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蠻持平客觀的分析、說明..... 電動車和你想的不一樣:只是炒作?真的會造成缺電嗎?專家一次說清楚(12/30/2020 風傳媒)
"你應該知道的是:豐田汽車社長痛批,電動車若更加盛行,可能造成日本大缺電,此一說法引發外界熱烈討論。如果電動車滿街跑,到底會不會缺電?電動車只是炒作的話題嗎?作者以專業背景解釋,電動車對解決大城市嚴重空氣污染將有顯著成效,但能源轉型困境並未因此紓緩,能源問題人人有責,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作者:曲建仲 / 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近年來空氣污染讓大家忍無可忍,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暖化日益嚴重,讓世界各國政府推出新的碳排放法規,不約而同喊出 2030或2040 年禁售燃油車的口號,許多車廠被迫積極開發電動車,彷彿電動車能夠解決人類的空氣污染與能源問題,豐田社長怒批世界各國政府力推電動車只是炒作,許多人可能認為那是豐田(Toyota)眼見特斯拉(Tesla)股價節節高昇而吃醋,所以電動車真的是未來環保的新希望嗎?事實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
電池的構造與原理
所有的電池都具有陽極(負極)與陰極(正極),基本上都是由陽極(Anode)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子(Electron)與陽離子(Ion),電子流入元件可以推動元件工作,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電能,如圖一(a)示;陽離子則經由電解質穿越多孔性的隔離膜到達陰極,如圖一(b)所示;最後陽離子與電子在陰極(Cathode)結合,如圖一(c)所示。
電池的陽極(Anode):是我們所稱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電池的陰極(Cathode):是我們所稱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
兩者恰好相反,千萬別弄錯了唷!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恰好相反來造成大家的困擾呢?因為化學家定義放出電子的叫「陽極」;而陽極放出電子,代表陽極必定帶負電(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所以物理學家稱陽極為「負極」。
不同的鋰電池主要是陰極材料不同
不同的鋰電池其實主要是使用的陰極材料(正極材料)不同,目前最常用的陰極材料共有四種:鋰鈷氧化物(LiCoO2)、鋰鎳氧化物(LiNiO2)、鋰錳氧化物(LiMn2O4)、鋰鐵氧化物(LiFePO4),其中大家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其實是陰極材料使用鈷鎳錳酸鋰三元化合物的鋰離子電池,其中三元是指包含鈷(Co)、鎳(Ni)、錳(Mn)三種金屬的化合物,而電解質主要是使用六氟磷酸鋰液體,負極材料一般是使用石墨。
固態鋰電池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由於現在的鋰電池所使用的電解質是液體,容易發生漏液汙染、易燃爆炸等問題,而固態鋰電池的電解質是固體,不會因為隔離膜破損就導致陰陽極接觸短路爆炸,而且固態鋰電池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傳導更大的電流提升電池容量,此外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等特性,不像傳統鋰電池的液態電解質含有易燃有機溶液,需要降溫、防撞擊、防穿刺等安全裝置。
電極材料與液態電解質容易完全接觸,但是和固態電解質接觸不如液體,造成介面阻抗過高,影響整體電池效能,而且固態電解質製程良率低價格高,仍然有許多困難。日本Toyota公司預計2022年推出全固態鋰電池的電動車,美國Fisker公司為固態鋰電池申請專利,能量密度可達傳統鋰電池的2.5倍,法國Bollore公司已經量產固態金屬鋰聚合物電池,德國Bosch公司收購美國Seeo公司研發固態鋰電池技術,QuantumScape公司的鋰固態電池號稱15分鐘可以充飽80%股價大暴漲,由於廠商投入資源研發未來發展可期。
電動車的普及有賴電力基礎建設
電動車要充電,但是如何充電是個大問題,像Gogoro的電動機車一個電池只有9公斤,使用者可以到電池交換站自行更換電池,但是Tesla電動車的電池重達500公斤以上,只能以定點充電的方式進行,即使目前的規格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充電,使用者是否能在加電站等1小時卻是個問題。
如果必須把車開回家在停車場充電,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電力基礎建設不足,假設大樓停車場有100個停車位,每個都設置插座,當100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大樓的變壓器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電流,因此整個電力基礎建設,包括:變壓器、變電所、高壓電塔都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達成,聽起來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大樓停車場建置大型儲能電池,當大量電動車充電時可以由大型儲能電池供電,考慮到成本與安全,大型儲能電池使用釩電池或鋁電池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 更環保而且節省能源?
