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會重蹈三跑覆轍?】
近日林鄭月娥大肆吹噓赤鱲角機場三跑填海工程技術,將會喺「明日大嶼大派用場」(註1)。林鄭不斷聲稱技術好先進,好環保,但就無視上年三跑工程先鬧過「海砂荒」。言下之意係咪明示明日大嶼都會面對三跑工程嘅各種問題?
▌技術成功,但海豚無晒
林鄭大讚現時運用嘅「深層水泥拌合法」聲稱對於海洋生態影響好低,不過上個月公佈嘅官方報告指香港海域棲息嘅中華白海豚數字持續下跌,直至上年喺大嶼山一帶整體數目估計只餘下37 條中華白海豚,近一半幼豚過唔到兩歲,真係好無陰公(註2)。即係工程好環保,但係生物無晒,咁都得?
▌哪有沙?
除咗海豚被趕盡殺絕,回顧三跑填海工程進口砂粒嘅高峰期,2019年同2020年兩年分別為工程進口5百萬公噸及4.5百萬公噸嘅砂粒,從中國大陸佔整體進口砂粒來源嘅比例分別係約20%及85%(註3),所以三跑填海工程仍然可以話係對大陸進口砂高度依賴。因此,先會爆出因為海砂採購困難,三跑「主要填海工程」嘅承建商攤大手板要求機管局,喺原價153億合約之上額外增加168億,否則工程就會延誤兩年(註4)。最後,事件夾硬要立法會增加撥款畀承建商80億埋單,令填海工程嚴重超支。
大陸近年海砂同河砂供應緊張,最新嘅「十四五規劃」喺海洋保育嘅段落更提出「海碧生多、岸美灘淨、河清海晏」等六大目標(註5)。可以預期近期重視保護海岸線同河岸生態嘅國策之下,填海以及沿海地方浚挖海砂對生態嘅影響備受關注,地方政府推動嘅填海項目好多都被剎停,明日大嶼如果想由大陸進口海砂同河砂將會愈嚟愈艱難。
▌港人埋單16年
我哋上年已經發現砂價(當中包括海砂、河砂及碎石) 升幅仲勁過金價,有紀錄以來(2003-2020年) 已升近10倍,由過往每噸$26大幅升至今天$259元(見廷伸閱讀)。成本上漲自然要搵收入填數,由2016年8月開始,每名香港人坐飛機離開香港,都需要繳交90-180元不等嘅「機場建設費」直至2031/32年,每次出境都要為三跑填海工程填數,還款期前後長達16年(註6)。而明日大嶼工程規模更大,不論以邊種形式融資,必然會進一步喺港人身上榨取。推崇基建技術幾成功,林鄭係咪認為可以淡化呢啲大型基建所帶來的財政負擔?
▌三跑一鑊粥 明日大嶼凍過水?
如果三跑作為政績工程恐怕真係完全唔收貨,超支超時之餘又諸多工程問題,仲要有違國策。喺特首選戰前夕當係政綱賣點,似係毒藥多過救命仙丹。而明日大嶼一向都係林鄭力推嘅大白象願景,呢鋪似乎係有辦你睇,捉錯蟲!
