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有背部拉傷或撞擊受傷,卻發覺背部隱隱做痛?😰
小心⚠️
你的背痛或許不是「真正的”背”痛」,而是內臟問題產生的「轉移痛」
在這邊說「真正的背痛」,指的是因為外傷或疲勞,造成的肌肉痠痛、椎間盤脫位、韌帶受損、神經壓迫等。
因為神經支配及筋膜走向的因素,臟腑的問題可能會產生背部的「轉移痛」😱
背部這麼大,被臟腑群雄割據成一個複雜的版圖,今天帶你了解一下‼️
{多一分了解,早一步預防💪}
[左上背疼痛🎯心肺系統]
📍心臟缺乏血液供應時,會有沈重的壓迫痛,疼痛不僅會出現在心臟,心絞痛還可能會蔓延至左邊腋下、左手臂、左上或中央背部,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
📍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時,會產生劇烈的撕裂痛,像是胸背被刀子割一般的疼痛。
📍肺臟及橫膈膜出現問題,左側肩頸部的疼痛可能會伴隨呼吸困難等症狀一同出現。
[右上下背疼痛🎯肝膽系統]
📍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肝臟病變...等肝膽問題,疼痛不適可能會轉移至頸部及右側橫膈下的背部。
[左中背部疼痛🎯胰臟]
📍胰臟發炎或胰臟癌,會引起左側胸腰處劇烈且難以忍受的疼痛,容易在飯後觸發。
[胸骨後疼痛🎯脾胃系統]
📍胃食道逆流時,除了會產生胸口不適的灼熱感,還會有胸骨後側的燒灼感
[下背部疼痛🎯腎泌尿系統]
📍腎結石阻塞輸尿管、腎臟發炎、腎臟腫瘤等腎系統的疾病,造成的下背痛可能合併泡泡尿、血尿、貧尿、發燒等症狀。
🔍引起背痛的原因複雜多樣,若情形較嚴重且症狀持續不減退,務必尋求醫師進行檢查及治療。
#中醫養生 #中醫 #中醫師 #穴位按摩 #保健 #健康 #healthylifestyle #health #chinesemedicine #背痛 #內臟 #轉移痛#myofascial #back#pain #人蔘海海中醫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肩頸痠痛讓人抓龍一下好舒服,但沒想到脖子竟然有「死穴」,不小心按到造成頸動脈剝離!脖子是連接最多重要器官的部位,「落枕」是身體的求救訊號,頸椎退化長骨刺嚴重癱瘓、甚至可能是癌症!專家告訴你如何打造好脖子,並找回脖子肌力,免於長骨刺開刀,還可以維持身體平衡減少跌倒風險喔!播出日期:2019/04/13...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妖魔化的重量訓練與Valsalva maneuver
https://startingstrength.com/article/the_valsalva_and_stroke
日前有民眾在重量訓練時昏迷倒地,據推測可能是顱內出血,所以就又有人提出做重量訓練的危險,尤其是需要閉氣用力的重量訓練。
做重量訓練時為什麼需要閉氣用力,是因為要增加體腔內的壓力來穩定軀幹,用以承受重量保護脊椎。這種閉氣用力增加體腔壓力的方法,稱為伐氏操作 (Valsalva maneuver),伐氏操作對血壓的影響分為四個階段,初期會先讓血壓升高,也是大家最擔心的,在維持閉氣10-20秒後,血壓反而會降低,就是之前網路上流傳用力後突然昏倒的影片,最後結束閉氣後血壓又會反彈升高。
重量訓練時會不會造成顱內出血,和之前討論過的主動脈剝離一樣,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可以找得到的文獻資料幾乎都是個案報告。這種顱內出血大多都是因為原本就有的腦血管病灶破裂所引起,例如血管瘤或是動靜脈畸形。而大腦裡面有顆炸彈,本來在任何狀況下就有隨時爆炸的可能,不管是在吃飯、聊天、看電視、性生活。
伐氏操作會不會增加這類腦血管病灶破裂的風險,其實無從得知,第一是案例真的太少,第二是絕大部分的病灶在破裂之前並不知道,目前也沒有便宜良好的方式可以篩檢,所以也沒辦法統計伐式操作所增加的風險。
腦血管會不會破裂,不單只是看血壓的高低,而是要考量血管內外壁的壓力差。重量訓練本來就會讓血壓升高,加上伐氏操作會使得血壓更高。但是根據帕斯卡原理 (Pascal's principle),閉氣用力時所增加的體腔壓力,隨著腦脊髓液的傳遞也會升高顱內壓,使得血管壁內外的壓力差變小,對腦血管反而產生保護的效果。
雖然很多專業機構的運動指引都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重量訓練時不要閉氣用力,但大多都只是專家意見而沒有嚴謹的研究證明,所以伐式操作到底會增加多少的風險,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數據。
禁忌有分為絕對禁忌和相對禁忌,極少數對於重量訓練和閉氣用力有絕對禁忌的心血管疾病,當然就要避免。但大多數只有相對禁忌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療後病況能夠穩定控制的情況下,不見得還是完全不能閉氣用力。況且閉氣用力的程度和時間長短也有非常大的差別,而且不只在重量訓練,日常生活中也無法避免會遇到需要閉氣用力的狀況。
對於只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或是沒有不適症狀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量訓練時發生嚴重心血管意外的機會非常的低,甚至比一般人認為較為溫和安全的耐力訓練還低。過度的強調危險,反而阻卻了病患從事重量訓練甚至一般運動的意願。
所以真正會造成危險的不是重量訓練或是閉氣用力,而是沒有治療的疾病本身。先治療疾病控制到可以訓練的程度,再由輕而重循序漸進的開始訓練,隨著身體素質的慢慢進步,疾病就能有更良好的控制,而能接受更高强度的訓練,形成越來越健康强壯的良性循環。
