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起,我們就開始在台灣推動各種供應鏈重組計畫;現在對美國來說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讓我們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
「在追求關鍵供應鏈的安全方面,我們迫不及待要與有著自由市場、法治及願意強力保護智慧財產權等相似價值的朋友及夥伴,一起繼續合作。」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在今年首度由 AIT、歐洲經貿辦事處 (EETO)、日本交流協會 (JTEA) 和台灣經濟部 (MOEA) 共同主辦的以科技業為主題的供應鏈論壇開幕式中致詞。
美國國務院助理次卿 Matt Murray和AIT經濟組副組長邵藹帝也與來自公共部門、企業和智庫的750名參與者分享,討論台灣和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如何加強經濟安全和促進共享經濟。美國期待繼續與台灣合作,促進供應鏈韌性。
有關更多詳細資訊,請查看白宮最新公布的《供應鏈彈性 100 天審查報告》: https://bit.ly/35LyazU
✅酈處長致詞稿請見: https://bit.ly/3j77OQS
✅新聞稿請見:https://bit.ly/2UqaApT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to build upon our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 efforts that we started in Taiwan last year. In this effort to secure critical supply chains, we are eager to partner with our friends and partners who share similar values of trust, rule of law, and strong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IT Director Christensen affirmed during the opening session of this year’s first technology industry-focused supply chain forum cohosted by AIT,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EETO), 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 (JTEA), and Taiwan’s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MOE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Matt Murray and AIT Economic Section Deputy Chief Arati Shroff shared their insights on the role Taiwan and likeminded partners can play to enhance economic security and promote shared economic prosperity with more than 750 participants from the public sector, leading businesses and research think tanks during the panels. The United States looks forward to continuing to work with Taiwan in the coming year to expand upon our supply chain resiliency efforts. For more information, check out the recent reports on the White House 100 Day Review on supply chain resiliency: https://bit.ly/35LyazU
✅Read Director’s full remarks: https://bit.ly/3xKQHIx
✅Read the Press Release: https://bit.ly/3j8TrLI
查看相似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可能只是試著彈奏一架無法彈奏的鋼琴
這故事發生於一九七五年一月底
一位名叫薇拉·布蘭德斯的17歲德國女孩
走上了科隆歌劇院的舞台。
觀眾席空無一人。
黑暗的空間裡,
只有緊急出口的綠色標誌亮著。
這是薇拉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
她是德國最年輕的演奏會經紀人,
她說服了科隆歌劇院
舉辦美國音樂家凱斯·傑瑞特的