由於我們的發電廠是以高壓交流電(AC)傳送到使用者家中,再以「電源供應器(PSU:Power Supply Unit)」轉換為直流電(DC)才能對鋰電池進行充電,如果使用的是交流馬達,則鋰電池供電時要再轉換為交流電(AC)給馬達供電,每一次的電源轉換效率大約80%~90%,因此這樣轉來轉去其實浪費許多能源。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院(IFO: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考慮電動車的碳排放量時,如果將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能量轉換,以及供電過程中發電廠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算進去,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比傳統燃油汽車高。
根據IFO的資料,最環保的能源形式是使用「甲烷」,也就是我們家裡用的天然瓦斯,它與一般的「瓦斯車」類似,差別在目前瓦斯車使用的「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以甲烷為主要動力的內燃機(引擎)可以使汽車減少碳排放量,而且甲烷裡含有的氮化物、硫化物等雜質更低,是汽車製造商可以採用的環保能源,搞了半天最環保的竟然是瓦斯車,看來豐田社長怒批電動車只是炒作算有幾分道理,不過瓦斯車還是會排放二氧化碳,無法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
電動車只能改善空氣污染 無法解決能源問題
充電站裡的電是那裡來的呢?還是由發電廠來的,說來說去,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火力、水力、核能發電來提供,核能目前被社會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在台灣想蓋水庫都很困難了更別說水力發電廠,因此又回到最原始的火力發電,不論是使用天然氣或煤碳,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造成空氣污染的,因此有人說電動車只是把城市裡的空氣污染,轉移到郊區發電廠而已。台灣目前全力推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這是應該做的,只是核能電廠要除役,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只怕用來補上這個電力缺口都不夠,沒辦法多出來給電動車使用。
汽柴油車與火力發電廠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污染物的控制,汽柴油車滿街跑到處噴廢氣,只能使用觸媒轉化器進行處理,由於價格與體積的限制,無法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而發電廠是將廢氣集中處理,可以使用更昂貴體積更大的工業設備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污染的確變低,因此使用電動車一定會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再加上近年來電池從製造方式到回收技術都快速進步,發展電動車仍然是重要的選項之一。
氫能與燃料電池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但是困難重重
傳統電池直接使用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很高(80%以上),但是充電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使用燃料以內燃機(引擎)進行燃燒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可以直接補充燃料,但是使用內燃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很低(30%以下),科學家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同時具有「電池」與「燃料」的優點呢?於是燃料電池從此誕生了。
燃料電池和傳統電池的原理相同,都是將活性物質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但是傳統電池的電極本身是活性物質,會參與化學反應;而燃料電池的電極本身只是儲存容器而已,並不會參與化學反應(觸媒只用來引發化學反應),必須將活性物質加入電池內,就好像我們的汽車補充燃料一樣,才能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電能,是一種要補充燃料的電池,故稱為「燃料電池(Fuel cell)」。
儲氫技術價格偏高目前仍然無法擺脫石油
燃料電池使用氫氣與氧氣反應產生水,反應後排放的氮化物或硫化物極少,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的再生能源。但是燃料電池必須使用氫氣做為燃料。高壓儲氫技術如何把又大又重又危險的氫氣鋼瓶放在車上是個大問題;因此有國外公司開發出可以承受700大氣壓的航太複合材料儲氫瓶,可以取代氫氣鋼瓶,Toyota公司更在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款Mirai,創下單次加滿氫氣可以行駛500公里的紀錄,已經是成功的商品了,那麼它的問題到底在那裡呢?
首先車上放了一個壓力這麼大的儲氫瓶是否安全是個問題,氫氣的來源則是更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與氧氣,問題是電解水產生氫氣的成本很高,而且這些電還是來自發電廠。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工業上主要是將碳氫化合物 (石油)以「 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的方式分解生產氫氣,搞了半天還是要以石油做為原料,看起來人類要擺脫石油還真困難。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禁售汽柴油車?
