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看起來好緊」:電影《女性日常》揭露的恐怖日常,只有女人才懂】
隨著性別意識逐漸抬頭,女人們此起彼落發聲,從 2017 年的 #MeToo 運動以降,大家開始願意敘述自己被「性騷擾」的經歷。
伴隨眾人談論得越深入,我們不難發現在每一件性騷擾、性玩笑的背後,都隱藏著根深蒂固的父權思想、厭女文化,如若沒有仔細觀察,根本很難發現,連女人自己都沒意識到。
以上,就是芬蘭、瑞典電影《女性日常》想要向觀眾訴說的概念:很多妳習以為常的「日常」,正一步步將妳推向父權泥沼,等到所有女性真正察覺到危機時,悲劇已經形成。
---
《女性日常》是 7 位芬蘭、瑞典女性導演聯手合作,片中有 6 個故事線,穿插呈現 6 個女主角所發生的經歷,她們各自在生活上遇到不舒服的情況,有的顯然是被性騷擾,有的直接是性侵案受害者。
當這些女孩試圖為自己發聲時,卻遭遇到了蕩婦羞辱、漠視、小題大作等外界評論,她們的微弱抗議被放大成張牙舞爪,最後只能噤聲。
她們並不是不想說,是說了之後,結果呢?
至於她們到底遇到了怎樣的「日常」,就繼續往下看吧,漸漸地妳會發現:其實她們遇到的事情,妳也很熟悉。
---
電影一開始,女學生米拉坐公車上學,對面坐著兩位男生旁若無人地大講黃色笑話,她戴耳機沒聽到。其中一名男生看到米拉悶聲不吭,又穿著火辣洋裝,便開始向她搭訕:「妳要不要來參加我們等等要去的派對?」
米拉抱持著不失禮的微笑拒絕,拒絕了整整 2 次,男生依然死纏爛打,於是米拉決定硬起來,她拿掉耳機:「我沒有想去!你們離我遠一點!」
沒想到,這是米拉噩夢的開始。
2 個男生開始對米拉進行不堪的言語性騷擾,一個人直接屈身聞她的下體,「妳好臭,我都聞到妳塞的衛生棉條的味道了!」、「妳看起來『好緊』,穿得絲襪『好緊』喔!」
米拉環顧公車上乘客,眾人彷彿瞬間集體失明,其中還包括女性乘客,最後米拉無助地「被迫趕出」公車,用跑百米的速度怒吼尖叫,沒有人要為她喊聲,她只好自己吶喊、自己吞噬這份恐懼。
---
或許妳會認為,直接在公眾場合被男子當眾羞辱,這種哪是日常?
錯了,電影裡頭所謂的「日常」,指的是我們對待受害者的「態度」跟「方式」,以及加害者嚴重的自以為是、毫無病識感。
對漠視者來說,當見到某人被多數人欺負,相信多數人會選擇明哲保身,畢竟眼前 2 個男人顯然是惡霸,如果我出言指責,他們砲火轉向我、私下圍堵我又該怎麼辦。
至於對這 2 個男生而言,他們可能認為「女生不要就是想要」,況且女孩子還對我笑了,她如果想要拒絕,為什麼不一開始拒絕?假什麼假啊?
通過米拉的遭遇,導演主要想傳遞的對象其實是那群「漠視者」(因為病識感太重的加害者再怎麼講都沒救了)。
當見到類似米拉的情形時,我們是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帶著她逃離危險,像是和司機告狀、起身讓位給那個女孩、直接帶離女孩。
如果擔心被針對,下車後可和對方一起去警察局或是人潮洶湧之處避一避。
漠視,絕對不能被視為一個選項,反倒助長惡行。
---
另一篇故事,聊的是群體對女人的蕩婦羞辱。
公司宴會裡,凱特向其他女同事們訴說自己被公司男同事霸王硬上弓的故事,場面陷入尷尬,女人們面面相趨。
沒想到,一位舉辦聖誕派對的女同事第一反應是:「她(凱特)為什麼要破壞氣氛?我精心籌辦這麼久。」
重點是,其他女同事居然群起響應,矛頭開始轉向凱特,說她不會看場合發言、只是想要贏得注意吧?
這段落讓我看得怵目驚心,女人群起攻擊另外一個女人的場景實在是太熟悉:長得漂亮也有罪、高喊女性主義萬歲又化妝也有罪。
尤其如果事情涉及到「權勢性侵」,大家更是表現得一片祥和,反正受害的又不是自己。
台灣某知名導演性侵女員工,佔據多日社會和娛樂頭條,女員工的上司(也是女性)出面幫導演說話,在法庭上講出:「她(被害者)已是成年人,她如果不想單獨留下,可以明說就好了啊!」
近來某台灣女星口交影片外流,男人相互轉傳不說,我竟然看到很多人在該女星的臉書貼文下方留言「妳這種咖不意外?」、「賣奶女星影片外洩活該啦!」,手機滿屏都被蕩婦羞辱的言論佔據。
電影裡所敘述的日常,一直在發生。
---
近年 #MeToo 成為全球運動,有心人士將其扣上政治正確的高帽,將 #MeToo 污名化,說這只是「女權自助餐」,但爬梳各種新聞事件:衛生局女員工跳樓、林奕含輕生、伊藤詩織遭輿論霸凌、張紫妍自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恐怖故事,到底憑什麼該被噤聲、我們又豈能不談?
