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
素有鬼才童話大師、童話魔術師之稱的林哲璋老師
來陳平「與作家有約」
哲璋老師談吐幽默風趣
一如其代表作讓孩子們爆笑不斷
反應非常熱烈
留意生活上不起眼的小特點
再把每一個特色放大一千萬倍就能成為吸睛的好文章
淺語的藝術追求來自含蓄卻熱烈的情感
被退稿不要氣餒
修改後再投稿
一定越來越進步
這個月來哲璋老師的代表作:用點心學校、童話狗仔隊、屁屁超人等書箱在班級之間流轉共讀
我們製作書籍宣傳影片還辦大作家林哲璋書展
讓孩子賞閱26本哲璋老師的作品並參加有獎徵答摸彩活動
校園間沉浸在奇思妙想的歡樂中
一切在老師蒞臨的今天達到高潮
但別忘了明天是抽獎日
最大獎是哲璋老師的親筆簽名書
到底誰是那個幸運兒
大家趕快祈禱吧
林哲璋作品特色 在 童書大集合 - 姚小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靡台灣小學界,讓小孩第一次看就愛上,連老師都推蔫必看書單!開團囉~https://gbf.tw/2rebp
✅直播回顧:https://reurl.cc/NaZN76
閱讀不偏食,不知怎麼挑的看過來👋 #小學生的第一套橋樑書 科學+文學都在裡面,挑戰完6本書,媽媽出頭天的日子也愈來愈近了😍等的就是【獨立閱讀】這一天阿!!
這薄薄一本書看完將近5000~8000字,也激發起小孩對文字的興趣、閱讀的成就感、故事的理解、看書的技巧💪就能愈看愈開心,愈啃愈好啦🎉
姍媽覺得這幾本特色都很鮮明,可以讓小孩從書裡面獲得老師們的知識養份
搞笑滑稽的《屁屁超人》、充滿幻想幽默的《小東西》、跳脫制式的《換換書》、幽默自然觀察筆記《我家有個烏龜園》、好奇百科迷《蟲來沒看過》、新古典文學《狐狸金杯》
🎥看姍媽影片分享:https://youtu.be/rNZvR_VL9aw
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屁屁超人》文/林哲璋/#教育部悅讀101小一新生推薦書
超能力小子大對決,一場正義與邪惡之戰,即將在神祕國小展開!
屁屁超人、哈欠俠、好話騎士究竟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狡猾的校長又會玩出什麼樣的把戲?
《#小東西》文/哲也/#兒童及少年圖書金鼎獎
小小大世界,來看「小東西」千變萬化的世界;來聽「小東西」獨一無二的故事。
每樣「小東西」,都是自己的最佳女主角!
《#我家有個烏龜園》文/童嘉/「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大人小孩都不能錯過的幽默自然觀察筆記,讓孩子捧腹大笑,同時體驗自然觀察的樂趣,培養細膩嚴謹的科學精神。小朋友不用上自然課、不用到動物園,就能親眼目睹烏龜的「家居生活」。
《#換換書》文/林世仁/#教育部悅讀101小一新生推薦書
「大風吹,吹什麼?」一個大家熟知的遊戲,衍伸為一本你從未見過的書,呈現出一個世界、多種視角。只要一點想像力,小毛驢會長出象鼻子、大象會長出翅膀飛翔、大鵬鳥能夠用袋鼠袋子裝魚,世界變得如此奇異多變!
《#蟲來沒看過》文/楊維晟/「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你看過昆蟲嗎?觀察過昆蟲嗎?喜歡昆蟲嗎?害怕昆蟲嗎?大家對這個小東西各有不同的想像,但這裡說的可不是常見的螞蟻或蟑螂喔,而是你從來從來沒看過的奇特蟲蟲。現在他們齊聚一堂,為的是爭奪「金昆蟲獎」寶座!