很有趣的現象,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為什麼是這個時間呢?主要還是覺得前面介紹的這些問題,包括充電站建置、電力基礎建設、新建大型發電廠,或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開發,大約需要20年時間,因此選擇了這個時間點,問題是如果時間訂定了,卻沒有看到政府加蓋發電廠,那時間到了要怎麼辦呢?
不過各國政府爭先恐後這樣「宣誓」,還有一門不可言傳的心思,那就是老百姓對空氣污染已經忍無可忍,但是眼見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重重,宣誓「2040 年」禁售汽柴油車,等於是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反正2040年是 20 年以後的事了,到時候站在台上的一定不是現在宣誓的這個人,這種只靠嘴巴說說就可以成功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能源問題人人有責 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經過前面的介紹,大家一定發現人類的能源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政府該做的不只是靠嘴巴宣誓禁售汽柴油車,而是必須認真開始發展綠色能源。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價太便宜,造成使用者沒有節約用電的習慣,各種價格較高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乏人問津,電價如果真的大漲又會造成物價波動,受限於選舉與政治因素,要讓電價上漲也是困難重重,只能靠我們自己養成時時節約能源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編輯/周岐原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40151?mode=whole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汽車引擎室構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閒聊] 最基本的改裝,引擎室拉桿- 看板CAR-TUNING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引擎室結構圖、引擎曲軸、引擎種類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引擎室結構圖、引擎曲軸、引擎種類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拉桿構造以及強度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引擎室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引擎室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引擎室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APR MK7 GTI底盤結構升級強化... - APR 新竹-捷仕車業,福斯外 ... 的評價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空力套件之一:分流器
【空力套件發展】
當汽車甫走進人類生活,當時更注重的是動力系統以及車身構造,極少留意空氣動力學。隨著引擎馬力的逐步提升,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露出行駛上的不穩定,車身甚至有向上升的趨勢,於是工程師優化車身空氣力學,而普遍的做法是在車身加裝各種可以增加下壓力的翼片或擾流翼,上述這些空力套件雖然開發成本低,但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通過增加氣流阻力從而換來下壓力,換言之車輛行駛中的阻力更大。
【分流器】
而增加車輛的下壓力還有一個做法,那就是車尾分流器(diffuser)。該部件的工作原理是在車尾加裝一個向上翹的導流板,將車底的氣流快速抽出,氣流速度越大,壓力強度越低,車底便形成一個低壓區,而車頂部分便是高壓區,使車身形成一個向下的力,於是下壓力便產生了,分流器工作的整個過程中,不會產生額外的空氣阻力,但想要讓分流器正常工作,路面必須非常平整,否則車底區域難以形成穩定的低壓,因此,分流器一般在賽車、超跑上,一般用車主要行駛在高低不平的道路,即便裝上分流器也難以發揮功效。
-
狂人日誌: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K6e7ynljCtU
狂人日誌微博平台:https://www.weibo.com/6339865792/profile?topnav=1&wvr=6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 #分流器 #diffuser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淺談機械增壓-Roots機械增壓器 #1
