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名畫《夜巡》的身世】
林布蘭是歐洲巴洛克繪畫代表人物,也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多元、多產的藝術家,素描、版畫和繪畫等作品皆相當大量。一起欣賞林布蘭完成於1652年,現為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館藏他的代表作之一:《夜巡》。
《夜巡》是1639年左右,由班寧克科克上尉和其帶領的民兵衛隊17名成員委託林布蘭製作的成品,預計在阿姆斯特丹火槍手會議廳的宴會廳展出。
畫中一共繪製志願衛隊成員、軍旗手、鼓手和一個年輕女孩等多達34名人物,中央兩位人物,班尼克上尉和威廉·範·魯伊滕伯奇中尉,觀眾可以在最明亮之處,透過鮮豔的橙色腰帶辨認出誰是上尉,以及穿著閃亮的奶油色套裝的中尉。上尉身後、手拿一隻雞和一支三葉草手槍的金髮少女,而雞和手槍都是象徵吉祥的物件。
《夜巡》人物之多,又幾乎以真人大小呈現,整幅作品林布蘭透過構圖和光影為畫面創造了層次、動態和生動的情節,凸顯藝術家經營畫面的功力,也將巴洛克藝術中獨特的光影處理手法,發揮淋漓盡致。尺寸巨大、對動態人物肖像的細膩描繪都是《夜巡》的特色。
⭐林布蘭《夜巡》的秘密>>https://bit.ly/39UM0SN
#BeautiMode #林布蘭 #夜巡 #巴洛克 #藝術 #名畫
「林布蘭光構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Chill e Shot 輕鬆拍-九種燈光教學(林布蘭光、蝴蝶光……) 的評價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創造大師級光影 學習經典的「#林布蘭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林布蘭光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林布蘭光構圖 在 從電影中學習構圖並培養對美的靈感 - Mobile01 的評價
林布蘭光構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野獸派太太】
畫家進行肖像畫或練習時,除非是單獨委託案,要不然看著鏡中的自己或找另一半來當麻豆都是最方便省事的方式,因此有些畫家留下為數可觀的自畫像,最著名者大概就是兩位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再者畫家為另一半畫下的肖像畫也相當多,只是根據個人風格各有不同表現。
《戴帽子的女人》(La femme au chapeau,1905)是野獸派(Fauvism)鼻祖-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為妻子艾蜜莉(Amélie Noellie Parayre,1898-1939)繪製的半身肖像畫,於1905年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展出時,曾讓整個畫壇無比震驚並掀起革命。
==========================
現代藝術自從19世紀中期,由庫爾貝領軍寫實主義,馬奈、莫內發展印象主義,塞尚、梵谷、高更突破更多傳統,藝術改革風潮已如野火燎原,無法收拾。因此才會在1903年出現專供前衛藝術家好好表現的秋季沙龍,好抗衡已經僵化陳舊的官方學院品味。
本是收入穩定的地方法院行政官轉行為畫家,馬諦斯自然承受家庭與經濟壓力,幸好這位硬漢以堅強意志力挺了過來。從仰慕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等古典大師,到接觸印象派馬奈,都讓馬諦斯不斷內化成長。只是印象派發展後期太追求眼前所見,過於自然主義,忽略了情感、想像力、結構和穩定性等等藝術創作重要特質,已經走入限地,從而陸續出現反動風潮。
馬諦斯也是印象派反動者之一。在他的創作摸索階段,最關鍵在於1899年左右,被幾位後印象派畫家給撼動了。他見識到梵谷那充滿狂熱情感的強烈用色,讓色彩成為主體而忽略對象實際外觀;在高更鼓勵下,運用紅、綠對比色系架構畫面,而不在乎是否真實反映自然;以及1904年結識點描派代表人物席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使得他嘗試利用原色分色效果,將色彩轉成裝飾化。
