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開心的時候就大笑,不開心的時候,就等一下再笑吧!」
有時候你要用別人的角度看,才會發現自己錯在哪裡,
無法改變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SO~~~跟我一起「上弦月」~~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郎祖筠:成為照顧者後才明白,我勢必要忤逆父親,因為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失智的長者就像孩子,當我們還是孩子時,總是問父母相同問題不下數十遍,他們的眼中沒有透露不耐,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郎祖筠談起失智、已逝的父親沒有一絲迴避或保留,侃侃而談的她只盼大眾能夠更重視老人議題。
「人最怕孤單寂寞,一旦孤單寂寞,就會了無生趣,人就會開始萎了,萎了之後什麼功能就開始退化,脾氣就開始古怪,所以一定要做一個快活的長者。」郎祖筠面對老後的心態相當明朗。
回憶起父親,郎祖筠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父女倆的槓子頭故事。
黃昏時節,夕陽將天空染成金黃色,母親懷著弟弟,因為身體不好,總是臥床等待丈夫回家煮飯、做家務,女孩在門口等待著還沒回家的那個人,遠遠看見肩膀寬闊的高大男子走來,夕陽將他的影子拖得長長的,停在一棟違章建築前,女孩一瞧,是爸爸回來了!
手上提著一包槓子頭,父女二人坐在廊下,默默的啃著硬硬的槓子頭,嘴裡漫出的香氣在廊下環繞,沉默無語卻是心靈上的溝通,片刻父親起身說到:「進屋吃飯吧!」
女孩跟隨其後,父女倆一起在廚房完成今日晚餐。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卻成了郎祖筠最懷念的時刻。
郎祖筠在大眾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位爽朗、大姐風範的舞台劇演員。2010年郎祖筠的父親郎承林去世,照顧老父6年的失智歷程,讓郎祖筠對於老人議題更加關切,成為了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終身志工。
郎祖筠表示,「越及早規劃,養老基金越豐厚,就不用太擔心老後的生活基金,在未來什麼都漲的社會環境,房租、物價、水電費年年漲,尤其在都會地區的房租更是漲得比電梯還快。」
郎祖筠提起一個建議:由於現今社會有太多房東限制房客的房租報稅,因此法律應該要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用來規範房東與房客之間租賃的規章,否則光是存錢就相當辛苦的這一代,要如何攢錢來面對老後生活呢?
面對自己老後的問題,郎祖筠毫不猶豫地說:「不要因為年齡而向人生說不!」應該打破對「老」一詞的觀念,如果認為因為老了而什麼事都做不成,那就真的什麼都做不好了,「千萬不要放棄,如果你還想活著,不想成為需要成天呼喊別人幫你做事的話。」
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現在有許多老人的社區大學或是活動,多多參加還可以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豐富起來;另外她提到,時代一直在變,必須與時俱進,警惕自己不要成為倚老賣老的年長者。
郎祖筠的母親說過:「四十歲以後的身體是自己的。」這句話潛移默化的長存在她心中。身體老化後該注意養身,要開始注重飲食問題。
再者,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俗話說「要活就要動」,不常運動的話,腰跟腿就會沒力,很快就退化,不是沒有道理的,要善用飲食與運動來延緩老化。
郎祖筠舉了父親郎承林的例子,父親輪椅一坐上就不下來,後來就真的不良於行了。
談起父親,郎祖筠的臉上滿是幸福的紅暈,父親的失智儘管讓她感傷,但是她仍然正向積極的面對:「我爸的個性本來就溫和、可愛,失智後仍然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就像有天我弟指著台北101問他知不知道是哪裡呀?
