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維珍銀河開太空旅遊新時代 是福還是禍?
文章日期:2021年7月16日
【明報專訊】恭喜維珍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也預祝7月18日他的71歲生日快樂)創下太空旅遊壯舉,7月11日,乘坐他自己旗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團結號(VSS Unity)飛船,成為了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富豪(billionaire)!另一有太空夢的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去了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為布蘭森打氣兼送行;連輸了牙骱戰的另一富豪貝索斯(Jeff Bezos)也有發賀電,但他應該輸得有點不服氣;他也打算在7月20日,乘坐他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火箭升空,只差9日,更氣憤的是他必認為布蘭森未有真正進入太空。國際標準以100公里高空的卡門線(Karman Line)為界(貝索斯計劃升穿),但美國標準只是50英里,約80公里高度,今次布蘭森的團結號,最高點只飛至約85公里,所以美國認可他已到過太空,但不符合國際標準(其實也不奇怪,美國在任何事情上,都慣性採取雙標)!
隨着布蘭森今次的成功,正式打開太空旅遊(space tourism)的第一頁。整個旅程只1小時多,直上直落,未進入環繞地球軌道,無重狀態只歷時數分鐘,整個經驗其實較近似主題樂園的過山車!無論如何,布蘭森已號稱圓了人生之太空夢。况且這種極短的「差不多」太空旅程,最適合普羅大眾,毋須太多特殊訓練。乘客承受最大的壓力只約3g,比戰鬥機師高速轉向時承受的9g低很多,所以不需穿抗重力服(Anti-g suit)。
富豪太空遊具帶頭作用 碳排放量恐大增
維珍銀河收取的價錢也非常合理,只約25萬美元,全球能負擔此費用的人數以千萬計。布蘭森升空前,已收到約600名客人訂位,相信今次的成功後,必定客似雲來。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會活一次)心理驅使下,連我都有點心動!相對下,藍色起源的收費就昂貴很多,拍賣出一個將跟貝索斯同行的乘客座位,價錢竟高達2800萬美元!是否因為包含一個世界首富當伴遊溢價?
有分析師估計,現在太空旅遊業的價值已約2500億美元,未來將高速增長,到2030年,將升至8000億美元。除現階段這類無聊的「Space trip to nowhere」外,SpaceX和維珍銀河等,都有計劃發展較具實際運輸用途的次軌道太空飛行(Sub-orbital Spaceflights),如成功,北京飛紐約只需兩小時(大家請記住,即是說,比洲際導彈需時更短,因不需減速降落)!
太空旅遊當然吸引,但對地球有何影響?是否值得呢?布蘭森、貝索斯和尤其馬斯克,都自稱綠色戰士,支持環保和致力阻止氣候變化。但自從早前馬斯克大搞Bitcoin和Dogecoin等超秏能加密貨幣一役後,大家已知道他有點虛偽,經常自相矛盾和採取雙標。布蘭森自辯稱,他今次太空之旅的碳排放量,只約等如普通民航機來回倫敦及紐約,聽起來不算嚴重。但團結號今次航程200公里不到,倫敦及紐約來回距離約1萬公里,再者團結號只載6人,一般民航機載客近300人。有人計算過,團結號每乘客每英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kg,對比民航機,平均每位商務艙客人每英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0.2kg,差距60倍以上!另外,大家要知道,普通飛行已非常不環保,每位乘客來回倫敦及紐約一次的碳排放量,已約等如人均開私家車1年!3名富豪上太空數次,對氣候變化影響當然不大,但有不良帶頭作用。如太空旅遊變得普及化,影響就將大很多!