==========================
1905年夏天,馬諦斯與另一位畫家好友德漢(André Derain,1880-1954)來到法國南部柯里烏爾(Collioure)度假,這時候的馬諦斯還是個窮光蛋,號稱是度假,大概只能帶上畫具享受蔚藍海岸的燦爛陽光,重點還是藝術創作。
就在南法行不久前,馬諦斯和德漢在巴黎才被幾個非洲面具原始又自由的手法給狠狠震撼,再加上梵谷濃麗色彩和高更粗獷畫風的洗禮後,柯里烏爾的美麗假期,讓兩位野獸派先驅創作魂大爆發,催生出數百件油畫、素描和雕像,為接續的秋季沙龍展奠定了基礎。
由於色彩過於濃烈奪目,表現形式極度任性自由,壓根視古典藝術優雅協調品味於無物,起初甚至被秋季沙龍展的某些委員拒絕展出→連專供新銳藝術家發揮的秋季沙龍都受不了,可見有多嚇人。
幸好馬諦斯還算靠譜,也幸好他自己就是委員可以自肥→這是我說的,在他堅持下,三人作品,包含馬諦斯、徳漢與烏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1876-1958),得以在同一展覽空間內同時展出,這樣才能讓觀者被艷麗炫目的色彩緊緊圍繞,強烈襲擊。
==========================
《戴帽子的女人》也在秋季沙龍展品之列,同時造成軒然大波,簡直引燃了整個巴黎。
馬諦斯太太-艾蜜莉1897年於一場婚禮上與馬諦斯相遇,隔年兩人結婚,婚後自己在Chateaudun街開了間女帽店,她曾經是馬諦斯畫作中重要麻豆,至少在1939年大畫家遇上新歡助理兼麻豆-莉迪亞・德爾克特羅斯卡婭(Lydia Delectorskaya,1910-1998)之前是如此。
《戴帽子的女人》中,那頂華麗時髦的帽子便相當符合艾蜜莉女帽店老闆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她本倫親自製作出品,雖說只強調色彩,忽略細節,乍看像是一盤熱帶水果,但我們或許還是可以想像它原來華麗的模樣。
除了帽子,艾蜜莉還戴著講究的長手套,手上拿著一把扇子,這在當時都是時尚標配,如果馬諦斯〝認真畫〞的話,應該會是一幅賞心悅目中產階級巴黎美人肖像畫,但要是那麼按部就班,就不是馬諦斯了。
-----------------------------------
他把艾蜜莉的五官簡化,臉蛋先以黃和綠色系簡單刷幾下,兩道彎彎的眉毛用棕褐線條隨意帶過,理當誘人的雙唇和亮麗紅髮只刷上幾筆橘紅顏料意思意思一下,過分的是,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鼻子是綠色的…
艾蜜莉身上原來美麗的服飾和背景,也都只用色塊堆砌而成。用這種方式畫女人,不只觀眾無法接受,想必艾蜜莉也很想暈倒,但為了支持丈夫的畢生志業,也只能咬著棉被含淚忍受,繼續〝真愛〞下去→這也是我說的。
風波至此尚未結束,沒有最過分,只有更過分。有人問馬諦斯,艾蜜莉究竟穿了甚麼顏色的衣服?他回答:「當然是黑色啊~」→你說是不是會讓人很想翻桌?
保守派藝評家路易斯・沃克斯勒(Louis Vauxcelles,1870-1943)將馬諦斯等三人畫作與文藝復興雕塑進行比較,並於1905年10月17日在Gil Blas日報上發表評論:〝Donatello chez les fauves ...〞,意即〝(被包圍)在野獸中的多納泰羅〞,從此『野獸派』一詞被廣泛流傳。另一位支持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藝評家卡米爾・莫克萊(Camille Mauclair,1872-1945)則說這些作品像是〝拿一桶油漆潑向眾人〞。
然而藝評家再毒舌,也無法抑制勢必爆發的新浪潮。
---------------------------------
《戴帽子的女人》標誌馬諦斯朝向更具表現力的風格變化,堪稱是他個人和藝術史上的一大步。
鮮豔顏色、不拘又鬆散的筆觸和〝未完成〞的粗糙質感,加上生動、非自然色彩被使用於所有物體,造成極大視覺震撼,並真切傳達出藝術家的情感特質。另外以不同色塊架構圖形的方式,透露他遵循偶像塞尚〝畫出真實所見,而非他人教你看見〞的原則,如此大膽用色和豪放筆觸更揭示現代藝術對於色彩的定義,以及由塞尚所開啟的現代簡約風潮。
現代藝術因為馬諦斯對於形式與色彩的前衛研究,以及推波裝飾藝術風潮的形成,又再度往前邁進。
==========================
不過畫家終究要混口飯吃求生存,這麼大膽可怕的畫作賣得掉嗎?
