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慎入)
新作《致:看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的前言,原文其實寫於2019年2月左右,為了那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而寫。
還記得那天一邊寫,眼淚一邊流過不停。
兩年後回看,邊看邊微笑。成長,就是這麼的一回事吧。
//我曾經離開過電影圈接近十年的時間,幸運是,香港電影還是給了我一個回來的機會。
我2000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電影電視學院,主修編劇。畢業後,我趕上了香港電影高峰的尾班車,拉著師父馬偉豪導演的手成為一位電影編劇。托馬導演的支持,半學半寫的情況下, 我在《新紮師妹》、《下一站…天后》等等十多齣票房很好的電影上,算是留下了名字。
在那段日子當中,大概2004年左右,某日我於柴灣Cinedigit休息室的窗口,看見一班男人在柴灣碼頭練龍舟。那個畫面很有型,我又想起好像香港這麼多年來都未拍過龍舟,於是我向馬導演提議,想寫一個關於龍舟的劇本給他拍。那時我是一名月薪的編劇,即是劇本拍不拍,開不開得成都有人工。馬導演很好,我在繼續受薪的情況下創作了一個自己很想寫,但又不知甚麼時候才會開拍的劇本。
終於,這個故事一直都未有機緣開拍;終於,又過了一兩年,我自覺是時候獨立了;又終於,遇上合拍片的浪潮,風高浪急之間,我跌了出大海,失業了。
有段時間,我沒有收入,連屋租都要靠太太去支付。我試過向不同的中學發傳真廣告,說有人寫過電影劇本,可以到學校教寫作班,但最後一個回覆都沒有;試過明明不熟攝影機操作,卻替人頂腳去當婚禮攝影師的助手,最後竟然拍不到新人合巹交杯的一刻(現補祝他們白頭到老,永結同心…)。
後來,可能上天知我都窮到一個點了,於是安排了我入職香港賽馬會,從事賽馬節目的監製工作。我要完全離開電影世界了。還記得見工成功後,穿著西裝離開馬會總部的一刻,腦海突然響起了一句:「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那時我才明白,《海闊天空》從來都不是一首勵志歌。
馬會真的是我的恩人,那時候的我突然由一個窮人變成薪高糧準的西裝友,還有很好的晉升機會。我有一刻相信過我已經放下了電影,我刻意迴避所有電影圈的人,還暗笑過一些還在圈中打滾的人根本是戇居,我努力在馬會構思了一些新的賽馬節目,找沒人想過會與賽馬有關的柳俊江來當主持,甚至打算一不做二不休,認真研究賽馬,狠狠地讓自己成為一位馬評人。
然而就在我把自己埋藏在約翰摩亞的馬海戰術與告東尼的見習騎師減磅戰略之中時,我在娛樂版中看見曾經並肩作戰的鄭保瑞導演宣佈開拍四億的《大鬧天宫》,我差點思覺失調。我很羨慕,我真的很羨慕。
在某個盛大的賽馬日中,我以馬會職員身份負責拍攝到馬會廂房領獎的嘉賓楊千嬅。我掙扎了好久,我究竟應否上前打招呼?至少八年沒見,而我那些年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編劇,她未必會記得我吧。她的新助手很有禮貌,但看著我這個冒昧上前的馬會職員也露出面有難色的樣子,怎料這時千嬅看見我,在座位彈了起來,親切地問:「陳詠燊(他從來都喜歡叫我的全名),點解你喺度嘅?」
