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有線電視自製節目
【#校傲屏東-春日力里孩子的卜比豬班(下)】
2020年夏天,趁著COVID-19疫情和緩之際,
屏東春日力里附幼的孩子迎來期盼已久的校外旅行,
雖然旅行的終點只是在2公里外的力里社區文健站,
不過大家可都是認真準備這趟旅程。
行前經過師生不斷討論,
孩子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抵達力里!
於是一班區分腳踏車隊、步行隊伍,
隨行也有家長同行,
大家從出校門以後,
感受微風吹拂、蟲兒鳴叫,
隊伍還不時傳出歌聲。
順著力里溪的路碰著上下坡,
大家也不疾不徐維持整隊,
前頭的夥伴也不時望向後伍加油打氣。
還記得上集影片中,
孩子從改班名以後歷經的許多事嗎?
現在他們即將抵達目的地和vuvu分享這些好玩的事,
邀請你一同加入吧!
▶下集影片這裡看https://youtu.be/Vr8k75HoBmA
▶下集電視播出:屏東有線電視第3頻道6/30 14:00、6/30 22:00
▶上集影片這裡看https://youtu.be/AlH767EVu64
▶上集電視播出:屏東有線電視第3頻道6/29 22:00、6/30 13:30
#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tag你那住在力里部落的朋友
#tag你那知道pupicul意思的朋友
#tag你那會唱歡迎歌的朋友
#屏東 #春日 #原住民 #排灣 #教育 #108新課綱
Lili Pupicul
❤️力里部落文化健康站❤️康站
七佳文化健康站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IG: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
#一起來eye台灣 Youtube→:https://lihi1.cc/JasJi/Ksg
#屏東新聞PTNews #掌握屏東地方脈動 #自製節目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andy H. 黃小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HEME SONG of "2020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s @ PING TUNG" ▶ Listen on Spotify / Apple Music: https://backl.ink/142568946 經過了數個月的全民防疫,原本預計四月份舉行的...
校傲屏東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有線電視自製節目
【#校傲屏東-#猴仔運動俱樂部上課囉】
想念揮汗奔跑的日子嗎?
那麼來看猴仔運動俱樂部的小猴仔踢球過過癮吧!
在Comsport支持、屏東大學體育系林崇智號召下
運動俱樂部教練團由屏大學生所組成。
教練們每每進到球場,
見到滿面笑容奔跑而來的小猴仔,
那些上課報告、校隊練球的疲倦感便一掃而空。
在俱樂部裡,所有人都在學習──
孩子上秒回答教練聲聲好,下秒自創玩法玩不累,
教練則要因應孩子的狀況,調整課堂內容。
而當孩子盤帶球流暢、一氣呵成射門的時候,
師生都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至於最佳應援團則是場邊爸媽,
水壺毛巾和打氣,愛的補給一應俱全。
有時場邊也可見到攝影師捕捉鏡頭,
觀景窗後的他,
原來是指導老師林崇智,
他犀利的雙眼不僅捕捉小猴仔樂衷的神情,
也記錄場上一切,提供教練團精進教學的建議。
球場的事說不盡,鈴聲響起暫且不說了,
猴仔運動俱樂部上課囉!
▶完整影片這裡看 https://youtu.be/1v9ZwHqMGjw
▶電視播出:屏東有線電視第3頻道6/30(三)12:30、16:00
#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tag和你一起踢球的好友吧
#tag你的足球應援團成員吧
#屏東 #小孩 #足球 #療癒片
@猴仔運動俱樂部
@NPTUfootball
國立屏東大學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 NPTU
@comsport.tw
#屏東新聞PTNews #掌握屏東地方脈動 #自製節目
校傲屏東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有線電視自製節目
【校傲屏東-春日力里孩子的卜比豬班(上)】
上小學前,孩子在部落裡的幼兒園學些什麼?
對屏東春日力里國小附設幼兒園裡的師生來說,
到社區散步也是一堂課:
無論是到鄰近的文建站找vuvu,
在路上和準備收店的早餐店老闆打招呼,
還有認識頭目家前面的排灣木雕圖騰,
甚至是大聲唱出族語歌曲,
孩子不僅親近了地方的人事物,
也從關心與觀察周遭來認識自己。
而孩子也從「改班名」來認識自己!
力里附幼從第一屆就叫獅子班,孩子說:
「真的很多人以為我們是獅子鄉的啊!」
「獅子也不算是我們排灣族裡面特有的物種……」
「這裡有獅子嗎?」「沒有,在動物園!」
2020年因為COVID-19疫情,師生減少出門,
藉此討論下,「尋找自己」的課程便展開了,
他們也認真看待「改班名」,
包含提名、訂定規則、宣傳及舉辦投票,
最後是象徵有力量、有勇氣、充滿活力的新班名──
「pupicul(卜比豬)」出爐!
