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段祺瑞派系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父「們」的故事】
北洋篇─那些軍閥那些事:反撲
張勳復辟後立刻辦了件大事:封賞!
封賞的目的,是為了攏絡各方勢力,從而組建穩定運作的行政班底,而當時主要被冊封的中央官員如下:
顧問大臣─趙爾巽、陳夔龍、張英麟、馮煦
參謀部大臣兼陸軍總長─王士珍
陸軍部尚書─雷震春
海軍部尚書─薩鎮冰
外務部尚書─梁敦彥
民政部尚書─朱家寶
度支部尚書─張鎮芳
法部尚書─勞乃宣
郵傳部尚書─詹天佑
理藩部尚書─貢桑諾爾布
農工商部尚書─李盛鐸
學部尚書─沈曾植
授徐世昌、康有為為弼德院正、副院長
鎮守各地的封疆大吏,主要有:
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馮國璋
兩廣總督─陸榮廷
曹錕等實力派官員為各省巡撫、提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看這其中成員,可以這麼說:
「張勳選人還挺有模有樣的。」
我知道上述人名很多,所以只揀幾位重要人士解說。
首先,讓北洋之龍─王士珍,擔任陸軍總掌這最重要的武力組織的首腦,真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畢竟王士珍能力一流、對清朝忠心、權力慾望又不高,不找他找誰啊?
至於陸軍部尚書─雷震春、海軍部尚書─薩鎮冰
一個是頗有實力的軍閥,另一個是當時整個中國最具作戰經驗的海軍提督,也沒啥異議。
然後看到郵傳部尚書─詹天佑,那更是沒話說;許多人都曉得,詹天佑建造了京張鐵路,讓他擔任郵傳部(相當今日交通部)的首腦,正是人盡其才。
而外務部尚書─梁敦彥,這人或許知名度低,但我告訴各位:梁敦彥此人是清朝派去美國留學的幼童之一,跟前邊那位詹天佑是同學!甚至他倆在美國留學期間,跟其他清朝留學幼童組織棒球隊,梁敦彥就擔任主力投手的位置(乖乖,不知防禦率多少啊?)。讓這麼一個具有留洋背景的人擔任外交工作,也是合理之至。
最後,讓徐世昌、康有為擔任弼德院正、副院長,這招也挑妙的。先解釋一下「弼德院」,這是清朝末年為實行憲政而成立的「顧問國務」機構,按現代官位來說,就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策顧問。徐世昌、康有為皆為當時身具名望的人士,讓他們擔任國策顧問達到號召的效果,算的上得其所哉。
總之老ㄕ覺得張勳復辟還真非胡搞一氣,起碼從這份官職來看,許多部份還挺有章法的,可惜……也就只有一部分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說這份官員名單有什麼問題,那問題就在張勳他本人身上!
因為張勳本人表示:
「俺老張的官位是……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各位知道這官員是什麼概念嗎?
這麼說吧,當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人,最著名的是:李鴻章、袁世凱。那號稱是各地疆臣之首!
「議政大臣」則相當於以前清朝中央最具權力的「首席軍機大臣」,或是清末內閣所創立的「內閣總理大臣」,簡單來說,就是中央官員之首!
天哪!
疆臣之首+中央官員之首,這可是李鴻章、袁世凱也沒辦到的事!張勳的官位簡直膨脹到前所未見的制高點!然後失敗就是從這引起的,因為這讓許多人都對張勳竄升感到不爽。
就拿馮國璋來說,他雖被授予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直接管理江蘇、江西以及有職權影響東南沿海,可說是南方疆臣之首。但問題是:
馮國璋的大本營就是江蘇南京,然後盤據江西、江蘇一代的長江三提督,全都隸屬馮國璋派系,他老兄原本就是東南沿海第一軍閥。
現在你老張只是名義上承認他的地位,可對馮國璋卻是一點實際好處都沒增加,而馮國璋卻眼看一個地方軍閥,突然竄到自己頭上,這叫老馮如何甘心樂意?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被授予兩廣總督的陸榮廷。
人家的勢力本來就超過兩廣,你現在授予兩廣總督,陸大帥還覺得你是限制他的勢力發展哩!
不過馮國璋、陸榮廷再不滿意,卻絕對還有一個人比他們懷有更深的怒意
,那就是......北洋之虎─段祺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段祺瑞的說法,打從他在辛亥革命,於湖北孝感率領眾多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威逼清帝退位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與「共和」拖不了干係。
畢竟共和的建立有他的貢獻,只要共和存在一天,他的功勳將永遠被紀念!所以段祺瑞可謂死忠的共和支持者,哪怕後來為了反帝制,要跟自己的昔日精明幹練且拉拔他的上司─袁世凱對上,他也是在所不惜的維護共和。所以如今張勳在北京搞起了復辟,這嚴重剝奪了段祺瑞的政治生命!
(有沒有讀者問:
「那你段祺瑞不讓張勳進北京,這不就沒事了嗎?」
這時就要講一個陰謀論了。
有此一說,段祺瑞讓張勳進京,是打算讓他先收拾掉黎元洪,然後再指控張勳非法,這樣段祺瑞就能掌握法律的大義名分,緊接著收拾張勳,重新鞏固他的政治大權!
如果以上陰謀論是真的,老ㄕ想說:「段祺瑞你真夠陰的!」)
於是這位曾「締造共和」的北洋之虎在7月2日,也就是張勳復辟的隔天,立刻來到天津馬廠,這個進軍北京的戰略要地,並在此不斷號召北京附近的軍隊聽從他的調遣。
事實證明,北洋之虎的威望不是白混的;駐馬廠的陸軍第八師、駐廊坊的陸軍第十六混成旅、駐保定的陸軍第三師紛紛聚集,準備聽候調遣。同一時刻,民出政壇超重量級人物─梁啟超特地用他那長帶感情的筆,為段祺瑞寫了一篇聲討張勳的檄文,這使得輿論界瘋狂響應支持段祺瑞。
於是在7月3日,段祺瑞宣布:
「本人在此宣布組織『討逆軍』誓師討賊!
我們的目標,就是進軍北京、再造共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張勳的辮子軍(有沒有看到他們後腦勺上的辮子呀?)
段祺瑞派系 在 段祺瑞後代 :: 全台寺廟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寺廟百科,段昌義,段祺瑞評價,段祺瑞派系,段祺瑞一戰,段祺瑞ptt,段祺瑞死因,段祺瑞 ... 2018年5月9日—段祺瑞是民国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 ... <看更多>
段祺瑞派系 在 歷史|《北洋軍閥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3、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結局:曹錕下臺, 段祺瑞 出山,以賄選的罪名取締 ... 二、 派系 鬥爭: 袁世凱去世後,軍閥分裂爲三支,皖系、直系、奉系 1、皖 ... ... <看更多>
段祺瑞派系 在 【民國軍人傳】段祺瑞一生清廉? 講咗咁多個星期古代名將 的推薦與評價
之後十年就係佢同其他派系就咗權力而明爭暗鬥,包括兩次府院之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邀佢出山合作等,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嘅臨時執政,最後响1926年隨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