結果他回答:『誰的墓碑那麼大啊?』真的是笑死我們了!」
開放大陸探親後,咀嚼檳榔多年的郎父特地洗白了牙口要回雲南家鄉與老母親相見。一見到母親,雙膝跪下,淚水在兩頰猖狂的放肆,一瞬屋內充滿著眼淚與親情的溫度,暖的門外都感受得到。
老母親一句:「你買了什麼好東西啊!去了那麼長的時間!」當年只留下「我出門買個東西!」就一別四十年,如今相見更是心中有滿滿的話語想傾訴。
一行人坐下開始敘舊,郎祖筠的母親向從未謀面的婆婆打起了先生的小報告,像是住在隔壁的關係般親密,感覺不出疏離感,她告訴老母親:「您兒子總是嚼檳榔,弄得一口咖啡色漬,要回家才特別洗白了牙齒呢!」
幽默的郎父則回應:如果我牙齒不好看,當有人問我,「你今年幾歲啊?」我就回他,「55~」
「你來自哪裡呀?」
「蒙古~」嘟嘟嘴的說。
「你喜歡吃什麼啊?」
「吃豬~」郎祖筠嘟起嘴模仿。
如果我牙齒乾乾淨淨,人家問我,「你今年幾歲啊?」我就回他,「67~」
「你來自哪裡呀?」
「山西~」笑嘻嘻。
「你喜歡吃什麼啊?」
「吃雞~」
老母親不明白什麼是「檳榔」,但是仍被郎父生動的臉部表情逗得呵呵直笑。
從郎祖筠模仿父親唱作俱佳的這段,可以感受到她與父親之間深深的羈絆,思念父親的心從未消失。
郎祖筠表示:「我爸是個著重外表的人。」
曾經不容許髮絲間有任何一根白髮的父親,某天滿頭白髮地映入眼簾,突然接收到父親年邁的事實,使得她流下眼淚,「原來爸爸老了啊!」
接著父親的失智日益嚴重,「善忘的他們,就算在照顧上辛苦了點,但是也請不要罵他們。」郎祖筠語重心長的說到。他們就像回到孩子的模樣,只是拖著年老軀殼罷了。
失智後的父親,心肺功能漸差,因此飲食變得較為清淡養身,本身口味就重的父親會像孩子般拒絕、生氣,但是郎祖筠善用身為女兒的柔情攻勢。
加上父親失智後對於時間失去現實感,「爸爸,你剛剛答應我要再吃一口的耶~」,每十分鐘重複這個循環,一碗飯就這樣讓哄著吃完了。
對於失智家人的世界,日本作家右馬埜節子〈うまの せつこ〉曾在書中表示:最初的一步是最重要的,必須思考「什麼才是進入當事人世界的那把鑰匙」。
面對失智者,郎祖筠有一套,與失智長者溝通時,善用失智症狀的健忘、轉移注意力、先順從他們再用另一種說法來說服並完成目的。
作家荷妲‧桑德斯〈Gerda Saunders〉形容失智者的世界:「我日復一日的往那個『奇怪國度』踉蹌前進,經歷『全新未知的一切』。這個國度,是由我的過往自我、現在自我與未來自我之間的交錯線所界定出來的。」
剛開始發現父親失智時,是某天父親發現太太不在家,便問郎祖筠:「妳媽去哪了?」
她回:「澎湖。」
父親再問:「去幹嘛了?」
她回:「放生。」
父親便戲謔地說:「她怎麼不把自己給放了?」,這段同樣的對話重複了七、八回,弟弟在旁說:「爸今天已經問我五、六次了。」
但是郎祖筠總是耐心地回答父親,儘管答案一模一樣。
父親就像是在一個「奇怪的國度」般,頻率總是對不上,會將幾十年前的事當成現在進行式,或是扭曲了原本的事實成為「自己認知的事實」。
郎祖筠分享自己失智的老父也曾經有走失經驗,好險父親會寫自己的名字才不致走丟,當他在社區打轉時,被社區管理員「領」回家。
「失智長者找回的機率不高,所以我爸真的很幸運。」
因此她也積極地倡導老盟─愛的手鍊,它可以協助找回走失的失智老人、智能或精神障礙有走失之虞的家人,「帶著這條手鍊的家人找回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郎祖筠強調不要讓自己發生會後悔的事,所以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郎祖筠相當感謝請來照顧父親的外籍看護Amy,「她把我爸照顧得很好,他的皮膚總是潤潤的,身上也都沒有不好的味道,也從不便秘,我們真的很感謝Amy。」
「她兒子需要一台電腦,我就買給她;她需要一支手機,我也買給她;她想要回家看家人,我們也買機票給她飛回家。」
郎祖筠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互相,自己最後悔的就是因為工作因素,陪伴父親的時間少,還好Amy把父親照顧得很好,才讓她不致後悔莫及。