晚間爵士樂演奏會。
1400位聽眾即將到場。
幾個小時後,
傑瑞特就會走向這個舞台,
他坐在鋼琴邊
無需綵排或是散頁樂譜,
他會開始即興演奏。
但現在,
薇拉向凱斯展示的鋼琴出了些問題,
事情進展不順利。
傑瑞特謹慎地看著樂器,
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繞著它轉了轉,
又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跟他的製作人嘟囔了些什麼。
製作人走到薇拉跟前說
如果沒有辦法送來一台新鋼琴,
凱斯會取消演奏。
一定發生了錯誤。
歌劇院提供了錯誤的樂器。
這台鋼琴的高音部
劣質而且刺耳,
因為鋼琴內部的毛氈磨損嚴重。
黑鍵粘粘的,白鍵走調了。
踏板無法使用
鋼琴的尺寸也太小了。
它無法發出
能夠填滿科隆歌劇院這樣
寬敞空間的聲音。
於是凱斯·傑瑞特離開了。
他站在他的車邊,
留下薇拉·布蘭德斯
撥打電話試圖尋找 一台能夠替代的鋼琴。
她找到了一個鋼琴調音師,
但她無法拿到新的鋼琴。
她走到外面站在雨中,
和凱斯·傑瑞特說話,
拜託他不要取消演奏會。
他看著車外
這個被雨淋著渾身濕透的
德國年輕人,
內心有些同情,
隨後說道,
永遠別忘了
沒有取消演奏
一切只是為了你
幾小時後,
傑瑞特走上歌劇院的舞台,
他坐在這台
無法達到演奏標準的鋼琴面前
開始了他今晚的演出
很快就發現奇蹟正在發生。
傑瑞特避免了高音區,
他專注在鍵盤的中間區域,
這給了曲子一個舒緩,
音效環繞的品質。
但同時,因為鋼琴如此平靜,
他必須在低音區製造
重複出現的隆隆聲。
他站起身旋轉,重擊琴鍵,
拼命地想製造足夠的音量
讓後排的觀眾也能聽到。
這是個令人興奮地演出
卻有著這樣平靜的質感,
同時又飽含能量,富有活力,
聽眾太愛這場演出了。
聽眾持續保有熱情
因為科隆演奏會的錄音
是歷史上最暢銷的鋼琴專輯
也是歷史上最暢銷的個人爵士專輯。
凱斯·傑瑞特遇到了一個麻煩。
他包容了這個麻煩,
讓麻煩變成了崛起的創意。
但是,讓我們想一想
傑瑞特最初的反應。
他不想演出了。
當然,他有足夠理由取消表演,
我想我們中的每個人,
在任何相似的情況下,
會有同樣的感受,
我們會有同樣的反應。
我們不想被要求
用糟糕的工具做好工作。
我們不想克服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傑瑞特的直覺錯了,
感謝上帝他改變了主意。
我想我們的直覺也是錯的。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感激
那些需要面對小麻煩的
出人意料的優勢。
讓我給你們提供一些例子
來自認知心理學
來自複雜性科學
來自社會心理學
以及當然,搖滾樂。
首先,認知心理學。
長久以來我們知道
某些困難, 某些障礙,
能夠促使我們提高表現力。
比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奧本海默,
數年前, 與高中老師合作。
他請他們革新正在上課的一些講義。
普通的教案以一種很直接的方式,
像是赫維提卡字體或是新羅馬體。
但是超半數的學生會拿到
標準的講義
用一種加深顏色的嚴肅字體,
像是Haettenschweiler,
或者是增添興趣的字體,
像是斜體的Comic Sans。
現在,這些事很醜的字體,
也很難閱讀。
但在學期末,學生們進行了測試,
那些被要求閱讀
更加難懂的字體的學生,
事實上在考試中表現更好,
很多學科都是這樣。
原因是,難懂的字體拖慢了他們的速度,
逼迫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更審慎思考他們所讀的內容,
來解讀它,因此他們學到了更多。
另一個例子。
心理學家謝麗·卡森
給哈佛大學的大學生做測試
來研究他們的專注力的過濾能力。
那是什麼意思呢?
我是說,想像你在一間餐廳裡,
你正在進行一場對話。
餐廳裡還有很多別的
正在進行中的對話,
你會過濾它們,
你想要專注於對你來說重要的對話。
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能,那說明你有
很好地很強的注意力過濾能力。
但是很多人真的在
為這樣的能力奮鬥著。
卡森測試的一部分大學生
就為這樣的能力掙扎。
他們有較弱的過濾能力,
他們的過濾機制有漏洞,
讓很多外部的資訊進入。
那就意味著,他們時常被干擾
被周圍的畫面和聲音干擾。
如果他們在寫作的時候
旁邊有一台正在播放的電視機,
他們無法把電視機的干擾過濾出去。
現在,你會想這是不利的狀態
但不是這樣的。
當卡森查看這些學生的表現時,
那些過濾能力弱的
極大程度上更可能
在他們的人生中
創作出真正的里程碑,
出版他們的第一本小說,
發第一張唱片,
這些外部的干擾真正
引發了他們的創意工廠。
他們因此能夠跳出盒子思考問題
因為他們的盒子上全是小洞。
讓我們來說說複雜性科學。
你是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問題的
這個世界充滿了複雜的問題
你要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的問題?
比如,你要試圖製造飛機引擎,
面對很多很多不同的變量、
運作溫度、材料、 所有不同的維度、形狀。
你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太艱難了。
你要怎麼做呢?
