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工作不分性別都應受到保護
#釋字807號後續修法很重要
#應兼顧性別平等及勞動權益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洪申翰 Sun-Han、林宜瑾、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全國產業總工會、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一起主辦「釋字第807號對夜間工作及工會同意權後續影響與對策」公聽會,和數位專家學者、民間團體、行政部門一同討論。
被大法官宣告失效的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女性及母性健康,但因為採取「消極保護」的設計,反倒 #限制了女性於夜間工作的權利,也強化了加諸在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可能造成 #就業歧視。
上個月司法院公布釋字第807號解釋,當時我便發文(詳見:https://reurl.cc/pxyx3a )表示,認同這號解釋所傳遞的性別平等意旨:教養子女、家庭照顧,是 #所有家庭成員應共同分擔的責任;以及,為了維護身體健康而盡量 #避免夜間工作,更是 #不分性別全體勞工的需求。
讓人遺憾與憂慮的是,釋字807在宣告條文立即失效後,反而讓原先課與雇主對夜間工作提供保障措施的責任,也一併失效。此外,還有勞工集體協商權恐被弱化的問題。
國際勞工組織的夜間工作公約、勞動部的數個法規及指引都顯示,長期夜間工作對勞工的健康有不良影響,#不分性別。
因此,大法官釋字的後續效應,不應該是所有勞工雖不會被禁止夜間工作,但也失去相對應的保障。而是所有於夜間工作的勞工,不分性別都能受到保障。
#個別勞工難以和雇主對等協商
#強化工會集體協商權
第49條第1項的失效,也剝奪了工會或勞資會議,在夜間工作條件上的集體協商權。
釋字第807號解釋認為,原條文內關於工會或勞資會議對於夜間工作有同意/不同意權的規定,有以集體意願取代個人意願的疑慮。
但是實際上,已經有多個團體、專家,包括今天多位與會者都指出,個別勞工在法律上的拒絕權,從來沒有被取代。就算工會同意夜間工作,勞工仍可拒絕。
真正的問題在於,即便理論上如此,但面對資方提出夜間工作的要求,勞工常常很難真的拒絕,所以才更需要 #工會 的保護,不管是協商保障安全健康的措施,或是集體拒絕夜間工作。
後續修法,必須強化 #集體協商的力量,才能真正保護勞工。
至於在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後,還必須處理,最終如何透過法制上的設計及強化,實質保障個別勞工行使「拒絕權」。
#懷孕或哺乳期間勞工應特別保障
勞動部官員今天公聽會現場再三聲明,雖然勞基法第49條第1項失效,可是第5項禁止懷孕、哺乳期間女性於夜間工作的條文,效力仍在。
但為完善夜間工作的整體機制及配套規劃,後續修法仍須確保對懷孕、哺乳期間勞工的保護。如何操作及落實,還需要更多討論。
#勞動部應盡速盤點相關法規
#提出修法草案
#快速填補夜間工作勞權真空
感謝今天一同與會討論其他學者與團體:邱駿彥教授、洪惠芬教授、胡博硯教授、邱羽凡副教授、張鑫隆副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
民間都這麼努力了,我期望勞動部能盡快提出修法計畫,補上夜間工作保障的空窗,做勞工的後盾。
