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災害發生前,能早一秒預警,受創程度就有機會輕一點。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地震頻繁,且有7成地震發生在東部外海,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建置735公里東部海域海纜,可爭取10秒以上地震、20至30分鐘海嘯預警時間,防災超前佈署,今天在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見證下啟用。
除了東部、東南部,南部馬尼拉海溝的海嘯威脅也不容忽視,因此2021年起,我們將接續投入26.6億,推動建置南部海域海纜觀測系統,規劃鋪設長度800公里海纜,並設置6座即時觀測站。
除了海纜,交通部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研提「台灣光纜通道計畫」,未來5年投入20億,沿公路系統佈設光纜,連結海纜登陸地點八里至枋山,除了讓國內公民營機構租用,並吸引國際業者的海纜登陸台灣,台灣能成為國際重要雲端公司設置運算、儲存平台或資料中心,這也是保障國安、資安,至關重要的政策。
高瞻遠矚、超前部屬,為台灣未來數十年發展打下基礎,政府的努力,期望讓社會大眾的生命財產得到最佳的保護。
科技部與氣象局合作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展覽「在萬物相聯中對話 - 民生公共物聯網特展」,歡迎參觀。
🔸展覽日期:2020/12/18日至2021/5/9
🔸指導單位:行政院科技會報、科技部、交通部、教育部
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板塊交界帶英文 在 黎明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師自製海嘯動新聞「好屌」
2011年 03月27日
【楊惠琪╱台北報導】日本強震災情舉世矚目,北巿萬芳高中地理老師廖振順因《蘋果日報》動新聞啟發靈感,運用Google earth軟體與衛星空照圖,自製教學版的日本強震「動新聞」,讓學生了解這次日本地震、海嘯的成因;影片18日上傳YouTube,至今已吸引逾2000人次點閱,網友稱讚:「比電視台還專業。」
廖振順製作的日本強震影片,長約6分半鐘,影片一開始先標示日本位處太平洋、菲律賓、歐亞和北美洲等4大板塊交界處,強震引發海嘯後,因福島一帶的「喇叭狀」海岸地形,使海嘯進入後高度不斷提升,再搭配災難發生前後的衛星空照圖對照與動畫等方式,讓人對地震發生原因、海嘯毀壞過程與影響,一目了然。
解說和畫面一級棒
影片18日上傳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WPGAZNAcA),8天來已吸引逾2000人次點閱。
看過影片的網友小星說:「解說、畫面都一級棒,比電視台還專業。」網友lmju19824說:「很棒,把所有地理位置都釐清了,整體空間感非常好。」網友david448899說:「老師好屌。」
48歲的廖振順,擔任地理教師20年,他說,地理教學不應只是紙上談兵,看到《蘋果》的動新聞後,也讓他興起製作「動地理」的念頭。
結合Google earth
他表示,近2年來每天至少花6小時,把高中3年的地理課本結合Google earth技術,製作近百支影音教學影片。同時廖振順也把這套教學應用在重大災難事件上,除這次的日本強震外,之前還製作了莫拉克風災、北二高走山等相關影片。
學生稱讚容易理解
上過廖振順課的學生、萬芳高中1年級學生許智晴說:「透過影片可了解各種地形地貌,不僅有趣,且容易理解記憶。」萬芳高中1年級學生趙貽說:「看影片學地理,上課不無聊,學習效果倍增。」
廖振順小檔案
年齡:48歲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
現職:北市萬芳高中地理老師
榮譽:2005年台北市優良教師
網站:http://tea.wfsh.tp.edu.tw/t0248
資料來源:廖振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