你所能做的
就是試圖一步步解決它。
你有了最初的樣本
然後你改進它,實驗,
然後提高它的質量。
再改進,實驗,提高質量。
這樣的邊際增益的概念
最終能讓你完成一個性能優良的飛機引擎,
這樣的做事方式在世界上很常見。
你會在比如說,
高強度自行車運動練習中
見到這樣的過程
網頁設計師會討論
試圖優化他們的網站,
他們都在尋找著
這樣一步步的收穫。
這是解決複雜問題的好方法。
但你知道有什麼能夠讓它更好嗎?
一些混亂和不確定的因素。
你在過程開始的時候,
加入不確定性
你做出瘋狂的舉動,
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蠢事,
這都會使問題解決方法效果更好。
原因在於一步一步的過程
問題在於「邊際增益」
是它們引導你走到死胡同。
如果你開始就很隨意,
結果就會變得不同,
你的問題解決過程會更加高效。
讓我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
心理學家凱瑟琳.飛利浦
和她的同事們,
近期向學生們提出了怪誕的的謀殺問題,
這些學生編成四人一組
學生們拿到關於謀殺的檔案
不在場證明和證據、
證人的證詞和三個嫌疑犯。
他們需要找出真兇是誰,
誰為這場謀殺案負責。
這項實驗有兩個項目。
在一些案例中,有四個友人,
他們都非常了解對方。
在另一些案例中,
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一會兒你就會了解到
我這麼做的意義。
很明顯,我要說的是
那些由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成的小組
更高效地解決了問題,
這是真的,他們確實做到了。
事實上,他們解決問題的效率非常高。
那些由四個友人組成的小組,
他們只有50﹣50的幾率
來得出正確答案。
這聽起來確實不那麼好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即使陌生人沒有獲得額外的資訊,
即使是在如何對話以防止尷尬,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有 75% 的機會能夠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是一個很大的超越。
但我覺得真正有趣的
不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可以完成得更好,
而是他們對這次活動的感受。
當凱瑟琳.飛利浦詢問
四個友人組合的感受時,
他們相處很愉悅,
他們也認為自己做得很好。
他們很滿足。
當她詢問
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合時
他們並沒有很愉快
有點兒困難,有些尷尬
他們充滿了疑慮。
他們不認為自己完成得很好
即使他們確實完成得很好。
我想這個例子很適合
拿來討論今天我們面對的難題。
因為確實是如此,
難看的字體,尷尬的陌生人,
那些不確定性
這些打擾我們的事情
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讓我們更加有創意。
但我們感受不到它們的幫助。
我們認為它們是路上的障礙
所以我們反抗。
這就是為什麼
我接下來的最後一個例子
如此重要。
我想要談到某個人
他的背景是搖滾樂。
你也許知道他是誰,
他是一個 TED 迷。
他的名字是布萊恩.伊諾。
他是一個著名音樂製作人
非常傑出有才華的一個人。
他同時也是一種催化劑
催化了過去 40 年裡
很多搖滾巨作的產生。
他和大衛.鮑伊合作歌曲《Heroes》,
他和 U2 合作歌曲《Achtung Baby》
他和 DEVO 合作,
和酷玩樂團 Coldplay 合作,
他跟很多人合作。
他做了什麼讓這些搖滾樂團更加好呢?
嗯,他刻意製造麻煩。
他干擾他們的創意過程。
他的角色就是一個尷尬的陌生人。
他存在就是為了告訴他們
他們必須要彈奏無法演奏的鋼琴。
他製造這些干擾的一個方式就是
通過這一疊紙牌
我手中的這疊是簽名版
謝謝你,布萊恩。
這是迂迴戰術,
他和一個朋友一起發明了這個。
當他們在工作室文思枯竭的時候,
布萊恩.伊諾拿出牌中的一張。
他會任意選一張,
然後讓樂隊根據卡片上的引導。
這一個 「改變彈奏的樂器。」
是的,每個人都交換樂器
鼓手來彈鋼琴
太棒了,太棒的主意了。
「仔細研究最尷尬的細節。 然後放大它們。」
「做出突然地,具有毀滅性的,
無法預測的反應。合併它們。」
這些卡片負責製造各種混亂。
現在,它們通過一張張唱片
證實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音樂家非常厭惡它們,恨之入骨。
在布萊恩.伊諾早期的一張唱片裡
菲爾.柯林斯是鼓手。
他有強烈的挫敗感
於是開始在工作室裡扔啤酒罐。
卡洛斯.阿洛馬,
偉大的搖滾吉他手,
和伊諾一起工作
製作大衛.鮑伊的唱片《Lodger》
在某個時刻,
他轉向布萊恩說到,
「布萊恩,這個實驗很愚蠢。」
但是,這是一張很好的唱片,
不過,卡洛斯.阿洛馬,
35 年後,依然使用迂迴戰術。
他告訴他的學生們
來使用迂迴戰術,
因為他意識到了一些事。
你不喜歡它並不代表
它不能幫助你。
這個戰術實際上
原本並不是一疊紙牌,
它們是一個列表
貼在工作室墻上。
一張清單寫著,
當你思路停滯的時候
你能嘗試的事。
這張清單一點作用也沒有。
知道是為什麼嗎?
