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4日
地點:廣東省城(今廣州)
人物:林則徐、張維屏、陳其餛、蔡錦泉、姚華佐
事件:
林則徐訂《收繳躉船煙箱章程》,規定在虎門外龍穴洋面收繳煙土。
章程共七條,詳列收繳煙土的形式和方法(註1)。較十四日(3月28日)劄廣州府所頒四條章程更為具體。
一、現在繳煙之躉船二十二隻,即以各船戶之名制就棕印,如「喴口臣」、「囋口臣」之類,一名一印,於收繳該船鴉片箱之時,箱面先戳船名棕印,以資辨驗。又制「原箱」二字棕印數方交委員,驗完果系外國原來鴉片箱,封劄完固,並無開動形跡者,即加戳「原箱」二字棕印。由派管之小委員就各箱面標寫號碼,並畫花押,點交剝船,運赴提署,聽候臨驗。如繳時已有開動形跡,並非原箱,即行剔出,俟全船起完,再行查點。若煙土箱數不敷,仍著躉船補足,另候查驗加封。
二、文職佐雜,武職千把,各派二十員,分管起箱。每一文一武,派管一百箱。計官弁二十員,應管一千箱。此次分起收繳,擬以躉船兩隻為一起,每只船內以一千箱為率,正合二十員弁之數。先將分管次序派定註冊,如喴寫第一箱至一百箱,派某員弁經收,一百零一箱至二百箱,又派某員弁經收,其餘可類推。汐寫亦然。倘有零數在一千箱以外者,數少則歸於結尾之員帶管,數多則再行輪派,周而復始。俟繳完兩船之後,再調兩船,仍照前法辦理,不得參差。
三、派管之員弁經收本名下一百箱,逐—標寫號碼,畫押驗竣,即將載運此一百箱之駁船,押送至水師提台署中,報明箱數,督視挑夫逐一堆貯。並將刊印之小封皮(另有小封皮式)填注該委員姓名,逐箱粘貼,交與看管之人,小心守護。日後查出箱內的抽換情弊,如驗系封皮破損,則惟看管之人是問;若封皮完好,則惟經收之人是問。
四、自龍穴至提署,應派得力之將備及正印以上文職數員,或沿途催趲稽查,或在署監收督貯。如駁船行至中流,故意翻船,將鴉片箱落水打撈,抑或挑夫假裝跌倒,將箱碰破,希圖偷取煙土者,一經查出,立即鎖拿嚴審,從重懲辦。
五、由龍穴駁運至鎮口,由鎮口挑抬至提署,為途甚長,難保不遇風雨。應飭東莞縣多備葵葉棕片及一切苫蓋之物,運赴虎門聽用。
六、所收煙土,如果有二萬餘箱之多,恐提署房間尚不敷堆貯。應飭東莞縣先往相度,於署內所有空院,搭蓋高寬蓬廠,如蓋屋之式,上面或鋪瓦或鋪數重厚席,地下全鋪木板,四旁皆須關欄,下挖水溝。如此,則可多貯煙箱。務使二萬餘箱統歸一署,免致零星寄貯,難以稽查。其貯煙之處,四路封塞嚴密,只留一處總路,安設木柵,以便看守。
七、看守煙箱,應預先酌派文武妥員,帶同兵役,赴虎門聽候提台指示。並責令各洋商派撥妥實親友,隨同守護。
以上各條,約略開出,尚恐不免遺漏,如在事人員確有所見,尤宜集益廣思,以臻周密。
#知史討論
大佛寺建於五代十國南漢(917-971年)年間,位於今天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
張維屏、陳其餛、蔡錦泉、姚華佐等廣東省城紳士在大佛寺增設「收繳煙土煙槍總局(註2)」。林則徐為此特出示重申煙禁:
「…凡有從前買鴉片,無論興販圖利以及自行煮食,均須痛自改悔。所藏煙土、煙膏、煙槍、鬥各具,速皆盡數繳出,不拘官局紳局,皆准自首免罪。如憚於自繳,即父兄、鄰佑、戚友亦准代為繳首。倘再仍前執迷,或興販圖利,或戀癮不戒,私藏鴉片及煙槍、煙具在家,一經訪聞,或于挨查時被保鄰指出,定即按戶搜拿,從重究辦;保鄰徇隱,一併連坐。(註3)」
註解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7-148 / 2433-2434。
註2: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85 / 4577。
註3: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47 / 2433。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民族英雄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州Canton/Guǎngzhōu簡稱廣或穗,別稱羊城,為廣東省省會。廣州於1921年正式設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樞紐,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廣州擁有2200年以...
