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終結?】
文:Hugo Sze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一直以來由美國主導。然而,這個在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準則下,植根於聯合國等機構,以開放及法則為本的國際秩序,近年卻因美中兩國在不同範疇的衝突,以及其他原因而受動搖。假如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步向終結,取而代之的國際秩序會是甚麼?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去年 9 月聯合國會議上表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面臨著生存威脅,世界處於一分為二的危機:「我擔心世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會出現巨大撕裂,從而產生兩個相互競爭的世界。它們有各自主導的貨幣、貿易及金融規則、互聯網系統、人工智能,以及零和的地緣政治模式與軍事戰略。」他同時強調,必須盡力避免巨大撕裂,以尊重國際法及強大的多邊機構,維持此確保世界經濟一體的普遍制度。
然而,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的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執行董事 Michael Fullilove 認為,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正遭嚴重侵蝕,國與國的對立鴻溝經已分明。「每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自由色彩,似乎都變得更為薄弱,其國際性與秩序亦較為褪色。」而在 Fullilove 眼中,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受到的挑戰,並不純粹意味美中抗衡:「我認為情況會比這種二元分立更混亂及危險。」
對於中國有意取代美國稱霸全球的想法,Fullilove 表示質疑。他認為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統治區域:「中方首要野心是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主的亞洲。他們不希望美國完全撤出,但也不想再當老二。」國際組織層面上,Fullilove 指中國有兩種想法:「他們一來肯定想改變國際體系的某些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是坐擁安理會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其在聯合國擁有頗大影響力。因此,現時部分國際體系要素的延續,要符合中國利益。」
至於美國方面,Fullilove 同意美國政府對目前全球合作體系的興趣正在減少,因為:「自由世界的領導人基本上不相信目前的自由世界,也不想去領導它。杜林普對眼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看法是 —— 一個令前任總統們深陷其中的大騙局。杜林普不信任現時的國際秩序體系,並狹義地界定美國利益。」
評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穩健性,困難在於如何準確定義其構成。例如儘管許多西方國家均承認國際刑事法院(ICC),但並非每個國家都接受其地位。其次則是各國會否遵照對國際法的承諾;而美中兩國均有違反的情況。例如美國曾在未經聯合國批准下攻打伊拉克、中國近年在南海填島建立軍事基地。也許在審視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不同組成時,已能看出其脆弱的部分 —— 大國無視或違反國際法。
昆士蘭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 Sarah Percy 認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有趣之處在於,充分自由之下同時伴隨表裡不一。「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在此掌握巨大壓力,可以向其他參與者要求『照我所說的做,但不要學我的行事方式』。」如此,當然意味大國有無視甚至違反國際法的可能。Percy 便憂慮,假如大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變成家常便飯,其他中型、往往遵守規則的民主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等亦會「有樣學樣」。
牛津大學教授 Ian Goldin 受訪時則表示,國際框架是時候要徹底改變了。他認為,問題在於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許多國際機構所承擔的任務過於龐大。而現時世界需要回歸基本,重新思考全球治理的理念。
在此,Goldin 提出數項原則,包括只有真正的全球性問題,才需要採取全球行動、找出重要的持分者解決問題、避免因關鍵小數的持分者緣故而陷入僵局,提升效率。其中,Goldin 提到認受性,指:「我們要確保那些受決定影響的人,感到自己也是我們的一分子,且他們是受認同的,否則便會反抗其他人。」
最後的原則是可執行性。Goldin 表示:「世上有成千上萬的條約、協議,這些東西只會令簽署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大出政治風頭,但過後便沒有執行下去。換言之,過去一些永遠不獲遵循的協議即使成立,亦沒有任何意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前景如何仍是未知之數,但 Goldin 提出的原則,某程上亦是現時國際秩序面對的挑戰,不論修復體系抑或推倒重來,也許都難以迴避。
圖片來源:Alexander ShcherbakTASS via Getty Images
詳細全文:
http://bit.ly/37NbpLj
延伸專題:
【不穩定無產階級:全球社會不安之源】
http://bit.ly/305ILkA
【陶傑:要 Define,不要定性】
http://bit.ly/2MWpss6
【邱翔鐘:自由主義、威權主義還是蛋糕主義?】
http://bit.ly/2RXmFxq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民主的定義狹義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終結?】
