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博林》選角之亂】黑人不能演英格蘭王后? 那耶穌為何清一色白人演員?
.
近日,由英國第五台(Channel 5)製作的《安妮博林 Anne Boleyn》(2021)劇集成為社群熱點。但討論重點與作品本身好壞無關,而是因為片中的主角、16世紀的英格蘭王后安妮.博林,竟然找來牙買加裔的黑人演員茱蒂.透納-史密斯(Jodie Turner-Smith)主演。
.
搞「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過頭的批評不絕於耳,對種族多元心存疑慮的右派認定這是為了迎合左派觀眾而做出的歷史竄改,因為在當年的時代背景,黑人不可能有稱后的機會,而依照史載,安妮博林本人也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白人。一些憤怒的觀眾於是聯手去電影資訊網IMDb洗評分,截至本文刊出前為止,該作僅獲1.2分。
.
過去幾年,類似的爭議一直都存在。舞台劇《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 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起用南非裔演員諾瑪/杜馬薇(Noma Dumezweni)飾演妙麗,但這是獲得了作者J. K. 羅琳(J. K. Rowling)本人親自背書,她指出作品本身本來就沒有刻意描寫人物的膚色,「找不任何理由不讓黑人飾演妙麗」。
.
迪士尼經典動畫《小美人魚 The Little Mermaid》的真人版改編,則是由美國黑人歌手荷莉.貝利(Halle Bailey)出演女主角愛麗兒。再次遭到許多影迷圍剿,不過小美人魚本來就是一個奇想的童話故事,美人魚也的確有可能是黑人,類似爭論族繁不及備載,這的確是基於時代之下的政治正確考量而進行的膚色轉換,但創作者都不至於「越線」,只會在虛構故事之中進行調整。
.
《安妮博林》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安妮.博林是一名真實的歷史人物,如果主張這是一齣嚴謹的史實劇,片中除了奴僕之外的人物,理應不會出現黑人面孔。整個製作團隊、導演琳賽.米勒(Lynsey Miller)本人之所以會做出這項選擇⋯⋯⋯(全文詳見連結)
.
.
本文重點:
●到底為什麼會讓黑人演員斯飾演安妮.博林?
●《安妮博林》是屈於左派政治正確考量?還是其實正好相反?
●反對政治正確的聲浪,是否存在雙重標準?
●為什麼耶穌讓白人演沒有人罵?
●讓黑人演白人可能是不得不為的時勢所趨?
●前年有一部比《安妮博林》更激進的種族混合片,卻沒有引起爭議?
.
全文連結: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6366
【《安妮博林》選角之亂】黑人不能演英格蘭王后? 那耶穌為何清一色白人演員
歷史人物 耶穌 在 夢幻光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末的女武神 1~12集 看完
(2021 6/20看 6/21完
劇情 普上
品質 普優 (品質基本上很穩,不過也是有作畫失誤的地方,比如把身體砍一半過去了,然而下個鏡頭那切面變成只有頭,不過看下來最明顯的失誤也就這個而已的樣子)
起初看到這部的簡介,說是最強的13名人類對抗13位神,就感覺似乎挺有意思的!,就先列入補單,而最近卻有FB的不熟網友直接推薦我看這部,然後我另一位朋友也來推薦我,看來部真有點東西,所以迫不及待的來看看了!
第一集前段,確實讓我興奮起來!眾神正在決定是否讓人類的文明繼續一千年,而當決定要給予毀滅的前一刻,某位半神半人的女武神站出來以激將法挑釁眾神,舉出依照"瓦爾哈拉憲法第62條第15項規定,超特別條款,眾神與人類的1對1的單挑比賽,眾神隊人類最終鬥爭法,通稱"諸神黃昏"那是由眾神與人類派出代表,以13對13進行單挑比賽,由先取得七勝的一方獲勝,所以當人類在累積七敗的那一刻就確定人類全體滅亡,反之 若人類取得勝利,就能獲准再生存一千年,不過這條法律自人類誕生以來,從來不曾被動用過,因為人類要戰勝神,是絕無可能的,換句話說,這一條超法規條款,只不過是眾神當開玩笑訂下的而已"
而最終決定讓這女武神去從這人類歷史上的七百萬年中,挑選最強的13名人類與13位神1V1的單挑,來決定。
這設定就很酷啊,七百萬年的人類歷史中最強的13人!
