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 【作 者】詹德恩 博士
【本書簡介】
法令遵循已是全球金融業,乃至於所有企業的重要課題,本書為您解答:介紹法令遵循制度的起源到我國的發展,公司治理中董監及內部人持股申報、年報與內部控制聲明書、公司治理評鑑該如何操作?法令遵循與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國內外的發展與法令依據;金融機構之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法遵重點;在金控法、銀行法、保險法等利害關係人交易準則規定;個人資料保護與金融控股公司跨業銷售案例研究;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案(FATCA)與共同申報準則(CRS);法令遵循風險管理等等,結合案例與現況的分析。
本書提供金融從業人員瞭解法令遵循業務的內涵,可以做為參考工具書;當然,對將來有志從事法令遵循工作的學生,本書更是必讀著作。
聯合推薦
賴英照 司法院前院長
蔡清祥 法務部部長
吳當傑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秘書長
陳彥希 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
📖本書完整介紹➔http://qr.angle.tw/lvp
《法令遵循講座》
講題: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金融弊案 v. 法令遵循
🗣主講人:詹德恩 博士
【講座介紹】
◾前言
◾金融弊案範圍與類型
◾法令遵循緣起與發展
◾內控三道防線
◾揭弊者保護
◾檢視法令遵循制度現況
◾建構理想的法令遵循制度
◾結論
報名網址: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2787
===========================
法令遵循是現代企業,尤其是金融相關事業的基本規範,其目的在確保企業經營者運用企業龐大資源追求營業利潤時,能在法律許可的框架範圍內活動,以保障股東、債權人及交易相對人的權益。預防金融舞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金融業能落實法令遵循,實現公司治理。
法令遵循與倫理有關係嗎、我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法令遵循、什麼內部是內部控制三道防線、洗錢防制與反資恐與法遵工作有關,以及金融業如何執行吹哨者保護法等,由元照出版公司出版的「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乙書將提供答案。
著者現為中華開發金控總機構法令遵循主管,也是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實務上,曾經長時間服務於公部門,參與犯罪偵查工作;學術上,在大學任教多年,對金融犯罪問題及法令遵循制度尤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外期刊曾發表相關論文,也有著作。「法令遵循理論與實務」乙書,從法令遵循理論源起出發,最後以我國法令遵循的現況與未來結束,目前我國金融業法令遵循工作內容皆有完整介紹。
本書獲得司法院賴英照前院長、法務部蔡清祥部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吳當傑秘書長,以及全國律師聯合會陳彥希理事長推薦。完整涵蓋法令遵循業務重要議題,就法遵制度的重要問題作深入的探討,兼具學術與實用價值。無論學生、金融業,或是法律人,對於想要瞭解法令遵循制度者,都是最佳指引。
《擷錄至經濟日報2021.3.22》全文:http://qr.angle.tw/y13
東 吳 保險法 在 Phew!好險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光人壽繼董座吳東進遭解職
吃下今年最高額的罰單2,760萬元後
又因7缺失不符保險法規範
吞720萬元罰單
今年新壽已累計被罰近3,900萬元
總共被開了5張罰單
可見金管會抓得嚴
新壽也有不少地方要好好整頓
看更多新聞:http://bit.ly/2LT6guZ
看更多新聞:http://bit.ly/3nGYano
亞太保險獎現正報名中!→ https://lihi1.cc/3ihqa
瞭解提升業績的關鍵!→ https://pse.is/wdrgw
#新壽 #新光 #金管會 #保險局 #裁罰
東 吳 保險法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對唐代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想必是耳熟能詳,朗朗上口。但是您知道詩中的寒山寺唐代古鐘卻相傳於宋代時已佚失,並流落到日本嗎?
本次拍品中有一件罕見的詩碑拓片,背後就有一個隱藏版的有趣故事,這個故事和大家熟悉的蘇州寒山寺、晚清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甚至和臺灣也有關......
Lot.89 康有為題寒山寺詩碑
裝幀:整紙1紙
尺寸:68×125cm
「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跋語:「庚申(1920)二月廿五日,偕韓樹園徵君文舉同遊吳下楓橋寒山寺,則唐人鐘已為日人取去,故吾于龍壽山房善繼血書《華嚴經》,亟保存之。臨風感慨題詩。康有為。」
此幅難得的詩碑拓片來自蘇州寒山寺內的一座石碑,是清末推動「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約1858~1927)所題,書風蒼勁灑脫,別具一格。原本僅是蘇州城外小寺的寒山寺,由於唐代詩人張繼(約715~779)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成為聞名中外的勝跡。康有為這首詩是他在1920年與友人到訪該寺所作,詩中的「豐干」是唐代高僧,「化人」是康有為自號「天遊化人」的簡稱。右上角的引首章寫著:「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是他最有名的印章,此詩則與寒山寺遺失唐代古鐘的故事有關。
原來,坊間盛傳寒山寺的唐代古鐘於明代遭竊,流落日本。明治時期有日本僧人山田潤造訪該寺,與寺僧相處融洽,故改名山田寒山,誓言歸國後要找回唐鐘以物歸原主,但苦尋不得,終究未果。而寒山寺的大雄寶殿內有一口仿唐青銅鐘,即是明治38年(1905)由山田發起向各界募資,請日本工匠新鑄,今仍高懸寺內。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1841~1909)寫了鐘上銘文,有「嘗聞寺鐘轉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將新鑄一鐘齎往懸之,來請余銘」之語,也成為後人一口咬定日人盜古鐘心虛,鑄新鐘以還的口實。晚清民初,索討聲浪又起,惟當時日人調查顯示,這口唐鐘可能早在宋代即已渡日,歷經數百年之滄桑,下落難明,此即康有為賦詩感嘆:「鐘聲已渡海雲東」,期待古鐘重歸的背景。二次大戰後,該寺又請國民政府與盟軍向戰敗的日本要求還鐘,時任國際軍事法庭顧問、著名的法學家桂裕(1902~2002)曾協助徵集證據,向日方追討。惟唐鐘佚失已久,日方難以追查,遂成懸案。
有趣的是,這位法家專家桂裕於1949年隨國府來臺,歷任臺大在內的法學名校與法官訓練所教授,是海商法、保險法權威。據說戰後至少三分之二的大法官出自其門下,或上過他的課,兩位臺大法律系畢業的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也都是他的學生。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
預展:12/11(五)-12/12(六) 11:00-18:00
拍賣:12/13(日) 13:30開始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