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瘟疫陰影壟罩全球、中國復工緩慢連帶多家台廠表現受創,政府治理從嚴,總體人數控管在50人以內,被全球譽為防疫模範生,然而,從嚴的表現也反映在民眾心理層面,除了口罩國家徵用,民眾視其為稀缺物資的恐慌,連帶觀光、服務業受到巨大打擊,人心惶惶,不敢出門、不敢消費。
「人數在其次,總體國家治理穩定才是要務」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說,原本被戲稱「佛系防疫」的新加坡感染人數一個月爆增,到現在控制得當,經濟活動已恢復穩定。台灣政府防疫措施從嚴處置,但總體實施辦法卻值得省思,口罩國家徵用即是最好案例,輿論稱台灣布局很快,但醫界、業界、學界皆認為,在不需要布局及徵用時即貿然干預口罩市場,未來反彈,例如經濟不振、口罩供過於求、賤價等情況將出現。
病情甚少 經濟衝擊大過疫情
醫界人士則普遍認為(COVID-19)是還算溫和的病毒,孔繁錦醫生更和政府對著幹,說30天內證明政府是錯的「口罩應該管控,但要低調運作」。也有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撰文研究該病毒,認為感染力雖強,但多數是輕症。新加坡與澳門默默地從疫情中抽離,將經濟衝擊控制在最小,而布局超前的台灣,疫情控制得當,但經濟受災連連,知名飯店包括六福客棧、台中亞緻紛紛熄燈,高雄漢來、礁溪溫泉飯店或放無薪假,或者部份關閉、提早閉關因應。
前立法委員沈富雄則從一開始就追蹤、研究(COVID-19),一開始就點出政府口罩政策徵收過早的失誤,後又對病毒的傳播進行觀察,後他以二戰電影1917來形容,他說這次防疫就像英軍對上德軍,大敵當前嚴陣以待,整個後方(國家、社會)不平靜,但其實戰場裡沒發生什麼事。當然,沈富雄肯定衛福部長陳時中作為防疫指揮官的魄力,但痛批執政者分寸拿捏不當,會重挫台灣經濟。
沈富雄認為口罩政策被宣傳太過,也認為民眾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太過恐慌,台大醫科又擁有藥學博士身份的沈富雄說,這隻新型病毒截至目前為止還算溫和。他強調(COVID-19)在台灣普遍被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都是錯誤的名稱、亂翻譯。沈醫師說:「國際上稱它冠狀病毒(COVID-19)由代表冠狀(corona virus)冠狀(corona)、病毒(virus)、疾病(disease)叫做冠狀病毒(註:19為2019),沒有症、沒有病,沒有肺炎(pneumonia)這節」,可是「我們現在一講,就是『武漢肺炎』」會讓大家很害怕。
分母不對 疫情掌握難以精確
所以到底這個病「有肺炎才算?沒有肺炎也算?我覺得用肺炎來判斷是不對的。那,是重症才算呢?重症而沒有肺炎算不算?重症有肺炎才算?重症沒有肺炎算不算?如果不是重症算不算,如果是輕症算不算?如果沒有症算不算?」沈富雄說「我不是咬文嚼字,這每一個問題都嚴重影響到感染率、重病率、死亡率。」
就像台灣第一起死亡案例即被以一般肺炎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一直到後來台灣改變篩檢方式才回頭找到他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然而,據防疫指揮中心追蹤感染源的浙江台商已經痊癒且成陰性,事後驗出該台商有抗體,然而台灣並未把浙江台商算在我們確診案例當中。同樣,全球各國驗新冠病毒(COVID-19)的方法和標準都不同,所以全球對這隻新型病毒的未知就很大,確診為陽性的分母就不正確。
武漢特例 全球無法比照
因此,沈富雄認為新冠病毒感染的分母嚴重低估了,低估一倍絕對不為過。且就統計學來講,武漢、義大利、伊朗不能納入統計。目前民眾是害怕武漢案例,但是沈富雄說:「武漢很不一樣,一下子病人太多,醫療體系不夠,從輕症轉成重症的很多,一向有病年紀大、慢性病的人、也得到這個病得可能性遠比其他省份其他國家來的大,所以死的多。」
「我們醫科七年教育裡,要學公共衛生,有統計學、流行病學。」談死亡率低時,「中國那邊越牆過來我臉書罵我,說我們台灣三十幾個人死了一個,死亡率百分之三點三,比我們(中國)還差!」沈富雄說這人「統計學沒學好。」「如果一邊樣本數是上萬、一邊樣本數是三十,兩邊樣本數不能比較。」台灣是被武漢疫情嚇壞了。