多謝楊千嬅,那一刻其實我感動到想哭。之後我們談了一輪湊仔經(都成為父母的年紀了),最後不知怎的,我突然說了一句:「我…總有一天會回來拍戲的。」她以招牌笑容笑著答:「你咪講到咁咩咁啦!」
其實「咩」係「咩」?我不知道,她都應該不知道,但其實很多事,都不是真的很「咩」而已。要做,總會做到。
之後,鄭保瑞的《大鬧天宮》拍了很多年,而剛巧在她終於上映的那一年,我也終於找到了機緣,離開了馬圈,在減了部份人工的情況下,到了一間電影學院,一邊教書,一邊重拾一些電影劇本的工作。
又過了幾年後,與摯友《樹大招風》編劇龍文康的一次聚頭中,他提我:「不如你開戲啦,你有冇劇本好想拍。」我想了想,答道:「有。」
《逆流大叔》是一個關於在困局之中,重新去找清楚自己方向,從而再去面對困難的故事。多謝馬導演,多謝我自己。原來《逆流大叔》的劇本,是2004年的我,穿越時空14年,送給2016年的我的禮物。
首映當天,因為拍照的原因調了位,巧合地坐了在柳俊江的旁邊。柳爺笑著問:「我在馬會認識你的時候,你有想過會有今天這個情境嗎?」我忘記我當下怎樣答了,大概意思應該是──世事難料。
柳爺之後在他的專欄提到這一幕,他說我自己根本就是「逆流大叔」,我初時也浪漫得對號入座了好一會兒,然而之後越來越發現,其實我的人生,未算逆流過。失業時,有太太支持;轉了行,其實都有準時出糧,同事也對我很好──我其實也只不過是跟著水流轉了個彎,看了十年其他的風景,之後回到自己最應該到的地方,與大家重遇而已。
戲中有很多對白都是我自己的心聲,其中一句是:「在直路衝前很容易,要扔到一個靚嘅急彎,先至最考功夫。」
人生又好,香港電影又好,香港也好,其實現在未必是逆流,而是在彎位衝前中。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去,去轉好這個彎。如果在馬會工作真的算是我的低潮期,以下這一個道理,正正就是我在馬場學懂的──走在急彎,你才有機會搶進内檔,反超前。
多謝馬偉豪導演,多謝江玉儀小姐,多謝鄭保瑞先生,多謝楊千嬅小姐,多謝馬會的陳王靜敏女士,多謝精英大師,多謝龍文康先生,多謝吳煒倫先生,多謝柳俊江先生,多謝HKDI,多謝香港演藝學院;
多謝古天樂先生,多謝鄧維弼先生,多謝廖婉虹小姐,多謝吳鎮宇先生;
多謝媽媽,多謝爸爸,多謝佳叔,多謝我太太。
多謝香港電影。
我們一起轉好這個彎。共勉。//
與每一位電影人、香港人共勉。
原文刊於《第三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特刊》內之「新晉導演筆記」
現收錄於《致:看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
八折優惠網購連結:https://www.signer.com.hk/product-category/%e9%99%b3%e8%a9%a0%e7%87%8a/
同時亦於各大書店有售。
亮光文化 Enlighten & Fish
照片:攝於電影《我家有一隻河東獅》(2002)拍攝現場,馬偉豪導演與我。
那年我25歲。
樹大招風電影意思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同凡響》觀後感分享,全力推薦!)
「到底咩先係真正嘅融合?」(極輕劇透)
—
究竟「融合」,應唔應該再係香港嘅禁忌呢?