而第一集是雷神索爾對上三國志的呂布啊...(連劉備張飛啥的都出現在觀眾席)
一開始還有點擔憂這種拿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來幹架會不會因為一些處理不當而引來一些酸民吐槽謾罵的,不過看下來,還有講解一些設定上去,使得原本其乍看根本不合理可能的戰鬥,合理化且算可以接受的,雖然也是會有點想吐槽比如這麼激烈的戰鬥,觀眾席還真安全w
如果這點有加一些比如神的防護罩之類的設定來保護的話我覺得會更合理點吧。
另外也特想吐槽的是,第一集有個人在唸佛祈禱,而女武神卻制止了他,說『別祈禱了,因為我們現在必須打到的對象,正是你在祈禱的對象,也就是神明』,我他媽看到這稍微有點吐血出來,看完動畫後還去補一下漫畫看看這片段,結果果真還真是這樣= =,如果那個人真的是在祈禱神明也就罷了,啊是在"唸佛"欸,佛跟神可不是一個次元的東西...神還在六道輪迴三界之內,壽命到了終究會持續輪迴,而佛是跳脫六道的至高存在,並不是能比擬的-.-
這點只能說作者沒有好好研究過,不過只是個漫畫而已,這點只是稍微吐槽一下。
回到動畫,看下來,體驗是還不錯,一開始聽到有13場對決,我還有點小擔憂該不會要在這12集打完,那這樣的話基本上就是1集1場戰鬥了,而這樣對於人物的刻畫等就會很少,導致可能會變成爛劇?,不過看下來也不用擔心了,12集就前三位而已,(第四位要等動畫第二季或自己去追漫畫了),所以人物的刻畫上是算飽滿不錯的,且這部非常還原漫畫原作,還原道連分鏡都照搬漫畫..,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有刪劇魔改之類的吧。
第一位就 三國志的呂布vs雷神索爾
第二位是 第一人類 亞當vs眾神之父 宙斯
第三位是 佐佐木小次郎vs宙斯的哥哥 海神波賽頓
第四位是 開膛手傑克vs海克力士 (不過第四位登場,就是第一季動畫的結尾了)
後面我甚至還看到第六位是 釋迦摩尼佛登場...內還有耶穌出場啥得太鬼了w
那麼身為打鬥系的動漫,其實裡面戰鬥部分是稍微較少,有不少時間都是在回憶殺(也有人因此覺得很拖很無聊),但我認為那也是為了飽滿該角色兒所需的地方,所以覺得也算不錯~
雖然戰鬥上並不是說多好,算普上而已。
會無聊嗎? 我是覺得不會
推薦嗎? 挺有趣的題材,且裡面登場的角色,我們或多或少都是聽過的人物~ 推個
(也有不少人在還沒看之前就吐槽,怎麼標題寫女武神,結果封面都是筋肉男人,但這我想說,畢竟這是由"女武神"所派出,人類700萬年,歷史上最強的人類,而又不是女武神下去親自幹架(女武神是化作武器給人類使用),那麼人類這部份幾乎都男的,這基本上是理所當然的吧....這點我們可以隨便看看偉人傳或看歷史那些就知道= =
不過裡面的一些女武神和某個超級巨乳女神也是頗香的)
故事簡介:
由於人類不斷破壞環境,眾神在一千年一度的「人類存亡會議」決定讓人類滅絕,唯有女武神布倫希爾德反對。她主張應舉辦由13位神明對上13位人類,並各自進行1對1決鬥的「神VS人類的最終鬥爭」。若是人類先取得7勝,就可以存活至下一次的「人類存亡會議」。(取自百科
#終末的女武神 #終末のワルキューレ
歷史人物 耶穌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櫻桃的媚惑】🍒
《街頭歌手》(Street Singer,c.1862)是印象派大老-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早期意圖挑戰古典學院規則,表現改革意念的作品。
畫中人為一名在巴黎咖啡館表演維生的女歌手。19世紀的巴黎,咖啡館蓬勃發展四處林立,不僅得以小憩喝咖啡,裡頭也是巴黎時髦男女飲酒用餐、欣賞各式表演活動的地方。若按照它五臟俱全諸事皆宜的程度,或許可比擬為〝19世紀餐飲界的便利商店〞。
---------------
這位女歌手很可能已經表演完畢,下工後正推門離開咖啡館回家。很明顯,裝有絞鍊的兩扇門馬上就會彈回原位再度闔上。
那一天,或許馬奈剛剛結束與朋友的咖啡館聚會,或者上街閒逛尋覓靈感,而路過咖啡館門口見到這一幕。靈感一來,馬奈隨即向前攀談,邀請這位女歌者擔任麻豆讓他作畫,很不幸,不知為何緣故,馬奈卻被拒絕了。
---------------
馬奈等印象派諸人有別於古典學院派最明顯之處,一在技法,二為題材。
捨去神話、宗教與歷史人物等無法親聞的遙遠主題,印象派焦點轉向當代人生活百態。
他們觀察、記錄巴黎人日常活動與周遭景色,以至於就連歌手從咖啡館推門而出的情景竟成為畫作題材。更不尋常的是,馬奈使用高達171公分的畫布,亦即真人尺寸來創作,破除以往風俗畫難登大雅之堂,僅採較小尺寸繪製的慣例。
但是被女歌手拒絕了怎麼辦?