岸見一郎說過:「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郎祖筠表示贊同,「父親喜歡吃重油鹽的食物,但是身體警訊告訴我他不能吃,那我要因為孝順他而讓他吃嗎?所以我勢必要忤逆他,那怎麼做才是孝順呢?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幸好郎父本身個性就溫和,要哄也比較容易,問她對於面對家中有失智長輩的朋友,是否有建議要分享。
郎祖筠表示:「唐從聖家中也是有家人需要照顧,只是每個家庭面臨的狀況不同,我只能寄些可能對他有用的書籍,供他參考罷了。」
她拿出五本書出來,細細地說每本書的好,可見她對於這類的議題是相當充滿熱忱。
最後郎祖筠提到,家人的情緒也相當重要,不只要顧好失智長輩,還要顧及到照顧者的身心狀態,否則照顧者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對於被照顧者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訪問結束了,郎祖筠辦公室充滿著關懷,在那氛圍下,任誰都會被她的用心給打動,郎祖筠說:「想到伊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杏林子老師〈創辦人劉俠女士筆名〉,是許多身障朋友的好朋友,伊甸也很善於利用大眾資源。」
如今大眾對老人議題的關注度,不論是在社會的角落,還是檯面上的聚光燈,大家都在努力為它發聲,期望大眾能更加的關注老人議題!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4190024/157883/%E9%83%8E%E7%A5%96%E7%AD%A0%EF%BC%8F%E6%88%90%E7%82%BA%E7%85%A7%E9%A1%A7%E8%80%85%E5%BE%8C%E6%89%8D%E6%98%8E%E7%99%BD%EF%BC%8C%E6%9C%80%E5%A5%BD%E7%9A%84%E5%AD%9D%E9%A0%86%E5%B0%B1%E6%98%AF%E4%B8%8D%E5%AD%9D?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10115)
***************************
杏林子故事 在 年輕闖王 尚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載】(好文分享)
來不及… (作者:杏林子)
好友的母親出門倒垃圾,一輛急駛摩托車猛然撞擊,就此倒地不起。這位伯母原本有心臟宿疾,家裡隨時準備著氧氣筒。然而萬萬沒有料到,她是用這種方式離開。
子女完全不能接受,哭著說:「媽媽一句交代都沒就走了!」他們以為,媽媽即使心臟病發作,也總還有時間跟他們說說話,交代幾句,怎麼可以一聲不響就走呢?
其實,他們忘了,媽媽每天都在交代。
就跟天下的母親一樣,無非是「注意身體,小心著涼」、「不要太累,少熬夜,少喝酒」、「好好念書,別整天貪玩」......
只不過我們聽得太多,聽得我們煩膩、麻木。
直到母親閉口的那刻,我們才發現,還有很多話來不及聽、來不及問、來不及跟媽媽說。
一位母親,因為女兒愛上一個她不喜歡的男人,母女僵持不下,大吵一架後,女兒乾脆離家。母親又氣又傷心,女兒自小失怙,是她母兼父職辛苦養大。
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水仙花兒似的,誰知大學尚未畢業,就急著想嫁,偏又是位大她?多歲的離婚男人。母親好言相勸,惡言恫嚇,女兒不動如山。
所有的愛變成恨。她恨女兒絕情,為愛盲目。許多前塵往事一一湧上頭。女兒小時乖巧可愛,老愛膩在她身邊嘰嘰咕咕像小雞啄米似的講悄悄話。童言童語,煞是有趣。「媽媽,你絕不能先老,一定要等我長大了一起老!」
上中學的女兒也依然貼心懂事,母女倆像朋友一般分享彼此的心事。偶爾問起女兒擇偶的條件,女兒總撒嬌地說:「我才不嫁,我要陪媽媽一輩子,陪到你老得走不動,我就幫你推輪椅!」這些話言猶在耳,女兒怎麼全忘了呢?
