,永井柳太郎時任日本拓殖大臣,主掌殖民地事務,因此次意見矛盾而結下緣分,進而兩家往來數十年。甚至張超英之外祖父甘得中,更早在1914年便與永井柳太郎結識,張超英之母親甘寶釵更曾在赴日讀書期間,暫託永井家照顧。而永井柳太郎之次子永井道雄,於日本國內享有學術界、媒體界及政治界之聲譽,更是與張超英有超過數十年之情誼,在張超英赴日時,便曾邀請到《朝日新聞》拜訪他。而後,張超英靠著永井道雄在日本的人脈關係,順利打通與《朝日新聞》的關係,靠著這層關係,拿到一張張名片,打通一層層關竅,與《讀賣》和《每日》的情誼也才有機會養成。對於日本人來說,憑藉著如永井道雄這種長輩的「介紹」,不只情義份量重,於人情義理更沒有拒絕的空間。
我個人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除了少年時優渥的物質生活令人感到新奇之外,便是屬於篇幅後段兩次駐日期間的回憶。這其間張超英促成的關係不少,除了透過氏家齊一郎巧妙安排宋楚瑜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不期而遇之外,安排《讀賣新聞》花了三年拍攝故宮博物院的紀錄片,協助台北市長陳水扁到日演講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行銷李登輝在日本的能見度,並於日後牽線促成曾寫成松下幸之助自傳的知名作家江口克彥執筆,寫成暢銷日本的李登輝自傳《台灣的主張》。本書有許多描述日本媒體及政治圈氛圍的文章,讀者可從其中感受日本社會極度排外的風氣,也能從中體會當時退出聯合國之後,駐外使館或代表處之難為。
本書並引起了我對其他四本書的興趣。首先是張超英之父張秀哲《勿忘台灣落花夢》,再來是駐美時期兩位大使的回憶錄,分別為沈劍虹的《使美八年紀要》和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最後則是駐日期間大使馬樹禮的《使日十二年》。張秀哲是日治時期的風雲人物,但卻遭受二二八事件的迫害,在本書著墨極少,只說父親自牢裡歸來之後,將自己封於書房中,再也不問世事。而之所以對張超英的三位長官感興趣,則是因為書中對於這三位長官的描述太過片面,且感覺這些長官作事綁手綁腳,似乎甚麼都不願做也不願碰,也因此好奇是甚麼原因導致這些長官做事異常保守。
最後,本書另一個深刻之處,是張超英駐美期間的張家基業。由於父親遭受二二八事件迫害,終日閉鎖書房再也不問張家事。戰後礦業生意當然在國民政府底下沒法繼續做,加上母親甘寶釵早逝,祖父張聰明又已過八旬,,家中頓失倚靠,繼母掌握家中大權。繼母是日本人,有個中文名字張梨華,於1960年代做了不少生意,將中山北路家族宅邸改裝成「綠園飯店」,甚至在香港、日本等地都開起餐廳、飯店,不斷賣掉家中房產土地,家境因此逐漸稀薄。
張超英說祖母從小教他不要與人計較,也因此他從未與繼母及其子女計較過財產的分配,凡是拿到眼前需要簽名的,他都照單全收。最後,駐美期間因為薪水短缺,只將中山北路一間房產換作美金添作家用。張超英的一生風采卓然,但從簪纓家族的公子至駐外新聞處處長的過程,雖其姿態依舊瀟灑迷人,依舊止不住那股感傷。
圖文部落格版本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PS.論這篇阿姨會出現的機率
李彥秀阿姨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84年,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多次到訪東京體會日本歷史及文化。那年夏天當他決定再次到訪日本時,向當時的東京新聞處處長張超英提了個要求:「能不能見到日本的 Number One?」 指的,當然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後來,某次宋楚瑜和張超英在東京的高爾夫球場打球,竟然在第九洞的茶室旁遇見了中曾根康弘以及讀賣集團日本電視的副社長氏家齊一郎,四人相談甚歡,中曾根首相便提議雙方合影,遂留下此照片。