《#狐狸金杯》文/謝武彰/「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國家文藝獎得主謝武彰再造新古典文學,比擬西方奇幻經典哈利波特之東方傳奇。取自聊齋的經典奇幻。一只遺失的金杯,串起狐狸與人類間的奇妙經歷,勾勒出絕妙傳奇,「狐狸千里取物」的傳言再次流傳……
_____________
【讀者推薦】
某日放學,兒子堯堯跟我提起故事媽媽分享了幾本親子天下出版的「閱讀123系列」書籍,他很喜歡,問我今年生日禮物可不可以選這一系列的書,我感到十分驚訝。
當這五本倍受期待,充滿幻想、幽默又帶點小小搞笑的書寄來了,他只花兩個晚上就看完。這個小孩,在七歲生日前夕,也走進了文字世界,開始悠遊其間了。
──Sama (「Sama記事本」格主)
【閱讀123】系列zozo、yoyo每一本都好喜歡!我很喜歡左右姊妹看一些幽默的童書,像是林世仁老師的《換換書》這類顛顛倒倒、跳脫既定模式的書,總覺得遇上什麼大困難,幽默一點就能坦然度過。推薦給小一到小三的小朋友。
──Selena(「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
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半強迫」全班輪流閱讀【閱讀123】,每週一本,並上台分享。當聽到同學說一本書怎樣好笑好玩,每個孩子都會好想看!學生們high作家和插畫家的程度,不亞於追星族呢!
──楊佳惠(嘉義文雅國小教師)
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哲也
喜歡看到讀者眼睛發亮的童書作家
五年級 黑皮膚
低學歷 愛跳舞
願世界光明祥和,
看到這本書的人都健康長壽,
快樂無憂,包括你在內喔!
林世仁
文化大學藝術碩士,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十餘年。長期創作童詩的經歷,使得他的童話故事,也經常充滿音韻與形式的趣味。他的童話常帶有哲學意味,試圖用簡單的故事,帶著小讀者展開愛、孤獨、公平、死亡等深刻的人生探索。
林哲璋
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
他聽說兒童文學是全家福文學、長壽文學——小時候讀,長大當了爸媽讀,老了當爺爺奶奶也有機會讀。於是開始信奉淺語的藝術,嚮往「writes cats and dogs」;希望取悅「未來的大人」及「長大的小孩」!
童嘉
本名童嘉瑩,台北人,按部就班的念過懷恩幼稚園、銘傳國小、和平國中、中山女高、台大社會系,畢業後按部就班的工作、結婚、生小孩,生小孩後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至今,2000年因偶然的機會開始繪本創作,至今已出版10本童書2本成人繪本,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並且利用所有的時間空檔畫繪本。
謝武彰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生於1950年,是臺灣最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個性率直,草根味濃厚,擇善固執,擅長在日常生活中擷取素材,用心經營成文學作品,他寫兒童詩、寫兒童散文、寫圖畫書...。他對生命的體認是:「每個人的記憶裡會有一個旅行袋,裝滿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和物」。
楊維晟
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畢業。近年來專心於昆蟲生態觀察與寫作,並致力推廣自然生態教育。目前旅居台東,記錄河海岸生態。
繪者:林小杯
也畫也寫,作品如同其名,正常又奇怪,奇怪又童趣,畫面流露著自由隨興的筆調。 近年出版的作品有《喀噠喀噠喀噠》、《非非和她的小本子》、《找不到國小》系列等。故事的內容常是幻想和生活的結合,相信一朵花開和小雞破蛋而出這些藏在平凡裡的事物,才是真正動人的神奇。
