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以人本交通環境為出發點,#交通政策的改善與盤點才有意義
「交通」有關的問題,一直是陳情類型的一大宗。但常常的情況卻是,明明就是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卻不斷地在不同的路段或地點重複發生。甚至有時候到了會勘現場,行政單位一秒就可以發現問題點所在,卻仍必須等到議員接獲陳情,排定會勘後才獲得解決,實在太耗費人力與時間成本,應該朝向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在今年7月初即請工務處針對縣內「機車待轉區」及「T字路口」進行盤點,終於在近日收到縣府的資料。但有關於這份資料還是要補充一下,縣府工務處雖然有請各路權單位(包含公路總局、各鄉鎮市公所)提報待改善名單,但因為公路總局屬於中央單位,且公總直接回覆均已行之多年、不宜變更,所以沒提報。
來向大家說明目前收到的苗栗縣轄管問題的分析書面資料:
1️⃣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縣府盤點的資料列了18處路段、97處路口須進行檢討:
#標準不一我好混亂
這邊的問題是,同一條道路上,內側車道禁行機車標準不一致。舉例來說:一條道路從頭騎到尾內側車道可能開放行駛➡️禁止行駛➡️開放行駛➡️禁止行駛。
有可能就是道路起頭未繪製禁行機車標線,到下一個路口突然又有禁行機車標誌。縣府進行盤點的結論是:除地下道、陸橋、快慢車分隔道以外,原則朝向單向2車道開放機車行駛改善。但縣府又補了一句,還是要個別檢討,不通盤適用。
上面這些狀況,你試想騎在一條道路上會有多困惑,也可能讓駕駛人反應不及,再加上不斷變換車道及車流交織時也是交通最危險的情景。再來,看資料發現提報單位幾乎9成是公所,這有什麼問題?就是 # 道路權責零碎化,管轄單位是相較欠缺交通專業、權力較小的公所。公所該怎麼改?能怎麼改?在權責劃分下都很難推動。希望工務處藉由這次的盤點,先就縣府可一致性規劃的地方先進行改善。
2️⃣機車須強制兩段式左轉,縣府盤點58處須進行檢討:
⚠️明顯不合理地方有15處:
竹南鎮:
(1) 科專一路與仁愛路口
(2) 科專一路與大埔街口
(3) 科專一路與大埔一街口
(4) 科專三路與大埔一街口
(5) 科專三路與仁愛路口
(6) 科專七路與公義路830巷口
(7) 科專七路與大埔九街口
(8) 科專七路與科專三路口
(9) 科專七路與科專五路口
(10) 環市路一段與民族路口
頭份市:
(1) 中華路與中華路430巷路口
(2) 中興路與建國路口
苑裡鎮:
(1) 中山路與為公路口
(2) 中山路與大興路口
(3) 中山路與忠信路口
縣府目前主要盤點的問題是因為路口矛盾狀況:例如有兩段式左轉告示牌卻無待轉區、標線繪製矛盾等等。縣府建議各路權單位(就是各公所)優先納入派工改善。最近幾天新聞也揭露工務處先會勘了15處矛盾路口,研議在9月底前完成號誌、標誌、標線等設施配套改善,其中11處擬開放機車直接左轉,並評估保留待轉區,開放機車騎士選擇權。
⚠️依縣府函覆資料,34處T字路口仍高達17處實施強制性兩段式左轉:
檢視工務處書面資料,17處實施強制性兩段式左轉的T字路口路口裡,有5個位於竹南鎮的T字路口(科專一路與大埔一街口、科專一路與大埔街口、科專七路與公義路830巷口、科專七路與大埔九街口、科專三路與大埔一街口)屬於上述路口矛盾狀況,而列為優先改善路口。但仍有12處T字路口未具體回覆是否取消強制性兩段式左轉。
另一個問題是,縣府仍未具體回覆上述這些強制性兩段式左轉的T字路口是否有避車彎設計?這個問題主要是針對某些路口待轉區設置不當導致機車停等時會外溢在直線行駛車輛動線上,我認為應該優先改善這些明顯會讓用路人深陷交通險境的路口。
#從源頭落實人本交通環境的概念,#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在收到這份縣府的資料後,也特地向第四維度 Photography討論交通建議,也發現待轉與否、T字路口其實只是表象的初層次問題,最主要還是 #回歸整體交通規劃適當性評估。
舉例來說,我常常開在一條路上,卻要擔心我前方車子是不是要左轉?在變換車道時又擔心與右側車流交織的風險。而當我要左轉停等時,又膽顫心驚是否會被後方車輛追撞。檢視目前道路實況,雖然很多道路有兩個車道可使用,但因為未設計左轉車道,往往導致左轉車輛佔用了內側車道,實際車流效益可能連一車道都達不到。因此,固守車道數量為依據,而忽略回歸整體交通規劃適當性評估,實際上反而有害於車流效益,影響層面也不容小覷。
另一個層面是,道路設計回歸用路人於路口時能否保持左右視野暢通、確保行車安全、路側設施(實體人行道)檢討、整體交通規劃才是最為重要的。倘若現況道路設計讓用路人深陷交通危機,這才是最需要討論的癥結點。
我樂見工務處在對於道路規劃、機車行駛部分有檢討計畫,接下來我也會向工務處追蹤後續改善狀況。另外光軒議員也向議會提案成立專案小組,我也會將上述交通概念與建議帶入專案小組進行討論,期待這個好的開始,一起打造縣內更安全友善的交通環境。
「標線型人行道繪設原則」的推薦目錄:
標線型人行道繪設原則 在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進步需要全面累積,就不能積小敗為大敗 】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是 柯文哲 市長任內的重要政策,其中綠色的標線型人行道是大家最直接能看到的改變,但還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
《改善計畫》將里長及里民的意見當作重要參考,但實作上常因為折衷而讓綠色人行道不能設置在同一側,或是設置在有許多障礙物的地方。導致行人要涉險穿越馬路,或是閃避障礙物,讓綠色人行道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因此我在上週部門質詢,便建議交通局應該要從兩個方向著手改善:
硬體部分,可以將繪設原則納入以下規定:
✔ 在同一路段繪設時,應繪於同一側。
✔ 如不得已換側,應設置「停車再開」標誌。
✔ 繪設範圍內如有妨礙行人通行之障礙物,應限期清除。
✔ 繪設於巷道時,速限應降到30。
軟體部分,研議制定《巷道行人安全計畫》包括:
★ 執行巷道測速或有效防止巷道內超速之作為。
★ 提升駕駛人對「停車再開」標誌的認知及遵循性。
很高興局長也認同這樣的想法,當場就答應會納入規劃。
其實市政就是這樣,制訂時未必會知道有什麼執行上的困難,只要在過程中不斷的反應及溝通,就能一步步讓政策變得更好。
如果你知道有什麼市政問題需要改進,歡迎私訊或透過表單跟我說 ▶ https://yingmeng.pse.is/GNVJ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