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新的評論文章😎😎😎
https://apps.orangenews.hk/app/common/details_html…
【來論】誰在縱容大律師玩無爭議焦點的「文字遊戲」?
議事堂
2020.10.14 15:41
文:龔靜儀
2020年10月12日, 終審法院退休法官烈顯倫再次撰文批評司法機構,並在文章中直指日前高等法院原訟庭在審理唐英傑案的人身保護令申請時,原本只需簡單指出拘留命令是否有合法性,但實際上卻以長達25頁的判決書,去陪同大律師玩「無爭議焦點」的「文字遊戲」。烈顯倫一針見血地直斥,香港法院程序缺乏約束,未能以一種普通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有效、清晰地作出判決,確保堅定不移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為何部分大律師永遠沉溺的玩弄「文字遊戲」? 其實,每宗案件都會集中有一個或多個「爭議焦點」。 案中無需要爭議的地方,與訟雙方按理也不該再花費時間, 及沉溺在無謂的爭論中,浪費法庭的寶貴時間。 正因為部分大律師反覆地在各級法院,不停扡玩弄着「文字遊戲」, 將本來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審訊程序,拖長數倍;這些大律師背後的動機,究竟是否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 因而將大量與案中「爭議焦點」無關的內容,也帶上法庭?
在預備書面陳詞的時候,也因為可以利用無謂的內容,及多援引一些與案件的「爭議焦點」沒直接關係的案例,再加上長篇大論的討論及引述,從而將陳詞的內容及頁數增加,提高自己的收費。 這些法律觀點及案例, 對大部分客戶來說, 也是艱深難明, 亦難以分辨是否真正可以幫到他們勝訴。 不管怎樣,要是這些案件的大律師是客户自行付款私人聘用的, 便需要因為代表大律師花上較多時間在出庭應訊、完成書面陳詞及進行法律研究等方面,而支付出較多的大律師專業收費。
如果案件中的客戶是成功申請到法律援助的,大律師的專業收費便要由納稅人支付。也由於這些大律師在庭上無無謂謂、不着邊際、愈講愈遠的長篇論述,令到不少法庭時間被平白浪費了, 大大地打擊了法庭處理案件數目的效率, 也拖長了其他案件等候聆訊的時間。 另一方面,這類大律師的「文字遊戲」,也會不合理地加添客戶或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其實,要是法院把關得力, 那些大律師便不能夠再用這種「把戲」來賺取「不義之財」, 法院可以處理的案件數目,也可以大幅增加。
烈顯倫退休法官在撰文中引述唐英傑訴香港特別行政區(Tong Ying Kit v HKSAR, HCAL 1601/2020,21/8/2020)一案,案中被告涉嫌於2020年7月1日在警方防線處瘋狂駕駛其威力強大的摩托車,結果導致三名警員嚴重受傷。當時,被告背着一個背囊,上面插上一枝黑色旗幟,並印有「光時」的白色標語字樣。被捕後,被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及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2020年7月6日,被告的保釋申請被總裁判官拒絕了,案件被押後至10月6日再次聆訊。8月3日,被告向高等法院原訟庭申請人身保護令,要求政府一方說明其遭拘留後不被釋放的理由,政府一方引用了7月6日總裁判官的命令來作為說明的原因。
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周家明和李運騰在他們共同的判決書中裁定:「毫無疑問,總裁判官享有《裁判官條例》第102條下的合法權力或權威……來下令將申請人羈押,等候下一次聆訊。由於申請人的拘留是依據裁判官在日常履行司法職能時所作出的命令,因此毫無疑問他的拘留有合法權限……上述討論足以處置本申請。」烈顯倫認為要是判決就此結束,理應可以完全有效地完成處理整宗案件。
不過,法官周家明和李運騰卻在判詞中續稱:「出於對大律師細緻意見的尊重,我們將處理戴啟思先生提出的支持申請人申請人身保護令的理據。」接着,是長達25頁的判決書,分別援引了加拿大、英國、毛里裘斯、香港等多地的判例,還有聯合國關於毒品和犯罪的出版物以及《關於《歐洲人權公約》第六條的指引》。法官在判決書第61段,提到了1967年一個從錫蘭上訴至樞密院的案例 Liyanage v The Queen,兩位法官一方面表示這宗案例無助於申請人;但另一方面卻花上了長達兩頁的篇幅,去詳細討論該宗案例 ! 中國自古以來有一句說話:「面係人地俾,架係自己丟。」
若是案中的大律師在庭上及處理案件時,以一些似是而非、不着邊際的「歪理」,拖長案件的審理時間,及增加書面陳詞的長度及呈堂案例的數量,藉此多賺取一些金錢回報,法庭根本犯不着對其「處處維護」,更不用慷納税人之慨,去「予以尊重」,將那些「冗長兼離題萬丈的廢話」去美化為「大律師的精細意見」,再在庭上或判詞中予以「冗長乏味」的駁斥。因為此舉會替那些本應被立即拒絕的所謂論點「提供氧氣」,法院也會因而會為大律師畫出了一個「新的遊戲場地」,法官亦淪為了縱容大律師沉溺在法庭上玩弄無爭議焦點的「文字遊戲」元兇,以一篇又一篇的「歪理」繼續去「挑戰法律」。
為何不少法官不能本着以真正的法律公義及大局為重,以一些斬釘截鐵的批評,如「 有關一連串援引的案例,未能協助到大律師代表一方的案情」、「 大律師的論據離題萬丈」等。如此一來,法官在撰寫判詞上的時間,理應可大幅減少, 如可以長遠地改善所有大律師這類的陋習, 對於改善司法效率,當然會大有幫助。另一方面, 如此「斬釘截鐵」的評語,更可以令到該等大律師的客戶,清楚知悉代表大律師是否真正地用合理、持平的論據去幫助自己勝訴。
烈顯倫退休法官在文中亦進一步批評,唐英傑的代表大律師提出最離譜的觀點,可能就是《香港國安法》僅以中文公布,沒有正式的英文版本,而只有一個非官方翻譯版本,故國安法在港是「無法觸及」,並且無效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論點? 在香港,中文和英文都是法定語言,因此《香港國安法》不一定要有官方英譯版本。 代表唐英傑的外藉資深大律師如此的論據是否合情合理, 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