為了一個不相干的男人,罔顧二年母女情份,實在叫她難以承受。那天,女兒打電話回來說:「媽媽,我要結婚了,希望你來參加婚禮,給我一點祝福!」
她餘怒未消,憤而掛上電話。這一掛就是生死永隔。
女兒女婿在蜜月途中車禍喪生。殯儀館內,她抱著女兒的遺體放聲大哭:「我好自私啊!我連最後的祝福都不肯給你!」
病床前的老先生一遍遍呼喚著:「老伴,妳醒醒啊!醒來我們就一起環遊世界,妳不是一直想去嗎?」老伴張著茫然無神的眼睛,沒有知覺,沒有反應。
老先生深深嘆了口氣。
老夫妻倆結褵四年。初識時,老伴原有出國念書的計畫,為愛他而留了下來。他為了彌補心中那份歉疚,許諾說:「有一天,我會陪妳環遊世界!」只是,隨著孩子一個個出生,經濟的壓力逼使他們不得不縮衣節食, 環遊世界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他總是安慰妻子說:「等孩子再長大一點,等家裡再寬裕一點......。」
孩子終於長大,各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有足夠的錢可以實現當年的夢想,可是男人的事業正在高峰,別說出國旅遊,平日連兩人相處的時間都有限。
面對老伴無言的怨嘆,他也總是抱歉地說:「等我退了休,我所有的時間都是妳的,妳要怎麼玩就怎麼玩!」
及至等到他退休,老伴卻等不及了。
一場腦中風,造成深度昏迷,日夜陷在無夢也無欲的世界裡。只留下老先生守在床邊,不斷重複地說:「老伴,妳要趕快醒來啊!我帶妳去巴黎看鐵塔,去荷蘭看風車,去羅馬......」
我不知道老兵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的小名叫芽子。芽子的故事是另一個老兵告訴我的。
芽子早產,出生時像隻小貓似的。因為體弱,他娘就多疼了些。吃奶吃到六足歲,還是黃皮寡瘦。娘總摸著他的光頭說:「小芽子呀!你要快點抽條長個,長得跟場子前的大棗樹一樣高!」
芽子十四歲時,時局變動,戰火已經快燒到他們家門口。她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四處託人,總算給他在部隊裡補個小勤務兵的名字,好讓他隨著部隊一起到台灣。
芽子捨不得娘。娘說:「傻芽子,咱們家總要留條根哪!」
臨走那天,芽子不要他娘送,可是他娘還是忍不住到碼頭,看到雜在隊伍中矮人一頭的芽子,急急跑過來,伸手就想抱他。
芽子一驚,穿上軍裝,就是革命軍人,男子漢大丈夫,大庭廣眾之間,怎能像娘兒們一樣摟摟抱抱,再加上袍澤們一旁似笑非笑的看他,更加煩躁。推開母親,不耐地說:「回去啦!叫你別來,還來!」說完,頭也不回跑了。
這一跑就是四十五年,再回去家已經沒了。娘在他走後第三年過世,唯一的妹妹文革中不知下放到哪裡,一個家連根斬斷。小芽子成了老芽子,仍是孤寡一人,住在榮家。
有一年,榮家的老夥伴們買了個蛋糕為他慶生,慫恿著他許願。望著閃爍不定的燭花,忽然間眼淚簌簌的流了一臉,他哽咽地說:「我想我娘,我想我娘抱抱我......」
這一說,四周的老兵唏唏嗦嗦哭成一片。
來不及的愛
來不及表達的歉意
來不及挽回的錯誤
來不及實現的諾言
來不及送出的祝福
來不及離別前最後的擁抱.......。
我們總有太多的來不及。
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等我們,容許我們從頭再來,彌補缺憾。豈不知「撒旦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噬的人」。災難永遠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時候當頭砸下,你無從躲避,無能怯懼,心膽俱碎,招架無力。
我們唯一能做的,只不過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小心呵護手中的珍寶,一刻也不要放鬆。無論如何,向你最親愛的爸媽、親人、愛人、手足、朋友們表達你及時的愛吧~。
杏林子故事 在 年輕闖王 尚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載】(好文分享)
來不及… (作者:杏林子)
好友的母親出門倒垃圾,一輛急駛摩托車猛然撞擊,就此倒地不起。這位伯母原本有心臟宿疾,家裡隨時準備著氧氣筒。然而萬萬沒有料到,她是用這種方式離開。
子女完全不能接受,哭著說:「媽媽一句交代都沒就走了!」他們以為,媽媽即使心臟病發作,也總還有時間跟他們說說話,交代幾句,怎麼可以一聲不響就走呢?
其實,他們忘了,媽媽每天都在交代。
就跟天下的母親一樣,無非是「注意身體,小心著涼」、「不要太累,少熬夜,少喝酒」、「好好念書,別整天貪玩」......
只不過我們聽得太多,聽得我們煩膩、麻木。
直到母親閉口的那刻,我們才發現,還有很多話來不及聽、來不及問、來不及跟媽媽說。
一位母親,因為女兒愛上一個她不喜歡的男人,母女僵持不下,大吵一架後,女兒乾脆離家。母親又氣又傷心,女兒自小失怙,是她母兼父職辛苦養大。
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水仙花兒似的,誰知大學尚未畢業,就急著想嫁,偏又是位大她?多歲的離婚男人。母親好言相勸,惡言恫嚇,女兒不動如山。
所有的愛變成恨。她恨女兒絕情,為愛盲目。許多前塵往事一一湧上頭。女兒小時乖巧可愛,老愛膩在她身邊嘰嘰咕咕像小雞啄米似的講悄悄話。童言童語,煞是有趣。「媽媽,你絕不能先老,一定要等我長大了一起老!」
上中學的女兒也依然貼心懂事,母女倆像朋友一般分享彼此的心事。偶爾問起女兒擇偶的條件,女兒總撒嬌地說:「我才不嫁,我要陪媽媽一輩子,陪到你老得走不動,我就幫你推輪椅!」這些話言猶在耳,女兒怎麼全忘了呢?