—
《非同凡響》喺呢個時代嘅香港出現,如果你明白編導喺呢套戲入面灌注嘅用意,注定佢會係一套非凡嘅作品。呢套戲目前嘅場數唔多,開畫日都係一百場鬆啲,討論或者口碑亦未見好強,所以喺第一段嘅文字就懇請大家可以LIKE、SHARE同COMMENT,或者TAG你想同佢一齊睇嘅朋友入嚟,愈多互動,呢篇介紹嘅文章就可以傳到更遠嘅地方。
—
《非同凡響》以最樸素嘅手法,向觀眾去講咗一個最真摯嘅故事,主題係教育,但又超越教育。唔單止講BAND1學生,仲講埋BAND3爛仔學校,同埋特殊教育嘅學生。故事講及三個類型學校嘅學生因緣際會需要走埋一齊,合作去搞一個音樂劇,過程入面需要共融,同近年大行其道嘅「融合教育」相呼:每間學校都需要收一定數目嘅SEN學生(SPECIAL EDUCATION NEEDS),呢班學生有特殊教育需要,可能佢哋有自閉症,有過度活躍症,天生智力處於一個比較尷尬嘅水平,但佢哋需要同「正常」學生一齊學習,融合於「正常」嘅社群當中。
—
《非同凡響》故事嘅套路,其實同上兩個月大受歡迎嘅《逆流大叔》類似,都係一班人各自有自己嘅問題,但需要完成同一件事,而喺完成呢件事嘅過程當中,每個人都有得著,或者從自己面對嘅困境入面搵到啟示,結果係點都唔再重要,重點在於理清未來嘅方向。
—
《非同凡響》入面一個最核心嘅概念,就係「融合」,究竟有智力障礙嘅學童有無可融合到去主流學校嘅學習入面?就算呢班小朋友幾努力,都無可能好似一般人咁聰明,反應咁快,咁識人情世故。而故事嘅重點,就係每個人都應該要搵到適合自己嘅跑道,每個人只要搵啱方向,就會有「非同凡響」嘅可能。
—
《非同凡響》最精彩嘅地方在於真誠,在於電影意義同形式嘅相通。故事講「融合」,唔單單係口講,而係喺電影入面真係搵咗一堆接受特殊教育嘅學生去做小演員,同其他演員同台演出,而呢班小演員嘅表現,光芒甚至超越咗其他「正常演員」,因為佢哋真係做番自己。小朋友們雖然戲路未必可以好廣,但做啱角色嘅話,就可以非同凡響,於此,我強烈推薦電影主角謝珈朗小朋友角逐下屆金像獎演員獎項。
—
呢班接受特殊教育嘅小朋友雖然有自己嘅缺憾,但唔代表佢哋無長處,直率可愛,坦率而體貼,比起功利嘅band1生嚟講,佢哋係天使。而講起「融合」,我無可避免諗起「中港融合」呢一樣嘢,然後諗起《十年》同《樹大招風》嘅歐文傑導演。大抵因為過去嘅作品,歐導演嘅新作,無辦法喺大陸上畫,但恰恰呢套新作,就係講「共融」。
—
所謂「融合」,意思唔係兩者融為一體,將我變成你,你變成我。個意思反而係相反,正正係因為每個人,每個地方都係獨一無二,所以先要彼此互相理解,先要互相傾聽,然後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正如《非同凡響》入面專業演員同小演員聯袂演出,效果非常好。
—
再諗遠啲,我就聯想起「一國兩制」,唔係要唔妥大家,想食咗對方,大家天生根本就唔應該係敵人。而係大家都有自己嘅長處,各自修行,目標唔需要一樣,但必要時又可以互補長短。尊重一國,承認兩制,唔係就係制度嘅初衷嗎?呢份投名狀,就睇吓大家領唔領會到了。
—
非同凡響 Distinction
歐文傑 Jevons Au
余香凝 Jennifer Yu
KaKi Sham 岑珈其
谷祖琳 Jo Koo
歐錦棠 Stephen Au
Fish Liew 廖子妤
游學修 Neo Yau
肥腸
易健兒 CreamyYick
陳曾寧 (Ning Chan 朴智妍)
阿妹 岑樂怡
張蔓姿
劉玉翠
Dominic Lam
Golden Scene Co. Ltd. - Film
陳海寧 Isabella Chang Ning
樹大招風電影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初去逛金門時,沒能先聽ㄕ父,說他與軍中樂園的經歷,而且當時也不瞭解那段歷史,如果有,我應該會收集更多當地資料吧?
這段我現在看來充滿像打了雞血後的激動吐嘈,是當年我的筆法,呵,現在的我可能會寫得含蓄許多。(這是我比較收斂的成熟?還是我拼勁下降的老態?還真難講。)
轉載給大家看看以前第一年當老師的老ㄕ在幹些什麼,也是給自己看看以前的我和現在的差別。
有些時候,我懷念及羨慕比現在更年輕的我;更多時候,我希望自己成為更好的我。勉之,勉之。
金老ㄕ的金門遊記 戰場以外篇
我想大家透過身邊的朋友
大概都知道這10年來的國軍online生活
培養出長輩們所謂的「爽兵」
老ㄕ我
就不只一次聽到長輩們說
「現在的兵都不是兵,逆砍砍那是什麼樣子……」
長輩要這麼說
小輩的我們比較沒有反駁的空間
畢竟以前當兵要當2年
畢竟以前我們跟對岸還是作戰形態
而在國防最前線的金門
國軍薯淑們
更是
白天加強操練
晚上站崗加班
甚至各處防備對岸傳說中的水鬼
真是太膩害了……
去了一趟金門
我要說
上面那些話 都、是、扯、淡!