憲法第七條平等權的意旨,應該是讓不分性別勞工平等地被保障,而不是不分男女平等地被剝削!要使台灣勞動法規真正實踐平等權的精神,我們還需繼續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母性保護指引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下評論】《屍速列車:感染半島》(Peninsula)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4 年前的坎城影展,以法國新浪潮巨擘尚盧高達的作品《輕蔑》定為主視覺,似乎正向世人宣告法國的電影地位仍屹立不搖,但誰也沒能想到,那年的坎城掀起一股強烈韓風。以「復仇三部曲」名聞遐邇的南韓名導朴贊郁以《下女的誘惑》打入主競賽單元,大膽的女女性愛寫出男性父權底下的慾望凝視,此外,在競賽外的兩部南韓類型片,羅泓軫的《哭聲》以及延尚昊的《屍速列車》也造成風潮。
這三部作品都在同年於台灣院線亮相,首先由《下女的誘惑》在 6 月登場,接著是 8 月的《哭聲》,南韓電影的口碑在這兩部作品堆疊下,於台灣逐漸延燒,最後由 9 月亮相的《屍速列車》收割,導演延尚昊熟稔類型電影的鏡頭語言,走入病毒與人性間的對立,在末世中豪筆一揮,於高度娛樂性中寫下令觀眾聲淚俱下的類型片典範。
4 年後,延尚昊完成《屍速列車》的系列作《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續集的時間軸也在病毒爆發的 4 年後,環境與背景條件相同,但因孔劉、馬東石等人確定捨身取義,續集自然不會有這些角色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以姜棟元、李貞賢為首的人馬,描述姜棟元飾演的大兵逃離失控南韓後,在姐夫苦勸之下,逼不得已共同返回被外界孤立的半島,找尋失落的 2000 萬美金,進而展開一場自我救贖的辯證旅程。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的核心,就是「救贖」,是表面以活屍包裝,實則探問人性的公路電影。導演延尚昊在開場戲便替全片定調,姜棟元駕車逃離南韓時,途中撞見恐慌的家庭求助,李貞賢飾演的驚慌母親請求姜棟元帶著孩子逃難,但姜棟元因恐懼及猜忌,就此踏下油門別離。延尚昊在此寫下男性的狠心及女性的無助,讓男性的「過去」埋下虧欠(還有在船上另一位母性的遇難),替「現在」的救贖之路鋪墊,而兩性間的對立與互助,此後更隨著劇情推移層層激化。
而後,姜棟元離開南韓逃往香港,4 年來在香港如走肉般遊蕩,按照電影設定,朝鮮半島因活屍肆虐成一座孤島,人人敬而遠之,而在《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中窺見香港,並與南韓相互觀照是有趣的。
過去一年,香港因「反送中」抗爭動盪不安,人民與政府衝突日趨惡化,甫推動的「港版國安法」更加速香港死亡。此時香港人心惶惶,自我審查底下出現諸多不敢入境香港的人民,某部分喪志的港人也希冀逃離香港,以免承受牢獄之災。從現實中的香港局勢,遙相對望虛構中因活屍淪陷的朝鮮半島,成了某種意在弦外的解讀——香港因人為因素、中共惡法受困;南韓則因病毒蔓延、活屍大軍遭到遺棄,兩相對比之下,人類與活屍就成了某種折射,都能斷開現今社會群體網絡的鏈結,香港甚至不用活屍便已成孤島,「現實總比電影荒誕」這句話某程度的確精準,不勝唏噓。
然而,這樣的過度解讀(相信延尚昊絕對沒有此意),卻也碰巧拉出延尚昊在救贖之路的另一層核心——與「活屍」相比,「人類」更可畏。「活屍」沒有情緒,只能聽音、面光狂奔,只懂無腦地獵捕生人;人類不同,是乘載七情六慾的裝置,在《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中,更放大了「貪婪」,美國商人、武裝傭兵部隊、返回朝鮮的難民,皆圍繞 2000 萬美金,你爭我奪,於是在角色的求生當中看見人性的醜陋,彼此互相猜忌,黑吃黑,人吃人,貪婪駕馭人性,延尚昊在活屍底下,描繪出一幅人性浮世繪,是底層人類處在煉獄的難堪眾生相。
隨著主角一行人返回朝鮮半島,延尚昊迅速以「車」為引導,建構出被遺忘、詛咒的失落國度。當開車的人說道:「南韓我很熟悉,開車沒問題。」延尚昊旋即以武裝傭兵的閃光彈丟出幾道熱辣、鮮明的光,光是一把雙面刃,能驅趕夜幕,照亮城市,但同時也能吸引活屍,當活屍湧入時,在光的見證下,南韓面目全非,熟悉的家園、街道變了樣、走了味,一般的「車」無法立足,更別說是由逃離南韓 4 年的「外地人」操控,於是主角們便落入武裝傭兵的圈套之中,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危機依舊是由人類給出,若非閃光彈,活屍並不會發現主角們,這場戲也帶出「人類」比「活屍」可畏的意旨。說穿了,活屍縱使可怕,仍舊是被人類操控的低端生物,真正用腦袋算計的,是人類,可畏之處不在肉身的強大,而在內心的盤算。
