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信義店Cooking Studio 2015年一月+二月活動預告
01/02、02/20適逢元旦&春節假期,活動暫停一次,敬請見諒!
01/09 「張瑀庭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吃對,很重要!
肉燥炒米粉 & 生菜豬五花
示範/張瑀庭 (美食家、《吃對很重要!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作者)
「吃」是大家生活的必需。當看到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爆發,您還能吃得安心嗎?作者因為工作與專業吃遍大街小巷,用犀利獨到的觀察,堅持「好東西不該被埋沒」的俠情,一筆一筆記錄下這些最常出現在身邊的食品優劣!到處都是假的,哪裡可以吃到真的?好的?瑀庭老師告訴您!外食不安心,「回家自己動手做」,成為現代人照顧自己與家人健康的趨勢。擁有廚師執照的她以豐富的經驗告訴大家如何簡單下廚房,並吃回健康。
01/16 「洪秀巒帶您慢玩 深遊 土耳其」 ──獨特的異國美味
紅寶石沙拉佐優格石榴醬 & 紅寶石健康瘦身飲 & 素烤香草起司香菇
示範/洪秀巒(TMI國際講師、以人為先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慢玩深遊土耳其》作者)
洪秀巒整整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深入探索土耳其這塊土地。除了品嚐最著名的土耳其烤肉和烤餅、前往世界文化遺產─番紅花城、巡禮伊斯蘭教聖地─大清真寺、到卡帕多奇亞搭乘熱氣球、參觀地下城……這些經典行程之外,還有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勇敢如她親自體驗了土耳其式婚禮、自行搭配出百變早餐、到玫瑰花園當花農、逛當地的香料市集及農民市場、和大學生尬旋轉舞……搭配上各種細膩生動的解說,能讓人看見完全不一樣的土耳其!發表會中更會示範當地的美味料理,邀您品嚐獨特美味!
01/23 「黃婉玲的府城世家尋味之旅」 ──記憶中的家族食記
傳統小封
示範/黃婉玲(美食家、《府城世家尋味之旅》作者)
自幼生長在台南古都的黃婉玲老師,母親是素有「南瀛第一世家」之稱的柳營劉家望族後代。因為珍視家族的那份美好感覺與記憶,一字一句寫下被遺忘的家族故事,希望讓下一代更了解飲食文化的傳承與人文點滴。一趟趟台灣古早味的小旅行,一段段耐人尋味的老故事,一道道的記憶私房菜,期待能帶大家一窺不一樣的古早味迷人風貌。(這一段上稿用)
用美食來談文化,不沉重,容易產生共鳴;用吃來談家族故事,有感覺,也能談出深度。尤其因為她住在府城台南,書中所講的故事正圍繞著這個文化古城,漫步在府城巷弄,放眼所及,除了古城牆是紅色的,很多傳統民宅是紅色的牆、紅色屋瓦,早年台南還有好多鳳凰樹,所以一到夏天,整個城市就紅通通的,成為名副其實的戀戀「紅城」,而書中寫的這一段段的故事也是人世間「紅塵」的縮影。
.
01/30 「離奇料理的前世今生」 ──朱國珍的心意與廚藝
白酒香菇肉丸燉飯 & 莓果南瓜乳酪塔
主講/朱國珍(作家、《離奇料理》作者)
示範/江舟航(日食-手作甜食鋪負責人、《三餘書店》駐店甜點師)
朱國珍每每讓人驚訝不已的「離奇料理」,受害者們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堪回首。這樣的料理真的有可能改頭換面重出世嗎?帥哥主廚江舟航巧手轉化讓朱國珍有著複雜回憶的原料,用香菇、自製手工肉丸等文火細心翻炒,將食材的味道逐漸煮至讓白米完全吸收,慢慢熬成一鍋燉飯。中西合璧的創意料理,離奇外貌下仍然有驚奇美味。看江舟航做料理、聽朱國珍說故事。這樣的下午,來體會一個不下廚的女子在廚房裡的生命故事,看她如何懷著真誠的心意不斷咀嚼人生起伏、細味人生百態,熬出一本動人的作品。
※ [好想生活本舖]法式餐桌圓舞曲.贊助Polka Dot 黑白波卡圓點環保叉匙組 *5組
朱國珍老師,清華大學中語系畢業,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藝術碩士。曾獲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拍台北》電影金劇本獎。歷任華視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現為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著有《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貓語錄》、《三天》、《中央社區》等書。
這不是一本描述食物有多好吃、下廚有多快樂的書。這是小說家朱國珍特有的飲食文學,以及在廚房中的驚奇冒險!書中記錄了自她手中充滿創意、卻總是賣相離奇、讓人望之卻步的料理。儘管作法荒誕,造就了這麼多「受害者」,卻也蘊藏了對家人滿滿的情感、對父親最幽遠的懷念,與人生起起伏伏的幽微滋味。本場特邀江舟航主廚菜色示範,不容錯過!