它不夠混亂。
你會由上而下看這張清單
然後選擇最不混亂的,
最少麻煩的的那條,
這當然完全沒有抓住要點。
布萊恩.伊諾意識到,
是的,我們需要進行愚蠢的實驗,
我們需要和尷尬的陌生人相處,
我們要試著閱讀難看的字體。
這些事幫助了我們。
它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幫助我們更加具有創造力。
但同時,如果我們通過一些勸說
來接受這樣的事情。
無論我們如何做
無論它是純粹的意志力,
無論是輕彈一張卡片,
或者是一場德國年輕人內疚的旅程,
我們所有人,總有這樣的時刻,
需要坐下來,試著彈奏無法彈奏的鋼琴。
謝謝大家。
煩亂如何激發創意 / Tim Haford 的 TED 演說
我是銀色快手,很高興認識你。
願宇宙先生的能量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並邀請三位好友加入
「設計你的每一天」豐盛生活共學社團
查看相似詞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同的行為模式,無法換得不一樣的對待│
在關係中感受到受指責時,我們很容易立刻豎起防衛的城牆,以逃離內心不舒服的感覺。
會使用的防衛機制之一便是,「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你原先就知道,怎麼還可以拿來攻擊我?」有可能是在內心吶喊,也可能是直接說出來反擊回去。
當我們這麼說或想時,就可以把問題推回對方身上,而非面對內心受指責的難過。
可曾想過,你在潛意識中為自己下了什麼樣的定義嗎?
而且深信不疑,絲毫沒懷疑過,自己只是穿上了某件戲服在生命中遊走。
♦️這就是我,我就這樣的人
「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所以不敢在大家面前發表意見。」
「我就是一個不會說好聽話的人,所以才沒有稱讚你。」
「我就是一個粗線條的人,所以不會注意到這種細節。」
「我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所以不喜歡請別人幫忙。」
「我就是一個說話不經大腦的人,所以才會不小心傷害到他。」
「我就是一個不喜歡計較的人,所以才沒有拒絕對方。」
這樣的自我定義都是真的嗎?是與生俱來的嗎?
應該沒有一個人剛出生,就被醫生判定是內向的、是不拘小節的,或是口拙的吧?