還真的有人買,而且是畫展後沒多久,不用等到畫家本倫拜見上帝後。有對來自美國,定居巴黎的藏家-史坦兄妹,李歐・史坦(Leo Stein,1872 -1947)和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1874-1946年)以500法郎買下《戴帽子的女人》。討價還價過程難免,最終還是藝術家獲得勝利,多賺了100法郎。
這對於手頭仍舊拮据的馬諦斯來說確實是很大鼓舞,即使並不是因為買主們喜歡這幅畫,應該是兄妹倆支持現代藝術的成分居多。據說,李歐曾表示這是他見過塗得最胡鬧糟糕的一坨顏料…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史坦兄妹的大嫂莎拉・史坦(Sarah Stein)才是最初購買者。
==========================
因為艾蜜莉頭上那頂帽子太像是一座塞滿了水果、鮮花和鳥類的熱帶叢林,讓某位舊金山藝評家於1928年提出此畫該重新命名為《風景》(Landscape)→那個…藝評家可以不要再來亂了嗎?
==========================
有機會拜訪舊金山市區的現代藝術美術館(SFMOMA),千萬要來跟熱帶叢林〝野獸派太太〞打聲招呼,順便想像一下她一百多年前現身時,嚇壞眾多巴黎倫的風光模樣。野獸派太太身具鎮館之寶地位,通常會在二樓展間入口或顯眼處好整以暇地等著招呼大家。
然後還可以到一樓附設餐廳,由舊金山米其林三星餐廳Benu名廚Corey Lee所開設的In Situ用餐。In Situ菜單基於〝廚房博物館〞理念而設計,主要提供世界各地名廚最經典菜色,等於不用飛遍全球便能享用到眾多名菜。氣氛輕鬆愉快,酒單也很有可看性,這大概是你在西岸美術館裡所能享受到最可口有趣的滋味。
那天一定喝醉了,所有菜色幾乎都點過一輪,結果照片竟然已消失…(自己面壁
#野獸派太太超威
#馬諦斯 #野獸派 #現代藝術
#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
#SFMOMA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林布蘭光構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拉斐爾之夜】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Raphael or Sanzio,1483-1520)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也是畫家,小拉斐爾在幼時便已流露出絕佳藝術才能。1508年,拉斐爾來到羅馬,接受教宗委託,開始了梵諦岡宮殿內的一系列壁畫製作,這時候他才25歲,而米開朗基羅正開始奮鬥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
雖是少年得志,但拉斐爾謙虛向學和與人為善的特質,讓他與當代許多傑出藝術家建立深厚情誼,也從前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那學習到不少大師技法,例如文藝復興藝術四大技法中,拉斐爾所發展出的『統合法』(Unione)就是結合達文西『暈塗法』(Sfumato)和米開朗基羅『換色法』(Cangiante) 加以調整轉化而成。
因為技法上開創出承先啟後新局面,也是宗教畫明亮光彩之需求使然→如此才能適切讚詠神聖主題,或者又因性情溫和文雅之故,拉斐爾筆下總是色彩盈潤飽滿,比暈塗法更鮮亮飽和,在明暗陰影過度上又比換色法來得形色統一而不至於突兀破碎;畫面也完全體現和諧安寧且優雅的特質。
拉斐爾和學徒們從1508年到1520年間都在梵諦岡繪製濕壁畫(fresco),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後去世,壁畫交由徒弟們接力於1524年完成。拉斐爾創作的梵諦岡濕壁畫中,《雅典學派》(The School of Athens,1509-1910)名氣最為響亮,被譽為是畫家生平代表作,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高度藝術成就之代表。但還有另一幅壁畫讓我深感興趣。
========================
《解救聖彼得》(Liberation of St Peter,1514)位於梵諦岡教宗宮(Pontifical Palace)二樓伊里奧多羅室(Room of Heliodorus),這個房間原是教宗私人會客室,室內訴說聖經故事的四幅壁畫便源自拉斐爾手筆。
這應該是西方藝術史上,至少就現存畫作中,第一幅採用大膽明快手法,以及強烈明暗對比效果表現夜景的作品,也是第一幅使用光線創作並強調人物神性,即中圖天使神光的畫作。
