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喝喝
#我流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終於還是寫到王靈安老師主導的三重奏系統了,寫三重奏總有近鄉情怯的感覺,很怕被認出來啊。
還記得剛到台北工作沒多久,在台北找喝酒的地方,查到華山這家三重奏,其實部落客寫的應該是安和,但地圖找到華山比較近,就這麼與華山的trio cafe結下越來越割捨不開的(孽?!)緣。
那時店內酒櫃後面是整面的鏡子,出什麼水果調酒或是特別的就寫在鏡子上,餐點都在小黑板上,有飯有麵有排餐。我還記得我很喜歡他家的麵飯小點,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從以前吃到現在的薯塊、烘蛋、野菇鮮蝦都是店裡難以忘卻的風景。
三重奏目前有三家店,安和,華山,和bitters,每家店的風格都有所不同,這家位在華山的trio cafe是非常獨特的店面。內裝採光良好,相對很多飲酒的場合相對明亮許多,外場還有一大片像露台一樣的座位,露台旁與園區間還有一片整理過的綠地,像小庭院包圍著店裡。
trio cafe在文創園區的入口處,從中午開始營業。音樂平靜,氣氛放鬆,而且完全不像夜店,就是個供應酒類飲品的咖啡館,一個可以一直放心坐著的地方,以至於最終一步步成為不可自拔的酒鬼(誤)。
他家的酒太熟了,熟到不知道怎麼介紹起,就按情懷介紹吧。那時還沒在台北跑吧,第一次喝到完全不同以往的vodka lime,香氣自然飄出一點帶柑橘的甜香,而不是很柑橘調的酸爽。喜歡的版本在尾段會是萊姆汁的香氣味道壓住伏特加的酒精感與酒味,碎冰檸檬角讓這杯更顯清爽。
以前喝的vodka lime,常調得就像不加糖的Smirnoff ice,酸不酸酒不酒的,那時第一次喝到這杯,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現在都還忘不了。
同樣記得很久的,是三重奏系統都有的一杯招牌伯爵茶酒。這杯基酒是伏特加煮伯爵茶,加檸檬汁點綴金桔,喝起來就是金桔檸檬(佛手柑風味)茶的感覺,開頭是果汁的酸甜,然後接著是茶的丹寧強烈苦澀味,剛好蓋台掉酒精感,結束後佛手柑的香氣回甘時,真是無比的舒服與享受。
茶酒有一些twisted的版本,應該有百香果、洛神和葡萄柚,還有沒有出其他的我就不確定了。茶酒因為煮茶的關係,味道有時候不太穩定,所以我有時會改點加味的版本,其中最喜歡的是葡萄柚茶酒,用強化過的酸與皮油感填補茶味不夠時的空白。
三重奏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們家有各種各樣的新shot,也不只是shot,或許得益於王老師經常辦各種找客人回來吃喝的大活動,強迫吧台設計新酒新shot有關,常常新酒因為材料不好準備的關係不容易在店裡一直點到,shot相對比較會留下來,前提是你知道有(笑)。店裡還出了一本101shots,我都在想是不是因為沒有酒單所以才出了這樣一本書,當作菜單來用(誤)。
隨意點了幾杯shot拍照,從右到左是墨西哥檳榔,茶shot和聖誕shot。檳榔是很有趣的酒,shot杯裡倒tequilla,上面是檸檬片,加上咖啡粉和砂糖,在嘴裡嚼過後乾掉。茶shot就是茶酒的基酒加百香果糖漿。跟茶酒的感覺又不一樣,百香果糖漿的個性會變強,整體的平衡又更果感一些。聖誕shot是香草香甜酒配一個奇異果草莓加砂糖的水果帽子,水果的酸甜和香甜酒絕配,可惜只能在草莓季點。shot在需要與garnish搭配時,喝也要一點技巧,才比較能抓到味道銜接的美妙點。
最後就是自爆(誤)擔當的三重奏版深水炸彈,他們家叫手榴彈,原版沒記錯上面兩個shot杯應該是野格配vodka,底下是紅牛。不過這個版本已經滿足不了酒鬼了,強化過的版本上面改成艾碧斯和生命之水,底下還是紅牛。喝的時候抽起那隻草藥酒shot掉,跟著乾掉杯子裡的vodka+red bull。因為紅牛夠甜,基本可以蓋掉那隻伏特加的酒味,所以本質上是一杯好入口的,用來快速累積酒精(=買醉=找死)的酒。
三重奏還有很多有趣的酒,混酒代表的spa,殺人於無形的含笑,少見水果的樹蕃茄、麝香葡萄,到哪裡去講都讓吧台驚豔的楊桃,銷量長紅的mojito,風味獨特的邁泰,茉莉鳳梨,桂花烏龍。。。族繁不及備載。
三重奏陪我度過了許多喜怒哀樂的時刻,這篇當然是帶著滿滿的愛寫下的。要說我最近十年的喝酒時光,在三重奏超過四分之一,應該也不為過。作為地獄耳,我在這見證小情侶的分合然後結婚,見證青梅竹馬到小三到正宮,見證人因寂寞而痛哭流涕,也見證人因挫折而頹廢沮喪,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酒吧就是個放縱情緒的修羅場,集大成的眾生相。
我在這感受別離的冷冽,享受依偎的溫暖,我在這裡舉杯與人歡慶,我在這裡舉杯與人永訣,感謝王老師,感謝店裡每個同事,在我每個心緒浮動的時刻,都有他們溫柔且包容的陪伴。
#禁止酒駕
「步步驚情原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我流吃吃喝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財經旅遊達人法比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Step by Step Surprise 01(劉詩詩、吳奇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搜狐獨家完整版(沒刪剪修改版) 因為地區限制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海外版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海外版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陸劇#步步驚心#觀後感#文長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步步驚情原版 在 [心得] 還是等原版步步驚情好了- China-Drama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步步驚情原版 在 財經旅遊達人法比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超級長 建議你分享到自己牆上收著看