那日讀《宮前町九十番地》興起,便一口氣讀完,抬頭一看,已是深夜兩點,雖然這本張超英的回憶錄寫得雲淡風輕,但讀完數日仍是餘韻猶存。本書主要分作三大部分,分別是少年時期、戰後初期和駐日時期。
張超英的祖父張聰明,在日治台灣初期便經營煤礦開採,累積極大的財富。自小養尊處優的張超英,那生活待遇即便在如今看來,都遠勝如今的許多富二代的優渥生活。不管是讀超貴的幼稚園,讀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喝可口可樂,擁有台灣第一台速克達,或是隨意搞丟祖父的百達翡麗等等,都證明了張超英擁有的優渥生活絕非常人所能想像,更何況那可是在日治時期,就已能擁有如此豐沛的物質資源。
戰後,張超英自日本完成學業後歸台,進入國民政府的新聞局工作,而後1967年至新聞局的紐約新聞處工作,駐美期間目睹了1970年黃文雄刺殺蔣經國事件,也經歷了與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重要歷史事件。這些經歷雖然精彩,卻遠遠比不上本書的末段,也就是駐日時期。
1980年,張超英轉駐日本東京新聞處處長,本書最精采的章節於焉展開。當時國民政府因為位處第一島鏈的重要關節,加上必須親美才能獲得生存空間,所以那時中華民國政府反共的態勢非常明顯。在那時期,日本的媒體生態也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候日本有四大中央報社,從大到小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這四家媒體的意識形態分別不同,但只有《產經新聞》明顯偏向右派,而日本的左派聲勢向來不小,雖然在二戰後被嚴重打擊,但隨著蘇聯及中共聲勢壯大,《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兩大媒體在光譜上也偏向中共、忽視中華民國。當時政府的態度也顯而易見,不願與親共媒體交好,而只願意和右派勢力《產經新聞》交好,哪怕產經新聞的發行量是第四名也沒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在日本的媒體能見度極低。
日本於1972年親台首相佐藤榮作宣布退休後,兩方關係越來越差,隔年日本即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於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並於同日宣布與日本斷交。國民黨勢力向來就仇日,黨內中高層對日本的了解也不深,加上斷交之故,幾年下來,與日本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到最後當然只願意停留在右派同溫層《產經新聞》中。1980年的張超英初來乍到東京,對這樣的現況感到沮喪,並認為應該要全力開拓與《讀賣》、《朝日》和《每日》的關係,但他面臨的文化差異,卻使得這目標異常困難。
日本相對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來說,更要求彼此的信任關係,也更更在乎產業共識和團結。對於一個外人來說,想要打入任何一個圈子都無比困難,因為日本人並不和有錢的陌生人做生意,你得擁有信任關係,才能擁有彼此交流甚至交易的機會。