繪者:達姆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法國國立南錫美術學院造型藝術文憑。韓國南伊島國際插畫比賽入選。作品散見於副刊,文學書封面。與眾貓一狗一起生活,覺得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生物。想和達姆討論貓咪、畫畫,以及有的沒有的,請來信:mongrosbebe@gmail.com
繪者:崔麗君
出生、成長、求學、工作都在臺北市,卻深深愛著大自然,選擇住在看得到海的山上-金瓜石。
做了二十多年的插畫SOHO族,畫過很多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以及教材和國小課本。作品有:《誰在敲門》、《水果大餐》、《山丘上的約會》、《妹仔快長大》、《貓妮妮愛漂亮》、《山伯伯的下午茶》。期許自己生活在最愛的土地上,畫最好看的故事,一直到變成滿臉皺紋的老奶奶。
Facebook粉絲專頁:貓妮妮的石頭屋
繪者:楊麗玲
生於桃園大溪,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一直做著畫畫的工作。以漫畫造型見長,作品充滿幽默與詼諧,帶點誇張的風格,深深吸引孩子進入她所想要分享的故事情境中。
繪者:錢茵
視覺藝術系畢業,童書插畫工作者。著有《娜娜的煎餅》、《芽芽搬新家》、《非客尋的秘密》、《比利的娃娃世界》等。曾獲【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入選【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並售出巴西、土耳其、韓國、泰國等國際版權。
繪者:Tai Pera
在義大利生活五年多,學了一年義大利文,四年插畫。
碩士畢業於 MiMaster, Illustrazione Editoriale 出版品插畫系,
滿分畢業於 Istituto Europea di Design (IED) di Torino 杜林歐洲設計學院插畫系。
作品多見於報紙雜誌、兒童繪本等。
BO2
1968年生,復興美工畢業。
怪怪新村系列商品設計者,曾為資深商品設計師,目前為專業圖文創作者,設計過無數種文具禮品卡片與雜貨,在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皆開過膾炙人口的個人專欄,畫過無數本書籍的封面插畫,寫過無數篇有趣的搞笑文章,發表過無數篇華人界閱讀率最高的搞笑電子報,出過幾本字比圖多很多的書,圖文作品常出沒於各大平面媒體。
蔡其典
出生於1980年台灣南部的熱帶小鎮。大概是因為接近赤道,對畫圖這件事的「溫度」甚高,跟筆對話的時間更是多到讓一般人無法理解。他認為一部好作品不能只給所謂懂得欣賞的人看,一件普通的事,如果可以講到讓人痛哭流涕,那才算是成功,而這正是他一直在努力的事。
_____________
🙋♀️讓小孩喜歡且能獨立看書的書單分享
爭取開團中,#有興趣請先留言喊「右」
開團會收到通知唷
➰➰➰🙋♀️更多獨家好書分享加入 ➰➰➰
✦LINE: https://line.me/R/ti/p/%40xca4255p
✦點讀筆社團:https://goo.gl/inO4ZR
✦童書社團📚https://goo.gl/nQP4MZ
歡迎到門市玩✦姚小鳳育兒館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路101號 09:00~16:00 (周一~周五)
林哲璋作品特色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本周六(8/11)於高美館舉行開幕及座談
參展藝術家:張乾琦、黃子明、盧昱瑞、仆街少女、楊哲一、周慶輝、沈昭良、吳政璋、陳敬寶、曾文鵬、黃明正、黃建亮、邱垂龍、台灣農村陣線、江思賢、何經泰、陳界仁、陳逸宏、林柏樑&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李旭彬、李國民&陳幸均、姚瑞中、張良一、張蒼松、楊順發&彩庄紅毛港團隊、陳伯義、鍾順龍。
▲以下與策展人張美陵的專訪,節錄自《攝影之聲》創刊號:
VOP:近期你策劃了「出社會: 1990年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聯展,你對「批判寫實攝影」的定義是什麼?