文:Hugo Sze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一直以來由美國主導。然而,這個在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準則下,植根於聯合國等機構,以開放及法則為本的國際秩序,近年卻因美中兩國在不同範疇的衝突,以及其他原因而受動搖。假如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步向終結,取而代之的國際秩序會是甚麼?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去年 9 月聯合國會議上表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面臨著生存威脅,世界處於一分為二的危機:「我擔心世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會出現巨大撕裂,從而產生兩個相互競爭的世界。它們有各自主導的貨幣、貿易及金融規則、互聯網系統、人工智能,以及零和的地緣政治模式與軍事戰略。」他同時強調,必須盡力避免巨大撕裂,以尊重國際法及強大的多邊機構,維持此確保世界經濟一體的普遍制度。
然而,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的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執行董事 Michael Fullilove 認為,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正遭嚴重侵蝕,國與國的對立鴻溝經已分明。「每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自由色彩,似乎都變得更為薄弱,其國際性與秩序亦較為褪色。」而在 Fullilove 眼中,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受到的挑戰,並不純粹意味美中抗衡:「我認為情況會比這種二元分立更混亂及危險。」
對於中國有意取代美國稱霸全球的想法,Fullilove 表示質疑。他認為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統治區域:「中方首要野心是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主的亞洲。他們不希望美國完全撤出,但也不想再當老二。」國際組織層面上,Fullilove 指中國有兩種想法:「他們一來肯定想改變國際體系的某些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是坐擁安理會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其在聯合國擁有頗大影響力。因此,現時部分國際體系要素的延續,要符合中國利益。」
至於美國方面,Fullilove 同意美國政府對目前全球合作體系的興趣正在減少,因為:「自由世界的領導人基本上不相信目前的自由世界,也不想去領導它。杜林普對眼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看法是 —— 一個令前任總統們深陷其中的大騙局。杜林普不信任現時的國際秩序體系,並狹義地界定美國利益。」
評估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穩健性,困難在於如何準確定義其構成。例如儘管許多西方國家均承認國際刑事法院(ICC),但並非每個國家都接受其地位。其次則是各國會否遵照對國際法的承諾;而美中兩國均有違反的情況。例如美國曾在未經聯合國批准下攻打伊拉克、中國近年在南海填島建立軍事基地。也許在審視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不同組成時,已能看出其脆弱的部分 —— 大國無視或違反國際法。
昆士蘭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 Sarah Percy 認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有趣之處在於,充分自由之下同時伴隨表裡不一。「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在此掌握巨大壓力,可以向其他參與者要求『照我所說的做,但不要學我的行事方式』。」如此,當然意味大國有無視甚至違反國際法的可能。Percy 便憂慮,假如大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變成家常便飯,其他中型、往往遵守規則的民主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等亦會「有樣學樣」。
牛津大學教授 Ian Goldin 受訪時則表示,國際框架是時候要徹底改變了。他認為,問題在於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許多國際機構所承擔的任務過於龐大。而現時世界需要回歸基本,重新思考全球治理的理念。
在此,Goldin 提出數項原則,包括只有真正的全球性問題,才需要採取全球行動、找出重要的持分者解決問題、避免因關鍵小數的持分者緣故而陷入僵局,提升效率。其中,Goldin 提到認受性,指:「我們要確保那些受決定影響的人,感到自己也是我們的一分子,且他們是受認同的,否則便會反抗其他人。」
最後的原則是可執行性。Goldin 表示:「世上有成千上萬的條約、協議,這些東西只會令簽署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大出政治風頭,但過後便沒有執行下去。換言之,過去一些永遠不獲遵循的協議即使成立,亦沒有任何意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前景如何仍是未知之數,但 Goldin 提出的原則,某程上亦是現時國際秩序面對的挑戰,不論修復體系抑或推倒重來,也許都難以迴避。
圖片來源:Alexander ShcherbakTASS via Getty Images
詳細全文:
http://bit.ly/37NbpLj
延伸專題:
【不穩定無產階級:全球社會不安之源】
http://bit.ly/305ILkA
【陶傑:要 Define,不要定性】
http://bit.ly/2MWpss6
【邱翔鐘:自由主義、威權主義還是蛋糕主義?】
http://bit.ly/2RXmFxq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民主的定義狹義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寫給熟悉台灣和馬來西亞政治的臉友,個人主觀意見,內心過度焦慮於台灣大選結果者請略過此篇)