電影《女性日常》的用心,就是希望每個女性不要再慣性縱容這些「小事」,因為每一件小事的背後,都是在向後拉低「尊重」的底線。
當我們口口聲聲喊著女權、希望公眾人物能幫我們爭取權益時,但對於自身經歷的每項生活細節,我們有沒有勇氣從自己做起?願不願意去當開槍的那一位?以及,在見到別的女性奮力抗爭時,我們有沒有勇氣給予後備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
「#桃園電影節」《女性日常》放映場次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2020-10-14 (三) 15:40 光影文化館
2020-10-11 (日) 16:10 SBC 星橋國際影城 7 廳
桃園電影節
「桃園學生跳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新聞] 快訊/桃園中原大學「大四生墜樓亡」!븱-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我是中壢人- 桃園市某高中今上午發生一起學生跳樓事件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桃園跳樓新聞2021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桃園跳樓新聞2021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疑課業壓力大桃園中壢某大學女學生跳樓亡 - B1 留言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新聞] 考試未過桃園高中生持刀刺老師後跳樓身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新聞] 疑課業壓力大桃園女高中生跳樓身亡x94m405109 PTT批 ...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新聞] 快訊/疑課業壓力過大!桃園國三女墜樓亡-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爆卦] 大溪高中跳樓...轉自PTT-Gossiping板 的評價
- 關於桃園學生跳樓 在 鏡週刊新聞內幕》高二女輕生父親揭霸凌真相 - YouTube 的評價
桃園學生跳樓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取自《青春正效應》
----------------------------------------------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本書,很適合國小高年級到青少年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作文的範本,裡面所引用的知識,也很生活化。
這篇講到暴力的模仿,家庭暴力常是霸凌的溫床。不過,暴力對待孩子的父母,自有其合理化。
那些父母,內在也有相當多的恐懼與不安,化成惡言與拳頭,傷人傷己。我知道,我一直以來也都看得到,地球人如果任由小我主導,悲劇就會不斷上演。
那些人,想要用暴力來縫補破碎的自尊,越縫越破碎…
記得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常回到自己的身體,去覺知自己正在做什麼,去感受內在的狀態。讓我們平靜安穩,心明眼亮地為自己掌舵。
自尊能用愛縫補,那是我們想走向的最後,也是我們的初衷。祝福您!
----------------------------------------------
【文/蔡淇華】
踢貓/踢狗效應: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
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
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
有一天,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
「他連打我兩巴掌,我被打傻了。」
「你為什麼不打回去?」
「因為……」學生小凱談到自己被霸凌的經驗時,我以為他會說自己太軟弱,想不到他提到霸凌者時,我卻嗅不到一絲恨意。「他也很可憐,學校家訪時,發現他父親常打他和他媽媽。」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這個霸凌小凱的孩子,其實是「踢貓/踢狗效應」的受害者。
甚至,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教書第二年,我體罰一名國中生,結果家長找了電視記者,錄了專訪,當晚新聞就會播出。幸好,我當日下午登門道歉,最後他們決定撤下新聞。
出事那個月,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紛沓襲來。我想起發狂的祖父拿大榔頭敲碎全家電視機、玻璃與磁磚,我想起母親被失去慈悲的父親打到跳樓住院,我還想起自己就讀私立中學時,被老師打到痛得站不起來……
那些駭人的記憶碎片,不僅扎人,而且還內化影響我的行為模式。
洪蘭博士指出,三歲時每個月挨打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兩倍。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我那受日本教育的祖父,以高壓父權的打罵教育教養父親。小學五年級時,有天放學後,我發現家裡的磁磚、玻璃、電視機、電話全被砸碎,母親衣櫥裡的衣服也全被剪破。原來是祖父與父親爭產,拿著大榔頭和剪刀發洩他的不滿。父親的窮凶惡狀也不遑多讓,母親曾多次遭暴力相向。最近帶母親去照X光片時,醫生發現母親脊椎有兩節擠壓在一起,原來是當年父親拿長板凳重擊母親留下的。還有一次,母親被打到從二樓跳下,最後躺在床上一個月才能下床。
剛結婚時,我常思考「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很害怕會成為父執輩的暴力翻版。我到學校服務後,發覺暴力仍嵌在我的D N A中,我的情緒控管有極大問題。三十歲前,我不僅易怒,而且無法控制拳頭。
幸好我願意求助專業,了解人的行為與大腦互為表裡,大腦雖會引導行為,但重複行為傳出的訊息,又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你也有不堪的暴力童年嗎?你也在「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角色間循環擺盪嗎?你也陷入情緒控管問題嗎?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有一天,你的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然後世上被莫名踢上一腳的「小貓小狗」,也會愈來愈少。
.