▌延伸閱讀:【明日大嶼 隱藏海砂大騙局】:https://bit.ly/3ncx75Q
#今日三跑明日大嶼
#三跑騙案回顧
#大敗象工程
#土地研究
註1﹕〈機場三跑鋪設竣工 填海技術將在明日大嶼「大派用場」〉,《眾新聞》,2021年9月7日 - https://bit.ly/3tpkp4K
註2﹕漁護署報告:過去 17 年中華白海豚跌逾八成 近半幼豚活不過兩歲: https://bit.ly/3l9sMxX
註3﹕〈2021-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立法會財委會問題,答覆編號DEVB(W)052 - https://bit.ly/38NZ9MP
註4﹕〈承建追索 三跑填海超支80億〉,《明報》,2020年5月18日 - https://bit.ly/2VpVOAl
註5﹕〈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2020年5月26日
註6﹕〈機場三跑工程進度延遲八周 維持明年啟用〉,《NowTV》,2021年4月26日 - https://bit.ly/3zUCAlf
同時也有4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VCNA7_rmGg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比加超特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政新思/把握“十四五”机遇 开创香港新未来\朱国斌 容海恩
2021-08-27 04:23:55大公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简称,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如序言所宣示:它旨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新时代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
日前,高规格的中央宣讲团来港宣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香港如何“把握国家‘十四五’机遇,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关心香港的人应该还记得,“十三五”规划有港澳专章,提出港澳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形成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官方层面积极呼应,而民间基本上冷处理,真正的“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一观察应该还算是客观中肯吧。事实上,从香港方面而言,因应“十三五”规划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成就也乏善可陈。
“发展机遇与挑战”是一个老话题,此时此地却附有新的内涵。这是因为,第一,时过境迁。2021年的香港与五年前的香港对照,内外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央落实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使得香港政治生态发生巨变;第二,新的供求关系。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如果还不是根本性的话)变化,香港经济发展客观上受到时势和地缘的制约。至少从短期中期来看和考虑到香港的可用资源天花板,人固然求我,但是现在我更需求人;在香港能够找到独立发展的路径之前(作者怀疑这种可能性),明天的香港必定依赖于与内地的政经关系和融入国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变动中的叙事和话语体系。香港群体心态建基于“香港本位”之上、并一直充满着那种令人自我陶醉的优越感,思维惯性导致她没能够将内地因素和国家因素纳入到思维体系和决策认知过程之中,这也可能就是陆恭蕙和高礼文(Richard Cullen)在其近作《香港在中国:重新思考内地与香港关系》中所谓的“殖民现代性叙事”或曰“英属香港叙事”所致。变动中的叙事或话语体系体现并考验香港对待国家的态度。
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能否给香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答案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宣讲会上指出香港要“认清国家规划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的发展方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和“善用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未来。”说是苦口婆心也不为过。其实骆主任的意思很明白,香港要认清形势、提升竞争力和开创未来。
纲要第二篇到第十二篇全面铺陈了国家战略发展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其内涵与外延颇有看点,不仅系统指明了符合当代中国政经现状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还提出了回应国际情势变迁后的应对措施。详细分解以上国家意图和举措,香港可以且能够配合和对接的地方很多。