如果沒有驚天動地的意外,國民黨將在一個星期後的總統和國會大選慘敗,唯一的不確定性只是蔡英文贏多少票,民進黨拿下多少國會席次,是否過半,小黨的席次為何的問題而已。
這次大選將會是台灣政治史上相當重要的一次,韓國瑜和吳敦義聯手勦滅了國民黨/泛藍的政治菁英精層,國民黨將會新黨化。郭台銘和柯文哲會搶佔泛藍共主的位置,但因為他們對中共軟弱,他們將很快意識到,他們在大選對上民進黨時佔不了什麼便宜,也很難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打敗民進黨。國民黨會拼經濟,理性,有文化,和善於治國的神話經過這次大選己經破滅,和民進黨的位置調換,民進黨不再是草根和民粹的代表,而是有能力處理國際局勢,公共治理,和推動國家進程的建制派。
民進黨在經過四年的全面執政,以及知道自己在往後多年非常有可能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對中華民國的態度也有明顯的轉變,即從反殖和否定,到象徵性繼承,在實質上選擇性繼承。
民進黨的精英當然不乏自由民主之思想,但現實是,民進黨的政治實力,在地方和基層,很多還是來自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召喚。這也是為什麼蔡英文最終還是要向背刺她的賴清德和其背後的勢力妥協。
這讓民進黨在歷史上的處境,非常接近六十年前馬來西亞的巫統。即如何繼承一個殖民政權和體系,如何處理殖民政權留下的多元文化社會,如何治理和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和或許對其支持者而言最重要的,如何建構一個新興的民族。
巫統和馬來人自建國史即一直在多元的“馬來西亞”和“Tanah Melayu"(馬來人的土地)兩個概念之間掙扎,一如馬來西亞人和馬來人兩種身份何者為先的問題。“台灣人”一詞在李登輝高舉馬英九的手高喊新台灣人後即陷入嚴重歧義,廣義的台灣人指的好像是所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但狹義的台灣人指的卻是本省人,(而不是原住民),在現實生活裡兩種意涵一直不停地混亂交替。本省人在台灣島上的歷史並不是很久,但也久到足夠建構一個新興民族,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累積,如許多馬來人不過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才從印尼移動到半島。台灣本省人的劣勢,在於沒有馬六甲王朝的光輝可以招魂。
蔡英文和賴清德的搭配,和巫統對正副首相的選擇高度類似,即正首相是形象較溫和的全民首相,而副首相則比較符合民族主義基本教義派的期待,(馬來西亞歷史上唯一的例外是馬大帝,他的副手們才是扮演溫和白臉的那個,因其帝王性格符合華人的威權崇拜意識,所以雖然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還是得到華人的廣泛支持)。
蔡英文和賴清德可以在初選殺到刀刀見骨後快速癒合,一方面說是民進黨內有競爭的民主傳統,其實也和背後有台灣民族主義支撐不無關係,所以比較可以相忍為國。如同馬來政治人物很少鬥個魚死網破,老馬和阿都拉當年在巫統黨爭分屬AB team,後來後者還是可以成為前者的副手和接棒人。安華在被老馬搞到菊花和人格都快破產後還是可以他重修舊好共同執政則是另一例。這和台灣泛藍和馬來西亞華基政黨不同,因為缺乏理想性和民族主義支撐,只是利益共同體,搶當中共/馬來人的買辦,所以都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鬥起來就沒有最難看只有更難看。
巫統政治人物的威望其實取決能否有效統治華人,馬來政治人物一旦失去了華人的支持,那他們很快也就失去了執政的正當性,只能黯然下台,從東姑,到阿都拉,再到納吉都是如此。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很快地也將會發現他們的政治前景其實取決於能否妥善地處理中華民國和中華性,能否被不同的族群視為共主,比強調自己愛台灣和討好基本教義派更有效益,蔡英文和鄭文燦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大體而言,巫統(們)在過去六十多年對華人的統治是失敗的,在制度性的歧視下,華人對國家缺乏認同也覺得自己沒有被納入國家議程,造成遍地中華膠的慘況,族群關係也日漸升溫和緊張。如同韓粉的崛起執政的民進黨要負最大的責任,(是有韓粉才有韓國瑜,而不是有韓國瑜才有韓粉),民進黨需要擺脫過去被殖民統治的受害者情結,要能夠撫平族群裂痕。馬來西亞至今從來沒有出現過華人正副首相,如同民進黨從來沒有出現過非本省籍的正副總統候選人。
無論你覺得“這個國家”應該叫什麼名字,一個新興國家已經確立,台灣民族主義將成為統治這個國家的主要力量。當年多元意識形態成家的民進黨將會更右傾,左派政治人物只能被吸入黨內在特定議題上有所發揮,若在黨外另組政黨則和馬來西亞的社會主義黨一樣不會有太多群眾和作為。泛藍政黨將發現他們唯一的機會,是和分裂的綠營結盟組成聯合政府,如同前年馬來西亞大選行動黨利用馬來人分裂而得以進入內閣。
觀察一個地方的民族主義是否成熟,是看人民是否為了其民族而戰。從前泛藍常批判深綠是嘴炮台獨,但在民進黨繼承中華民國結合台灣民族主義之後,今日觀察無論是精英的吳怡農還是草根的館長,大概都不會有人質疑他們為“這個國家”而戰的決心,而以後會願意為國家上戰場的台灣年輕人只會越來越多。
民族主義在政治上是非常強勢的力量,當年翁嘉化希望將巫統改造成全民政黨,馬來亞人的政黨而不是馬來人的政黨,最後也只能以失敗告終而黯然離開。
民進黨很快就會意識到他們已經是中華民國真正的統治者和建制派,也清楚台灣民族主義在政治上的實力,而他們也會面臨民族主義帶來的各種弊病,如巫統治下數十年來的貪污腐敗,貴族門閥朋黨和派系政治,階級不流動和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
但民進黨也可能走上和巫統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繼承殖民國家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現代,均富,民主,自由的台灣。
選舉是關於“中華民國”定義的爭奪,但治國卻是關乎對“台灣”的想像和建構。
民主的定義狹義 在 轉型正義的定義,可狹義、也可以廣義 的推薦與評價
狹義 來看,轉型正義可以看作在民主轉型(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的過程中,如何面對過去的威權統治,以達到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的目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