題外話,最近看到一些有關郵輪污染空氣的驚人數據。原來一艘中型郵輪的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 PM)排放量,已等如100萬輛汽車!有個2019年歐洲研究報告顯示,只是一家嘉年華郵輪公司的47艘郵輪,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的排放量,已是2.6億輛歐洲汽車總排放量的10倍!簡直難以置信!原來即使最優質的郵輪燃料,含硫磺量也比歐盟汽車燃油標準高100倍。所以有人形容郵輪為利用最骯髒燃料推動的海上城市。除此之外,郵輪亦已儼然成為傳播各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COVID)和諾如病毒(Norovirus)等的最佳實驗室。但近日見到有郵輪公司以抽獎遊戲,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我建議大家參加其他較環保的抽獎遊戲,如商場消費券。其實近日已有人開始呼籲立法禁止郵輪旅遊。
火箭燃料噴出廢氣 臭氧層傷害難補救
言歸正傳,太空旅遊除對全球暖化有影響外,若火箭燃料包含端羥基聚丁二烯(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和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更可對臭氧層(Ozone layer)造成難以補救傷害。藍色起源自稱對比維珍銀河的另一優勢正是火箭燃料,他們用氫氣,噴出廢氣只是水蒸氣,而維珍銀河使用化石燃料對臭氧層傷害高百倍!但亦有人指出,製造氫氣的過程中,通常亦會製造大量碳排放。
若然太空旅遊只是一種沒有實際用途的奢侈品,反而對氣候變化有害,那麼為科學而進行太空探索又值得嗎?我非常支持太空探索,像我經常說,如美中能合作尋找ET,若找到,人類肯定較團結。但不幸,美國不止無意跟中國合作,特朗普在數年前竟成立了全新的太空軍(Space Force)部隊,極可能是違反國際禁止太空軍事化條約的!
另外,即使要探索太空,技術層面上,人類航天員可說是多餘的,大大增加成本,甚至阻手阻腳。維持生命的系統非常昂貴和複雜,需要氧氣、食物和洗手間等,更麻煩的是太空人需要返回地球,對太空旅程的時間和距離都有極大掣肘(人類駕駛戰鬥機也面對同樣問題)。無人太空探測器(space probe)簡單和成本低很多,更可一去不返,探索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科學價值高很多。數十年前,美國的穿梭機,雖曾風摩全球一段時間(周星馳都是靠它走紅!),但最後的結論是浪費了大量資源和好幾條人命,反而剝削了其他更有科學價值的無人太空探測計劃。諾貝爾得獎物理學家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甚至認為這是美國停止在得州興建超導超大型加速器(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SSC)的主因之一,亦自此把實驗物理學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給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
探索火星 為人類延續買保險
我唯一稍為支持的是人類探索火星,不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原始探險和征服宇宙欲望,真正出發點是為人類延續買個保險。如人類逆轉不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大量動植物絕種,和不斷出現各種新型病毒,威脅人類生存,或更簡單,美國繼續盲目攻擊和抹黑中國,最終發生大規模核戰,地球受到嚴重輻射污染,到最後可能真的只可寄望移民火星。
這計劃的成功機會極微,科學和技術挑戰實在很多。去火星的距離比月球遠得多,旅程最少半年以上,途中很大機會遇上閃焰(solar flares),如太激烈,可能輻射屏蔽(radiation shielding)也沒用,足以殺死航天員。即使成功抵達火星,回程問題更大,因為雖然火星比地球小,但地心吸力為地球的38%,所以要頗大火箭動力才能脫離火星的地心吸力。最可行的計劃是另外發射火箭,把一大堆製造燃料的機器預送到火星,希望能夠利用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和水,提煉成為甲烷(methane)作火箭燃料,推動太空船回航之甪!佩服此計劃的想像力,但成功機會有多少?
若想長期留在火星殖民,如何火星地球化(Terraform Mars),是個更大雖題。火星大氣層稀薄,亦缺乏氧氣,表面溫度亦太低,有人科幻式建議利用太陽能(或核彈),把火星的極地冰蓋(polar ice cap)融化,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或更誇張地找方法把火星其中一個月亮推向火星,利用此撞擊製造大量二氧化碳!這些都是天方夜譚吧!
