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師教的運動都不像是訓練?】
.
「治療師,你教的運動太簡單了吧,我深蹲可以一百公斤欸」
「蛤?不要加重量嗎?躺著做就好?」
.
我先自首,雖然身為物理治療師,但在大學時期,我也認為「沒阻力跟強度,不叫訓練」,直到在進醫院實習時徹底被打臉。我讓肩膀痛的病人「每天早、中、晚,咬著牙用彈力帶,訓練沒在出力的肌肉」,因為訓練就是「no pain, no gain」,結果練了三週,病人的疼痛沒有下降。結果老師接手後的幾天,每次在床上做5-10分鐘的動作,病人的症狀就幾乎沒了。
.
會有這樣的誤解,歸咎於在做運動(訓練)的前提就已經不同,平常是在「健康」的身體下訓練,但進入診所、治療所的人,已經是「病態、有症狀」的身體。因此,也有「治療性運動、運動治療」跟「運動訓練」兩種不同名詞。用以區隔。
.
🔸 受傷的部位已經很脆弱
這部分應該較好理解,扭到腳時腫得的包子一樣,平時可以上山下海,但受傷時會祈禱別人最好不要碰到它,因為「受傷時,組織能承受的強度會顯著下降」。韌帶、肌肉就像破掉的衣服,在缺口上輕輕一扯,馬上裂得更大。治療師為了避免「沾黏、肌肉萎縮、柔軟度下降」等,在受傷期間,還是會讓患部適當的活動、訓練,同時要限制運動強度,避免患部的過度拉扯。
.
🔸 動作學習需要「心無旁騖、有意識地」進行
長期的疼痛、反覆地受傷,常源自於「使用身體的方式、動作的習慣」出問題。例如:洗澡時會先洗哪邊、用電腦時頭會往前伸、打遊戲緊張時會忘記呼吸等。治療師教的運動,時常在「改變習慣」,包括新的出力方式、使用不同的肌肉等,因此,要在最少的干擾下,專注地做動作,並且反覆地練習,才有機會改變動作習慣。這就像開車一樣,在台灣習慣開左駕,但變成右駕時,你會叫副駕駛的人不要跟你聊天、或口渴時不敢拿座椅旁的咖啡來喝。
.
🔸 會依「外在的需求」決定怎麼使用身體
延續第二點,當做的事情難度越高、或運動強度越大,身體會傾向使用「原先的動作習慣」或「常用的肌肉」,而導致受傷。許多的文明病包括肩頸痠痛、腰痛、頭痛、膝蓋痛等,常跟「穩定肌群的失能」有關。這些肌群的負責穩定關節、維持姿勢,失能時就像擺爛一樣,不願意做負責的工作。要讓他們回到工作崗位,一開始如果給太難的任務(難、強度高的訓練),他們會繼續耍廢,甚至找已經累垮的人幫忙(反覆受傷的肌肉),所以必須從最簡單的開始(簡單、強度低的訓練),才能讓身體各部位,重新分工合作。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運動強度 #受傷 #訓練 #習慣 #復健 #動作學習 #運動治療 #治療性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intensity #motorlearning #injury #training #habbi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hysicaltherapy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完全圖解!自療健身:解決21種最常見症狀,告別全身痠‧痛‧麻」介紹 訪問作者: 毛琪瑛(復健科醫師) 黃鼎棋(物理治療師) 內容簡介: 為什麼肩、頸、背、肘、腰、膝的痠痛麻,常常反覆發作? 為什麼明明治療過了,同樣的部位卻還是容易受傷、扭到甚至僵硬?...
治療性運動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伸展,就好了嗎?】
.
「醫師說我這個是五十肩,那這個動作我還能做嗎?」
「五十肩很簡單啦,你就是用彈力帶綁在肩膀這裡,把它拉開」
.
在未清楚造成「緊、疼痛」的原因是什麼,就直接做伸展是危險的,因為不確定「你的問題是不是因為緊繃造成的?」、「緊繃是發生在哪個構造?」、「處理的方式是針對那個構造嗎?」
.