當然
我還是要強調
以前的金門
真的就是國防最前線
我們這有10萬大軍
對岸也是三面包夾
要說緊張程度或是操練程度
的確不是今天的金門駐軍可以相比的
不過……
正因為有這麼緊張的生活
我們中華民族最悠久的文化
摸魚
也在那段時期
有了最大程度的體現
本次旅遊介紹
老ㄕ就要帶大家看看金門另一番的戰地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軍中不可缺少的
就是娛樂設施
現在的國軍有電視
以前的國軍則有休息室
論金門最大的軍事休閒勝地
莫過於金門的古蹟建築
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
顧名思義
就是一個叫陳景蘭的有錢人所蓋的洋樓
要說這陳景蘭也著實了不起
清朝時代的金門
那真是一個窮逼聚集的地方
許多人就懷著賺大錢的夢想
跑到了南洋一帶
當然
絕大多數都在南洋成為了窮逼
但總有少數人竟然真的賺了大錢
陳景蘭就是一個窮人去南洋
突然一夕之間翻身變好野人的最佳代表
本著對家鄉的情感
這些翻身的好野人會在金門蓋棟洋樓成為家族居住地
而陳景蘭洋樓
正是眾多洋樓中我個人認為
最為大氣也最為高貴的洋樓建築
不過
樹大招風
陳景蘭後來跟葉問一樣的下場
到不是說
陳先生後來學武功發揚了陳家拳
或是陳先生跑去跟外國拳擊手PK
而是在日本人入侵時
陳景蘭洋樓被日本人強佔
作為軍事基地
(葉問的第一集也有著這樣的橋段)
但陳先生更衰的是
好不容易日本人走了
結果接下來國軍看到洋樓
覺得也挺順眼的
就繼續佔領下來
(我懷疑葉問是不是也有同樣經歷)
而且由於洋樓附近風景優美
索性也不做軍事基地了
而是改成……娛樂中心
我說當年的國軍薯淑真是太幸運了
這就好像
你去現在的帝寶叫裡面那群天龍人滾蛋
然後把他們的豪宅變成你當兵的遊樂場一樣
比起現在的國軍娛樂中心
什麼叫地段?
什麼叫享受?
參觀陳景蘭洋樓
你可以在裡面找到
醫務室
冰菓室
甚至還有撞球間
在眼前的超級無敵海景下
吹著令人舒爽的海風
手中握著球桿
嘴巴吃著冰
偶爾叫冰菓室的美眉們 (當時冰菓室有規定一定要由女性當服務員)
趁機陪一下國軍薯淑……
再說一次
什麼叫地段?
什麼叫享受?
(不過還是要強調,當年國共對峙,軍隊是真的隨時要打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下來這一段
是提到軍中
呃……某方面的娛樂
我就這麼說一下前提吧
金門全盛時期駐守10萬大軍
這10萬軍隊
可不是擺著當國慶日校閱用的
而是真得隨時
要跟對岸的軍隊對幹
其實
戰爭很可怕
我想這我不需要解釋
但!
等待戰爭更可怕!
在未知的恐懼中
日復一日的戒備以及忍受著非人道對待
(其實不管哪一國軍隊都有整兵文化)
(而備戰時期,整兵只會比現在的洪下士更慘)
10萬個純爺們
自然需要抒發的管道
而這些純爺們
如果有女朋友
早就不知道多久沒聯絡或是兵變了
沒有女朋友
每天這麼大的精神壓力加上相處的都是純爺們
我想
他們都會有
呃……某方面的需要
電影「夏天協奏曲」
裡面的主角
他的媽媽有著嚴重的精神病
原因
是一位金門士兵跟她交往並發生關係
但最後卻無情地拋棄她回到台灣
當地的地陪朋友這樣跟我說:
「在上一輩時代的金門,這種事情很常發生。」
另外
我國中時期的歷史老師
他告訴我
他翻閱以前的新聞資料
其中一條新聞是
「一位金門士兵XX了70歲阿嬤」
大家可能會問
「是有這麼飢渴嗎?」
老ㄕ查了一下資料
原來以前的現役軍人是不准結婚的
你總不能叫老士官長
除了當軍人順便還要兼差當和尚吧?