仅举几例:香港拥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库,可以参与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过程中;香港服务业可以投身到全国性业务之中;香港可以加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带头人作用;利用自身地理与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并在“一国”原则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发展香港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等。
一句话,香港可以借船下海。从最近几天特区官员表态来看,应该说政府还是被触动和有行动的。特首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回应“八大中心”发展机遇,已经就其中“六大范畴”发展向中央政府提交策略性文件。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提升实力迎接新挑战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中国当前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分析评估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兹录如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至于香港,说她面临着“明显而现实的”(clear and present)挑战并不为过。第一,外部环境持续恶化。这环境不仅指的是来自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所谓“制裁”。君不见,这两年来自美国的打压,既来自政治权力又有法律层面,所造成的有形与无形压力颇大。
第二,国际竞争压力加剧。新加坡势头迅猛,意欲取香港而代之。《南华早报》近期多篇报道论及此话题,如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的冲击,香港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大幅下滑,而同样受到病毒冲击的新加坡和东京的外汇交易量反而有些许增长;德意志银行其亚太地区总部本来设在香港,但由于香港经济环境下行,遂决定搬去新加坡。这是一种指标和信号,不得不令人警惕。
第三,香港内部各种势力仍在整合之中,有待观察。选举制度完善之后,爱国爱港者还未上岗,即使在上岗之后,他们的能力有待检验;第四,香港社会凝聚力有待重塑。
就此而言,新的叙事和话语系统有待建立,国家承认与认同有待加强,持久有力的价值观有待重申。从根本上讲,香港的确需要完成建构一种原装正版的“一国两制”叙事。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国两制”下半场香港需要完成的使命。“十四五”规划给香港提供的就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抓住机会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然后才能出击应战,并准备迎接明日的挑战。
作者分别为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及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
比加超特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楊文俊:政府與教協「斷交」 不利社會復和
2021/8/5
【明報文章】7月30日,具中國官方背景的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發文,力斥會員人數近10萬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毒瘤」,並認為教協實為政治組織而非工會組織,經常策動政治運動,新華社評論文章更促請港府徹查教協。7月31日,教育局即發表聲明,宣布正式與教協「斷交」,包括不承認教協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不處理教協轉介的個案以至不與任何教協代表開會。另邊廂,王偉傑先生8月2日於《明報》觀點版的文章〈反思教協的存在價值〉(下稱「王文」),認為教協政治力量隨着選舉制度改變而褪色。王文指出,教協發動罷課,有機會導致教師被投訴而面臨懲罰,而教協目睹學生跟教師一同出席高危險性的政治參與時,沒有立即勸止,不能稱得上是教育專業團體。王文並認為,教協袒護發表仇警言論的教師、被指宣揚「港獨」意識的書籍被選入教協「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候選書目,皆為「失德舉措」,會蠶食教協地位,並導致會員漸漸退出會籍。
從兩所官媒的立論以至教育局的行動,可見它們希望教協在香港失去影響力。官媒所刊載的兩篇文章,認為教協涉足政治是不可接受的,並認為「學生反對政府」與教協有着密切關係。實際上,教協作為職工會,成員接近10萬,是社會中極重要的持份者,牽涉政治屬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教協立場溫和,與立場激進的學生們在政治主張上南轅北轍,認為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並沒根據。