以上文字取自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832
蔡淇華:把孩子的缺點化為優點,讓教育幫助孩子「原力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zWCIoxjCk
.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桃園學生跳樓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取自《青春正效應》
-\-\-\-\-\-\-\-\-\-\-\-\-\-\-\-\-\-\-\-\-\-\-\-\-\-\-\-\-\-\-\-\-\-\-\-\-\-\-\-\-\-\-\-\-\-\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本書,很適合國小高年級到青少年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作文的範本,裡面所引用的知識,也很生活化。
這篇講到暴力的模仿,家庭暴力常是霸凌的溫床。不過,暴力對待孩子的父母,自有其合理化。
那些父母,內在也有相當多的恐懼與不安,化成惡言與拳頭,傷人傷己。我知道,我一直以來也都看得到,地球人如果任由小我主導,悲劇就會不斷上演。
那些人,想要用暴力來縫補破碎的自尊,越縫越破碎…
記得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常回到自己的身體,去覺知自己正在做什麼,去感受內在的狀態。讓我們平靜安穩,心明眼亮地為自己掌舵。
自尊能用愛縫補,那是我們想走向的最後,也是我們的初衷。祝福您!
-\-\-\-\-\-\-\-\-\-\-\-\-\-\-\-\-\-\-\-\-\-\-\-\-\-\-\-\-\-\-\-\-\-\-\-\-\-\-\-\-\-\-\-\-\-\
【文/蔡淇華】
踢貓/踢狗效應: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
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
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
有一天,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
「他連打我兩巴掌,我被打傻了。」
「你為什麼不打回去?」
「因為……」學生小凱談到自己被霸凌的經驗時,我以為他會說自己太軟弱,想不到他提到霸凌者時,我卻嗅不到一絲恨意。「他也很可憐,學校家訪時,發現他父親常打他和他媽媽。」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這個霸凌小凱的孩子,其實是「踢貓/踢狗效應」的受害者。
甚至,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教書第二年,我體罰一名國中生,結果家長找了電視記者,錄了專訪,當晚新聞就會播出。幸好,我當日下午登門道歉,最後他們決定撤下新聞。
出事那個月,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紛沓襲來。我想起發狂的祖父拿大榔頭敲碎全家電視機、玻璃與磁磚,我想起母親被失去慈悲的父親打到跳樓住院,我還想起自己就讀私立中學時,被老師打到痛得站不起來……
那些駭人的記憶碎片,不僅扎人,而且還內化影響我的行為模式。
洪蘭博士指出,三歲時每個月挨打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兩倍。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我那受日本教育的祖父,以高壓父權的打罵教育教養父親。小學五年級時,有天放學後,我發現家裡的磁磚、玻璃、電視機、電話全被砸碎,母親衣櫥裡的衣服也全被剪破。原來是祖父與父親爭產,拿著大榔頭和剪刀發洩他的不滿。父親的窮凶惡狀也不遑多讓,母親曾多次遭暴力相向。最近帶母親去照X光片時,醫生發現母親脊椎有兩節擠壓在一起,原來是當年父親拿長板凳重擊母親留下的。還有一次,母親被打到從二樓跳下,最後躺在床上一個月才能下床。
剛結婚時,我常思考「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很害怕會成為父執輩的暴力翻版。我到學校服務後,發覺暴力仍嵌在我的D N A中,我的情緒控管有極大問題。三十歲前,我不僅易怒,而且無法控制拳頭。
幸好我願意求助專業,了解人的行為與大腦互為表裡,大腦雖會引導行為,但重複行為傳出的訊息,又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你也有不堪的暴力童年嗎?你也在「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角色間循環擺盪嗎?你也陷入情緒控管問題嗎?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有一天,你的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然後世上被莫名踢上一腳的「小貓小狗」,也會愈來愈少。
.
以上文字取自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832
蔡淇華:把孩子的缺點化為優點,讓教育幫助孩子「原力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zWCIoxjCk
.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桃園學生跳樓 在 我是中壢人- 桃園市某高中今上午發生一起學生跳樓事件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12月6日 — 疑課業壓力大桃園女高中生跳樓身亡| 蘋果日報 ... (更新:新增內容、女學生不治)桃園市某高中今上午發生一起學生跳樓事件,就讀該校的高二女學生,疑因課業 ... ... <看更多>
桃園學生跳樓 在 疑課業壓力大桃園中壢某大學女學生跳樓亡 - B1 留言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爬文啦幹早就發過了伸手牌是不是啦? 學習能力有障礙? ... <看更多>
桃園學生跳樓 在 [新聞] 快訊/桃園中原大學「大四生墜樓亡」!븱-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