在改完班名後,
小豬豬還學了編班歌、班徽、班旗、班書……
這些充滿力里個性的課程,
是來自師生不斷討論、孩子在學習區裡的探索,
以及經由身體活動逐漸形成。
原來,小豬豬在幼兒園裡學到這麼多,
那麼,來和他們一起共學吧!
▶上集影片這裡看 https://youtu.be/AlH767EVu64
▶上集電視播出:屏東有線電視第3頻道6/29 22:00、6/30 13:30
▶下集影片這裡看 https://youtu.be/Vr8k75HoBmA
▶下集電視播出:屏東有線電視第3頻道6/30 14:00、6/30 22:00
#本片非防疫警戒期間拍攝
#tag那個知道pupicul意思的朋友
#tag那個會唱歡迎歌的朋友
#春日 #教育 #108新課綱
Lili Pupicul
❤️力里部落文化健康站❤️
七佳文化健康站
#屏東新聞PTNews #掌握屏東地方脈動 #自製節目
校傲屏東 在 Sandy H. 黃小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HEME SONG of "2020 National High School Athletics @ PING TUNG"
▶ Listen on Spotify / Apple Music: https://backl.ink/142568946
經過了數個月的全民防疫,原本預計四月份舉行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終於要開辦了!謝謝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們,也想對所有團結的人民們說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
「KEEP GOING」代表著「堅持下去」的精神。👊🏻
著手寫這首歌前,我和工作夥伴們實際至屏東觀摩國高中選手們練習的樣子。前後看了十幾個運動項目,每個選手的態度、努力和堅決,都讓我感到非常的敬佩。於是我以自身化為啦啦隊的角色寫下這首歌,為所有正在努力奮鬥的選手們,打氣加油!希望你們可以在各自的舞台上發光發熱!KEEP GOING!
// 小玫MV拍攝後記 // 👧🏻
這次有很多新的突破,包含第一次寫運動主題的歌、第一次跟舞團一起出動(我不會跳舞但我很認真練..😂)、第一次有這麼多人一起參與製作!MV所有場景都在屏東取景。屏東的好天氣和大太陽依舊很給面子!運動選手們認真與熱血的神情、學生們陽光燦爛的笑容,讓我感覺回到18歲青春~
感謝潘孟安縣長的邀約,讓我們再次和屏東一起完成一個大任務。
謝謝屏東的大專院校及國高中,提供我們拍攝場地,謝謝屏東縣政府所有幫忙我們的工作人員T__T 謝謝一起完成音樂的老師們,謝謝影像團隊,謝謝妝髮老師,教練、選手們,謝謝舞團、儀隊、演員們!沒有你們,沒有這次的突破!
詞/曲:黃小玫
聽著我的心在跳
一次又一次的淚水和煎熬
陪我度過無數次的挫敗和不停的跌倒
用盡全力往前跑
一次又一次的沸騰和燃燒
渴望帶回家的是新的突破和一點的榮耀
輸贏不是為了比較
認真努力的過程比什麼都重要
經驗是茁壯的養分
我不怕迎面而來的競爭
OHOHOH OH~
KEEP GOING KEEP KEEP GOING
OHOHOH OH~
KEEP TRYING KEEP KEEP TRYING
隨著光的方向我會用力飛
乘著汗的揮灑我會努力追
從山路奔向海洋我都無所謂
我有著年輕靈魂 現在最熱血
狂奔我的主戰場
一分又一秒的節奏在徜徉
陪我衝過無數次的終點還有喝采的聲響
輸贏不是為了比較
認真努力的過程比什麼都重要
經驗是拙壯的養分
我不怕迎面而來的競爭
OHOHOH OH~
KEEP GOING KEEP KEEP GOING
OHOHOH OH~
KEEP TRYING KEEP KEEP TRYING
隨著光的方向我會用力飛
乘著汗的揮灑我會努力追
從山路奔向海洋我都無所謂
我有著年輕靈魂 現在最熱血
☀️出品 Presented by☀️
屏東縣政府 Pingtung County Government x 黃小玫影音工作室 HXM STUDIO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音樂監製|黃小玫 Sandy H.
演唱/作詞/作曲|黃小玫 Sandy H.
音樂製作人|黃榮毅、黃小玫 Sandy H.
木吉他/電吉他| 裘詠靖
電貝斯|孫伯元
鼓|林士捷
鋼琴/合成器|黃小玫 Sandy H.