教協影響力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服務
為何教協被狙擊、「被斷交」引起香港社會軒然大波?不妨先簡單了解教協的「群眾基礎」。
教協在香港有兩所會址,旺角會址主要用作行政,銅鑼灣會址則用作超級市場及俱樂部。於銅鑼灣經營超市,可說是教協取得成功的一大要素。超市主要供教協會員使用,各種文儀用品供應齊全,價廉物美,能滿足教育從業者對文儀用品的巨大需求,素來受教師歡迎。
另一方面,香港規定教師應每3年參與共150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教協經營的教師培訓課程,深受香港教師歡迎。顯而易見,教協提供服務,切合一眾教育從業者的需要。教育局一聲令下,即不再承認教協所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將會使需要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教師們無所適從。
教協的影響力,並不在其於制度上取得席位,也不在於其支持的區議會候選人當選,而是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的服務。制度上的認可以至議席,只是因教協的良好服務而生,而不是教協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必要條件。王文以選舉制度改變作為教協影響力漸失的論據,顯然甚為牽強。須知教協於1973年成立,在1978年因金禧事件成為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工會組織時,它連一個立法局議席也沒有。
工會有政治參與屬必然現象
不論是官媒刊載的兩篇文章、教育局停止與教協合作之論據抑或王文,均批評教協參與政治。政治是眾人之事,工會本質上需要為會員爭取權益,工會會員作為社會的持份者,教協又作為工會組織,有政治上的參與,屬必然的現象。工會參與議政,政府徵詢工會意見,是社會重視勞工權益的表現,反映着社會的進步。現時立法會有3個由香港職工會選出的議席,足證工會在香港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說法沒根據
根據《基本法》第27條,香港居民享有「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教協作為教師工會,發動教師罷課,本身只是行使其權利,完全沒有違反法律。教育局以教協曾發動教師罷課為由停止與其合作,顯然沒有道理可言。
政府又說教協「將政治滲入校園」,官媒的文章以及王文亦然,其實高估了教協對學生運動的影響力。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密切」?2014年,一群立場較進步的民主派人士組成「進步教師同盟」,挑戰教協立場較溫和的領導層。原定上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以本土派自居、曾任職大型補習社的蔣旻正參選,挑戰教協的葉建源,認為葉立場過分溫和。教協以至大部分的學校教師立場溫和,思想較反叛、行為較激進的年輕人之政治表態,不能簡單歸因於教師的影響。實際上,教師與學生進行怎樣的政治參與,教協作為職工會,根本無從置喙。教師與學生在「師生」的身分外,首先是社會的持份者。要求教協就教師與學生一切校外行為作表態和負上責任,實際上是強人所難。
查實,教協從沒支持「港獨」,也沒做任何違法行為。教協作為職工會,受《職工會條例》保障,只要其仍能對會員提供妥善服務,會員並不會無故脫會。《伊索寓言》中有〈北風與太陽〉的故事,講到北風與太陽比賽誰能使路人脫下斗篷。北風妄圖通過強風吹走斗篷,路人卻將斗篷愈包愈緊;相反太陽以其熱量照耀大地,路人因天氣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職工會的存在,正正解決了教育局作為官方體制機構所未能處理的問題,若教育局以為通過在制度上削弱教協的影響力,就能夠使教協會員自行脫會,那實只屬一廂情願。
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有重要角色
如果政府的目標不單是希望教協成員主動退會,而是希望教協解散收場,那更是未有看清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的重要角色。教協屢屢遭到教育界裏較激進的一翼挑戰,即使教協消失,不難想像其他更激進/進步的民主派人士跟政府、建制之間的衝突將更難調和,這難道是政府樂見的嗎?如果政府是想把光譜內某些教育工作者全數趕走,更是社會和下一代的悲哀。
教協會員人數接近10萬,涵蓋教育界不同持份者,屬於香港影響力極大的工會組織。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於教協45周年酒會擔任主禮嘉賓,並指出席該場酒會是「行政長官應有之義」,原因是教協是香港最大的教師團體,甚至是最大的單一專業團體。教協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正因其做好作為工會應做的事。教育局在新華社呼籲港府徹查教協後僅一天,即高調宣布「斷交」,削弱教協在建制中的影響力,給公眾帶來極壞觀感,亦與林太2018年說法和行動,以至近年政府希望修補香港社會撕裂的目標完全矛盾,對社會復和毫無幫助。教育局宜三思,慎防破壞教育局與教育界僅餘的互信。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楊文俊]