當年的國防布
不好意思……打錯了,是國防部
還是有些尊嚴的
有些事是不能發生的!
但實際上,軍中也的確是有某方面需要的!
所以
一個時代性的產物出現了!
軍中的樂園
特約茶室!
想當然爾
這裡有茶室小姐幫忙解決國軍某方面的需要
我去金門
就參觀唯一被保留下來的茶室建築
我一走進去
就看到門上寫著一副對聯
上聯 大丈夫效命沙場磨長槍
下聯 小女子獻身家國敞蓬門
橫批 捨身報國
……
當真是頗具下馬威意義的文宣內容
茶室中
還貼心地顯示以前的收費服務
以及
當年的物價水平
舉個例
在茶室的收費有兩種標準
軍官享用甲等的茶室小姐
士官以下則是乙等的小姐
(官階有分別、收費有差別)
在1951年
軍官一次15元
士官以下10元
而一碗牛肉麵是……2.5元
我說這可是高級享受啊!
要知道根據李敖先生紀錄的國軍生活
以前去茶室
你一次只能進房間30分鐘
而這30分鐘足以讓你在外面吃4~6頓的牛肉麵
老ㄕ我徹底體會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道理了
走進特約茶室內部
陽光照在潔白的牆壁上
顯得優雅頗為雅致
而當我走進昔日的炮房
當陽光從窗戶斜射而入撒落一地
給人一種慵懶感
就想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
靜靜的
看著光與影的變化
無形的體會時間的流逝……
屁啦!
不是這樣的吧?
怎麼我覺得這不像特約茶室?
倒像頗有詢問率的租屋小套房啊?
這美化的太不真實了!
根據前人所說 (還是李敖他說的)
以前的房間內不可以一片昏暗
甚至整體環境不能說多乾淨
想想也是
把茶室蓋的這麼吸引人
那國防部乾脆跟金錢豹搶奪市場好了!
這種事情要低調
外觀最好不要太乾淨
而進去房間反正30分鐘就出來了
內部最好不要太明亮
總之
就是趕快玩是趕快回軍區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有些人可能不是太喜歡看我寫上面的內容
甚至有人會懷疑
老ㄕ我是否有些變態
寫那麼露骨幹嘛?
首先大家請先相信我有一定的節操
畢竟我為人ㄕ婊
如果沒有一定的出發點
大概也沒辦法在教育界混下去了
其實
每個時代特有的氣氛
造就每個時代特有文化
老一輩的人很難想像
我們現在用火星文作為共通語言
我們自然也很難想像
那一段在戰爭陰影下
在軍隊至上的情形中
和掙扎的人性需求裡
那不得已出現的現象
的確
或許那些現象很不光彩
甚至與正常價值觀不符
但它真實存在過
我們就不能刻意抹煞它的存在
即便它是逐漸遠去的歷史
卻是我們現今生活一路走來的標誌
離開特約茶室
我心情很複雜
想著那段無法想像的時代背景
看著金門這唯一一間被保留的茶室景點
我慶幸有人保留下這座歷史見證
至於我
想要表達的不是這裡面鉅細靡遺的過程
而是
那曾存在於時代
而今成為紀念
從古至今那時空人文變化間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金門的街頭
看到來自台灣以及對岸的觀光客
戰爭
已經成為了過去
(雖然不代表它不會再降臨)
脫去煙硝味的金門
正透過各處
展示它以往的獨特風貌
不論是戰場上的枕戈待旦
或是戰場外的箇中辛酸
(下一篇我們將脫離戰爭,更深的認識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