在這邊以五十肩為例,來討論「緊繃的其中一種成因跟處理方式」
.
🔸 五十肩是怎麼發生的?緊在哪個地方?
五十肩或冷凍肩,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顧名思義,其主要問題是在「關節囊」,因為不明原因導致發炎、攣縮,被稱為冷凍肩,就是因為肩膀會像冰凍、卡住,導致舉手拿東西、扣內衣等都會出現問題。
.
常用的物理治療包括:關節鬆動術、伸展運動、肩關節控制訓練等用來處理關節卡的問題,另外熱敷、電療等儀器用來減緩疼痛。治療中需包括關節鬆動術,是因為「關節有些細小的動作,是自己伸展時沒辦法做出來的」,但這些細小的動作,又大大影響關節的活動範圍、夾擠等
.
.
🔸 可以只伸展就好了嗎?
若關節囊剛好卡在特定的位置,並且硬要伸展,可能會讓問題更嚴重。這就像塞行李箱一樣,東西擺放的方式不對,或許可以硬壓行李箱,但用到最後會變形,但只要把放東西的位置微調,行李箱就可以輕輕地闔上。
.
許多運動傷害、肌肉骨骼問題,不是伸展肌肉就好,而是要清楚到底是哪邊卡住、緊繃再用對應的處理方式,先由物理治療師等專業評估後,教你對應的處理方式(本體感覺誘發技術、靜態伸展、自主關節鬆動術等),再自行執行是比較安全的。
.
.
🔸 伸展大家都可以做?都可以教?
伸展看似簡單,容易學會,所以遇到各種「覺得緊」的狀況,大家就是「拉、拉、拉」。其實普遍的健康人,直接做伸展不容易有傷害,但如果這個緊繃或不適持續存在、並且沒有因為伸展而得到緩解,教練要嘗試了解「這個緊繃是怎麼造成的,或轉介給醫療人員」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物理治療師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叫做運動治療(exercise therapy)或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即透過特定的方式、劑量、動作,來治療病患的問題、疼痛等
.
就像止痛藥有很多種,要吃幾顆、一天幾次,大家會詢問藥師或醫師,但運動或伸展如果是一種治療方式,應該也要針對病患個別的問題,而擬定出適合的劑量、作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伸展 #緊繃 #攣縮 #僵硬 #本體感覺誘發術 #關節鬆動術 #運動 #訓練 #治療性運動 #運動治療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stretching #tightness #contracture #stiffness #PNF #jointmobilization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euticexercise #exercisetherapy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治療性運動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伸展常見問題:緊的越緊,鬆的越鬆】
.
「我都有伸展啊,為什麼覺得還是很緊」
「教練說我會這樣,一定沒有好好拉筋」
.
伸展看似簡單,容易學會,所以遇到各種「覺得緊」的狀況,大家就是「拉、拉、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運動、伸展」也是要經過個別化設計的,每個人狀況不同,對應的伸展方式也不同。
.
就像止痛藥有很多種,要吃幾顆、一天幾次,大家會詢問藥師或醫師。同樣地,如果運動或伸展是一種治療方式,即稱為運動治療(exercise therapy)或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是需由物理治療師所擬定的。
.
今天要討論的是,在未經指導下,伸展常見的問題:如何避免讓「鬆的肌肉伸展的更鬆,緊的肌肉還是緊的」,其概念為「Relative stiffness」或「Relative flexibility」。
.
✔️「伸展過程中,張力低或較不緊繃的肌肉,更容易被拉長,而張力高或較緊繃的肌肉,較不容易被伸展到」
.
因此,我們在做一個全身性的伸展(能同時伸展到許多肌肉的),真正被伸展到的,往往不是「已經很緊繃的肌肉」,而是「已經很軟、鬆的肌肉」。長期下來,「短的肌肉還是短,長的肌肉變得更長」
.
原因是大多緊繃、粗壯的肌肉,需要更大的力才會被拉長,相較於柔軟、細長的肌肉。想像成把兩條不同粗細的橡皮筋綁在一起,同時向外拉,較細長的被拉長的幅度特別多。
.