張美陵:多年來,我們對於「紀錄攝影」、「報導攝影」、「紀實攝影」,有很多思想上的混亂。攝影的社會性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討論,例如大家最熟悉的報導、紀實這些風格類型。但這些詞彙卻已被濫用,似乎只要偶而抓拍原住民幾張照片就是關懷,就是報導;黑白沈重調子的刻意強調,似乎只剩下濫情,缺乏當代的創意。其中最重要的「社會意識」、「批判反省意識」,卻常付諸闕如。所以,我乾脆提出最重要但多年來大家卻講不清楚的「批判精神」,作為展覽主題。《出社會》展覽,沒有固定風格類型、沒有容易辨識的集體手法。而是以「社會意識的批判性」,串連《出社會》各個參展者的作品。但是,在台灣攝影界,「批判」卻被誤解是「罵人」。台灣攝影家不願自找麻煩的當「罵人」的壞人,這是很可悲的心態。如果拍攝農民的議題,攝影家卻說他沒有要罵人所以沒有批判,那麼台灣當代攝影的發展還是在黑暗時期。難道我們還要停留在強調藝術家自戀的個人美感?
「批判寫實攝影」是社會實踐,不是風格化的藝術形式,而是攝影的社會研究與參與,也是一種致力於尋找瞭解社會現實的方法。攝影作為「做筆記」的紀錄,將需要引起社會大眾注意的社會現象與問題,以當代藝術的觀念與形式,表達給社會大眾,關於社會現實的矛盾、衝突、複雜性。也是關於我們生活現實的銘刻與痕跡, 經由攝影而得到討論,所以是可以實踐的文化反省或社會參與,不同於虛無的後現代藝術-旁觀的嘲諷、訕笑、無厘頭的嘻鬧方式 。雖然《出社會》展覽本身有很多問題,我思考的是「後現代之後」台灣攝影的發展方向、可以幫助瞭解或解決台灣社會現實的可能性。
VOP:相較於早期紀實攝影講求客觀角度、以紀錄事件本身為主的拍攝方式,現今的攝影創作更著重個人的、主觀的想法與詮釋,你怎麼看這個發展?
張:過去認為攝影是客觀真實的,這個神話更不適用於數位時代。真實不是給予的,真實不在於外在世界;真實在於創作者與觀者的經驗、詮釋,所以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立場,世界因此是多樣的。過去被主流或強權壓制的異質、弱勢聲音,現在有較好機會可以發聲。
VOP:回顧這十年,攝影作品所展現的批判力道,對台灣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張:《出社會》展覽是台灣攝影史的研究與整理。以幾個特色作為策展方法:第一,長期的社會專題:藝術家必須多年長期的進行某個社會議題的創作。許多藝術家可能用數年的時間,長期關注某個社會現象與問題。第二,藝術的社會參與:攝影藝術家必需身體力行,關注某些社會現象、討論某些社會議題。第三,觀念藝術:攝影的寫實主義結合當代藝術,藝術家以當代的觀念與語彙,討論台灣的藝術文化問題。
例如彩庄紅毛港、張蒼松,攝影介入社區的社會運動。與80年代的街拍不一樣, 攝影家直接參與社區運動的抗爭。2000年後,攝影的新客觀性,冷靜的書寫、無情緒的靜態畫面。例如陳伯義、楊哲一作品的冷抽離,作品本身看不到悲情問題,把問題藏在冷面之下,面對土地、面對災難,經由畫面讓觀者思考,災難背後的意義。讓觀者者面對自身的文化,例如黃建亮,面對自身環境而瞭解台灣文化,台灣地標、台灣味。台灣社會經過解嚴與總統直選,明顯變化。例如鍾順龍,台灣公路與生活切割的文明矛盾。慰安婦的議題1990年代之後才出現,黃子明也是長期社會參與的方式,陪伴慰安婦阿嬤的心理療癒過程。
因此,攝影者不是疏離的觀察者,而是以關懷與發掘問題而創作的社會行動。《出社會》展覽有意與1990年代之前的寫實風格區分,欲展現的是「後人間」的社會寫實攝影。意圖凸顯攝影的社會角色,使攝影的藝術性質,因社會議題而開展文化深度。也因此具有跨領域的藝術性質,涉及社會學、人類學、生態環保、文化硏究等等領域。《出社會》做了這些初步研究與整理,究竟對台灣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則還需時間瞭解。
(節錄自《攝影之聲》/創刊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