為了一個不相干的男人,罔顧二年母女情份,實在叫她難以承受。那天,女兒打電話回來說:「媽媽,我要結婚了,希望你來參加婚禮,給我一點祝福!」
她餘怒未消,憤而掛上電話。這一掛就是生死永隔。
女兒女婿在蜜月途中車禍喪生。殯儀館內,她抱著女兒的遺體放聲大哭:「我好自私啊!我連最後的祝福都不肯給你!」
病床前的老先生一遍遍呼喚著:「老伴,妳醒醒啊!醒來我們就一起環遊世界,妳不是一直想去嗎?」老伴張著茫然無神的眼睛,沒有知覺,沒有反應。
老先生深深嘆了口氣。
老夫妻倆結褵四年。初識時,老伴原有出國念書的計畫,為愛他而留了下來。他為了彌補心中那份歉疚,許諾說:「有一天,我會陪妳環遊世界!」只是,隨著孩子一個個出生,經濟的壓力逼使他們不得不縮衣節食, 環遊世界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他總是安慰妻子說:「等孩子再長大一點,等家裡再寬裕一點......。」
孩子終於長大,各有自己的家庭。他們也有足夠的錢可以實現當年的夢想,可是男人的事業正在高峰,別說出國旅遊,平日連兩人相處的時間都有限。
面對老伴無言的怨嘆,他也總是抱歉地說:「等我退了休,我所有的時間都是妳的,妳要怎麼玩就怎麼玩!」
及至等到他退休,老伴卻等不及了。
一場腦中風,造成深度昏迷,日夜陷在無夢也無欲的世界裡。只留下老先生守在床邊,不斷重複地說:「老伴,妳要趕快醒來啊!我帶妳去巴黎看鐵塔,去荷蘭看風車,去羅馬......」
我不知道老兵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的小名叫芽子。芽子的故事是另一個老兵告訴我的。
芽子早產,出生時像隻小貓似的。因為體弱,他娘就多疼了些。吃奶吃到六足歲,還是黃皮寡瘦。娘總摸著他的光頭說:「小芽子呀!你要快點抽條長個,長得跟場子前的大棗樹一樣高!」
芽子十四歲時,時局變動,戰火已經快燒到他們家門口。她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四處託人,總算給他在部隊裡補個小勤務兵的名字,好讓他隨著部隊一起到台灣。
芽子捨不得娘。娘說:「傻芽子,咱們家總要留條根哪!」
臨走那天,芽子不要他娘送,可是他娘還是忍不住到碼頭,看到雜在隊伍中矮人一頭的芽子,急急跑過來,伸手就想抱他。
芽子一驚,穿上軍裝,就是革命軍人,男子漢大丈夫,大庭廣眾之間,怎能像娘兒們一樣摟摟抱抱,再加上袍澤們一旁似笑非笑的看他,更加煩躁。推開母親,不耐地說:「回去啦!叫你別來,還來!」說完,頭也不回跑了。
這一跑就是四十五年,再回去家已經沒了。娘在他走後第三年過世,唯一的妹妹文革中不知下放到哪裡,一個家連根斬斷。小芽子成了老芽子,仍是孤寡一人,住在榮家。
有一年,榮家的老夥伴們買了個蛋糕為他慶生,慫恿著他許願。望著閃爍不定的燭花,忽然間眼淚簌簌的流了一臉,他哽咽地說:「我想我娘,我想我娘抱抱我......」
這一說,四周的老兵唏唏嗦嗦哭成一片。
來不及的愛
來不及表達的歉意
來不及挽回的錯誤
來不及實現的諾言
來不及送出的祝福
來不及離別前最後的擁抱.......。
我們總有太多的來不及。
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等我們,容許我們從頭再來,彌補缺憾。豈不知「撒旦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噬的人」。災難永遠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時候當頭砸下,你無從躲避,無能怯懼,心膽俱碎,招架無力。
我們唯一能做的,只不過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小心呵護手中的珍寶,一刻也不要放鬆。無論如何,向你最親愛的爸媽、親人、愛人、手足、朋友們表達你及時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