#你有收入就要看 觀念改了 😌 日子就好了
🤓主題: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
原創: 糖總總
“貧窮的本質是消滅未來。“
—— 喬治·奧威爾
標題提出的這個問題,可以啟發我們關於自身現金流管理的困惑。
更好的地方在於,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 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首先,夫妻同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還是首次。而且,許多人其實持有有不同的意見,因為班納吉迪芙洛等人的工作完全不同於傳統經濟學一樣注重數學模型,全都是深入的隨機田野試驗。
幾位科學家用了近20年時間,深入非洲、東南亞等貧困地區,通過對比實驗研究深入貧困本質。
不過這也說明,當代科學研究越來越側重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多讀科學有營養的嚴肅內容。
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
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這本書已經被看做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其實很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過這段時間熱了起來。新的修訂版書不厚,讀起來也沒有經濟學的各種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讀完,值得反思。
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
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
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煉?
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說明一下,書中對窮人的定義是:每天可支配收入在0.99 美元以下的人。
希望大家更多去思考結論背後的洞察對自己生活的啟發,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生活水平之爭(就像很多地方都在做這種浪費注意力的無畏爭論一樣)。
●
001充滿凶險的“貧困陷阱”: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貧困陷阱”,主要是看資本的作用對於人們生產能力和貧困程度的影響,這裡資本包括人們存的錢,獲得的資助等等。
果殼的研究提出,大多數發展經濟學家心中更符合實際情況模型,是這樣的:
兩個模型的區別是,模型的後半段都是一樣的,爭議落在前半段。
按照第二個模型,最窮的人在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和生產成本後,也應該會變得越來越有錢,直到邊際收益最終放緩而停止增長為止。
可是窮人為什麼還是沒有生產盈餘投入來賺更多的錢?
幾位學者在經過大量的隨機田野試驗(RCT)後,認為:
“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於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資料來源:果殼(sheldon)
三位學者發現了不少浪費資源和無端開銷的現象:
比如,非洲的農民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沒錢去投入再生產,而是把很多積蓄用在購買電視機和葬禮上;要不就是因為不願意給自己和孩子打疫苗,最後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治療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關鍵窮人更擅長浪費錢,即使賺到錢或者拿到錢都沒有用,根本沒有把獲得的資源放在自身或者家庭的發展上,最終無法擺脫螺旋下滑的“貧窮陷阱”。
●
002 “電視機比食物重要”:富裕能增加人的耐心,而貧窮讓人喪失耐心
書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相當多窮人雖然窮,相對而言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並不比富人低,甚至還會更高。
這點最近我最近關於破產和存錢的文章都有提到,相信每個人自己都有浪費錢的體會。
現在信貸如此容易,說是普惠金融,但很多都是坑普通人的。關鍵是很多人貸款之後並沒有用於生產,而是去購買奢侈品:一部蘋果手機、一個LV的包、或者辦一場豪華的婚禮,一不小心最後被高利貸壓得喘不過氣,一步步難以脫身。
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窮人為什麼會對奢侈品有這麼大的渴望呢?
《貧窮的本質》中提到,他們有一次去貧困的村子考察,發現許多兒童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況,但是許多家裡都有電視機。
村子裡的人說,他們會攢很久的錢,買一部電視機。
學者們感到奇怪:電視機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經濟情況,但是吃的好更健康卻可以幫他們更好提高生產力。為什麼寧可把錢用來買電視機,卻不願意花錢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呢?