這次疫情,沈富雄覺得官員和學者都寧可講過頭,引發社會不必要的恐慌。就醫學面來看,沈醫師觀察「要讓這隻病毒傳遞成功要有四個條件,一、是密閉或是半密閉的空間。家庭裡頭、教堂裡頭,二、兩個人距離不能太遠,第三這兩人口沫傳遞沒戴口罩,四、談話或吃飯的時間夠長。目前台灣的案例都符合這四個條件,若要說民眾只是在路上擦身而過,或是在捷運上,我在這頭而有人在那頭,這個可能性不大。」
宣傳過度 恐慌將重創經濟
「我覺得這個新品種病毒對我們人類來講不是很兇惡的一個,」沈醫師觀察「原因是重症率很低,就算得到多數人是輕症,流鼻涕阿、打噴嚏阿,這纇,甚至多數的人沒有覺得他有病根本沒去看」
而從政治面來談,沈富雄說:「蘇貞昌帶領的行政院團素來雷厲風行」,「能做事的政府就是讓老百姓放心」,但是「講過頭,收不回去了」、「他沒有辦法說我說過頭了,他就是繼續堅持這個。」沈富雄說,「你不能否認現在成績漂亮,政府民調很高,當然是很高興,不需要改變口徑、數目漂亮。但有沒有後遺症?」
「有」,沈富雄說,「社會存在莫名恐慌,大家都害怕,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恐慌的結果是百業蕭條,那百業蕭條的表現就是消費,不是很必要的消費能省就省,不坐飛機、不看電影。消費是GDP裡很重要的一端,四大項目之一,當消費下降,經濟成績會不好。」
疫情不大 盼百姓平常面對
沈富雄說:「很多小型企業的現金流就是靠大家來消費,那現金流會斷流。尤其大陸工廠沒有辦法復工,零件沒辦法生產,產業就鍛鍊了。大家沒有感覺,舉例,化妝品的瓶瓶罐罐,面霜沒有罐子裝。夾娃娃的裡面的獎品百分之九十五是大陸做的,再過幾個星期可能獎品供應會有問題,這就是斷鏈嘛。」
沈富雄強調:「我認為一個好的政府、好的治理能力的不能這樣,要『拿捏得體』是我們人民對有能政府的要求。」現在行政院團隊一樣,寧可說的過,醫界一樣。「我不曉得有多少人想法跟我一樣,但如果是因為不敢惹事,那正義之士也太少了。」
標普、渣打看台灣今年GDP保2無望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受到武漢肺炎影響有多大,雖然主計總處與台經院皆認為台灣今年保2無虞,但國外信評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卻悲觀喊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僅1.9%,開出「不保2」的第一槍,並點名製造業、智慧型手機、汽車、航空與貨運,是疫情蔓延下的5大慘業。
無獨有偶,近期渣打集團發布報告,台灣今年GDP更首度遭下修,由2.2%調整為1.9%。渣打指出,一旦疫情獲得控制,成長動能才能恢復,並在第2、3季展現V型復甦力道。(廖珪如/台北報導)
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江興鍛研究報告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聽過唐榮鐵工廠嗎?
知道他在黨國利益下被犧牲掉了,來聽聽他的故事。
#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五夜
文/ 三民惟新 陳柏惟
今天開始,我們的夜譚系列要來到高雄重工業的核心了。和中船不同,中油與中鋼是高雄產業的重要支柱,也是石化產業與金屬產業鍊的最上游。對我們高雄人來說,要談到這兩間公司,特別是中鋼,滋味也是格外複雜。
一方面,中鋼貢獻了高雄大量的高薪工作機會,也是少數總部從建廠初期就遷來高雄的國營企業。包含我在內,高雄人大多有在中鋼或相關子企業工作的親友,甚至從求學時開始就會遇到許多「中鋼子弟」(我們常戲稱為鐵鋼國中)。而中鋼也對高雄建設出錢出力,從賠錢蓋捷運到捐公車腳踏車,生活中常有中鋼的身影。
但另一方面,中鋼也是高雄排碳量和排放PM2.5的大戶,露天儲煤場遲遲未加蓋也引起周邊居民強烈反彈。廢爐渣掩埋或應用衍生產業也一直存在環保問題與爭議。不過,坦白講,比起中油,個人對中鋼還是多著一份好感,覺得中鋼是真正在高雄的企業。
但是各位知道嗎,高雄作為台灣的「鋼鐵之都」,絕非從中鋼開始。
●日本時代台灣鋼鐵業先驅