日本有個截然不同於其他社會的「稟議」文化,事情一定得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敲定。以簽公文為例,若基層公務員簽公文簽至高層,一路上所有人的意見都相同,那高層就會批准。反之,若這過程中,有哪個環節層級表達了不同的意見,高層就會認為事情還有不夠圓滿且值得商議之處,會緩下整個決策過程,盡可能了解哪裡做得還不夠。在這種文化底下,下屬不會輕易表達不同意見,長官也鮮一意孤行,是種「團結」優先的文化氛圍,明治天皇甚至言:「萬事必由公論決定之。」深刻體現日本式民主的文化。但相對的,這樣的社會相對非常非常封閉,對外人的陌生關係極難建立。
體現在新聞界運作。舉例來說,若你想要單純邀請某一家媒體到台北訪問,怕是你大概吃了九次軟釘子,依然不明白為什麼無法成功。因為該家媒體會納悶為何只有自己,莫非其他家媒體都不參與,自己去了會不會被他家媒體側目? 所以一定不會成功。因此若要邀請,你得邀請所有相同份量的媒體共襄盛舉,只要幾個重要人物沒點頭,這樣的邀約就無法成功。落實在聚餐上,就是你得邀請所有媒體圈的朋友來共襄盛舉,然後所有人一起開心喝酒聊天,所有人一起喝到吐,所有人一起於午夜後結束當天的酒局。因此單純培養任一條關係鏈,到頭來是甚麼成果都不會有的,你得同時培養與所有日本媒體的關係,並且得忍受初期毫無成果的境況,經長期耕耘後方有成果。
當時的駐日新聞處,多是1949年自大陸遷台的外省人,少有台籍人士。這些外省領導人成長於二戰,那時態勢分明,而後撤退、韓戰、美援以致重重的仇日氛圍中,怎會有甚麼與日本關係良好的官員存在? 但張超英不同,他是台籍菁英,且長輩們於數十年前便與日本關係良好,許多情誼甚至傳承至第二代第三代,便有了開拓彼此關係的契機。
正如前文所述,張超英之祖父張聰明,為日治時期著名台灣商賈,張超英之父親張秀哲,則為當時著名的社會運動家。那時日本於台灣推行鴉片政策,張家反對,永井柳太郎時任日本拓殖大臣,主掌殖民地事務,因此次意見矛盾而結下緣分,進而兩家往來數十年。甚至張超英之外祖父甘得中,更早在1914年便與永井柳太郎結識,張超英之母親甘寶釵更曾在赴日讀書期間,暫託永井家照顧。而永井柳太郎之次子永井道雄,於日本國內享有學術界、媒體界及政治界之聲譽,更是與張超英有超過數十年之情誼,在張超英赴日時,便曾邀請到《朝日新聞》拜訪他。而後,張超英靠著永井道雄在日本的人脈關係,順利打通與《朝日新聞》的關係,靠著這層關係,拿到一張張名片,打通一層層關竅,與《讀賣》和《每日》的情誼也才有機會養成。對於日本人來說,憑藉著如永井道雄這種長輩的「介紹」,不只情義份量重,於人情義理更沒有拒絕的空間。
我個人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除了少年時優渥的物質生活令人感到新奇之外,便是屬於篇幅後段兩次駐日期間的回憶。這其間張超英促成的關係不少,除了透過氏家齊一郎巧妙安排宋楚瑜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不期而遇之外,安排《讀賣新聞》花了三年拍攝故宮博物院的紀錄片,協助台北市長陳水扁到日演講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行銷李登輝在日本的能見度,並於日後牽線促成曾寫成松下幸之助自傳的知名作家江口克彥執筆,寫成暢銷日本的李登輝自傳《台灣的主張》。本書有許多描述日本媒體及政治圈氛圍的文章,讀者可從其中感受日本社會極度排外的風氣,也能從中體會當時退出聯合國之後,駐外使館或代表處之難為。
本書並引起了我對其他四本書的興趣。首先是張超英之父張秀哲《勿忘台灣落花夢》,再來是駐美時期兩位大使的回憶錄,分別為沈劍虹的《使美八年紀要》和陸以正《微臣無力可回天》,最後則是駐日期間大使馬樹禮的《使日十二年》。張秀哲是日治時期的風雲人物,但卻遭受二二八事件的迫害,在本書著墨極少,只說父親自牢裡歸來之後,將自己封於書房中,再也不問世事。而之所以對張超英的三位長官感興趣,則是因為書中對於這三位長官的描述太過片面,且感覺這些長官作事綁手綁腳,似乎甚麼都不願做也不願碰,也因此好奇是甚麼原因導致這些長官做事異常保守。