我們能做的是在伸展過程中「先把被容易伸展的位置,先固定住或穩定住,接著再把想要伸展的部位,逐漸拉開」
.
否則,當發現緊的肌肉還是沒有伸展開來,大家會更努力地伸展,但反而較鬆的肌肉或部位,已經被拉扯到「它的極限」,可能導致肌肉拉傷、韌帶或關節囊損傷、甚至椎間盤、脊椎等問題。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伸展 #柔軟度 #張力 #緊繃 #肌肉 #運動治療 #治療性運動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stretching #flexibility #tension #tightness #muscle #exercisetherapy #therapeuticexercise #physiothearpy #phyicaltherapist
治療性運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完全圖解!自療健身:解決21種最常見症狀,告別全身痠‧痛‧麻」介紹
訪問作者: 毛琪瑛(復健科醫師)
黃鼎棋(物理治療師)
內容簡介:
為什麼肩、頸、背、肘、腰、膝的痠痛麻,常常反覆發作?
為什麼明明治療過了,同樣的部位卻還是容易受傷、扭到甚至僵硬?
關於痠痛麻,原來你能做的比想的多!
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設計+影音示範+全圖解大字版清晰解說,
讓你直攻痛點、有效舒緩不適,
和惱人的「痠 ‧ 痛 ‧ 麻」說掰掰!
多運動是好事,但是你真的動「對」了嗎?
快來試試專家獨創的「輕運動三部曲」,自己的痠痛自己救!
【迷思篇】專家解說──別讓健身變傷身
你知道嗎?使用錯誤的姿勢運動,小心產生「代償作用」!還再為了練柔軟度拼命拉筋嗎?小心筋太鬆容易痠痛、受傷!在進入輕運動三部曲前,先來聽聽關於痠痛麻,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想要告訴大家的幾件事吧!嚴選復健科最常遇到患者提問的Q&A,並附上「運動傷害示範解說影片QR code」,清楚好懂的專業說明,讓你輕鬆告別痠痛麻!
【一部曲】健身運動──全身伸展強化操
當你沒有痠痛困擾時,試試書中的健身運動,藉由全身伸展強化操放鬆緊繃肌肉,不但能達到運動的目地,還能預防之後出現痠痛麻的發生喔!若生活忙碌沒時間運動也別擔心,書中貼心附上3個「健身運動影片QR code」,馬上掃描馬上看,一天只要5分鐘,零碎時間也能動!
【二部曲】治療性運動──上/下半身共同運動
當你身體部位覺得痠痛麻,但還不確定問題出在哪,可以根據痠痛的約略位置來做上/下半身共同運動!例如手肘卡卡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這時就跟著書裡的詳細圖解步驟,先舒展整個手臂、肩頸,讓痠痛點周遭肌肉都得到徹底放鬆,等確定病症以後,再繼續進行局部肌群的舒緩!
【三部曲】治療性運動──局部肌群舒緩操
當你已經知道痠痛症狀的原因時,也已經做過一、二部曲的運動時,接著就能根據症狀進入第三部曲,試試本書為你量身打造的21招局部肌群舒緩操囉!全書真人照片圖解示範,還貼心附有復健病人最常做錯的NG動作小提醒,讓你避開不良姿勢,真正舒緩痠痛麻!
作者簡介:
毛琪瑛╱復健科醫師(32年臨床經驗)
郭乃榮╱物理治療師(17年臨床經驗)
黃鼎棋╱物理治療師(19年臨床經驗)
出版社: 資料夾文化
粉絲頁: 捷徑book站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治療性運動 在 [運動治療系列] 功能性訓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物理治療師Calson Leung 梁佑文文字版: [運動治療系列] 核心外圍同核心內圍都係核心肌群的範圍https://fitz.hk/?p=90090Fitz 運動平台: ... ... <看更多>
治療性運動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的推薦與評價
【矯正性運動(Corrective exercise)】 上篇『肌肉失衡』的文章,談及了「什麼是肌肉失衡、造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這篇會討論常用來處理肌肉失衡的方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