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表格是2019全年收費金額最多的前十名台股基金跟ETF
一年之內,向投資人收取了3億5千萬到6億8千萬的費用
第一與第二名都是槓反ETF: 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
這兩支ETF不僅是2018收費總金額的前二名,在2019仍是前二名。
台灣50指數在2019有30%以上的上漲。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的投資人虧損,卻可以為基金公司帶來6.7億的收入。
這種不論投資人賺賠,基金公司都可以獲利的營運模式,讓人不禁聯想到賭場。不過這次莊家喊的是:
“大家快來猜猜看短期市場是漲或跌喔,下好離手,我們來看結果如何。”
這到底是投資還是賭博?
名單中前幾名可以看到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這三支基金也是2018收費金額的前十名基金。
值得留意的是,台灣50,2019全年總收入3.5億台幣,也高居第十名。
那些台灣業者發行的基金跟ETF,在一年之內就向投資人收取了一億台幣以上的費用
完整表格與討論,請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02/20192-370.html
柏瑞特別股台幣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總共有66支基金,在2018跟投資人收取了一億台幣以上的投資成本。
前三名全是槓反ETF。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富邦上証180單日正向兩倍基金分別有8.3億、7.3億、6.3億台幣的總費用支出。
看到這裡你大概就知道業者投信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發行槓反ETF了。
讓投資人可以方便轉換,即時掌握市場趨勢?
再多想一下吧。
名單中還可以看到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聯博多元資產收益組合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分別收取了5.9億、5.5億、5.3億、4.8億台幣的費用。
這種強調要為投資人帶來收益的基金,到底是為誰帶來”收益”呢?
全部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在2018年收取了318億台幣的費用。
300億,不僅是這些基金投資人損失的投資成果,也是推廣正確基金投資觀念的障礙。
為了這300億,有多少從業相關人員,會開始講一些”幾趴沒什麼啦!”、”注意費用就是遜啦!”這種言不及義,不知道在說什麼的話?
這些錢可以買到多少廣告,在各大財經媒體、公車側面,捷運車廂,大舉宣傳?請投資人要理財,就要買這些基金。
有多少財經媒體會因為接受這些業者的廣告,不敢提費用率的問題?
300億的資金,全是站在高費用業者那邊的資源與力量。
請注意,基金業者的利益跟投資人是相衝突的。基金業者發行基金是要賺錢的,要從投資人身上賺錢。投資人要買基金也是要賺錢的,要從市場賺。
用內扣總開銷收錢,是確定會賺到的錢。在市場賺錢,是不確定,是有風險的。
假如業者跟你說,不要在意這種確定會被收走的內扣費用,只要市場會賺錢就好。
你就知道,在他眼中,你只是個好騙的三歲小孩。
你可以問他,既然內扣總開銷不重要,那麼請業者降低,從3%降到0.3%好不好?就差2.7%而已嘛。
你會發現,你踩到他們的痛點了。
控制投資成本,是促進績效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詳細表格與文章,請見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1/2018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