在日本殖民時代,1931年,台灣電氣化學公司開始基隆利用電弧爐煉矽鋼,是台灣煉鋼的先驅,不過產量並不大。在戰時統制經濟中,1939年閣議決定的台灣生產力擴充計畫就包含鋼鐵、石油在內,而台灣也開始發展鋼鐵、輕金屬、無水酒精、工業鹽、紙漿等產業。
隨著1939年大同化學鐵工所(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前身)及1943年和台灣重工業株式會社(汐止)等三家公司加入煉鋼行列,以及大同化學鐵工所興建之伸延鐵線、鍛造及製罐工廠,與1940年由唐榮、唐傳宗父子在高雄設立之唐榮鐵工所,設有剪鐵、軋鋼及機械修理等工廠。大致構成台灣鋼鐵工業上下游體系。
1942年12月,隨著日軍中途島戰敗,在太平洋戰事日益吃緊後,企畫院、陸海軍等及台灣總督府一再密集會商要強化台灣製鐵能力,預計使用海南島鐵礦,台灣自產的煤和石灰石製銑鐵,除供台灣使用外,若有剩餘將移出到日本。計畫中,高雄、汐止各有設廠,高雄廠位於「製鐵株式會社」,設二十噸爐五座。在產量的最高峰,全島1944年銑鐵產能達13,235噸,1943年鑄鋼達4,129噸,合金鐵6,141噸。然而,1944年底開始,台灣開始被猛烈空襲,高雄港區也遭到盟軍多次轟炸,生產擴充政策也畫下句點。大致上在日本時代,鐵工業仍以生產銑鐵為大宗,產量並不多。
●被政府消滅的高雄第一個鋼鐵大王
戰後,唐榮鋼鐵廠趁機收購被空襲炸毀的民營工廠100多家,員工從32人增加為200多人,並利用軍方廢鐵,例如數量龐大的沈船與國府江輪等製鋼。直到1958年,唐榮鋼鐵產量已經居全國第一,當時是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1959年時員工4000多人,居然佔台灣金屬工業的60%,全體工業的一成!十個工人就有一個是唐榮員工,可見唐榮的龐大。
但接著發生的事就相當恐怖了,樹大招風的唐榮,居然在數年「被強迫公營化」,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在1950年代,唐榮不斷擴展事業版圖,例如為了取得鋼鐵來源經營拆船業,建立水泥電桿工廠、油漆廠、中都磚場等等。但唐傳宗在這期間,就不小心踩到了殖民政府的底線。
1959年,唐榮和世界大五大煉鋼廠八幡製鐵以及美國最大廢鐵商雨果奴公司,共同提出合作計畫。但經濟部長尹仲容擔心被視為「國防工業」的鋼鐵業被外國控制,除了否決此案外,也起了要併吞唐榮之意。隔年,唐榮和福特簽約成立汽車廠,但也受制於阿斗公司裕隆,被政府抹殺。
在唐榮不斷擴廠的過程中,免不了向銀行融資,甚至吸納民間游資。然而1960年又兼任台銀董事長的尹仲容,出手凍結唐榮債權債務,爆發債權人擠兌危機。加上台銀凍結貸款,外貿會終止唐榮廢鐵與煉鋼用電極棒進口,擺明就是要徹底幹掉你。
接近崩潰的唐榮只好投降,向行政院求援,經濟部便派遣中華開發進駐唐榮,目的就是「低估資產」,鬥垮唐傳宗後,於1961年將唐榮改成「官民合股」,而後於1967年收歸國有。
這樣難看的吃相,讓唐傳宗記恨終身,他在口述歷史中大爆料:唐榮早就被中國國民黨安全人員滲透、被強迫安插退伍軍人與外省顧問、被中國國民黨勒索高額選舉經費...。但民間野史也傳說,唐榮鐵工廠在今日三多商圈附近土地被賤價徵收後,唐傳宗以「替 蔣公樹立雕像」為名,讓雕像面對西方,表面上是「反攻大陸」,但暗地裡是「早日歸西」的意思。而有人轉述唐傳宗說法:「你這麼愛我的地,我就替你立一個銅像,但是不能戴帽子,敗戰的將軍怎麼能戴帽子?後來旁邊的人勸他,他才說好啦好啦,給他戴帽子,但戴的是運動軟帽,而不是大盤帽」。
不論如何,就算恨得牙癢癢的,當時的民間企業只能任頻殖民政府宰割。作為「國防產業」的鋼鐵業,也在國府強烈意志下,緊抓在手裡,不讓任何人覬覦。
●高爐之夢
雖然中國國民黨政府控制了台灣最大鋼鐵工廠唐榮,但官員們最終的目標並不只滿足用廢鐵煉鋼,加上逃亡政權對於廢鋼越用越少、國際廢鋼價格升高等恐影響軍事需求的焦慮,因此一直希望能建立從鐵礦砂生產鋼鐵的「一貫作業煉鋼廠」。
1953年開始,殖民政府計畫爭取美援1億元發展工業,在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下設立工業委員會,由後來抄掉唐榮的尹仲容擔任招集人,並在1955年編制一本「鋼鐵工業未來的芻議報告-臺灣一貫作業鋼鐵廠的建立」,報告中以「國防工業」以及強化「東南亞反共圍堵圈國家合作」為理由向美國申請以爭取美援,興建一座小型一貫作業鋼鐵廠。