不是要大家完全忽視重量訓練的風險,而是要以小心代替擔心,謹慎代替害怕。人生難免會遭逢意外,有時意外的發生,只是剛好碰巧在那個時間點,而跟當時在做什麼事情無關。訓練有訓練的風險,不訓練也有不訓練的風險。醫生有時為了避免麻煩和責任,會因為極小的風險而做出過度保守的建議和沒有實質幫助的防衛醫療,希望教練或民眾不會因為過度的擔心害怕風險,而安排從事强度不足甚至是無效的訓練,因此失去從重量訓練獲健康益處的機會。
🔹️🔹️🔹️🔹️🔹️🔹️🔹️🔹️🔹️🔹️🔹️🔹️
重量訓練與疾病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388928908627647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迷 - vasovagal syncope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360202788166926
高血壓與阻力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657567211763814
主動脈剝離與重量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757068611813673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脊椎側彎
(復健科醫師X光及繪畫教室)
近期越來越被大家注意到的馬煩氏症候群,是第15對染色體基因突變的遺傳性疾病,會造成全身軟組織脆弱,最可能會致死原因是主動脈剝離,而因韌帶不穩定,關節過鬆或是脊椎側彎也是在青春期常見的症狀。
脊椎側彎大多為無聲的疾病,會造成脊椎旋轉、高低肩、長短腳,小於15度多沒有症狀,而25度之側彎建議穿背架矯正,而40度以上會壓迫到心臟肺臟,則建議手術治療。
分享上個月門診矯正成功案例:
一位11歲女性因為長期下背痛,無法久坐,被外籍母親帶來門診求診,當時X光照出來脊椎側彎角度為12度,因病人左右兩邊肌肉力量不平均,建議4個月後追蹤。
當時她母親問: 是否很嚴重需要開刀? 醫師回答她: 不嚴重,不用開刀,但需要密切追蹤。
而母親聽到不嚴重不用開刀,就忘記要回診了。
一年後病人因明顯高低肩,腰痛時間更長,再度求診,且常常體育課完屁股跟小腿明顯痠痛,坐姿歪斜不正,而且身高不僅沒長高,還矮兩公分。
再照一次X光,脊椎變成S型側彎,側彎角度為31度,且有骨盆旋轉及長短腳,故會有以上症狀。
當下向病人解釋這需要穿背架矯正及密切追蹤時,病人媽媽崩潰蹲下哭出來,媽媽說: 之前不是說不嚴重,現在我女兒怎麼會這樣? 需要多少錢? 可以讓她正常? 雖然我們沒甚麼錢,但我會請我娘家湊錢.....
我也蹲下來拍拍她們母女的肩膀,回答: 不用擔心,女兒因為還在骨頭發育長高,這時候好好穿矯正背架,骨頭會被矯正回來,她現在一年就增加近20度,如果不穿背架,真的有可能到時候影響到心肺,就需要開刀。現在矯正加上運動都還來的及。
我請病人回去做脊椎伸展和強化運動,量身訂做矯正脊椎背架。
一個月後追蹤,病人再回門診追蹤,脊椎側彎角度進步至17度,背痛及外觀等症狀消失,才一個月駝背及高低肩改善,這位小女孩變得有自信,變成亭亭玉立小公主。 我們建議病人再穿一段時間,在青春期結束以前固定追蹤,或許未來很快她脊椎角度可以回到正常。
在台灣,脊椎側彎發生率是1%,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而女生是男生之4-6倍。因為女生骨頭較軟,相對愛吃甜食或因肌肉力量先天因素較不足,在生長發育時,肌肉和骨頭長的速度不協調所致。
故提醒大家,在國小至國中發生的脊椎側彎不要輕忽,因為此時間骨頭生長快速,可能短間角度嚴重惡化,要定期追蹤遵照醫囑,25-40度可矯正,25度以下可靠運動治療。脊椎側彎不可怕,醫師提醒早期發現即可早期治療。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肩頸痠痛讓人抓龍一下好舒服,但沒想到脖子竟然有「死穴」,不小心按到造成頸動脈剝離!脖子是連接最多重要器官的部位,「落枕」是身體的求救訊號,頸椎退化長骨刺嚴重癱瘓、甚至可能是癌症!專家告訴你如何打造好脖子,並找回脖子肌力,免於長骨刺開刀,還可以維持身體平衡減少跌倒風險喔!播出日期:2019/04/13
★節目來賓★
博仁心臟內科 志森
彰基骨科 偉勛助理
物理治療師 懿昕
中醫師 陳朝龍
汽車達人 Andy老爹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椎動脈狹窄阻塞過度壓迫引發小腦中風!? 健康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頸動脈、椎動脈狹窄阻塞過度壓迫引發小腦中風!? 健康2.0 ... 當心神經發出警訊恐頸 動脈剝離 、腦中風?保護心血管不可缺葉酸!肩膀痛是五十肩? ... <看更多>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椎動脈剝離症狀的問題包括PTT 的推薦與評價
另個常見的症狀是小腦的症狀,這包括早安健康李芸報導提到致命的心血管疾病,許多人都會直接聯想到「主動脈剝離」;不過,位於後頸的椎動脈也可能剝離,導致小腦、腦幹 ... ... <看更多>
椎動脈剝離治療 在 椎動脈剝離(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 臨床症狀很多樣 的推薦與評價
治療 : 椎動脈剝離發生後之急性期必須住院嚴密監控積極治療,因為剝離範圍可能會擴大,甚至波及對側椎動脈或基底動脈。如果病況惡化,可考慮用血管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