最後,本書另一個深刻之處,是張超英駐美期間的張家基業。由於父親遭受二二八事件迫害,終日閉鎖書房再也不問張家事。戰後礦業生意當然在國民政府底下沒法繼續做,加上母親甘寶釵早逝,祖父張聰明又已過八旬,,家中頓失倚靠,繼母掌握家中大權。繼母是日本人,有個中文名字張梨華,於1960年代做了不少生意,將中山北路家族宅邸改裝成「綠園飯店」,甚至在香港、日本等地都開起餐廳、飯店,不斷賣掉家中房產土地,家境因此逐漸稀薄。
張超英說祖母從小教他不要與人計較,也因此他從未與繼母及其子女計較過財產的分配,凡是拿到眼前需要簽名的,他都照單全收。最後,駐美期間因為薪水短缺,只將中山北路一間房產換作美金添作家用。張超英的一生風采卓然,但從簪纓家族的公子至駐外新聞處處長的過程,雖其姿態依舊瀟灑迷人,依舊止不住那股感傷。
圖文部落格版本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html
PS.論這篇阿姨會出現的機率
李彥秀阿姨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玉山】
海拔高度:3952m
總公里數:≒21.8km
百岳排名:1
備註資料:五嶽之一
所屬園區:玉山國家公園
百岳別名:新高山、石英之山、摩里遜山
玉山,一個令台灣人敬畏,並感到驕傲的山頂
在國小課本裡,深植於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前幾年越野女王Ruth要回紐西蘭時,
我決定趕緊帶她跑多一點台灣高山,
於是連幾天跑奇萊、能高越嶺、部落瀑布,最後用玉山送別,
抵達山頂時是完美的天氣,
炙熱的陽光、涼爽的微風、壯麗的山景,
兩人實在捨不得馬上下山,
我們在旁邊小空地躺下來小睡一下,並用外套蓋著頭,
沒多久,有一群叔叔阿姨爬到主峰,對話很有趣,
「阿~主峰主峰~~終於到了~~好漂亮捏~~」
「咦…ㄟㄟ…旁邊怎麼有兩個人躺在那…好可怕喔…」
「是不是高山症啊….」
可能我們兩個睡太直了,被人誤會…
當下我笑出來,但又不敢爬起來,怕嚇到他們
又多了一件趣事
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東北亞的第一高山。
不僅是群岳顛峰,也是大河之源,
是台灣最長的溪流─濁水溪,荖濃溪、楠梓仙溪等溪流的發源地。
相當雄偉磅礡。
另外,玉山有許多名稱故事
原住民
玉山國家公園範圍早期為鄒族與布農族的生活領域,
於遺址附近發現的石器與陶器等史前遺蹟與遺物,
證明本地的人類活動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
玉山為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
布農族稱為Saviah,意旨「高大的山」
鄒族稱為Patungkuonʉ,意為發亮的山或「石英之山」;
漢語音譯為八通關
西方文獻
記載於1857年,一艘美國商船離港時,
船長摩里遜見到高聳的玉山之後記載在航海日誌中,
稱為「摩里遜山」- Mt. Morrison,但也有認為名稱的由來,
是為了紀念英國第一位於1807年來華傳教的牧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日治時期
1895年進行臺灣的測量,
發現玉山的高度超越了日本的第一高峰富士山。
在1897年,由明治天皇將摩里遜山命名為「新高山」
,並由發布告示,意指日本領土新的最高峰,
周圍群峰一併更名,主峰又稱「新高主山」
民國時期
1947年12月1日宣布山名訂為,「玉山」。
玉山曾是殖民者與統治者彰顯其權力的象徵,
1985年,玉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山川百岳得以褪去政治圖騰的外衣,
還其自然本貌,讓台灣人民親身貼近與感受它。
⛰玉山群峰
玉山東峰,3,869m
玉山北峰,3,858m
玉山南峰,3,844m
玉山前峰,3,239m
