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寶寶喜歡吃》李瑾倫的圖畫書創作旅程
最近剛看完 Netflix 上當紅的紀錄片《零到一歲》,片中訪問了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從各種觀察與研究中解密嬰幼兒的成長里程碑,其中第二集的主題是「初嘗食物」,剖析了母乳、鐵質、維生素對嬰兒成長的影響,以及飲食對於幫助寶寶茁壯的重要性。
0~3 歲是人的一生中成長最迅速的時期,4~6 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從母乳進到副食品的階段,第一次品嘗蔬菜、水果、穀纇等食物。食物的選擇、料理方式、如何解決挑食問題、餐具怎麼選、怎麼讓寶寶接受新食物......沒有照顧孩子經驗的人,會很驚訝地發現原來「吃東西」不單單是把食物放進嘴巴而已,還有這麼多要掛心的事,我們對孩子還有許多不了解的事情。
不少人以為畫一本童書很簡單、創作給 0~3 歲的繪本很簡單,卻不知道越簡單的,可能才是越困難的。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創作者,第一次要為這麼小的孩子創作,也得蹲下身去看孩子,觀察他們吃些什麼、他們都怎麼吃。
0~3 歲的書誰的都能做(你我都可以~),但要做的好並不容易,很感謝瑾倫老師願意為了小寶寶創作《寶寶喜歡吃》和《寶寶不想睡》這兩本具有功能性卻又不失溫度的書。
如果你也好奇她開始創作的契機、怎麼決定書的角色、創作過程中經歷了什麼過程,就來看看影片吧,一定會有所收穫的喔!
《寶寶喜歡吃》https://reurl.cc/mnqkYj
《寶寶不想睡》https://reurl.cc/3DNbbX
#李瑾倫
#繪本
#寶寶書
李瑾倫繪本 在 李瑾倫 動物和商店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晚上回家,才告訴爸這次畫展的名稱是什麼,在鋪陳了很長一段前因後果解釋之後。
我解釋這次的畫展重點其實不在畫作本身,「因為我們都畫得很好」(媽媽笑了起來),如果要取名為什麼水彩畫展或是什麼畫展,覺得會連不到這次畫展的意義(我在講的時候媽媽和哥哥都豎著耳朵在聽,爸爸則是一口一口吃著飯),我說覺得這次畫展的意義就是「我們的連結」,「跟大家很大聲的說李薦宏是我爸爸喔!」(偷看爸爸他在聽,媽媽很贊成的點頭),「還有我們沒有一起展過,這件事很重要,所以展名就是跟這個有關,但是哎我其實不想現在跟你們說」(真不知道還能拖到什麼時候說)
「展名是什麼?」哥忽然插話,兩老耳朵都豎起來。
「我真的不想現在說,好啦我現在說」,支支吾吾的我說:「展名是《我是爸爸的女兒》。」
哥說:「不錯啊。」
媽媽笑起來。
爸則是還在嚼著飯,他點了一下頭。
我有點挫折感。
這個名字除了爸媽之外,我認識的人大約都已經知道了。沒有說的原因大約就是心中很清楚我和爸爸的路線不同,一向逃避著專業指導的我,這次也是一樣多到幾乎最後是已成定局才報告。
「爸你覺得可以嗎?」(覺自己沒有誠意因為這階段已經改不了展名)
媽媽搶著說:「我覺得很好啊。」
哥也說:「對啊,不錯啊。」
好,那還有下一件事。
我說:「爸,那個畫展的主視覺我挑了你受採訪穿粉橘色T恤那天的相片喔,那張相片我覺得你正在講喜歡的工業設計教育啊講畫啊講學生啊,感覺很開心很自然很像你,所以我用那張。」
(他一直在聽在吃飯)
「我本來想下星期再給你們看的。」我(有點不安)的說。「你們現在想看嗎?」我望向前方的媽媽,媽媽熱切的說:「好啊現在看。」
「好啦,給你們看,但我真的本來想下星期再給你們看的。」(開始在手機裡找圖)
媽媽說:「沒關係啊,先看。」
找到了。
一邊把手機畫面遞出去的同時,我又說:「這真的不是一般的畫展喔,我覺得這張相片最特別,爸爸看起來很開心,氣色也很好,真的很棒的。」
媽媽看了。
爸爸看了。
哥哥看了。
我忘記媽媽的第一反應。
爸爸停下吃飯,用了一秒搖搖指頭。
我也忘了哥哥的第一反應。
我就知道爸爸不會喜歡,有點沮喪的我坐在椅子上,但這個今年已經五十四歲的我,已經不再是不喜歡解釋原因的女兒了。
我又坐起來,我說:「爸,每個畫家的畫展大家都要拍很專業的相片,要戴畫家帽或是衣著光鮮,背景也專業安排,但我們的畫展真的和人家不一樣,我覺得這張相片裡的你非常頑童、非常輕鬆自然、非常溫暖,我想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一個你,所以我覺得很好。」
媽媽試圖要幫我解釋點什麼,我發現媽媽也說不出什麼,因為就她對爸爸畫展的印象都會有專業的水準。這是一張居家服的相片啊。
我說:「好啦爸,我回去再換相片看看好了(我找出另一張在陽台花園拍的)」
他看了看相片點點頭。
我說:「但你為什麼不喜歡這張?」
終於他說話了:「我覺得太紅。」
媽媽:「爸爸不會難看啊,這件衣服你穿起來很好看。」
我:「對啊,我覺得你隨意穿都很帥沒有要擔心的。」