發達國家 應訂更進取負碳排放目標
即使能做到,需時最少數百甚至數千年。但美國似乎冥頑不靈,仍不斷把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邊緣,亦有可能美國對氣候變化不負責任,甚至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其實對發達國家而言,2050年碳中和目標是不足夠的,因為發展中國家缺乏能力支付各種技術的「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亦不應不公道地阻止他們遲起步的發展,所以發達國家應訂下更進取的負碳排放目標。面對這些巨大威脅,人類在地球上,還有多少時間呢?誰也不知道……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6376778390&issue=2021071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
氫氣發生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E一直都在】
#奇異認為核能重要 #那它說甚麼都不會輕易放棄核四
奇異公司於上周發布了組織的核能前景白皮書,強調了核能對於無碳未來的重要性,它將是碳中和目標的支柱。
PS: 想看核四與奇異的問題可以先跳到後半段
報告中先帶出奇異認為核能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重要性,畢竟所有的科學證據以及重大報告都顯示(IPCC, IEA...),核能絕對是潔淨能源。而在發展所有能源科技時,我們應該以系統性的角度來思考核能的定位,它不僅像再生能源一樣發電過程不會製造碳排,也有基載電力以及可調控電力(firm power)的特性應該被彰顯,同時,核能電廠或核能產業在世界各地也提供了許多高收入工作(所有能源最高),也支撐著社區的發展,是經濟成長的動能。
█ 奇異可以提供延役服務
鑒於上述特性,核能應該要繼續存在,奇異認為既有的核能應該要持續的延役,現在美國多數核電廠已經申請延役運轉至60年,也有6部機組通過延役至80年的案例,奇異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服務,包含功率提升(Power Uprate),藉由延役更新時重新裝設渦輪機以及調控蒸氣參數,即可提升5-20%的發電量;同時,透過數位化的介面控制,得以讓整體維運成本下降3%;此外,奇異也正研發更安全與更高效能的燃料棒(ATF)。
█ 用創新開創未來
為了因應多變的電力市場,奇異也在核電研發上投入創新的概念,例如與比爾蓋茲聯手打造先進鈉冷式反應爐Natrium以及推出自家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BWX-300,接已經在多個國家地區有了初步的回響。融入創新的概念將可望大幅降低成本與工時,並與再生能源有更好的搭配。
█ 大型反應爐
當然,奇異並未離開大型反應爐的建置,若依造IEA的情境,達成碳中和的路途上必須要每年新增10-20GW的反應爐,目前俄、中、印以及東歐或土耳其國家將會是大型反應爐建置的主力,它於報告中提到,透過學習曲線於相同地區使用相同技術建置反應爐是有助控管成本與工時的最佳手段,而國家穩定的支持將是成功關鍵。
█ 奇異的建議
• 重視核能等低碳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接受現在及未來核電廠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以提供可靠的基載電力
• 資助先進反應爐與SMR的研究、開發和示範計畫,以便更早取得更潔淨的技術
• 為核電創建專屬且符合其特性的融資框架
• 向大眾教育核電是一種可靠且安全的低碳技術
• 保存和發展高品質的勞動力,以維持和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 確保取得認證的過程能夠兼顧安全、成本以及時效性
• 促進核能技術在發電以外的商業應用,包括工業供熱、區域供暖、海水淡化和電解以生產更綠的氫氣。
█ 奇異與核四重啟
目前執政黨或反核團體強調核四重啟困難的原因之一為奇異原團隊已經解散。但看完上面奇異的表態後,若還相信政府拿原團隊解散當作重啟不可行的藉口,那我也只能說好喔...
奇異自90年代起與日本日立、東芝公司合作發展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設計,持續維持相當設計人力,近年也持續參與ABWR的相關研發與生產,他們的官網還有這項產品。奇異因為為核四的ABWR反應爐供應商,提供反應爐測試以及介面整合的顧問服務。確實,我國在2014年核四進入封存後,原團隊已經解散,對於重啟來說可能會是個問題,但這問題並非沒發生過啊...
最近在念專案管理的書準備相關考試,剛好提到,專案結束時,參與專案的人員就得歸建,這應該是任何一個執行過專案或參與過專案的人都清楚的事情,核四封存後,原團隊的任務結束,當然也就解散了,這再正常不過了,而同樣的情況也早已發生過。
2000年陳水扁停建核四時,當時的奇異團隊也因為任務結束解散,結果隔年初核四又復工了,奇異花不到半年就重組顧問團隊來台,協助後續工程,而當時的所有工程條件均比現在更加混亂。然後我們的執政黨和"現在"台電跟我說與奇異重新談判組隊要N年... 不要再騙自己了好嗎...