比加超特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VCNA7_rmGg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達成歷史協議,提倡訂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暫定至少15%,港府表示將應對全球稅制變化,保持香港競爭力。新經濟時代,跨國巨企利用各地稅率差異,避稅成風,實際繳納稅款低得離譜,全球應當攜手制約。早前華府主張的21%最低企業稅率,水平偏高、私心明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現在G7提議將最低稅率定在15%,徵稅門檻針對跨國巨企而非一般企業,全球多數國家接納的機會相對較高。香港作為著名低稅港,所受影響初步看來未算太嚴重,惟亦非全無影響,當局必須留意魔鬼會否藏於細節中。
蘋果頭條
郊野公園邊陲起樓建議引發全城熱議,力倡建屋大計的前特首梁振英早於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近日重提舊事逼迫林鄭,追擊林鄭壓抑樓價無能。民意對侵入郊野公園建屋甚為敏感,《蘋果》發現元朗大棠有機生態園後山一幅大欖郊野公園土地,大片樹林被非法砍伐,更挖出巨型深坑非法傾倒人畜排泄物,形成一個相等於標準泳池的「超級屎坑」,惡臭瀰漫生態園,嚴重破壞環境,更引發播毒危機。傳染病醫生警告:「如果近距離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感染糞便,有機會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會好危險!」
東方正論
香港有樓至上,無論順境或像現時疫境,樓價易升難降,4月份樓價指數較2019年5月的歷史高位僅低2%,但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說,市民供樓負擔比率達約73%,對比往年平均數據顯著提高。有果必有因,香港工時全球最長,在國際調查中更被選為「最過度勞累城市」首位,家屬哭訴工友過勞猝死,這個城市盡是打工仔悲歌!本報頭版報道,每年超過百名打工仔過勞死,「辛苦搵錢冇命享」。
星島社論
歐洲國家盃將於本周六揭幕,為期一個月的球壇盛事將吸引大量賭注,非法賭博集團早已瞄準香港大舉「吸金」,亞洲賽馬聯盟日前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港人去年疫情期間經非法賭博網站投注賽馬及運動項目大增一至兩成,估算非法集團利潤可能超過一百五十億港元,很多海外莊家不但銳意吸引香港賭客,有統計更指逾百個賭博網站伺服器設於本港,但因普遍使用匿名伺服器和加密交收賭注等資料,令執法人員追查困難。
經濟社評
金管局將研究發行數碼港元可行性,除了要趕上數碼貨幣大潮流,亦是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FinTech)的優勢。推出數碼港元只是第一步,金管局還提供長遠規劃,讓金融界盡快檢視提升業務數碼化,方能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鞏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優勢。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天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表明內部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數碼港元在零售層面的可行性,還會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發揮數據基建潛能、擴展金融科技人才庫及善用資源政策支持發展。
比加超特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FfqwxWDY80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加密貨幣價值暴升暴跌,波幅之大叫人瞠目結舌,多國宣布加強規管,港府亦着手草擬法例,監管虛擬資產市場。加密貨幣面世10多年,比特幣最廣為人知,近年更湧現很多「有趣新奇」的新貴,支持者認為,加密貨幣可以提升交易效率、成為新時代重要支付結算工具,甚至挑戰政府法定貨幣地位,前途無可限量,然而亦有愈來愈多聲音質疑,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本身並無內在價值,充其量只是類近黃金的替代品,價格大幅波動反映它們現階段不過是高風險投機工具,炒作情况甚至有「龐茲騙局」味道。冒風險投資是個人選擇,但政府沒必要方便散戶冒險豪賭,加密貨幣發展充滿未知,規管寧可先從嚴,出了大事才收緊,已然太遲。
蘋果頭條
ViuTV成功捧紅藝人及節目,反觀電視廣播(511,TVB)節目受到不少市民批評,繼而影響廣告收入,內部財務問題亦不容忽視。《蘋果》收到一份債券名單,列舉TVB由2016年至2019年購買的債券,除了已知曉的星美及國儲能源外,原來仍涉及去年被頒令清盤、前主席陳國強好友葉家海旗下的凱華集團,以及早前違約的紫光集團債務,兩筆債合共2.8億元。公司去年年報提到對投資組合作出檢討工作,並出售部份債券。TVB非執行董事徐敬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凱華債券已經在2020年底已經按專家估計作出適當的撥備;包括紫光集團和其他等仍然未出售的債券,仍已在資產值上作出了適當的調整,以符合審計師要求和上市公司條例。