混音|Andy Baker
錄音| Andy Baker 、黃榮毅
☀️影像製作 Video Production☀️
製作公司|黃小玫影音工作室
監製|黃小玫 Sandy.H、邱于庭 Sunny.C
導演| 黃小玫 Sandy.H、高偉鳴
執行導演|黃瀚陞
製片|高偉鳴、邱于庭 Sunny.C
執行製片|林勇志、吳熾林
製片助理|柯豪善、許育禎、孟欣
攝影|高偉鳴、黃瀚陞、洪敬堯
後期導演 |黃小玫 Sandy.H、邱于庭 Sunny.C
剪輯|高偉鳴、黃瀚陞
空拍|賴奕澤
穿越機| Benny
燈光|黃揚舜、柯豪善、許育禎
場務|林勇志、陳奕臻
醫務|陳曉琦
塔台人員|鄧智鴻
☀️妝髮
黃小玫妝髮|陶莉、奕嬅
臨演、舞團妝髮|溫米口、Evin Pan、Eva
☀️教練及選手
游泳|教練:蘇芫儀 選手:胡思宏 張文瑀
跆拳道|教練:蕭凌逸 選手:龔騰威 徐佑安
網球| 教練:鍾淳珉 選手:鍾汶㚬 林怡汝
韻律體操|教練:林幸潔 選手:游湘宇 曾琬翎 許可昀
競技體操|教練:劉安鈞 選手:李昀儒 周宥澄 林宜蓁 瑪樂芙樂芙 梁宜鈴
舉重|教練:郭羿含 選手:王薏慈 紀芷涵
田徑|教練:藍世群 選手:黃正琦 林志成
滑輪溜冰|教練:林詠翔
選手:郭立陽 劉柏駒 劉鎧睿 鄭之又 傅運佑 李芸錚 莊善茵
桌球|教練:陳永泰 選手:吳佳虹 鍾昀庭
柔道|教練:沈家成 選手:沈奕君 沈奕熙
拳擊|教練:馬文豪 選手:李敏 邱瑜安
射箭|教練:苑成儀 選手:余東諺 溫瑋庭
跨欄|教練:張淑惠 選手:郭健泰 張宏銘
☀️編舞|陳怡琁
指導老師|陳怡琁、張祐倫
舞者|王彥晴、邱郁蒨、柯昕妤、馬晨熙、張洛焄、陳芯瑤、陳亭樺、曾嘉蕊、李雅婷、黃品榛、楊子萱、楊舒晴、黃楹棻、蔡瑛智、賴育葳、胡韓瑩、朱琇文、何珮瑄、余沛庭、林佳穎
☀️儀隊
指導教官:林俊成
屏中|蘇鈺勝 戴嘉豪 郭明勳 謝東荃 黃晢瑀 陳柏廷 黃御宸
屏女|黃亮慈 陳以軒 楊喬雰 胡書嫚 黃佳琪 許茵雅 劉伃庭 黃于玲 許庭瑜
民生|陳玟如 何昱瑩 蔡榮賓 李羿賢
恆春|林政賢
內埔|黃舜揚 沈梓閎 邱城漢 何孟儒 蕭詣輝 刑冠榮 蔡侑哲
☀️臨演|賴怡儒、元家桓、謝尚恒、凡依絲.布娜枏安、徐士桓、陳寧秀、路西法、陳婕麗、黃品瑜、徐嘉聰、魏妤潔、陳妍蓉、劉承昀、戴文彥、謝佳諭、卓聖恩、陳珀、林香漵、張櫂均、廖裕群、黃小洣
☀️特別感謝
潘孟安縣長
吳麗雪副縣長
傳播暨國際事務處
教育處
屏東縣體育發展中心
黃建嘉處長
鄧媜瑛科長
陳締原科長
鍾玉娟科員
郭靜慧科員
張書豪科員
王承光校長
辜泳妍
鄭宇凱
莊阿發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
屏東縣和平國小
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
屏東縣立東港高級中學
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屏東縣長治國民中學
屏東縣立至正國民中學
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
國立內埔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屏東縣立瑪家國民中學
屏東縣私立陸興高級中學
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
☀️小玫的其他影片☀️
・【台湾で会おうね!】我們在台灣見吧! https://youtu.be/MtHwzjZSJxk
・【我們搭阪神電車去吧!】(阪神電車で行こうよ!)https://youtu.be/qI-AILuTbgA
・【海與光】(我們在屏東見吧!)
https://youtu.be/SMXyXMKUBdM
☀️Follow me on: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s.HXM/
Instagram: sandy.hxm
校傲屏東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校傲屏東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