村子裡的人說:“因為電視機比食物重要。”
班納吉認為,這一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
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並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型決定。
因此,他們更需要頻繁地釋放壓力,而生存環境注定他們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壓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時滿足上去尋求高頻低效的壓力釋放,比如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台電視機等等。
還有許多地區的窮人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愛面子。比如會為死去的親人辦特別豪華的葬禮,就能花掉自己一年收入的一半。
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所以如果有一點額外的錢,他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一點,重要的場合更有面子一點。
這樣,窮人更容易拒絕延時滿足,因此長期投資、延遲回報的吸引力很小,比如儲蓄,比如教育和學習,從認知和行動上對於窮人家庭來說都是很難去作出選擇的,因此容易掉入一個幾代貧困的死循環。
可是,每一個人要存錢,就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的慾望鬥爭 :可能就要強制儲蓄、戒菸、戒酒、戒糖,要放棄一頓又一頓美食的誘惑,也要忍住不買電視機、手機、奢侈品等等廣告裡說的“美好生活”。
這樣的狀態下,窮人每天也面臨比富人更很大的考驗,因為過於稀缺,或者覺得自己過於稀缺,所以面臨的誘惑其實更多,更容易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去應付眼前。
所以為什麼說,我們必須警惕一種難以跳脫的“稀缺的心態”:因為稀缺是一種讓人越陷越深的泥潭,無暇思考未來,更無力為未來佈局,每天都在忙於眼前的窘迫。
●
003 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三位學者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總結,關於導致窮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數個重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正是:
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他們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教育能夠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輸入的垃圾,輸出的只能是垃圾,無論一個人多努力。信息貧富和經濟貧富是正相關的關係。
比如,富人的健康情況遠遠好過窮人,這是因為窮人沒有錢做體檢,沒有時間健身,也不覺得鍛煉身體有什麼用。
每年,全球有500 萬人在5 歲之前就會夭折,絕大多數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窮人。
比如,許多家長對教育的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供孩子讀書就像買彩票,成績好特別難,可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自己的教育投資就打水漂了。
但研究數據顯示,教育反而是一種穩健的長期投資,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資就會提高8%。
這才是為什麼喬治·奧威爾說,貧窮的本質是消滅一個人的未來。
大家發現沒有?
一個人關於錢的問題,背後是輸入質量的問題,最終又都是人性的問題。
富人浪費錢的例子也很多,最近新聞上掛失信被執行人的名人案例數不勝數。說明憑運氣賺的錢,都能憑本事輸光,貧困陷阱的曲線永遠是動態的。
稍微有點理財常識都應該知道,個人現金流管理的核心在於這兩點:
對風險的把控;
對自我的把控。
健康和存錢,是主要是為了抵抗風險。沒有這兩點,一切生產、教育、和發展都無從談起。
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凶險和意外的,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貧困陷阱,可惜學校不教給我們,家人可能更不敢教給我們,需要自己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而強制儲蓄,千萬不要理解為降低生活質量。
用阿爾法書院學習顧問Ion Buravcenco的話來說,降低生活質量反而容易讓想要做的改變難以為繼。正確是應該尋找讓自己又開心又能夠堅持下去的方法。
花錢的前提是思考是否對自己長期真的有意義。Spend meaningfully.
如果真的喜歡一件物品,適當地獎勵自己無可厚非。但試想,如果頻繁地花錢為了得到某類物品,它對你而言是變得讓人麻木了,還是讓你幸福了呢?忍不住反复要去即時滿足,不正是在花錢玩老虎機嗎?
我真的需要買這件東西嗎?
是即時滿足還是延時滿足?
我的這筆開銷,是在讓我往富裕均衡點去挪動,還是往貧窮均衡點挪動?
我是在給自己的未來投資,還是有因為單純愛面子導致的消費?
從今天開始,每一筆開銷,都要認真問自己。
●
004 “我震驚的是她們最想要的不是錢,而是教育和學習機會“
學者們最後得出的脫貧解決方法,最重要的一點聽起來很雞湯:
要改變人的信念。
可“信念”這個詞實在是太大,很難讓人馬上開始行動。
心理的貧瘠,往往更難脫去。
但我們要往前走,就必須找到方法。
具體如何做?