其實,許多習性都是後天養成的,是從出生開始每時每刻的經歷,而逐漸塑造出自己覺得適合生存的方式和狀態。
我們常常不假思索地就說出上述對自己的認知標籤,當成最有力的擋箭牌,杜絕外界射向自己的劍。
當我們在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時,背後同時在傳遞「我只能這樣」,如此一來就不須承擔責任,能把矛頭指向他人或環境,認為自己本性就是如此,沒有更多可能也就無法改變,因此需要改變的是其他人事物。
卻絲毫沒有發現這個擋箭牌,不只擋下了攻擊,也同時成為畫地自限的限制性信念,阻擋自己的視線,只能深陷無止盡鬥爭對立的城牆之內,同時失去找到內心和平的機會。
♦️舒適區是不用突破的最佳理由
我們為自己下的定義,其實就是所謂的「舒適區」。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以及習慣的行動,會感到舒適並且熟悉,以至於好似沒有危機。
意即一種精神狀態,會導致我們陷入並維持一種不現實的精神行為之中,這種情況會給人帶來一種非理性的安全感,有點類似惰性。
通常我們圍繞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個舒適區之後,就會開始傾向於待在舒適區內,以此為疆域獲取安全感,隔絕所有企圖把自己拉出舒適區的人事物。
當認定自己是內向者時,就可以理所當然的躲在這形象背後,不用面對自己可能在大眾面前失態的焦慮。
當認定自己是隨性的人時,就可以放過自己對時間安排的混亂,把自己的不安隱藏在慣性認知的背後。
當認定自己是不擅言詞的人時,就可以當作總是說話不好聽的最佳擋箭牌,假裝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重複觸發的大腦神經元會形成特定的習慣模組
《未來預演》一書中提到,習慣的形成是由於反覆活化同樣的大腦神經元,啟動的越多次,同一群神經細胞就連結的越緊密,以至於成為特定模式的長效組織。
因此,經常重複的思想、行為或感受,都會成為自動或無意識的習慣,創造出更多相似的經驗,而後又重複強化相同的神經元,形成僵化的大腦迴路,變成一個深陷其中的循環。
如此一來,我們就會誤以為自己只能是某一種狀態,根深蒂固的認定自己沒有其他可能。
使得自己成為環境的奴隸,形成一個由習慣打造出來的自我,允許自己放棄主宰命運的權利,甚至誤以為是環境和他人促使你成為受害者,而沒發現自己就是這個循環的創造者。
而所謂的常規,使我們把自己跟過去套牢在一起。
而所謂的習慣,使我們成為重複同樣行為的無意識個體。
若是情緒反應、思想感受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便會逐漸地變成一種「人格特質」。
因此,我們自認為的個性,也就是為自己所下的定義,通常是以過去為基礎塑造而成的。
然而,一旦活在過去,未來也都會活得如同過去,只能不斷創造相同的處境,不可能換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若是不想再受到同樣的對待,或者不願意再處於同樣情境,那麼唯一的方式,就是有意識的阻斷慣有思考模式,停止強化舊有的神經元模組,以新的思維取代,觸發不同的神經元,使新的模組逐漸形成,也就有可能重新定義自我。
有鑑於此,當下次再度認為自己就是某種既定形象時,請記得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在生命中的存在狀態嗎?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大腦擁有無限的新可能
在《刻意練習》書中闡述,雖然人的大腦細胞不能再生長,但是長期的科學訓練卻可以促使大腦「重新布線」,進而產生大腦結構組成的變化。
書中陳述一項對倫敦計程車司機為期11年的追蹤研究,揭示刻意訓練是如何影響大腦。
在倫敦要想當一名獲得許可的計程車司機,必須通過一系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計程車測試。
倫敦這座城市的主幹道相互之間都形成奇怪的夾角,到處都是單行道、環形交叉路,斷頭路也隨處可見,甚至連GPS系統都會陷入混亂。
因此要成為一名「全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得有全面性的了解,背熟所有的街道、房產、公園和開放區域,以及遊客感興趣的其他地點。
結論是,與實驗相對組而言,長期駕駛倫敦計程車的司機大腦中,負責記憶發展的海馬體比普通人大。
換而言之,大腦跟肌肉一樣是會越練越大的,長期記憶鍛鍊促使大腦發生了改變。
將此研究結果套用到自我認知上就能明白,一旦我們選擇對自我有新的定義,就會願意嘗試有別於以往的行動,而透過不斷反覆的行為模式,建構出各種可能的新自我。
也意味著,當我們的思維模式更新,自然能換得一個截然不同的處境,以及充滿可能的未來。
🌟如果想藉由牌卡這項工具,跳出當局者迷的狀態,協助自己找出無法順利更新的舊有模式,歡迎與我預約牌卡諮詢服務,服務內容點此查看: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WithImPerfect/posts/389501495098924
查看相似詞 在 5個代替“and”的詞,讓你的寫作輕鬆拿高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lease subscribe my channel=)5個詞代替“But”,快來get寫作乾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YIaHsbzFs5個代替“So”的詞,讓你的作文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