東小南山,3,744m
南玉山 ,3,383m
鹿山 ,2,981m
玉山北北峰,3,833m
玉山圓峰,3,752m
小南山 ,3,582m
北玉山 ,1,849m
玉山群峰有10座山峰超過3,000公尺,
其中有9座列入台灣百岳,
口傳稱為前五後四共九座玉山百岳
前一晚,我們住在東埔山莊,
看著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在高山環境工作真的辛苦,
有好的菜色和洗澡的地方,已經非常感恩,
而且床鋪很舒服,躺下去直接睡著 (可能我到哪都能睡XD)
這天我們7點從停車場熱身至登山口,
心裡非常興奮,再度造訪玉山,
期待著山頂的風景,以及湧現許多回憶,
出發後,身體與大腦再度進入訓練模式,
不斷只想往前推進,連續開始爬坡後,
慢慢感受到海拔上升的心跳聲,
這次難得有筱瑜姐的加入,讓訓練不再孤單,
過往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訓練,
有志同的隊友加入,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轉換了心態,不再是個人主義,
而是共同一起完成目標,共享生活,
彼此分享著訓練感受,
是我這次學到最大的收穫,
上山前,看到一位大哥,一隻腳用義肢前行,
一步步、一步步慢慢得走上去,
詢問之下還去了東鋒,太太也陪在身旁,心理不免感動,
快與慢,只是速度上的不同,
但每個人上山的意義、理由都不一樣,
都用自己努力的方式登頂
抵達山頂前,其實心裡有點激動,
設定了五嶽單攻訓練,並確實去執行,
而是因為熱愛,就去做,如此簡單,
「你好,好久不見了」
在山頂,被群山擁抱,我是,最幸福的人
⛰️玉山主峰:台灣登山的百岳入門之一
⛰注意: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定,申請玉山主峰單攻,
若10:00前沒有通過排雲山莊,強烈建議原路折返下山。
⛰玉山其他路線
玉山後四峰登山步道:單程22.4 km
玉山前五峰登山步道:單程17.9 km
玉山西峰步道 :單程11 km
玉山前峰登山山徑 :單程3.5 km
玉山群峰線 :59.2 km
八通關上玉山 :34.3 km
謝謝許多山友讓我們先過,才能夠專心訓練: )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百岳
#玉山
#玉山單攻
#百岳單攻訓練計畫
#紐崔萊
#山也行 GO MT.
李彥秀阿姨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大醫學系2012畢業MV『於是』
詞:汪書平 曲:呂冠緯 導演:何建翰、張為淵 監製:郭柏邑
音樂下載: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dJP1iu7vvTU9lRTZMSkRmQTQ/edit
[音樂]
演唱(按演唱順序):
謝文統、楊子德、林秉毅、葉俊宏、陳至翔、陳政瑋、黃晨祐、林玉容、曹玉婷、黃子晏、呂冠緯、黃資堯、陳勇仁、張為淵
歌詞(附註原唱姓名):
於是金山夏天 天使主人遇見 (謝文統)
於是那apple days 到深夜 (楊子德)
宿營學伴福隆的海邊 選課社團排好長的隊 (林秉毅)
每段下午每一座獎盃 都青春萬歲 (葉俊宏)
於是日月如年 共筆不停出現 (陳至翔)
於是病理玻片 到深夜 (陳政瑋)
他和她相戀誰又分別 不停被問選科沒
會徬徨想被了解 (黃晨祐)
杜鵑花開又謝 白袍一件一件
椰林大道 醫學院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林玉容)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曹玉婷)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林玉容)