還是得你自己想明白了。
這裡我再推薦另一本書,張彤禾的《Factory Girls》,
大家可以結合《貧窮的本質》來讀。
大家可以看到東莞這個城市如何成為中國快速發展城市的縮影,如何因為現代中國製造業幾千萬的十幾歲打工者而成為全球化的心臟,我國如何因為全球人民每天在用的蘋果手機和LV 包包,大家每天在點的快遞拿的外賣,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城鄉流動移民潮。
更重要的是,也可以看到月入400塊、每天工作16個小時打工女孩,是如何主動對抗自己的處境的。
張彤禾(Leslie T. Chang),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在中國生活了十年。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丈夫彼得·海斯勒(何偉)同樣以描寫當代中國的非虛構作品而聞名。
這本書最初是我的新聞學教授推薦的,大家如果想看,最好找找原版。記者寫文章就是簡單清晰,閱讀難度也是適中,看的順暢,內容也好,讀完覺得太太在中國題材上的水準比先生更高。
張彤禾說過,剛開始去東莞採訪的第一年,其實覺得心理壓力很大,畢竟自己和這些工人有什麼可以聊的呢?
結果是,她發現自己想錯了。看看她採訪打工女孩,她們回答的原話:
Bao Yongxiu: "My mother tells me to come home and get married, but if I marry now, before I have fully developed myself , I can only marry an ordinary worker, so I'm not in a rush."
Chen Ying: "When I went home for the new year, everyone said I had changed. They asked me, what did you do that you have changed so much? I told them that I studied and worked hard. If you tell them more, they won't understand anyway. "
Wu Chunming: "Even if I make a lot of money, it won't satisfy me. Just to make money is not enough meaning in life ."
這些女孩子給張彤禾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是無比地希望得到教育機會:
“ 我震驚的是她們最想要的不是錢,而是教育和學習機會,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自很窮的背景,父母也都沒有文化。
這些年輕的小女孩非常聰明,有趣,勇敢而大方,存很多錢去上英語課,上計算機課,為了找更好的工作。她們教會了我很多,關於工廠,關於中國,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世界上。“
這些女孩子,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去沉迷貧困陷阱,就像大多數人一樣。畢竟,有太多外部環境因素讓她們找藉口了。
放棄和墮落,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也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所以這些打工女孩,她們窮嗎?我覺得一點都不。
真正窮,窮是的鬥志。
去拼,也不指花光口袋裡的錢去賭一把。
而是,去拼上自己100% 的鬥志,遠離那些對自己未來不重要的干擾。
這裡我不是想用這些女孩子的故事來激勵大家。
而是想說明,在選擇自己的路並且勇敢走下去這件事面前,大家都一樣。
不能讓別人,消滅自己的未來。
不能讓別人,成為自己不走下去的藉口。
張彤禾是華人移民,上幾代背井離鄉故事顛沛流離的故事,她在寫這本書之前都不是很清楚。書的後半部分寫到,她並不覺得自己和這些女孩子有什麼區別,越是了解她們,越是看到了世界,越是看到了自己:
“But suffering in silence is not how migrant worker see themselves. To come out from home and work in a factory is the hardest thing they have ever done. It is also an adventure. What keeps them in the city is not fear but pride. To return home early is to admit defeat. To go out and stay out - chuqu - is to change your fate. ”
離開自己原來的環境,就是離開自己的出廠設置。
還好之後如何設置,我們都可以自己決定。
“A story starts when a person leaves home.”
共勉。