對力求朦朧暈塗效果的達文西來說,雖是不間斷地研究著光的反射和擴散結構,但他卻始終避免強烈明暗干擾畫面,並利用數十層透明色罩染和研磨得極為細膩的顏料,加上高度耐心,將光線織入背景裡,營造出如夕照般的朦朧擴散光照效果與柔和視覺美感。而且他老人家熱愛研究與發明各類事物,畫畫也只是他的眾多才能之一。
至於原本就以雕刻為志業的米開朗基羅,相較於光影,更專注於人體造型和動態展現,因此在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中,則是採用『換色法』(Cangiante)讓色差和純色表現出陰影,創造出光亮四射,色彩鮮亮的創世紀畫面。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添加陰影製造出光線效果雖已常見,但夜景畫卻仍少有人投入,多半是拿來使用在基督降生這類主題;何況濕壁畫因為本身施作方式與材質受限,極難製造出反差對比的光影效果。
但生來就是畫家並且只專心畫畫的拉斐爾做到了,《解救聖彼得》這般規模宏偉(寬達6.6公尺)的夜景畫不僅空前,甚至絕後。
========================
《解救聖彼得》描述耶穌大弟子,被羅馬教會認定是第一任教宗的聖彼得在基督教尚未合法化前,被希律王迫害入獄,即將處刑的前一晚,天使現身劫獄,拯救他落跑的故事。(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合法)
拉斐爾採用〝異時同圖法〞,以三個壁面畫出同一事件的三個時段不同場景。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是中圖→右圖→左圖。
中圖:聖彼得無奈地蜷曲身子窩在牢裡,想說我明明頭上都有光圈了怎麼還被關?突然一陣光亮,天使從天降臨,兩旁士兵這時候被天使賞了一頓好覺(或是被打暈了)。
右圖:閃閃發光的天使牽著聖彼得微涼的小手(?)悠哉地經過睡得天翻地覆,可能正夢見牛排和雞腿正呼喚他的士兵身旁。
左圖:終於有士兵驚醒,忙著跟同伴說犯人已經越獄成功,快點速速抓人,要不然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悲劇了…此處拉斐爾以激動不安的士兵動態表現慌亂緊張的氣氛。
========================
這幅濕壁畫可算是用來裝飾門頭上方的飾板畫,左右場景皆安排階梯,中央高盤如現代攝影網格(grid)效果般的牢獄。如此構圖不僅創新大膽,所創造的效果也相當驚人,可見拉斐爾構圖能力之高超。
夜景呈現另外讓《解救聖彼得》更增添特色。夜景需要光亮去對照暗夜,這兒光源來自好幾個地方:
中圖天使散發強光,發散給眾人。
右圖天使繼續發光,照映在聖彼得和士兵身上,盔甲發出反光。
左圖士兵手中火把和灑落而下的月光都映照在盔甲上。另外若親至現場,尚可感受壁畫下方窗戶流淌進來的室外光。
拉斐爾同時使用來自月亮的自然光和天使的幻想光營造出夜色效果(night effect),並且藉由光影充滿戲劇性的對比強化故事發展的氣氛。這對於同時期或之前仍停留在靜謐安詳氛圍的夜景畫風格可說是開創新局面。
========================
藝術的演進從來難以脫離歷史自成脈絡,每一種繪畫型態和風格都是經過優秀藝術家們不斷學習、思考、研究、創新而來。如同莫札特,拉斐爾也是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不凡成就,不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後續卡拉瓦喬、林布蘭和維梅爾等人,也讓我們透過他的天賦才能見識藝術家如何完美詮釋故事。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林布蘭光構圖 在 創造大師級光影 學習經典的「#林布蘭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林布蘭光 (Rembrandt lighting)源自17世紀荷蘭畫家林布蘭的肖像畫,是一種戲劇性佈光手法,其特色在於人像陰影面的眼睛下方,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倒三角形亮部區域,如今多被 ... ... <看更多>
林布蘭光構圖 在 從電影中學習構圖並培養對美的靈感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在攝影中構圖是比什麼都來的重要的一個好的相機沒有了好的構圖也是 ... 而電影的燈光技術大多是來自於劇場還有取自於林布蘭繪畫的光影(又稱林布蘭光) ... <看更多>
林布蘭光構圖 在 Chill e Shot 輕鬆拍-九種燈光教學(林布蘭光、蝴蝶光……) 的推薦與評價
FB粉專:起初影像工作室工作室網站:https://guitar856.wixsite.com/zacstudio影片拍攝:陳昶宏影片後製:陳昶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