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東西不加以保存,就會成為歷史課本上的一段文字記載 🥁🥁🥁~🎵
藏在彰化線西小村莊裡的永安製鼓工藝社非常低調的存在,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製鼓工藝。來到此會發現,原來一顆鼓的形成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從音色的調和都需要數十年的經驗積累。在老闆的介紹下,不僅瞭解了台灣製鼓的文化,也讓人看見了台灣傳統工藝的美。
📷 追蹤我的IG(journey_hsu)看更多限定貼文:https://reurl.cc/eELO5Q
永安製鼓工藝社老闆黃呈豐因從小耳濡目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但他小時候其實很排斥製鼓,尤其是製鼓時牛皮的氣味他更是不愛,為了逃避,更與家裡發起了不少次的革命。
但隨著爸爸生病、哥哥去世,心念一轉開始返鄉承襲家業,扛起了「永安製鼓工藝社」的招牌。後來又受到中國製鼓以低廉的價格攻佔市場、向世界外銷的衝擊而陷入低潮期。但在苦最後也熬過來了,現在仍然按部就班的延續傳統技術保留,讓珍貴傳統製鼓產業持續流傳。
老闆黃呈豐解釋著每一顆鼓的製作過程。原來一顆鼓的形成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從裁皮、燙皮、泡水、削皮、曬皮、鑿洞、穿麻繩、繃鼓皮、封皮、曬皮、拔釘、框鼓桶到最後的釘銅扣才算完成。步驟繁雜,一個鼓至少需要20個左右的步驟製作,最長甚至需要耗時30天以上、還要看天氣才能順利完成,真的不簡單!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雲林,只要聽到鑼鼓喧天的聲響,就知道有廟會要舉辦了,便會開心的衝出家門,朝聖廟會活動。隨著人們對於環境噪音越來越敏銳,那些充滿時代記憶的鑼鼓聲,也逐漸退出都市叢林之中,僅剩一些還保留著傳統文化的小鄉小鎮才聽得到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浪LIVE直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呈豐師傅一家原本是從事農耕,因線西環境地形不利務農,時常入不敷出、耕不及獲,後因當時社會請神、迎神的風潮盛行,黃師傅的父親和叔叔開始向一位鹿港的製鼓師傅拜師學藝、製作慶典用鼓,學習一技之長,全家以此為生,兩代共七十年的線西製鼓,便在此刻開始醞釀作聲。經歷了鐵路建設逐步完整的民國五十年代,地處山海線...
「永安製鼓工藝社」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線西製鼓.永安工藝〉 胡遠智簡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傳承七十年的傳統工藝@ 皮皮君の旅遊。攝影:: 痞客邦 - Pinterest 的評價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4-29影音檔
攝影者粉絲頁: 黃名毅 影像工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圖解台灣、 晨星出版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文化總會26日發布新一支「匠人魂」影片系列,介紹彰化「永安製鼓工藝社」3代傳承製鼓手藝,向製鼓師傅黃呈豐秉持的匠人精神致敬,也期盼這項傳統技藝能傳承保留。(影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黃呈豐 #文總 #匠人魂 #製鼓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黃呈豐師傅一家原本是從事農耕,因線西環境地形不利務農,時常入不敷出、耕不及獲,後因當時社會請神、迎神的風潮盛行,黃師傅的父親和叔叔開始向一位鹿港的製鼓師傅拜師學藝、製作慶典用鼓,學習一技之長,全家以此為生,兩代共七十年的線西製鼓,便在此刻開始醞釀作聲。經歷了鐵路建設逐步完整的民國五十年代,地處山海線交界的彰化縣串聯起台灣交易來往的經絡,「縱貫線賣的鼓」成為市面最火紅的熱賣商品;再到台灣經濟起飛的民國八十年代,黃師傅一家外有來自日本的太鼓訂單,以及民國八十年代後期,中國製商品開始以低廉的價格向世界傾銷,連帶黃師傅家的製鼓事業也遭受衝擊。
黃呈豐師傅儘管從小耳濡目染,也打下一些基礎,但長大後要接手家業,卻很排斥。「手工製鼓 要從生牛皮的裁切開始,然後經過曬牛皮、燙牛皮等過程才能成鼓面,牛皮剛運回來的時候,上面都還有牛血和肉屑,尤其夏天,更是氣味難聞。」為了逃避這樣的生活,黃師傅和家裡有過不少次抗爭、內心拉扯,直到父親生病倒下,哥哥也相繼去世,親友們更因為製鼓訂單不足,先後淡出家族製鼓的行列。受到家庭情感的召喚,才讓黃師傅返鄉承擔製鼓家業,一肩扛起傳承「永安製鼓工藝社」這塊七十載老字號招牌的使命。接手產業之初,親人離世與市場衝擊的雙重打擊,讓他痛苦不堪,但黃呈豐咬緊牙關,堅持傳承三代老手藝,客戶們漸漸發現廉價的進口鼓品質差,三不五時就得汰換,依舊是手工鼓耐用、有質感,更能客製化,買客才逐漸回流。如今,「我沒有讓我爸爸丟臉。」黃呈豐製鼓的執著專注與熱情分享,不僅是他的製鼓專業,更是他回望人生的生命哲學。
出品人:林錦昌
監製:李厚慶 張鐵志
策劃:湯佩儀
業務執行:黃祥安 劉怡暄 邱珮瑗 蔡采媛
影像團隊:銀河鐵道映畫有限公司
導演:黃鈴媛
製片:楊玆媗
執行製片:吳柏昇
製片助理:邱文岑
攝影:邱筱昌
攝助:楊大慶 黃泓嘉
燈光:張棨傑
收音:黃鈴媛
空拍攝影:徐英誠
剪接:張榮華_天地人影像科技
調光:周佩儀_時間軸
混音:夏百豪
#中華文化總會 #匠人魂 #永安製鼓工藝社
------ 一起興風作「浪」 ------
APP store:搜尋「浪Liv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anglive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anglive.tw/
浪Live | Website : https://www.lang.live/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傳承七十年的傳統工藝@ 皮皮君の旅遊。攝影:: 痞客邦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Apr 3, 2018 - 在彰化線西的淳樸鄉鎮中一項傳承七十年的傳統工藝仍默默地進行「永安製鼓工藝社」產出的鼓以陣頭鼓、廟鼓出名從第一代老闆黃秀安先生到現任老闆黃呈豐 ... ... <看更多>
永安製鼓工藝社 在 線西製鼓.永安工藝〉 胡遠智簡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這次受訪的對象──彰化線西鄉永安製鼓工藝社黃呈豐先生,他大方地和我分享手工製鼓的酸甜苦辣,在炎熱的夏日裡揮汗如雨,不厭其煩地向我解說製鼓的各種專業技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