由於留在腦海裡的印象太清晰,馬奈找來他最鍾愛的麻豆-維多利亞·莫涵(Victorine Meurent,1844-1927),在工作室架好場景之後,開始動筆作畫。
---------------
只見女歌手推開門扇,看來若有所思眼神望向遠處。
不過她走出咖啡館時,左手抱著櫻桃,同時得抓著樂器又拉起裙擺,就為了空出右手吃櫻桃。兩隻手同時要做這麼多事,搞得她整個人很忙碌,姿勢看起來既怪異又有點窘迫。
櫻桃酸甜多汁的滋味,可能是她漂泊輾轉和四處賣唱的貧困生活中,難得的慰藉。使得她不顧禮節或便利與否,迫不及待抓起櫻桃邊走邊吃。從即將關上的門扇空檔,可以見到坐在咖啡館裡的客人,還有穿著白色大圍裙的侍者。
早在1670年代中期,當咖啡開始在巴黎風行時,就有流動的咖啡小販帶著托盤、小火盆和其他工具,提供到府服務烹煮咖啡。當時他們便穿著黑色衣服,腰間繫上白色大圍裙,表現專業與整潔,這副打扮依舊沿襲至今。現在即使不穿黑衣,白色圍裙仍是侍者的標準配備。
---------------
《街頭歌手》於1863年展出時,因為題材太新穎,筆觸太粗糙,曾經引來(自以為的)藝評家一頓狠批,例如Paul Mantz說〝不正常的畫法讓我們看畫時感到非常不舒服,女歌者的眉毛被畫成直直一條,還往下掉到鼻樑,看起來就像兩個逗號的陰影〞(because of an abnormality we find deeply disturbing, the eyebrows lose their horizontal position and slide vertically down the nose, like two commas of shadow.)。
逗號的陰影…逗號的陰影…逗號的陰影…如此嘲諷尖酸,果真很有〝藝評家〞之風。🙄🙄🙄
幸好還有左拉(Émile Zola)幫馬奈扳回一城,左拉說馬奈〝坦率地陳述眼前所見〞(state frankly what he sees.)。
---------------
女歌者左手那包櫻桃也是重點。🍒
櫻桃是代表天堂的水果,在古典繪畫具有崇高地位,與亞當夏娃偷吃的禁果涵義恰恰相反。尤其宗教畫裡的櫻桃象徵伊甸園,紅色如鮮血般的汁液,也意喻耶穌的聖血和受難,因為他的犧牲和救贖,人類得以再次希望進入天堂。
宗教涵義之外,櫻桃的歷史也可追溯至許久之前。
根據古羅馬作家兼博物學者老普林尼(Pliny,23-79)記載,櫻桃於西元前74年由小亞細亞傳入義大利。後來中世紀時也成為北方地區,包含法國、德國和英格蘭的飲食基本成分。櫻桃用途多多,不僅能夠鮮食,還會被製成果醬、糖漿和醃漬蜜餞,或者加以釀製,例如櫻桃白蘭地(kirsch)與櫻桃酒(maraschino)。
寓意高貴又滋味甜美,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或者是17世紀的凡爾賽宮宴會上,櫻桃都是少不了的水果,凡爾賽宮甚至設有溫室專門栽種。
---------------
不過馬奈無心借用古典喻意,反倒是運用櫻桃的鮮紅色澤、甜度、球形外觀,以及類似女性的圓潤曲線,讓人聯想到愛情;而女歌者將櫻桃放在唇邊的姿勢,顯得既隨意自在卻又如紅唇般挑逗性感。
如此一來,馬奈成功捕捉了女子的媚惑風情。
再者,櫻桃鮮豔的色澤在畫面安排上也具有絕對作用。
馬奈使用大面積的米黃、棕、赭色、灰、綠和黑色架構出對比效果。在深沉的背景襯托下,女子的臉龐幾乎沒有血色,輪廓也顯得扁平,除了強調衣襬皺褶的黑線可用以增強圖形與線性效應,為看似剎那隨興捕捉的場景中平添嚴謹講究。
黃色包裝紙和猩紅的櫻桃便順理成章成為畫面焦點。
缺乏立體深度、線條明顯、題材平凡,再加上筆觸粗率,都有別於學院傳統嚴格講究透視、平滑肌理與崇高主題法則,難怪藝評家要來酸一頓。不過由此可見馬奈雖自詡古典一流,卻流露於作品裡的叛逆意志。
---------------
