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遙遙無期的星光旅社(艋舺謝宅)
上圖與中圖由張哲生攝於2021年4月3日,下圖由張哲生攝於2021年2月11日。
坐落在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和西昌街口西南隅的星光旅社,早在1999年初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艋舺謝宅」,可惜該屋年久失修,目前僅在其外搭設鋼棚以保護建物,但後續之整修復原工程則是多年不見動靜。
在我小時候,這間名為「星光旅社」的老舊旅館已經沒有在營業(1971年歇業),我曾和鄰居進去玩過幾回,對裡頭的天井印象深刻,關於謝姓屋主的故事也略有耳聞;如今它成了古蹟「艋舺謝宅」,卻已不見天日許久,希望能早日見到它修復後的模樣。(不過,這裡真的有在進行修復工程嗎?)
「艋舺謝宅」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8號,所在之地為艋舺市街發源地「番薯市(今貴陽街二段)」附近,原是一座三落大宅。此宅最初建於清光緒16年(1890年)左右,曾經是著名的「郊行」,掌握台臺北與漳泉間的貿易,對艋舺歷史發展有不少貢獻。
謝宅原為歐陽長庚所有,他於1880年代由福建晉江移民至艋舺,開設「建發船頭行」,專營閩南與北臺灣之間的貨物運輸,因生意興隆,遂於1890年代興建此一豪宅。民國34年(1945年),歐陽家傳至第三代歐陽江淮,因財務日漸困難,又將此宅賣給同窗謝溪圳。
原在廈門開設「建松洋行」作布匹生意的謝溪圳,於民國38年(1949年)返台定居於此,將其改闢為旅社與住家兩用的街屋。
此宅坐西向東,原為泉州建築「三落」帶有「左右護龍」的大厝,後因日治時代拓寬道路,此宅部份被拆,前落成了兩側臨街的三角窗街屋。
民國41年(1952年),謝宅進行整修,將原為船頭行的第一落兩層樓臨街建築修改為「星光旅社」;後又將昔日歐陽家族提供作為貨船船工住宿的第三落,改建成二樓磚木構造的「月光浴室」,但由於浴室需燃燒煤炭而屢遭環保局控告,便於民國60年(1971年)結束營業,於1970年代初期改建為四樓公寓。
第一落的星光旅社除了二樓改成旅館建築的隔間外,主要構造、規模、外觀風貌仍保有1890年代初建時的風格,房間面積分割狹小。屋身修建後,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子使用磚砌,樓板則為傳統木桁架,木結構樑架高大,這種磚木混合構造盛行於日治時期的明治與大正年間。屋頂桁架為西洋式的三角桁架的變形;一樓外側附有拱廊騎樓,二樓則開設弧拱窗;牆面為洗石子材質,兩層樓間有一綠色裝飾帶。
第二進屬傳統閩南式的木構建築,面寬三開間。屋頂為硬山單簷式,並鋪以仰合瓦,採用火形山牆,山牆下有青釉花磚的通氣窗。中廳的樑架為疊斗式構造,兩側木隔牆為仿「閣樓挑台」的做法,收以精緻的格柵欄杆,更有抬高內部屋架的效果。中廳前步口作為前檐廊,內部構架為四桁架,捲棚屋頂,通樑下有透雕的通檖。入口採「三關六扇」門,左右四片格扇,上有螭龍透雕,造型生動,雕工精湛,為艋舺地區所罕見。正廳裡也有雕刻精美的神龕,奉祀祖先及神明,神龕的後方留有「前堂後」,是通往後方院落的空間。
院落間有一天井,被設置為簡單的小庭院,其護欄有石刻造型。天井兩側為廂房,廂房屋頂為平面,其樓頂與第一落後方二樓露台都築有高八十公分的女兒牆,中砌有青釉花瓶欄杆。第一落後方的門板上刻有「松、蘭、竹、梅」等造型。
1999年1月7日,艋舺謝宅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宅第類,以作為清代中葉郊行的歷史回憶,並為1950年代鬧市裡傳統客棧的代表。
指定為古蹟之理由如下:
一、艋舺謝宅為臺北市僅存之清中葉郊行遺構,雖只剩第二進廳堂,但仍具有艋舺商業使之價值。
二、第一進內廳近代改建為旅社,內部為日式風格,亦具有時代特色。
三、第二進為閩南式傳統建築,用料巨大,木彫精美,深具藝術價值。
但該屋因年久失修,目前第一落(星光旅社)外觀施作鋼棚架工程,給予建物保護,尚待修整;後又因前面道路施工使地基下陷,如今老屋岌岌可危。謝家尚有一子孫住在兩側早已破舊的廂房,並開設雜貨舖,正處在老屋翻修和古蹟維護的兩難之中,期待政府能將已被列為古蹟的謝宅早日維修完善。
我在2014年1月19日拍攝的艋舺謝宅:http://goo.gl/FyJ0d1
Search
格柵欄杆 在 金興鋁門窗鐵工廠- 玻璃欄杆及格柵欄杆|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玻璃欄杆及格柵欄杆. ... 造型鋁格柵完美需要堅持,堅持是為了給您更好造型鋁格柵變化多樣性,也具有隔熱、通風、和修飾外觀的效果,不僅延伸了房子的線條,同時也增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