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3)日自由時報報導「《獨家》協助向華強依親居留 警界出身藍委遊說移民署」乙事,今日仍未收到該報的善意回應,我為了捍衛個人名譽,在立院黨團總召等委員陪同下,對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鴻邦及自由時報之記者陳鈺馥提起刑事自訴附帶民事求償新台幣5000萬元,所得款項全數捐作《警消移民海巡監所人員關懷基金》。
自由時報明知任何有關新聞報導,如有不實報導,足以減損我的名譽,僅因聽聞不明之知情人士之不實陳述,就於110年2月3日13時44分於自由時報刊登「《獨家》協助向華強依親居留 警界出身藍委遊說移民署」。這篇報導中雖未明確指稱向移民署遊說的立委姓名,但從「報導內容」及「辨識性」等來判斷,立法院第10屆立法委員,僅只有我符合報導所指之特定條件,足以讓社會大眾認為就是在誹謗我。自由時報行銷全臺,在昨日網路刊登之後,隨即遭轉載、轉PO,在Newtalk新頭殼的報導中更提到:綠粉專「不禮貌鄉民團」對此稱,「我想到一個姓葉的」。貼文底下有網友表示:「姓葉的...?是不是把口罩放到氣炸鍋裡的那個白癡?」等情,損害我的個人名譽,他們的行為已經涉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加重誹謗罪嫌。
我雖然曾在110年1月25日在臉書貼文評論政府機關處理有關向華強先生申請依親留居乙事,但純粹是針對當天「自由時報」有關向華強案的報導引用警備總司令部列為機密的一清專案資料,所為之新聞評論。但從未針對本案向移民署任何官員遊說,或「要讓它過」等情,自由時報未向我求證,逕依不實指控,刊登報導。
自由時報的報導明確記載「據透露」、「知情人士指出」,明顯就是事實報導,而非就公共事務所為之新聞評論,不是可受公評之事。報導內容不實杜撰,假新聞自由之名,違反新聞倫理,踐踏名譽及人格尊嚴。
自由時報散播不實之言論,使得我遭受網民惡性攻伐,足以眨抑我的人格及社會評價,侵害我的名譽人格權。為此,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8條及第195條第1項規定,向被告請求新臺幣5,000萬元之損害賠償及利息之請求,將全數捐作「警消移民關懷基金」,並依刑事訴訟法第487條刑事附帶民事請求之規定,請求如上。
民法 184 188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人適用民法第184條一般侵權責任
📕訂閱月旦系列雜誌,#加贈精選書籍3本:http://qr.angle.tw/gyj
法人係一組織體,一切事務須由其代表人或受僱人為之,於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而加損害於他人,或其受僱人因執行職務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益時,固分別依民法第28條、第188條之規定,與實際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然而法人本身,是否得構成民法第184條之一般侵權責任,最高法院原有不同意見,近期則透過徵詢程序,統一採取肯定見解。此一問題涉及法人侵權責任體系之調整,王澤鑑教授透過體系解釋、目的解釋,以及參考比較法的角度,針對最高法院本則判決之論理有所回應。
◎本文出處:法人侵權責任的發展—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的創設,#王澤鑑(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月旦裁判時報第100期
🉐元照讀友🎁年終限定優惠:http://qr.angle.tw/p3e
👨🏫#月旦講座, #增進職能實力👉http://qr.angle.tw/9tb
🏫【月旦精粹之選】▪網羅 #修法重點論述👉http://qr.angle.tw/ki0
📖#月旦知識庫 優惠方案👉http://qr.angle.tw/bpn
#釋字795、#自幼撫養之收養、#原因自由行為、#減資逐出股東
【#11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mci
【#12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bjh
民法 184 188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之前大法庭以徵詢程序完成法人得否為184侵權責任主體之統一見解後做的判決,雖然已經一陣子以前了,還是分享給大家。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判決
法人依民法第26至28條規定,為權利之主體,有享受權利之能力;為從事目的事業之必要,有行為能力,亦有責任能力。又依同法第28條、第188條規定,法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之成立,係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或其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時,始與各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惟民法關於侵權行為,於第184條定有一般性規定,依該條規定文義及立法說明,並未限於自然人始有適用;而法人,係以社員之結合或獨立財產為中心之組織團體,基於其目的,以組織從事活動,自得統合其構成員之意思與活動,為其自己之團體意思及行為。再者,現代社會工商興盛,科技發達,法人企業不乏經營規模龐大,構成員眾多,組織複雜,分工精細,且利用科技機器設備處理營運業務之情形,特定侵害結果之發生,常係統合諸多行為與機器設備共同作用之結果,並非特定自然人之單一行為所得致生,倘法人之侵權行為責任,均須藉由其代表機關或受僱人之侵權行為始得成立,不僅使其代表人或受僱人承擔甚重之對外責任,亦使被害人於請求賠償時,須特定、指明並證明該法人企業組織內部之加害人及其行為內容,並承擔特殊事故(如公害、職災、醫療事件等)無法確知加害人及其歸責事由之風險,於法人之代表人、受僱人之行為,不符民法第28條、第188條規定要件時,縱該法人於損害之發生有其他歸責事由,仍得脫免賠償責任,於被害人之保護,殊屬不周。法人既藉由其組織活動,追求並獲取利益,復具分散風險之能力,自應自己負擔其組織活動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認其有適用民法第184條規定,負自己之侵權行為責任,俾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