另外一個與奇異比較有關的爭議大概就是所謂的數位儀控系統軟硬體更新一事,台電對外宣稱相關商品已經斷貨不再供產,取得相當困難,但從奇異所銷售的服務仍包含ABWR來看,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
核四廠數位儀控系統主要分為NUMAC、DRS、RCIS(控制棒資訊系統)與Invensys四大次系統。其中奇異負責前3系統的設計、供貨與整合。Invensys僅用於非安全系統網路,國內應用很普遍,備品供應並無問題。而 #台電內部也早就詢問過奇異公司: NUMAC、DRS系統設備/組件 #供貨正常, #無更新問題。 (台電也不要再欺騙自己已經詢問過原廠的事情了)
綜合上述內容,奇異的技術顧問服務在核四重啟的路途上相當重要,唯一的變數僅剩下政府是否全心支持,台電已經與他們打過一場仲裁官司... 對方對於我方的信任將是左右未來合約重啟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我相信,不管是奇異或是台電,都沒有放棄核能的打算。而我們得盡可能的透過公投來消除政府消極的阻礙!
請828出來投票!
氫氣發生器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福島核電廠驚見新汙染物 原能管制委員會警告 :「可能再次爆炸」!(03/10/2021 Newtalk 新頭殼)
(黃奕慈 綜合報導)今(10日)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發布報告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發現了新的污染場所,且嚴重程度遠超乎預期,因此原本廢爐拆除計劃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令人驚訝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1號和3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排出的部分氣體發生了倒流,「有可能再次引發爆炸。」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今日報導指出,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有關福島核事故的調查報告」,內容顯示出約7萬萬億貝克勒爾的輻射性物質可能附著在第一核電廠的2號和3號機組核反應堆的安全頂蓋上。
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表示,由於污染程度遠超預期,工作人員將無法按原計劃拆除安全頂蓋,需要和東京電力公司一起重新考慮廢爐拆除計劃。這份報告還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的1、3號機組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排出的部分氣體倒流,由於其中含有氫氣,「可能會再次引發爆炸,還會讓汙染範圍擴大。」
此外,有一項最新的實驗顯示,如果福島第一核電廠的3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還有可能會引燃核電廠內部的其他可燃氣體,導致連環爆炸。所以為了確保廢墟拆除工作的安全進行,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將對設備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
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襲擊了位在海邊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該核電廠的發電設備被水淹,導致冷卻系統失靈。在6個反應堆中的3個發生了熔毀。在接下來的幾天裡,1號和3號反應堆多次發生氫氣爆炸,並在環境中外洩了大量放射性物質。
PS. 編按:日本NHK官網上 03/10 所刊載的相關報導全文如下:
福島 NEWS WEB
福島放送局 トップ
原子力規制委が事故調査の報告書
原子力規制委員会は、おととし再開した東京電力・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の事故調査の報告書をまとめ、原子炉建屋の上部で激しい汚染が見つかるなどしたことから、今後の廃炉作業について東京電力と検討を進めるとしています。
原子力規制委員会は、放射線量が下がった場所を中心に2年前から事故調査を再開し、その結果を10日、報告書にまとめました。
それによりますと、核燃料が溶け落ちるメルトダウンを起こした1号機から3号機の3基の原子炉にあった放射性物質のおよそ1割にあたるあわせて7京ベクレルが、2号機と3号機の建屋上部にあるシールドプラグと呼ばれるコンクリートの蓋に付着している可能性があることが新たにわか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規制委員会は汚染が予想以上に激しく、仮に廃炉に向けて蓋を取り外す場合、人が近寄って安全に作業することが極めて困難になるとして、被ばく対策を含めて今後の廃炉作業の方法について東京電力と検討を進めるとしています。
このほか、原子炉がある格納容器を守るため中の気体を外に放出する「ベント」という操作を試みた1号機と3号機では、気体の一部が配管を通じて建屋に逆流していたこともわかり、これにより建屋内の汚染を広げた可能性があると指摘しています。
また、逆流した気体には水素も含まれていて、水素爆発につながったおそれもあるとして、今後、設備の検証などを進める必要があるとしています。
水素爆発については映像を分析するなど初めて詳細な検証が行われ、3号機では最初の爆発に続き、水素とは別の可燃性ガスも混ざった爆発的な燃焼が連続して起きていた可能性が高いとしました。
規制委員会は今後も調査を継続するとしています。
NHK完整報導內容請見:
https://www3.nhk.or.jp/lnews/fukushima/20210310/6050013761.html
英文翻譯如下:
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compiled a report on th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which has been reopened, and found severe pollution at the top of the reactor building. We are going to proceed with the examination.
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resumed accident investigations two years ago, mainly in areas where radiation levels have dropp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in a report on the 10th.