作者為執業大律師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CK Li
編輯:Dleu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
樞密院英文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分鐘看中英 習主席連說四段故事 例證中英關係發展之源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0日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時強調,回顧兩國交往史,中英關係發展的源泉來自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誼。
習近平主席一連講了四段故事,以此例證兩國關係發展之源。這四段故事的跨度從二戰直到今年秋季,各有含義,耐人尋味,而最終的落腳點則是 “正是得益于無數中英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中英關係才能跨越重洋、發揚光大”。
央視新聞新媒體特別梳理了這四段故事內容如下:
故事之一 諾曼地登陸中的中國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24名中國海軍學員參加了諾曼地登陸戰役,他們不畏艱險,英勇善戰,受到邱吉爾首相嘉獎。
故事之二 林邁可:一位“白求恩式”的英國朋友
1937年底, 28歲的英國青年學者林邁可由加拿大乘船前往中國任教,同船的還有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後來,林邁可也成為了一位“白求恩式”的人物。
中國抗戰期間,林邁可利用自己作為外籍人士的特殊身份,為根據地購買和運送了大量藥品以及無線電通訊器材。以根據地軍民急需的治瘧疾藥“奎寧”為例,當時中國人在藥店只能以“克”為單位購買,而林邁可一次就能幫八路軍購買幾十斤。
八年抗戰中,他一直通過報刊、外交途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管道,寫了大量介紹根據地人民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章,至今在英美檔案館裡還保存著大量他當時的文字材料。
故事之三 中國疫苗挽救英國護士性命
今年初,英國護士克羅斯在非洲從事志願服務時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中方應英方請求迅速作出特殊安排,將最新研製的藥劑緊急送到英方手中,克羅斯因此戰勝病毒。
2015年3月27日,據BBC報導,被檢驗感染埃博拉的一名英軍女性醫務人員安娜•克羅斯(Anna Cross),經過中國抗埃博拉藥物MIL-77治療後,在被確認已經沒有病毒之後出院。此前她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接受治療,她是世界上第一名接受中國製造的實驗性藥物MIL-77治療的患者。院方表示,他們是在非常謹慎的考慮下,選擇使用這個實驗性的藥物。
故事之四 為愛千里行走的麥克•貝茨勳爵
麥克•貝茨勳爵,現任英國內政部國務大臣、樞密院顧問官。今年7月,他和夫人從北京出發,歷時71,總行程1701公里,從夏天走到了秋天,最終抵達——杭州。
麥克•貝茨把這次徒步中國的活動,定義為“為和平行走”。今年是首屆中英文化交流年,也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希望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和平,提醒人民記住那場可怕的戰爭,記住戰爭帶來的可怕後果”
71天的行走,絕非易事,在這其中,麥克•貝茨經歷了酷熱高溫、蚊蟲叮咬、水土不服、滿腳水泡等困境。但徒步也是收穫愛心的過程。71天的行程,貝茨夫婦募得了50萬元人民幣捐款,他們將募集到的善款捐贈給了徒步沿途所訪問過的中國紅十字會、“關愛抗戰老軍人行動”專案等。
#XiUKVisit #XiJinping
樞密院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義大利語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又譯聖彼得大教堂)與容納教會歷代收藏的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位於其中。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英文:Arch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是教宗主教座堂。西斯廷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英文:Sistine Chapel)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羅馬的其他教堂,修道院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歷代重要聖物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萬神殿(Pantheon)是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裡帕為了紀念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而建造的。這座廟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萬神廟至今還是一個教堂,這裡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同時也是世界各國觀光客們競相參觀的地方。