值得注意的是,副本轉送懷特公司 (JGW) V.S. deBeausset 先生。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狄寶賽,他是1951年「國家經建計劃書」的編撰人,主導了台灣第一期至第四期經濟計畫,直接參與當時臺灣的經濟、工業、社會等方面建設的規劃及監督,也傳授當時技術官僚許多經驗,並負責選拔技術人才赴美受訓,影響台灣工業發展深遠。但這段歷史在中國國民黨編撰的教科書裡面是直接刪除的。只有在這些文獻裡會留下蛛絲馬跡。
但在1950年代,美國的經援計畫並未通過一貫化鋼廠。1963年,李國鼎利用美援,聘用麥基公司徹底研究建立一貫作業鋼鐵廠事宜,但當時政府認為麥基建立電弧爐的方案疑慮仍多,也不符合「大建設」期待,故暫時擱置調查報告,直到1968年再設立鋼鐵廠籌備處。
當時各國的報告均認為台灣鋼鐵內需不夠最低產量,不足以支撐鋼鐵廠,但在蔣經國支持下,不但繼續推動,還把計畫擴大。而「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名言再次出現在官方史上,看來蔣經國似乎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蓋公路、蓋工廠都一樣要說。
●從國營到民營,從鋼廠到高雄最大集團
在美商不願直接投資下,為了籌措資金,幾經試探,在1971年和德商克魯伯及奧商聯合鋼鐵簽約,但卻因發現克魯伯採購設備時有綁標嫌疑,因此於1972年3月廢除第一部分合約,又因此和奧商意見不合,於年中奧商也廢止合約退出一切合作。1973年8月,中鋼另與美國鋼鐵工程顧問公司簽約協助建廠,1975年,在工程順利推動下,總部直接搬到小港工地,成為第一座總部直接設立於高雄的國營企業。1977年因國家投入太多資本(這和高鐵等重大建設都有類似之處),故直接改為國營,直到1977年12月16日竣工。隔年正式生產。
中鋼投產的過程大致都相當順利,加上1977年中,中鋼會同工業局、國貿局等單位,協商出一套方案:原則上只要國內製造業採用鋼鐵為原料,以製造機器設備、工具或零組件等,而僅供國內使用者,其向中鋼購用的鋼品,依照較低內銷價格計算,使中鋼具有對外銷品的競爭優勢。並且和中下游鋼廠建立了分工體系。國家資本嚴格控制民營鋼廠不得進入高爐等上游產業,但也會放出空間讓下游生存,使得雙方成為互利關係。而建構了龐大的產業鏈。
1980年代以後,隨著中鋼二三期擴建,配合國內景氣暢旺,營建市場快速成長,多角化經營與轉投資,以及緊接著90年代的釋股與民營化後,成長為複合集團。也算是十大建設中經營順利的案例。
在台灣鋼鐵發展的過程中,從日本殖民政府與中國殖民政府的「國防導向」,到趕上國內內需成長列車,成為金屬複合事業集團,中鋼可說是生逢其時。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看到的唐榮的瓦解以及民營金屬事業的「垂直整合化」,造就了缺乏彈性,且裙帶關係盛行的國家資本主義體系。利弊得失,無法一筆論定。
在市場限制上,未來鋼鐵業市場規模擴大有限,也不太可能有中鋼與中龍之外的高爐投產。但特殊金屬與下游加工如何透過創新與異業結合,在垂直整合模式外找到發展新動力,應該是我們要繼續思考的。
江興鍛研究報告 在 江興鍛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江興鍛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江興鍛研究報告-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 <看更多>
江興鍛研究報告 在 江興鍛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江興鍛壓 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 514 個讚· 1 人正在談論這個· 1129 個打卡次。金屬零件鍛造. ... <看更多>
江興鍛研究報告 在 江興鍛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江興鍛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江興鍛研究報告-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