02/06「常備菜」──跟著凱倫作四季皆宜的冷暖食料理,輕鬆優雅端出一桌子豐盛!
番茄咖哩燉雞 & 白酒檸檬糖煮地瓜
示範/許凱倫(《許凱倫の台南窩居筆記》格主、《常備菜》作者)
第一本以在地食材為設計概念的常備菜料理。常備菜的概念就是以預處理或半處理,再加上醃漬及涼拌的方式搭配,即使再忙碌的人也能在家快速上桌,享受美味又健康的料理提案。週末或利用平常有空的零碎時間先料理起來,即能天天都可快速又輕鬆的準備出豐富營養的一桌好菜,不但健康,美味也不打折扣,從此無論一個人或全家人,都能讓在家的每一餐吃得愜意又豐富,並能空出時間,更有餘裕的享受生活。
02/13「布魯媽媽Lina的幸福食堂」──輕鬆煮就好吃,美味秒殺料理
紅酒燉牛肉 & 香酥蔥香馬鈴薯 & 香蔥麻油雞燉飯
示範/Lina(《許凱倫の台南窩居筆記》格主、《常備菜》作者)
Lina,布魯家的開心廚房女主人。平日最喜歡沉溺在廚房中的慢活時光,分享每日手作的中西料理、烘培小點心,與幫兒子裝鐵盒便當的樂趣中。她重新詮釋經典料理,不管是館子才吃得到大餐或家常菜、甜點等,讓再難的菜都變得超簡單!試著以一道菜作多種變化,採用大家方便取得的食材,兼具菜餚的華麗美感,不諳廚房的新手也能輕鬆做菜,讓更多人喜歡下廚,進而體認家的滋味即幸福之味。
【贊助廠商】愛料理、黑頂精鐵鍋、哈肯鋪麵包坊
Lina,布魯家的開心廚房女主人。平日最喜歡沉溺在廚房中的慢活時光,分享每日手作的中西料理、烘培小點心,與幫兒子裝鐵盒便當的樂趣中。喜歡傳統菜式,更喜歡在料理中加入創新的活力因子!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手作美食帶來的溫暖與熱度,讓餐桌是凝聚幸福最直接的小天地。(這一段不用上稿,宣傳用)
02/27「台灣咖啡萬歲!」──第一線咖啡莊園的產地觀察
現場品嚐:阿里山 P.K 台東 咖啡豆
示範/ 韓懷宗(《新版.咖啡學》、《台灣咖啡萬歲》作者)
台灣咖啡風氣日益盛行,不論是具有特色的咖啡廳或是咖啡連鎖店,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咖啡已不再只是提神的代名詞,而是漸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一杯咖啡是許多人的習慣,但你知道咖啡樹長什麼樣嗎?未脫殼的咖啡果實是什麼顏色呢?台灣本產咖啡及比賽選手近年來在國際賽事嶄露頭角,也帶動了全台咖啡栽種熱潮,更有愈來愈多國際觀光客或咖啡玩家,來台體驗咖啡文化及參觀咖啡園,除了耳熟能詳的雲林古坑,台灣還有哪些地區有種植咖啡?《台灣咖啡萬歲》作者韓懷宗,花了三年實地走訪台灣各地咖啡莊園,將於現場分享自己第一線的產地觀察,還可品嚐來自阿里山及台東的咖啡豆,錯過可惜!
波卡洪塔斯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語小知識]
Last night, we talked about Pocahontas and Squanto in our class.