【強制進氣】
自從引擎誕生之後,工程師們一直想方設法提高引擎的功率。那麼如何提高引擎的功率呢?,有個方法,就是讓引擎氣缸內能充滿更多的空氣,讓更多的氧分子參與燃燒,進而產生出更多的能量,而為了提高引擎充氣量,除了製造更大排量的引擎,增加參與燃燒的空氣體積以外,另一種方法就是提高相同排量下,增加氣缸內的空氣的分子數,也就是讓更多的空氣分子進入到氣缸之中。不過對於依靠氣缸內與氣缸外的氣壓差來為氣缸充氣的自然進氣方式,氣缸的充氣氣壓絕對不可能超過一個大氣壓力,這也是自然進氣引擎的物理極限,那麽要如何提高引擎的充氣效率呢?從自然進氣的原理可以知道,唯一的做法是強制性地向燃燒室吸更多的空氣,而不是依靠活塞下行被動地地吸入空氣,這就是強制進氣(Forced Intake)誕生的基本思維,而強制進氣的方式,被分為機械增壓以及渦輪增壓,目前大多數使用的是渦輪增壓,而機械增壓則是另一種強制進氣的形式,它的總體工作原理,是透過曲軸皮帶輪帶動泵氣機,將空氣壓縮至超過一個大氣壓力,並送入氣缸內參與燃燒。
【機械增壓-Roots機械增壓器】
根據構造不同,機械增壓器曾經出現過許多種類型,包括:“Roots”、雙螺旋式和離心式等,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將空氣吸入引擎進氣歧管的方式不同,“Roots”和雙螺旋式機械增壓器使用不同類型的嚙合凸緣,而離心式機械增壓器則是使用葉片的旋轉吸入空氣。
Roots機械增壓器是機械增壓家族中最先設計的,早在西元1860年由Philander和Francis Roots發明併申請了設計專利,最先的目的是用於礦井內部通道的通風,然而在內燃機發明後,西元1900年,Gottleib Daimler首次在汽車引擎中安裝了魯氏機械增壓器。
-
狂人日誌: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K6e7ynljCtU
狂人日誌微博平台:https://www.weibo.com/6339865792/profile?topnav=1&wvr=6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 #機械增壓器 #Roots機械增壓器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於3月12日舉辦「ALL NEW VIOS」新車上市發表會。TOYOTA VIOS於2003年導入台灣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更連續14年蟬聯一般小型房車級距中的銷售冠軍,累計銷售已超越22萬7千台,穩坐入門房車霸主!
本次ALL NEW VIOS 全新改款,外觀造型上更動感俐落、內裝質感大躍進,同時也導入具駕馭樂趣的“SPORT MODE”(豪華) 提升駕乘體驗,全車系升級多項安全配備外,還搭載同級距最高“7SRS氣囊”(豪華),大幅提升安全配備。此外,為了搭配ALL NEW VIOS上市,亦同步推出首年日付50元的「幸福小資方案」等多項購車方案,讓人人都能輕鬆擁有屬於自己的ALL NEW VIOS。
時尚動感 顛覆想像的嶄新風貌
ALL NEW VIOS外觀上承襲TOYOTA家族風貌“Keen Look”設計,搭配橫柵式倒梯形的大型進氣壩設計打造更大器的車頭造型。全新設計的投射式四燈式頭燈(經典以上)與LED日行燈,強烈展顯科技動感風格;車尾首度導入LED光條式尾燈(豪華),透過簡約的線條設計,打造高級質感,讓整體煥然一新。本次ALL NEW VIOS車長較現號加長1.5公分,增添了轎車車型的穩重感,也導入了全新外鈑色─星湛藍,散發深邃沉穩的氣息,耀眼的光澤打造出都會中最時尚的樣貌。
內裝質感大進化 跳脫小車框架
ALL NEW VIOS車室內採用大量鋼琴烤漆與霧銀材質,以及多處的皮質縫線點綴,全新設計打造車室細膩感受,整體質感大幅躍進。本次導入自發光三環式儀表板(經典以上),襯托出全新改款後的車室高級感與科技感,另豪華等級搭配Smart Entry車門啟閉系統、Push Start引擎啟閉系統、Drive+隨行駕駛系統(經典以上)以及全新設計恆溫空調等多項豐富科技配備,帶給消費者全新感受。全車更有高達11處的置物空間,讓行車體驗更加便利舒適,彷彿置身中大型房車。
超越同級 重新定義 安全新基準
全新改款ALL NEW VIOS持續進化完善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強調更無微不至的安全防護。在主動安全方面,全車系升級標配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及HAC(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搭配ABS(防鎖定煞車系統)、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BAS(煞車輔助系統)、BOS(煞車優先系統)之4大煞車系統與TPMS(胎壓偵測警示系統),減少意外的發生的機率。在被動安全方面,ALL NEW VIOS更是超越一般小型轎車級距配備設定,首度搭載7SRS氣囊(豪華),提供給所有乘客全方位的防護,再加上GOA高剛性車體設計、ISO FIX兒童座椅固定裝置等安全配備,合計最高16項主被動安全配備,TOYOTA極致安全防護系統,安全守護最完整!
