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式的資訊公開
#民眾怎麼會安心
日本宣布排放核廢水,只有原能會正式提出反對,但今天立法院的專案報告,原能會報告卻引用日本說法,表示排放含氚廢水對人體影響輕微。我質詢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問到哪裡才答到哪裡,這樣民眾怎麼會安心。
我很好奇,如果日本核廢水真的沒有安全疑慮,為什麼原能會要反對?
副主委說,日方排放核廢水「執行計畫還沒提出」、「監測計畫不完整」、「海洋安全評估不詳細」,是原能會表達反對的原因。
至於台灣加入國際原能總署(IAEA)組成的「國際調查團」,成功的機率有多高?
副主委也坦承,中國是核能大國,在IAEA影響力強,是我們的困境。
科學風險問題,除了確保程序正義,讓科學證據說話,也要將專業討論進行社會溝通,讓民眾知道。
在自然環境中,「氚」的物理半衰期為12年,並不短。
副主委承認,日本核廢水不是只有氚,除了碳-14、鈷60、鍶-90,還有鍶-137、鍶-138、鍶-134等62核種,半衰期更長。
而氚的生物半衰期為8~10天,會留在人體內,至少要一個月才會完全排出。
我認為,面對科學風險問題,還是要回到科學、專業的態度,只有用科學、專業來回應民眾質疑,才能讓民眾安心,並以正確的政策,確保國民健康。
#公開透明資訊對等
#科學問題科學解決
#專業問題專業回答
氚的 半衰期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的節目討論很精采 ❗ 你看了嗎~
#以下直接暴雷
🙋♂️我想自己看👉https://bit.ly/32jc9Xj
.
.
.
日本政府拍板定案,要將福島核一廠的 #核廢水 稀釋後排放入海,引起各國關注,中、韓更強力反彈。我國原能會也表達反對,要求日方要讓資訊公開透明,供國際科學檢驗。外交部也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
.
日本福島核一廠在 #311 核災後,有三座反應爐熔毀,為了讓爐內核燃料保持穩定,必須持續注入水來冷卻,這些水與流入反應爐的地下水、雨水等,形成含有放射性汙染的 #核廢水。
.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葉宗洸 指出,日本求助於法國核工業發展的 #ALPS 過濾系統,能夠有效過濾掉 63 種放射性物質中的 62 種,剩下只含
「氚」的廢水。
.
日本打算從兩年後開始,將這些含氚廢水先稀釋成原本排放標準的1/40(每公升不高於 1500 貝克),再排進太平洋。
.
「#氚」是氫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相較於原本的氫原子,在原子核之中多了兩個中子。(如果是多出一個中子,則是同位素「氘」,不過氘不具有放射性。)就像氫一樣,兩個氚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會形成水分子,稱為「#超重水」。
.
葉宗洸解釋,超重水事實上就是水,和一般海水混合後並無分別,因為氚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放射性核種。每年經由宇宙射線與大氣進行反應,而落到地表上的氚,就有15萬兆貝克,遠高於日本打算排放廢水的 862 兆貝克。
.
葉宗洸指出,雖然氚的半衰期是12.3年,但「生物半衰期」在人體僅 10 天,海洋生物更只有 2 到 3 天,表示這些物質很快就會被生物代謝,沒有所謂的「累積效應」。因此他也認為,排放劑量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
但日本大規模排放含氚廢水,究竟會否衝擊海洋生態?學界仍眾說紛紜。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彥 就質疑,雖然海洋量體很大,但日本集中在一點大量排放,而且持續數十年,實際影響仍需要科學探討。
.
邱文彥認為,氚水會透過洋流系統影響全球,且排放海域也是 #秋刀魚 漁場,建立監測機制非常必要。除此之外,究竟核廢水是不是除了氚之外真的都能有效過濾?這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前提疑問。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 也指出,核廢水進行第一次過濾後放射性仍然超標,需進行二次過濾,但二次處理後的放射性總量等資訊,並沒有公開,也引起日本民間的質疑。她表示,如果還有其他放射性物質殘留,經過三十年排放的總量,到底對海洋環境有何影響?應該要進行更多研究,否則若毫無問題,為何不轉為灌溉用水?
氚的 半衰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氚水入海?你別怕!
日本政府不顧國內環保團體與周遭國家的反對,前天(4/13)突然宣佈,將從2022年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已經儲存超過120萬噸的「核廢水」。
凡是使用核電廠,都會產生核廢水,有的排入海中,有些固態化之後,埋到地底下,可能是因為成本的關係,日本政府決定使用「排入大海」的方式處理,奇怪的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居然還出面幫日本「背書」,強調排入海中,是各國的慣用做法。
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的暐瀚觀點,特別邀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核工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原科院院長李敏博士,為大家解惑。
李院長說,台灣的核能廠,確實也將「氚水」排入海中,但是都在「標準值」以下。
國際原子能總署給的標準,是「每公升6萬貝克」以下,就能排入海中。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是規定,只要氚含量在「每公升1萬貝克」以下,就能飲用。這次日本承諾,將來排入海中的「氚水」,將達到「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的標準,這標準,比IAEA的標準,還要嚴格了40倍。
但氚水進到海域之後,魚會碰到,最後人還吃魚,這太危險啊!
李敏博士說,氚的「生物半衰期」,其實短則一天,長到十天。如果你真不小心,吃進含1500貝克氚的食物,第二天,就會直接變成750貝克了。
李博士認為,大家其實不用擔心。
這集的暐瀚觀點,與現在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的「主流意見」,完全不同。事實上「排廢水」的問題,確實也分為「核能」、「政治」跟「食安」三個層次。
核能專業上,或許像李院長說的,其實不用太擔心。但政治上,國家領袖得有「態度」,在飲食上,民眾更是有「就算你跟我說很乾淨,但我也絕不想吃」的感受問題。
就事論事、理直氣和。
只要日本真的做到「每公升1500貝克」,氚水入海,其實,是不用太擔心的。
暐瀚 2021-4-15 de 台北
品觀點 20:00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