羅馬競技場(Colosseo,英語:Colosseum)由維斯帕先皇帝下令興建,於80年建成大圓形的競技場。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鬥獸士之間淒慘悲壯的角鬥,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死人犯,而這樣殘忍的大眾娛樂活動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後共約有七十萬人死於競技場。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加上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現在殘缺的模樣。
羅馬廣場(Foro Romano, 英語:Roman Forum)曾是古代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羅馬城和羅馬帝國政治權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反映了整個羅馬歷史的面貌;帝國議事廣場是羅馬論壇的一系列擴展建築,建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位於其間。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建築物,位於廣場北側,由皇帝馬克森提烏斯始建於308年,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完成於米里維橋戰役擊敗馬克森提烏斯之後。
帕拉蒂尼山 (Palatino, 英語:Palatine Hill) 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其為現代義大利羅馬市裡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高約4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意為「大競技場」)是羅馬共和時期第一座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可容納300000觀眾。競技場大部分建築已被拆毀,僅有東端一小段看台地基殘留。
卡拉卡拉浴場 (Terme di Caracalla )(建於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時擁有花園、健身房、會議廳、圖書館和理髮店等服務設施,是個古代的公共娛樂場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的技術問題在當時都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的卡拉卡拉浴場仍用於夏季歌劇演出。
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曾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紀時改建成一座城堡。
塞維安城牆(Mura serviane, 拉丁語:Murus Servii Tullii)是羅馬的一道城牆,塞維安城牆用大塊凝灰岩砌築,城牆高達10米,底寬3.6米,據信有16個大門,其中許多只在著作中提到。現存的城牆建於公元前4世紀。
奧勒良城牆 (Mura aureliane)。修建於公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在位時期。高16米,城牆擁有383個塔樓、7,020個垛口、18個主要城門,5個邊門、116個廁所,以及2,066個對外窗口。
亞壁古道 (Via Appia) 修建於公元前4世紀,是古羅馬城通向卡拉布里亞的主要公路。路兩旁有眾多古代遺蹟,其中有埋葬有50萬早期基督徒的San Callisto墓穴。
國立羅馬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Romano)有四間分館。分館之一是古羅馬時可容納6000多人入浴的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遺跡。另外三個展館分別是Palazzo Massimo,Crypta Balbi以及Palazzo Altemps三個地方。四間博物館陳列著希臘、羅馬時代的大量雕塑,馬賽克。古羅馬雕塑的館藏世界最豐。
特拉斯提弗列街區(Trastevere)該地區是羅馬的第13區, 位於台伯河西岸,以精釀啤酒酒吧,工匠商店,小餐館,經濟型酒店和住宿加早餐旅館聞名。 狹窄,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充滿魅力,在主要廣場外,夜晚該區域可能非常安靜。 隨著傍晚的臨近,街頭藝人,詩人,大鬍子的滑板手和興高采烈的喜樂演員,以不顧一切的熱情,紛紛湧入街區的無數俱樂部,酒吧和廣場。 該地區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社區之一。
其他受遊客歡迎的地點還有許願池和它的18世紀巴洛克噴泉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建於1732年至1762年),高約26米,寬約20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
除此之外還有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威尼斯廣場 ( Piazza Venezia), 鮮花廣場 ( Campo de' Fiori)等多座大型廣場,18世紀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和廣場上的西班牙階梯 (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英語Spanish Steps) 曾是電影《羅馬假期》的經典取景地。
現代羅馬的大部分著名建築都位於城市的外圍,如法西斯墨索里尼時期興建的EUR區。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館等,城市西部的10層居住樓Corviale(建於1972年至1982年)是全歐洲最長的高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