這些年 有你我不累 (曹玉婷)
於是走入醫院 面對每段輪迴
於是九五九五 到深夜
接不完的pa太多晨血
學習活著和道別
突然間我們畢業 (黃子晏)
杜鵑花開又謝 白袍一件一件
椰林大道 醫學院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呂冠緯)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黃資堯)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呂冠緯)
這些年 有你我深邃 (黃資堯)
白色巨塔層層疊疊 (呂冠緯)
飛落在塔裡的蝴蝶 (林玉容)
一盞燈火多少掛念 (黃資堯)
照亮如煙的過往和明天 (曹玉婷)
生命太苦笑容因此太美麗
道路自己決定 (陳勇仁、黃子晏)
杜鵑花開又謝 (呂冠緯)
白袍一件一件 (黃子晏)
椰林大道 (陳勇仁)
醫學院 (曹玉婷)
誰的面容眼前身邊
從前我們遙遠 也許往後不同
竟一起擁有 無數的角落相似的理由
於是哭笑變得珍貴 記得每一個日夜 (張為淵、黃子晏)
這些年 我和你
在這裡 蝴蝶都飛起 (陳勇仁)
杜鵑花 開又謝 醫學院 這些年
我和你 在這裡 都飛起 (大合唱)
音樂製作
Acoustic Guitar:呂冠緯
Piano:呂冠儀
Drum:呂冠緯
Bass:呂冠緯
編曲與音樂後製:呂冠緯
錄音:呂冠緯
[影片]
演員(即本屆畢業生):
周佑同 曲新蘭 林志豪 楊允中 戴瑞億
施顯學 陳滄堯 林雨蒨 蘇俊翰 王俞鈞
潘建廷 曹玉婷 黃信豪 林介昊 蘇騰葳
林維安 蔡欣熹 王美婷 陳天華 簡睦旼
許仁毓 何孟穎 何柏翰 張克平 陳子堯
曾奕騰 涂怡安 俞鈞仁 黃子晏 林信男
張楷杰 陳勇仁 陳至翔 呂冠緯 胡明原
黃明山 徐智罡 張佑謙 段逸欣 黃裕城
謝文統 李英慈 何建翰 吳宗達 林士涵
林欣穎 邱敬棠 馬思斌 林勝彥 陳怡君
施銘峰 陳論哲 林秉毅 陳鵬宇 張世正
王又德 葉品宏 陳昱傑 黃楚軒 馬家豪
陳柏廷 黃威勝 陳政瑋 鄭喬峰 侯沛羽
王鈺維 李宗霖 黃俊傑 郭柏邑 洪肇澤
王士綱 張凱評 陳聖欣 劉子弘 張為淵
許文瑋 林軒維 黃晨祐 楊子德 陳秀婷
吳柳樺 張育興 陳乃綺 王愷君 黃冠霖
馬承楊 張逸閔 葉俊宏 吳伯軒 許力中
龔柏榕 鄭勝允 王俊傑 蕭文鈺 陳昶宇
李嘉瑋 林冠宇 康竣閔 蔡岳呈 吳懿桓
汪書平 沈宛臻 黃資堯 莫麗雯 張逖文
劉傑翹 黃威文 王慧妮 吳旻達 葉詩帆
林玉容 蕭庭毅 鄭敬文 林詩怡 丁思文
賴彥伶 廖君樺 羅舜駿 吳沛燊 吳崇丞
高承詣 李伊真 徐瑋澤 蕭全佑 傅薰儀
黃建融 潘恆宇 凃耿華
特別演出:
李柏青、黃士修、邱為則、劉瑋、張恆豪、陳柏松、林紀廷、吳正友、呂氏父母、路上搭訕的阿姨
劇本:
汪書平 呂冠緯 張為淵 郭柏邑 何建翰
攝影:
呂冠緯 何建翰 張為淵 李英慈 何孟穎 陳柏宏 莊忠源
剪輯與後製:
何建翰 呂冠緯 張為淵
特別感謝:
陳麗卿小姐 提供縫紉機
得勝者文教 提供教室供拍攝
台大醫學系100級學弟妹 提供排隊人潮與籃球賽對手
台大病理科 梁景雅小姐 提供病理玻片室空間
台大國企系 蘇詠心學妹 提供中山女中制服
台大醫學系 湯書宇學妹 提供師大附中制服
台大醫院5D病房
黃麟雅小姐 提供 爵士鼓一套
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蔡東明學長 開放刀房空間
台大醫院公共事務室 提供 台大兒童醫院一樓鋼琴
姚均衡醫師 陳明月小姐 提供 梯子一組
台北靈糧堂尼希米小組 陳柏宏 莊忠源 弟兄 免費協助合唱錄影
台大醫院教學部 林依伶 助教 與 台大醫學系系辦 張以雯 助教
協助大合照照片與借用大合唱舞台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