Here is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m if you're curious:
Pocahontas
波卡洪塔絲於1595年左右出生於阿爾貢金(Algonquin)部落﹐這名印第安少女後來成為一名傳奇人物。事實上﹐她是力圖使美洲最早的移民和她本部落成員和平共處的一位女性。
波卡洪塔絲是現今弗吉尼亞州境內阿爾貢金部落強悍的酋長波瓦坦(Powhatan)的女兒。儘管沒有人能夠考證﹐但她第一次見到歐洲移民可能是在1607年春天﹐當時約翰‧史密斯船長率領一批移民抵達詹姆斯敦(Jamestown)。據史密斯描述﹐他曾被阿爾貢金部落抓獲並面臨被處死的危險。年輕的波卡洪塔絲衝出來擋在史密斯和準備處決他的劊子手之間﹐為史密斯求情。有記載說波卡洪塔絲還與其他新移民成為朋友﹐經常給他們送食品。
但隨著移民和阿爾貢金部落之間的關係逐漸緊張﹐一個名叫塞繆爾‧阿加爾(Samuel Argall)的英國人綁架了這個女孩﹐並將她作為人質直到他對居留條件感到滿意。在阿爾貢金部落同移民之間的關係好轉之後﹐波卡洪塔絲同一個名叫約翰‧羅爾夫(John Rolfe)的英國人結婚。儘管確切時間不明﹐但波卡洪塔絲在結婚時已皈依基督教﹐並取教名麗貝卡(Rebecca)。對美國的前途具有重要意義的是﹐這樁婚姻促使移民和阿爾貢金部落之間的緊張關係得到緩解。
1616年﹐波卡洪塔絲同丈夫和年幼的兒子乘船前往英國﹐這次英國之行廣為人知。波卡洪塔絲受到了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和王室的接見。最令她激動的時刻可能是與史密斯船長重逢﹐因為她以為史密斯已去世多年。不幸的是﹐波卡洪塔絲在返程時身染絕症﹐於1617年3月去世。她被安葬在英國格雷夫森德(Gravesend)。
波卡洪塔絲雖然紅顏早逝﹐但她的傳奇故事一直激發著美國人的想象力。以她的經歷為主題的傳說多種多樣﹐許多故事﹑書籍﹑繪畫甚至電影都以她的生平為題材﹐例如最近上映的《新大陸》(The New World)。還有很多城鎮﹑學校建築﹐甚至一座南北戰爭城堡﹐都以她的名字命名。
Source: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Womeninfln/pocahontas-2.htm
English: http://apva.org/rediscovery/page.php?page_id=26
------------------------------------------------
Squanto and Thanksgiving
史廣多原本是一位印地安部落的年輕人,但是當歐洲國家逐步將觸角深入美洲,史廣被擄作奴隸,在歐洲為奴時學習了英語和基督教信仰。
史廣多回到他自己部族在普里茅斯 (Plymouth)的地土時,遇上一批沮喪的清教徒新移民。一位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基督教威權學者彼得‧馬歇爾 (Peter Marshall) 在講述這批新移民的生存奇蹟和史廣多如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時也說:「在第一個冬天時他們已失去了一半的人口,真不知道他們在這片現名為新英格蘭的荒地上如何生存下去。」「忽然間這位能操流利英語的印第安青年竟願意幫助他們,而他們在他的指導下開始種植穀物。最後這些穀物在十月長成收割了,所以他們想慶祝一番,來一個感恩的慶祝。他們邀請了當初收留了無親無故的史廣多的馬薩索伊特大酋長出席,馬薩索伊特大更帶同九十名精壯印第安人出席慶祝盛會。他們安排了一連三天的盛宴,亦舉行弓箭射擊比賽、賽跑、接力賽和其他遊戲。這是麻省第一次的有白人與印第安人整整三天的在一起玩。這也就是感恩節的起源。」
Source: http://www.cbnhongkong.org/teaching/teaching-Thanksgiving.pdf
English: http://www.biography.com/people/squanto-9491327
------------------------------------------------
"A city upon a hill": 源自聖經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A city upon a hill", 山巔之城:舉世矚目之下,言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美國政治家心中的美國。
1630年,英國律師,清教徒 John Winthrop,率領1000多在英國受迫害的清教徒乘船前往新大陸,期望並堅信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找到自己的“應許之地”。他們到達波士頓,還沒下船,他就告誡大家:“We must always consider that we shall be as a city upon a hill—the eyes of all people are upon us.”。早期移民美國的清教徒整體受教育程度很高,不少牛津,劍橋(大多數)畢業的。六年後,1636年就創立了哈佛大學。美國精神跟清教徒精神一脈相承,包括開拓,進取,創新,勤奮,節儉,誠實守信,回饋社會的意識,和維護正義的勇氣等等。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0805e01015ip0.html
English: http://thehistoricpresent.wordpress.com/2010/06/28/the-city-upon-a-hill-and-puritan-hub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