一般的車無法在廢墟中生存,延尚昊便拉出另一組救援部隊,由李甄、李濊沅兩名小女孩開著升級版改良車款,前往營救主角,展開一場又一場目不轉睛的飛車動作場面,俐落的轉場,極具律動的剪輯,宣告了這是人與人、人與活屍的相互追擊,三者對立下,是一場場屬於城市的戰鬥,與第一集的高鐵車廂相互對照,延尚昊 4 年前精準掌握密閉空間的特性,4 年後也能在開放場域中揮灑自如,再再證明延尚昊在動作類型片中駕馭「空間」的導演功力,更道出被活屍摧殘 4 年的朝鮮半島,已經是被棄置的人們的主場,每天處在生存邊緣、汲取末世氛圍養分的孩童們,面對活屍都能是神色泰然的姿態。
延尚昊也透過這場戲,點醒姜棟元,當姜棟元陷入危機,是由小女孩拯救,延尚昊寫意地拉出意旨——「面對弱小應當給予幫助」,給了姜棟元當頭棒喝,再度批判面對求助的李貞賢未伸出援手的舉動(且是男性漠視女性),有了教訓後,才逐步給出「救贖」的可能性。
而從這場戲開始,《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才揭示這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除了兩名小女孩的英勇之外,後續也能看到李貞賢經過 4 年的洗禮,從一名無助的母親,轉化成能手握真槍與男人、活屍拼搏的女性,更疊影出片頭另一位選擇與孩子死在船上的母親,母親的角色,在《屍速列車:感染半島》中皆是保護他者的存在。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是一部積極、主動的女性電影,女性不再是消極、拖累、等待男性救援的拖油瓶,反而能拯救男性,這點與權海孝飾演的老兵,不斷發電報向名為「Jane」的女性求助也可窺見。順應 #MeToo 時代也好,打破南韓父權窠臼也罷,延尚昊都在續集中,挖掘出和第一集不同的面向,是對父權社會的咆哮,2020 年拯救弱小的不再是孔劉、馬東石,而是李貞賢、李甄和李濊沅等人,她們攜手剽悍開著兩台大車,用堅毅而溫柔的身影,替活屍類型片注入一股別開生面的女性樣貌。
除了女性之外,延尚昊更善用「被世界遺棄的朝鮮半島」的特性,在所謂的第三世界中,側寫出第一集較少刻畫的階級脈絡。當人類文明脫離法治,面對災難與死亡進逼時,人性便無止盡惡化,於是延尚昊透過掉落體制之外的傭兵部隊,構築出「地下社會」、建立新的秩序,弱小的人類被稱作「野狗」,遭到豢養、奴役,食物鏈最低層的人類猶如鬥犬般,供上一階層的人類娛樂,延尚昊放大此等特性,讓觀眾窺探脫離法治以及處在生存邊緣的原始人性,所謂「性本惡」,在延尚昊的鏡頭底下精準且到位。
或許,讓人類陷入末日危機並非喪屍病毒,而是人之本性,脫離律法依附時,是比喪屍更泯滅人性的存在,延尚昊全片的另一層意旨,也就慢慢浮現而出。這也是續集需要注意並嘗試刻畫的重要角落,延尚昊對於喪屍類型片的世界觀,仍舊極為敏銳。
都說了這是一部「自我救贖」的公路電影,姜棟元被小女孩拯救喚醒內心良知,所以在片子中段義不容辭地回頭拯救被傭兵部隊圍困的姐夫,這是延尚昊描寫角色的醒覺,縱使最終姐夫仍舊亡於傭兵部隊,但正如李貞賢所說:「盡力就好」,姜棟元透過「被拯救」(小女孩)和「拯救他人」(姐夫),兩種互為表裡的主/被動關係,揮別纏住己身多年的愧疚。
而在「救贖」的命題底下,延尚昊還使用了「光」的意象。如上述所言,「光」能吸引活屍,是殺人武器,但同時「光」也是黎明升起的象徵,是逃離朝鮮半島的指引,傭兵部隊利用「光」追擊,姜棟元等人也能利用「光」反擊,活屍、人類都能見「光」,「光」是殺人武器抑是續命良藥,端看如何運用,延尚昊的符號隱喻,也如「光」一般,極具可視性,在大銀幕中閃現。