希望你上班前 🙈
希望你午餐時 🥂
希望你有空時 💖
可以反覆看看 🙏
並且自己克制衝動消費 🤔
或把衝動消費壓在收入5%以內
5%如果買不到什麼 😒
或許你根本就不該買 🙂
又或許你該好好工作 😏
不要換工作 🙏🙏🙏🙏🙏🙏
因為問題幾乎都在做事情的人。
你不解決自己的問題
到哪,你都是問題。
步步驚情原版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暢銷小說公式之知識炫技與神神鬼鬼的神鬼奇航】
小說寫作的過程就像蓋房子,須先有建築設計草圖(故事大綱),再行實地建築的工程細項,如以鋼筋水泥各式材料,作為建築本體的架構(題旨重心與各項元素等),爾後還會考慮到所謂的創意審美與入住需求(流行創意與讀者所需),不過最重要的是安全防震測試(有無邏輯不合或錯誤缺漏),完工後售出,才能讓入住之人,自行去感受結果(作者已死讀者評論)。
在世界暢銷小說作品的研究裡,推理創作這棟建築使用的工程細項與材料,有一類喜好以上天下地,博學雜識近乎炫學的知識鑲嵌法來上工,大致主要有「博學雜識知識鑲嵌」、「神神鬼鬼裝神弄鬼的神鬼奇航」兩種,甚至可以「自成一格科學理論或研究實驗」,不過一般最常見,也最通俗易懂者,是結合尋寶、神鬼傳說與犯罪推理來進行聯想驚悚的套用。
一.博學雜識的知識鑲嵌法
故事本身常鎔鑄有千家百科的博學雜識或特殊專業鑽研為敘事背景,乍讀以為是風馬牛完全不相及的知識群集,匯聚成流卻指向一以貫之的主題,甚至具有謎團推導的關鍵作用。
這種知識系統的耙梳套用,常用在「人心即怪物」的恐怖氛圍推理,並總愛以神話傳說或各式悲劇不幸的魅影幢幢裡,開展尋寶逃殺的冒險行旅。
二.神神鬼鬼裝神弄鬼的神鬼奇航
承上,英雄尋寶冒險之旅,總有邂逅各種不可思議的時候,於是歷史、神話、傳說等的氛圍驚悚,就成為了最引人遐想的套用,可那樣神神鬼鬼裝神弄鬼的神鬼奇航,最終抵達的真相,卻是一切都是人為的建構,如鬼怪神玄幻類的「同類相轉」與「異類相轉」中的後者。
鬼怪神玄幻類的同類相轉,指的是說「鬼怪神玄幻」轉「鬼怪神玄幻」,但會以古典精蘊經現代後設改編等技法另行詮釋發想,或者顛覆原版立場進行對立述說,並注入現代人物性格或流行元素等述說。
鬼怪神玄幻類的異類相轉,則喜好顛覆往常神鬼幻化作品以諷刺社會實況或講述故事娛樂之用,而是政治與宗教用以震懾、收服人心的手段與洗腦,經由這樣「政治歷史宗教人為陰謀」等的重構包裝,或真或假的交相混雜,以此作為惑人耳目的業障。
三.自成一格的科學理論或研究實驗
小說的本質雖是虛構,不過向來貫穿全書的主軸常以貼近現實、科學、常識,或以不違反社會正常的邏輯架構為原則,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小說的內文邏輯,卻是以一種別緻殊異的方式來建構-
可能有當今科學實驗的論證作為根據,由此延伸各項的發展變化,也可能沒有,但卻自成一格的將作者想像的虛構理論與研究成果,論述的言之鑿鑿又頭頭是道,講得像真的一樣,讀者被唬得一愣一愣,難辨虛實真假。
四.平面轉立體的設計
另外,承第三點所形容,既然僅存於虛構想像中的理論與研究,皆可成理,那麼由書本自身呈顯單一僅有的對話與配件,完全不帶一字敘述的小說,供讀者「按圖索驥」來推敲劇情,純然由讀者根據物件來自行推理論斷的作法,重氛圍更甚邏輯,這也不難了。
五.腎上腺素爆發法-時間交叉逼近或神秘組織大逃殺
談及冒險大逃殺,生死一瞬的驚心動魄,就不能不提到時間交叉逼近或神秘組織大逃殺帶給讀者的腎上腺素大爆發。
時間交叉逼近的推理,常具有電影敘事轉換的快節奏影像感,讀者將會在時間序列的推進穿插裡,體驗追索懸案的拼圖驚心,與倒數計時的腎上腺素爆發,由此步步逼近真相。
神秘組織大逃殺泰半使用簡稱或代號,有時簡稱的名字會一貫地具有諷刺意義如G.O.D.S或W.I.C.K.E.D,或具有世界和平,人類永生長續的宗旨目的,只是口嫌體正直的做著相反的事,使得逃殺間正反方難辨,並有各種誤會機心與立場差異造就的錯亂混淆。
~~本文乃整理改編自筆者拙著《小說之神》與《書評體》的研究整理,謝謝閱讀~~
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搜狐獨家完整版(沒刪剪修改版) 因為地區限制 的推薦與評價
《步步驚情》搜狐獨家完整版(沒刪剪修改版) 因為地區限制,昨天沒看到搜狐完整版的人Youtube有更新了!! 1-4集搜狐完整版第一集: http://youtu.be/rpSvyYnpRjo 搜狐完整 ... ... <看更多>
步步驚情原版 在 #陸劇#步步驚心#觀後感#文長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因為賺LINE points而追了八年前火紅的古裝言情穿越劇【步步驚心】紫禁城囚禁了帝王之家,牢籠了其中之人,在那三寸天堂裡,原來每個人的命都 ... ... <看更多>
步步驚情原版 在 步步驚情Step by Step Surprise 01(劉詩詩、吳奇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步步驚情 Step by Step Surprise 01(劉詩詩、吳奇隆、孫藝洲等主演). 784,647 views784K views. Dec 4, 2018. 2.5K.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