東莞縣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62年香港,中國毛澤東激進大躍進變成大飢荒,不少大陸人冒死偷渡香港(大陸邊防開槍射殺).1962年一個月就有15萬人偷渡到港,在港搭建木屋區,港英政府邊防加强駐守,在邊界即捕即遺返,當時偷渡成功的人,多數在香港各有成就,今天成為香港主要核心之一,美國LIFE雜誌拍下當時情況。
原黑白照片AI Colorized色彩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引發了大饑荒,許多廣東農民為了生存,紛紛外逃。
1962年4月26日,在寶安縣,大陸從惠陽、東莞、廣州、南海、台山、海豐、潮安等62個縣(市)及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來的公民結成長隊伍,扶老攜幼,牽兒帶女,大量湧向香港,一日成功逃亡達到4000人,參與逃亡人數8000人,但是,51395個來自12個省、62個縣市的中國大陸公民被迫遣返。1962年4月29日,寶安縣公安局的14人假扮外流群眾,混入逃亡人群,進行研究和考察,得知發起逃亡運動的主要是19歲到40歲的青壯年,尤其是大學生1962年5月6日,港英政府看到來勢洶洶的人流,感到恐怖和震驚,於是將抓捕的逃亡者全部遣送回寶安。
周恩來得知逃亡運動後,作出指示:「為了迅速制止群眾大批外流,中共廣東省委負責同志親自來到寶安現場指揮,組織遣送逃港群眾返鄉。」1962年5月22日,廣東省的一萬余官兵開始集中清理逃亡者,51395人被送返家中。1962年6月19日,東莞縣委發出指示,「對參與外流的國家機關幹部、教師一律開除公職,是黨員的一律開除黨籍;對參與外流的農村基層幹部,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停止職務的處分。(部份文章維基)
#歷史時空
東莞縣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52年香港 六十八年前 羅湖中英邊界過關時珍貴片段。
韓戰爆發,中國共產黨和西方關係緊張,共產黨驅逐外國神職人員出境,當時香港警察對過關人士搜身檢查,0.35秒中英界上機槍堡。
★早期中港邊境係可以自由通過嘅,九廣鐵路通車嗰時並冇羅湖站,啲火車亦唔會喺羅湖站停車。因應廣州市同東莞縣喺1949年10月14日畀共產黨控制,香港九廣鐵路局喺同日宣布停止跨境服務,仲喺羅湖設置咗個終點站。啲搭客需要喺羅湖站落車,然後要行過羅湖橋入去大陸。由於羅湖站嘅設施比較簡陋,而唔能夠處理日益增加嘅過境旅客,所以喺1981年增設咗條行人天橋,仲喺1987年擴展車站,增設一號月台。
#歷史時空
東莞縣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州Canton/Guǎngzhōu簡稱廣或穗,別稱羊城,為廣東省省會。廣州於1921年正式設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樞紐,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廣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廣州水網密佈,水城歷史悠久於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後由於城建變遷而逐漸泯沒。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廣州港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據聯合國《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蟬聯中國大陸35個主要城市第一。廣州地處華南,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南海,東連東莞市和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三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中山市,毗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個起點,獲譽為中國的「南大門」。羊城、穗城此等廣州的別名來自於五羊傳說。相傳有五位仙人穿著五色衣裳騎著五色羊,手執「一莖六出」的穀穗來到廣州城,將穀穗交給城中人後,飛升而去,而五羊則化為石。故廣州也簡稱為「穗」。由於廣州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適宜花卉種植,加之廣州人熱愛種花、買花、贈花,年年花市興旺,廣州也享有花城的美譽。廣州自唐代起就是廣州府的府城,清代後是廣東省的省城(省會),因此省城亦成為廣東人對廣州城的通稱。古時廣州還有南武城、楚庭、番禺、南海等稱謂。
東莞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寶熊漁樂館」介紹
專訪:飛魚姐姐
企業緣起:
寶熊漁具成立於1986年4月8日,初期即以okuma這個品牌經營,企業分布於台灣、大陸、美國與歐洲、全球超過60個國家都在使用okuma的產品,目前市場規模為世界第三大,台灣與中國大陸第一大,並持續擴張市場與版圖,尤其是產品研發工作,寶熊漁具公司在台灣總部的研發團隊從沒間斷過,這也是寶熊可以成為台灣第一的基石。寶熊漁具公司秉持著誠信、創新的企業使命,致力創造釣魚休閒生活的樂趣,以推動釣魚活動的正確觀念,提倡保護環境與海洋資源的目的。去年更配合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地方型群聚產業發展計畫,通過2013年觀光工廠輔導評鑑,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亞洲第一家的釣具觀光工廠,並將她命名「寶熊漁樂館」。
企業沿革:
1986 年寶熊漁具公司正式創立
1989 年遷至台中縣太平市(太平鄉改制)富宜路132 號
1992 年正式在中國成立東莞寶熊漁具
1995 年成立美國西雅圖辦公室,正式進軍美國
1996 年成立美國寶熊漁具,並且同年改制為寶熊漁具股份有限公司
1997 年於東莞成立寶熊釣竿廠
2005 年遷廠至現址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三段11 號
2012 年成立寶熊漁樂館、亞洲第一家釣具觀光工廠
業界地位:
●全球前三大釣具品牌
●華人釣具第一品牌
●年產300萬顆釣魚用捲線器以及60萬支釣竿
粉絲頁: 寶熊漁樂館
官網:http://www.okumamuseum.com.tw/
住址: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三段11號
TEL:04-350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