According to this, about 10% of the radioactive materials in the three reactors of Units 1 to 3, which caused the meltdown of the nuclear fuel, totaling 7K Becquerel, were plac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uildings of Units 2 and 3. It is newly discovered that it may be attached to a concrete lid called a shield plug.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said that the pollution was more severe than expected, and if the lid was removed for decommissioning, it would be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approach and work safely. Will be discussed with TEPCO.
In addition, at Units 1 and 3, which attempted an operation called "venting" to release the gas inside to protect the containment vessel where the reactor is located, part of the gas flowed back into the building through piping. It turns out that this may have spread the pollution inside the building.
In addition, the backflow gas also contains hydrogen, which may have led to a hydrogen explos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oceed with verification of equipment in the future.
Detailed verification of the hydrogen explos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such as by analyzing the video,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at Unit 3, following the first explosion, explosive combustion mixed with flammable gas other than hydrogen occurred continuously. Was high.
The Regulatory Commission says it will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中文翻譯如下:
核監管委員會已經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調查進行了彙編,該報告已經重新開放,並在反應堆頂部發現了嚴重污染,我們將繼續進行檢查。
核監管委員會兩年前已恢復事故調查,主要是在輻射水平下降的地區,並在10日的報告中總結了結果。
據此,導致1號至3號機組的三個反應堆中導致核燃料融化的約10%的放射性物質(總計7K Becquerel)被放置在2號和3號機組的建築物的上部。是新發現的,它可能會附在一個稱為屏蔽塞的混凝土蓋上。
監管委員會說,污染比預期的還要嚴重,如果卸下蓋子進行退役,人們接近和安全工作將極為困難,將與東京電力公司進行討論。
另外,在1號和3號機組中,嘗試進行“排氣(venting)”作業以釋放內部氣體以保護反應堆所在的安全殼,部分氣體通過管道回流到建築物中。可能已將污染散佈在建築物內部。
此外,回流氣體中還包含氫氣,這可能導致氫氣爆炸,因此有必要在將來進行設備驗證。
首次對氫氣爆炸進行了詳細的驗證,例如通過分析視頻,並且在第一次爆炸後的3號機組中,可能會連續發生爆炸混合了除氫氣以外的易燃氣體的爆炸燃燒。
監管委員會表示將繼續調查。
Newtalk新頭殼報導的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3-10/547169
♡
氫氣發生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福島第一核電廠三號機 傳氫氣爆炸
日本地震災情是否會繼續擴大的關鍵、就在於核電廠能不能確保安全。而位在福島縣的核電廠、今天又傳出三號機發生氫氣爆炸,另外、二號機在下午也因為喪失冷卻功能、反應爐內部壓力升高;相關單位緊急注入海水降溫、以確保輻射不會外洩。
由於2號機的冷卻系統反應爐內的冷卻水水位降低,現在已經準備注入海水。
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4號下午在記者會中證實,第一核電廠2號機的冷卻系統已無法運作,為了降低反應爐內的溫度,準備注入海水,來確保輻射不會外洩。
另一方面,福島核一廠的3號機,14號上午11點08分,再次發生氫氣爆炸,煙霧噴發到相當高的高度。從爆炸前後的照片比對來看,三號機最外層的混凝土外殼已經被炸掉。外電引述東京電力公司的現場報告指出,第二層的外殼還在,三號機週邊的放射線測定也還沒有異常上升的情況。
不過爆炸造成11名工作人員受傷,包括4名自衛隊隊員。而日本政府並沒有排除三號機發生爐心熔解的可能,因此在爆炸發生後,為避免放射性物質隨煙霧飄散,日本官方要求還在核電廠半徑20公里以內的500位居民,留在家中不要外出,同時強調,日本政府決對會確保核電廠安全,不可能重演當年的車諾比災變。
福島核電廠二號機 燃料棒完全暴露
福島核電廠今天傍晚又傳出最新的狀況,根據讀賣新聞報導,一號廠的二號機冷卻器故障,冷卻水完全漏光,導致四公尺長的核燃料棒,在沒有冷卻的狀態下,完全暴露在外。14號下午,冷卻水的循環幫浦停止運作,水位開始下降,當地時間五點17分起,燃料棒開始露出,晚間六點24分時,核電廠開始緊急引入海水降溫,但是水位沒有停止下降,到了七點45分,二號機的燃料棒已經全部暴露在外,福島核電廠表示,現在不能排除二號機發生燃料棒熔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