約莫一年後,馬奈將以《草地上的午餐》(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1863)和《奧林匹亞》(Olympia,1863)為巴黎畫壇投下震撼彈,雖招致無數批評,然而也啟發了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等後進,正式開始藝術史的另一篇章。
身為馬奈最愛麻豆,莫涵也擔綱演出《草地上的午餐》與《奧林匹亞》裡的裸女一角。
因為過於大膽的裸體呈現,完全不以神話人物稍加掩飾,而是明目張膽表明當代,眼神又無畏直視觀眾,無論是馬奈或莫涵,都因此受到輿論無情批判,就連莫涵的身材比例也要被拿來消遣嘲弄一番。甚至有傳言莫涵名為麻豆,實則從事性交易,還有酗酒惡習,跟馬奈之間也有不言可喻的曖昧關係。
真相究竟為何?🤔
---------------
根據藝術史學家尤妮斯・利普頓(Eunice Lipton,1941-)研究發現,莫涵的一生並非當時人們刻意詆毀那般悲慘早逝。
馬奈曾以莫涵為麻豆畫下9幅畫作,直到莫涵開始學畫之後,因為她的風格較偏向古典一流,無形中便與馬奈漸行漸遠。然而在那個對女性學畫有諸多限制的年代,莫涵卻曾有6次得到巴黎沙龍展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當她1876年以自畫像首度入選沙龍展時,馬奈卻落選了。
1903年,59歲那年,莫涵終於入選法國藝術學院(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這項遲來的肯定總算見證了她無畏出身勞工階層,同時曾經身為人人鄙視的裸體小模,卻努力在藝術創作立志向上的成就。
或許因為之前莫涵的裸體名揚全巴黎,導致願意收藏或者撰述她生平的記述相當少,目前所知,她只有一幅《棕枝主日》(Le Jour des Rameaux or Palm Sunday)保存於巴黎西北郊科隆布斯(Colombes)的美術館Musée Municipal d'Art et d'Histoire de Colombes內。雖僅一幅,從中已可見莫涵的技藝能耐。
---------------
至於莫涵與馬奈是否真的有一腿?
若是依照馬奈早已身染當時的不治之症-梅毒看來,萬一兩人真的曾經發生過肉體關係,梅毒傳染率如此之高,莫涵多半無法倖免於難。然而莫涵相當長壽,直到83歲才告別人世。
因此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1906年,莫涵離開巴黎遷往科隆布斯,在她人生最後20年左右,僅有一位名為瑪麗・杜福(Marie Dufour)的女子作伴。只是流言依然不放過她,莫涵與瑪麗又被謠傳為同性戀,而除此之外,莫涵本人則是夜生活精采放蕩,甚至重操性交易舊業。
唉,這些酸民到底煩不煩?😫😤😣
---------------
儘管不清楚馬奈內心究竟如何看待莫涵的繪畫事業,然而莫涵18歲那年為《街頭歌手》擔任麻豆時,馬奈卻以櫻桃畫出了她兼具純真與媚惑的動人神態,為現代藝術史漸次揭開了序曲。
======================
《名畫裡的盛宴》台北兩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地點不同〞
◆05/15(六)下午,已額滿
購票:https://fb.me/e/AzTpNlKx
**溫馨提醒,訂票付款後才算是完成購票程序哦
◆05/19(三)晚上,倒數卡位
購票:https://fb.me/e/4Z0n68egs
票務相關事項聯繫,請洽 #livart禮雅特國際 粉專私訊留言
#畫作的食物故事多
#2021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盛宴
#Livart禮雅特國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