東方正論
千億沙中綫一波多折,超支延誤、剪筋沉降、醜聞不絕,詎料低處未算低,港鐵又透露噩耗,指紅磡至金鐘過海段明年第一季通車的情況「嚴峻」,意謂又要延期。由於港府拒向沙中綫工程預算「封頂」,延誤會否又帶來超支,超支會否又由納稅人埋單,不由人不擔心。港鐵昨日舉行股東大會,表示沙中綫過海段紅磡至金鐘段工程,因兩個關鍵工序包括新舊路軌接駁、新信號系統及列車出現延誤,令明年首季通車目標「充滿挑戰」,「非常嚴峻」,現正努力追進度。
星島社論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就壹傳媒事件繼續出招,質疑壹傳媒遲遲未復牌,以及行政總裁張劍虹稱黎智英資產被凍結絕不影響集團運作及財務,言論不負責任及/或蓄意誤導,表示已以壹傳媒小股東身分,委託律師向執法機關正式投訴張劍虹及其他董事,要求徹底調查,並保留一切其他法律權利。壹傳媒昨晚發出通告,表示黎智英資產遭凍結,無影響集團財務及運作,按現時財政狀況,至少足夠支持十八個月,並申請今天復牌。不過,從集團披露財務數據可見,在現金結餘及應收款扣除負債及應付款項後,淨現金結餘已不足一點六億元,難言充裕。
經濟社評
外媒報道本港將丟棄大批新冠疫苗後,食衞局即澄清有免浪費的處理方法,不過亦指出,疫苗猶豫十分嚴重,已採購的針劑有明顯機會過剩,與藥廠的下一輪採購談判成果或未如理想。港府眼下要全力谷針,鼓勵可打盡打、爭取復常,但亦要妥善籌謀處理餘貨,免背負浪費污名。為平衡有效抗疫和善用公帑的兩難,港府未來可嘗試爭取較有彈性的合約,且讓有意明年打針人士登記意向、支付按金,減少浪費。有外電前天表示,本港或因公眾猶豫、疫情受控等因素,拋掉數以百萬劑疫苗,港府當晚隨即澄清,已抵港且未用的復必泰約84萬劑,限期為8月中,科興則約有105萬,未及接種的針劑可延運、不付運,或經世衞捐出。
比加超特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1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BngvAJ9liM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前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政府主導用地規劃,包括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配合發展,直至本周終有下文,發展局檢視10組私人土地,決定收回其中3組地塊,興建資助房屋。今次收回的地皮,鄰近區內繁華地段,延宕多年仍未發展,政府早就應該收回善用,當局現在終有行動,總比紙上談兵、原地踏步好,只是步伐未免太慢。3組地塊合計才得1.2公頃,提供區區1600個單位,杯水車薪,小修小補,未免予人「做少少當交差」的觀感。明年特首選舉,土地房屋勢成焦點議題,不同人士各抒己見,定必愈來愈多。
蘋果頭條
保安局晚上7時許發佈新聞稿,宣佈凍結正被起訴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所持有的壹傳媒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號︰282)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本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黎智英現時持有71.26%壹傳媒股份。新聞稿列出保安局局長今日(14日)根據《港區國安法》附表3,藉書面通知向相關人士及機構作出指示,不得直接或間接處理某些有合理理由懷疑是與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相關的財產。
東方正論
時辰一到,一切都報!踏入初夏,台灣《蘋果日報》即傳來執笠消息,而且震撼彈不止一枚,本港保安局旋即宣告運用國安法凍結黎智英香港的壹傳媒股份及其他資產,為其「傳媒王國」土崩瓦解打響致命第一槍。台蘋走上末路,漢奸黎人在獄中錢又無,多行不義的香港《蘋果日報》距離必自斃還會遠嗎?古時候的死刑犯都是在秋天處決,暑假過後,好戲勢必上演。壹傳媒黎智英旗下的台灣蘋果日報,昨日宣布本月17日出刊最後一次報紙後,將在18日起停刊。
星島社論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干犯《香港國安法》等「十一宗罪」、當中兩罪早前被判囚十四個月後,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首度引用《港區國安法》凍結黎持有的壹傳媒集團逾七成股份,合共市值約三億五千萬元,又凍結他旗下三家公司和個人銀行帳戶。根據條例,原訟法庭可在律政司司長的申請下,命令將罪行相關財產充公。對於黎智英或將「一鋪清袋」,外界猜測壹傳媒及旗下《蘋果日報》可能倒閉,但該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表示,事件與集團戶口完全無關,集團及《蘋果日報》的運作及資金財務不受影響。
經濟社評
新加坡及台灣疫情火速升溫,港星旅遊氣泡勢再延遲開通,台灣來港者亦將強制酒店隔離14天。縱然同有高危變種病毒肆虐,星台因應抗疫經驗、客觀環境,鬆緊緩急有別,可堪港府汲取經驗,各取所長,互助互勉。本港外防輸入壓力依然龐大,疫苗施打數字卻持續下滑,擴大外展接種之外,仍要更多推廣新猷。星台感染持續惡化,新加坡昨錄24宗社區確診,台灣更在英國變種毒株陰霾下,創出29宗本土病例新高。港星政府確認,本月下旬「很有可能」沒法達到重啟旅遊氣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