片尾,延尚昊設下與首集不同的結尾取向,《屍速列車》的孔劉拼命救人,最終喪命,而《屍速列車:感染半島》則讓姜棟元順利拯救李貞賢,若再細看,便能發現除了權海孝之外,其於喪命的人皆因「貪婪」而死,活下來的姜棟元、李貞賢等人,是救贖,是保護,是犧牲,拾起的皆是人性良善面,從此角度來看,是延尚昊的轉變,也是身為導演「懲惡揚善」的價值取向。
綜觀《屍速列車:感染半島》,在活屍類型片底下,將女性、救贖、貪婪、階級等元素熔冶一爐,提煉出人性的複雜面向,全片深入淺出,一語中地讓觀眾感受核心意旨,雖然結尾權海孝的死亡因為角色刻畫不足,力道稍稍偏移,且略嫌濫情薄弱,而母女間重逢擁抱的慢動作也盡顯俗氣,情緒則過於飽滿、突兀,不懂收斂之美,但考量到商業取向,面對的市場與獨立製作取向不同,便能理解延尚昊的處理方式。
一部好的類型片,是能夠在動作、娛樂等取向之外,賦予角色立體性,才能激盪觀眾情緒,並非一味遞送驚險場面才是緊張刺激、才是效果十足,《屍速列車》這兩部系列作呈現出來的,正是抓緊角色、扣緊主題的優等佳作。在現今疫情動盪底下,《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提醒世人的是,當社會集體意識產生的焦慮,轉化為末日前人類的巨大恐懼時,這股恐懼共感的背後,延尚昊正透過影像緊抓微弱的光,希冀逃離黑暗,與觀眾共同飛往和平彼端。
‼️感謝『GaragePlay 車庫娛樂』試片邀約,《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現正熱映中。
#屍速列車感染半島
母性保護指引 在 柯文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陳佩琪」開始。
這是我上博恩夜夜秀臨時拚湊出的字卡,結果竟然得到滿場的鼓掌。不過講真的,沒有她的支持,我是很難撐到現在,所以在國際婦女節這天,要特別感謝她。
2014年參選的時候,許多人建議候選人的太太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我都說:「就讓她做自己吧。」
做自己是平權實踐的第一步,因此在職場上,北市在107年推出了「職場性別平等指標」,吸引許多事業單位加入,指引企業落實性別平等職場環境,而台北作為亞洲性別最平等的城市,也制定了「以性別觀點建構的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政策」,包括「母性保護」、「照顧」、「照顧與人身安全」、「工作與職場」、「文化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及「環境」等六大面向;內含建構嬰幼兒臨時托育服務、及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指標實施計畫等創新方案。
「國際婦女節」源自1857年3月8日在紐約的一場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條件及低薪,也促成了往後「工會」的成立。
北市在勞動權一直不遺餘力,我認爲「自由平等,多元開放」需要從各個面向著手,我相信在目前的台灣,無論任何性別都能依靠自己的理想與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婦女節,不只一天,而是落實在認真的每一天。
母性保護指引 在 什麼是四大計畫問卷?|如何避免異常工作負荷|職場霸凌怎麼辦? 的推薦與評價
... 方針| 母性 勞工健康 保護 計畫|女性夜間工作|第三劑疫苗#女性夜間工作#性騷擾#護理師#勞動檢查方針#性騷擾申訴#疫苗假#勞工健康 保護 四大計畫 指引 #人 ... ... <看更多>
母性保護指引 在 6日「女性勞工母性健康保護實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懷孕計畫、哺乳中、或者正在妊娠中的妳⋯⋯ 工作中藏著哪些可能的危害呢? 「工作場所母性健康保護技術指引」帶你一步步確認「工作場所母性健康保護技術指引」是為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