這時候大嫂從外面回來了,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爸說:「爸,你那張相片很好看耶!」(我在給爸媽看的同時也傳給其他人了」
爸爸還在思索。
晚上回到住處我再度傳給朋友看,我說你覺得真的不妥嗎?這相片?她很有趣的問我一個問題:「我剛看到的時候有一個疑問,兩人是視線為什麼沒有往中間?」
才發現,潛意識裡原來這就是答案。
一個永遠先斬後奏的女兒,永遠躲避爸爸建議的女兒,做了頑皮的事就先逃跑,過一陣子再來聽訓的女兒。
我是爸爸的女兒。
關於畫展,爸爸你不會失望的啊,因為我們只會更愛你。
#李薦宏水彩畫展 #李瑾倫繪本原畫展 #我的爸爸是畫家 #我的爸爸是工業設計教育家 #爸爸很棒 #明志工專 #台北工專 #臺北科技大學 #藝文中心
#你多久沒看到李老師 #來跟老師說哈囉 #爸爸我愛你 #謝謝你 #給我的 #包括頭腦 #倔強 #還有 #對作品的 #小氣 #堅持
李瑾倫繪本 在 李瑾倫 動物和商店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晚上回家,才告訴爸這次畫展的名稱是什麼,在鋪陳了很長一段前因後果解釋之後。
我解釋這次的畫展重點其實不在畫作本身,「因為我們都畫得很好」(媽媽笑了起來),如果要取名為什麼水彩畫展或是什麼畫展,覺得會連不到這次畫展的意義(我在講的時候媽媽和哥哥都豎著耳朵在聽,爸爸則是一口一口吃著飯),我說覺得這次畫展的意義就是「我們的連結」,「跟大家很大聲的說李薦宏是我爸爸喔!」(偷看爸爸他在聽,媽媽很贊成的點頭),「還有我們沒有一起展過,這件事很重要,所以展名就是跟這個有關,但是哎我其實不想現在跟你們說」(真不知道還能拖到什麼時候說)
「展名是什麼?」哥忽然插話,兩老耳朵都豎起來。
「我真的不想現在說,好啦我現在說」,支支吾吾的我說:「展名是《我是爸爸的女兒》。」
哥說:「不錯啊。」
媽媽笑起來。
爸則是還在嚼著飯,他點了一下頭。
我有點挫折感。
這個名字除了爸媽之外,我認識的人大約都已經知道了。沒有說的原因大約就是心中很清楚我和爸爸的路線不同,一向逃避著專業指導的我,這次也是一樣多到幾乎最後是已成定局才報告。
「爸你覺得可以嗎?」(覺自己沒有誠意因為這階段已經改不了展名)
媽媽搶著說:「我覺得很好啊。」
哥也說:「對啊,不錯啊。」
好,那還有下一件事。
我說:「爸,那個畫展的主視覺我挑了你受採訪穿粉橘色T恤那天的相片喔,那張相片我覺得你正在講喜歡的工業設計教育啊講畫啊講學生啊,感覺很開心很自然很像你,所以我用那張。」
(他一直在聽在吃飯)
「我本來想下星期再給你們看的。」我(有點不安)的說。「你們現在想看嗎?」我望向前方的媽媽,媽媽熱切的說:「好啊現在看。」
「好啦,給你們看,但我真的本來想下星期再給你們看的。」(開始在手機裡找圖)
媽媽說:「沒關係啊,先看。」
找到了。
一邊把手機畫面遞出去的同時,我又說:「這真的不是一般的畫展喔,我覺得這張相片最特別,爸爸看起來很開心,氣色也很好,真的很棒的。」
媽媽看了。
爸爸看了。
哥哥看了。
我忘記媽媽的第一反應。
爸爸停下吃飯,用了一秒搖搖指頭。
我也忘了哥哥的第一反應。
我就知道爸爸不會喜歡,有點沮喪的我坐在椅子上,但這個今年已經五十四歲的我,已經不再是不喜歡解釋原因的女兒了。
我又坐起來,我說:「爸,每個畫家的畫展大家都要拍很專業的相片,要戴畫家帽或是衣著光鮮,背景也專業安排,但我們的畫展真的和人家不一樣,我覺得這張相片裡的你非常頑童、非常輕鬆自然、非常溫暖,我想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一個你,所以我覺得很好。」
媽媽試圖要幫我解釋點什麼,我發現媽媽也說不出什麼,因為就她對爸爸畫展的印象都會有專業的水準。這是一張居家服的相片啊。
我說:「好啦爸,我回去再換相片看看好了(我找出另一張在陽台花園拍的)」
他看了看相片點點頭。
我說:「但你為什麼不喜歡這張?」
終於他說話了:「我覺得太紅。」
媽媽:「爸爸不會難看啊,這件衣服你穿起來很好看。」
我:「對啊,我覺得你隨意穿都很帥沒有要擔心的。」
這時候大嫂從外面回來了,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爸說:「爸,你那張相片很好看耶!」(我在給爸媽看的同時也傳給其他人了」
爸爸還在思索。
晚上回到住處我再度傳給朋友看,我說你覺得真的不妥嗎?這相片?她很有趣的問我一個問題:「我剛看到的時候有一個疑問,兩人是視線為什麼沒有往中間?」
才發現,潛意識裡原來這就是答案。
一個永遠先斬後奏的女兒,永遠躲避爸爸建議的女兒,做了頑皮的事就先逃跑,過一陣子再來聽訓的女兒。
我是爸爸的女兒。
關於畫展,爸爸你不會失望的啊,因為我們只會更愛你。
#李薦宏水彩畫展 #李瑾倫繪本原畫展 #我的爸爸是畫家 #我的爸爸是工業設計教育家 #爸爸很棒 #明志工專 #台北工專 #臺北科技大學 #藝文中心
#你多久沒看到李老師 #來跟老師說哈囉 #爸爸我愛你 #謝謝你 #給我的 #包括頭腦 #倔強 #還有 #對作品的 #小氣 #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