提升駕乘體驗 優化行車感受
ALL NEW VIOS,全新導入SPORT MODE運動駕駛模式,讓駕駛者能於一般道路上平順駕駛,並多一份隨心所欲的駕馭樂趣。按下SPORT MODE,可讓油門反應更為靈敏,延後換檔轉速,讓駕駛能夠輕快應對加速以及超車需求,豐富操控感受,駕馭行雲如水!此外,ALL NEW VIOS也多方面優化行車感受,其中包含了車體噪音抑制材料的強化,提升車輛整體的NV(噪音、振動)抑制;在後座座椅構造上,也進行了頭枕形狀調整、椅背傾角加大與腿部支撐性提升,優化乘客的乘坐舒適性,駕乘體驗媲美中大型房車;同時,也透過避震器阻尼係數的調整,讓駕駛與乘客無論在平整或顛頗路面都能感受到更加穩定,提供消費者煥然一新的行車感受。
「ALL NEW VIOS」以嶄新外觀及優化的內裝設計、超越同級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提升與豐富的駕馭樂趣,再次樹立新世代小型房車之標竿典範,重新定義,安全新基準。即日起,將於全台TOYOTA展示據點正式展售。
即日起販售的ALL NEW VIOS共3個等級:雅緻、經典、豪華。
建議零售價如下:
雅緻54.9萬元
經典57.9萬元
豪華63.9萬元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引擎室結構圖、引擎曲軸、引擎種類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汽車引擎室 結構圖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新聞] 提高省油經濟性!Mazda新二行程引擎專利曝光 · Re: [問題] ES300h怠速引擎會抖動嗎? · [新聞] 裕隆宣布結構性調薪員工月薪 ... ... <看更多>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汽車引擎室結構圖、引擎曲軸、引擎種類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汽車引擎室 結構圖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新聞] 提高省油經濟性!Mazda新二行程引擎專利曝光 · Re: [問題] ES300h怠速引擎會抖動嗎? · [新聞] 裕隆宣布結構性調薪員工月薪 ... ... <看更多>
汽車引擎室構造 在 [閒聊] 最基本的改裝,引擎室拉桿- 看板CAR-TUNING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又來發廢文了。
小弟經常懷疑改裝物件的功用
除了改尾管,改直管,砲桶音響,車子比較大聲,比較囂張
把車身改低,換好看的框,因為好看,外人看到會覺得你的車"很像跑車" "好像改過"
汽車前後扭力桿可以理解: https://ppt.cc/MoH6
但是一直悟不出為什麼要加一根引擎拉桿(tower strut bar)
也覺得說到tower strut bar一根$三千九,底要上還是不上
尤其上幾篇有人發了Yamaha-Toyota-Lexus的御用body damper
感覺上是不是跟振動頻率分析有關(小弟弱項) 還有扭力桿環弄成一根(ssbb?)
最後被推文破解SSBB沒用,沒有張力壓力經過
今天不小心小弟看到這個:
https://ppt.cc/SDIO
畫一張靜力分析圖,就明白了。
如果引擎室拉桿不裝,避震塔很快就會向側面彎掉。
而且這跟桿不只受壓力,也受張力。
避震塔是一體式車身的一部分,應該是不能拆掉換一個這樣
小弟微見,麥花臣柱都該裝,跟安全帶要繫一樣。
麥花臣柱真的很妙,能把上下力有效讓懸吊承受
如果避震塔變成轉軸(hinge)而非固定點(fixed point)會更好
但是此構造看起來對前後力(用力加速 用力剎車)比較承受不住
不知道有沒有方法補強
至於車尾下拉桿("結構桿"),葉子板內部拉桿
https://ppt.cc/OY3A
小弟還沒看懂。
但是有一個對岸的網站有些詳細解釋
https://ppt.cc/udRn
好像ALTIMA CAMRY裝上這些,再裝個防滾籠,都可以改成賽車一樣哈哈
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
敝姓陳,大家都叫我賣花陳
歪果仁都叫我Mac FARTs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0.138.221.193
但是拿雙面膠把軟膠條黏在桿上可解決
拉桿在1500RPM的時候會有很強的噪音 可能跟引擎共振
那上面三顆螺帽不就要定時檢查有沒有上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