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請走開,只找亞洲人」
九月的英國對某些學生來說是一段新的旅程,對應屆畢業生來說是解脫的開始。多虧了臉書回顧我才記得,兩年前的這週我剛交完論文,在截止時間的前一個小時才在學校圖書館完成列印裝訂,交出去的那一刻如釋重負,也是在一個月後收到成績及老師評語後才理解,自己好像做了一個不算差的研究。
前一陣子的倫敦巴士女同遭襲擊案、同志英式橄欖球運動員遭歧視、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說在野黨主席是娘娘腔、與 A 先生在倫敦街頭被不明男子咆哮,我來到英國的這幾年來,LGBTQ 族群遭受歧視的情形依舊,即便這是 21 世紀、即便同婚法案早已施行許久、即便大家都是說倫敦擁抱多元。
於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所畢業論文。
-
我很喜歡的已出櫃英國作家 Owen Jones 曾在 2016 年的衛報文章中提到,「種族歧視在 LGBT 社群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尤其交友軟體或網站上更是亦然。」,「身爲一個被社會壓迫的少數族群中一員,我怎麽能夠也成爲歧視他者的那種人呢?」,接著我在使用交友軟體時,也慢慢地看見了 Owen 點出的這一現象,然後我便開始了這項研究。
兩年前的夏天,我在一個月內訪問了十位居住於倫敦、來自東亞的男同志,以瞭解他們在倫敦使用同志軟體 Grindr 和 Jack’d 的情形,受訪者國籍涵蓋臺灣、香港、中國、泰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會選擇東亞族裔是因爲,當時我做研究的時候所蒐集的文獻資料中,獨缺關於東亞同志相關研究,像是非裔、南亞裔都有人做過研究了。
訪問前其實我心中有個底,大概會得到怎麼樣的回答,不過真正訪問完他們而在家整理錄音檔時,得到的衝擊還是挺大的,因爲其中有很多出乎我意料的內容。
除此之外,我花一個禮拜的時間,每天固定時間上交友軟體,瀏覽超過 1400 個檔案,篩選出在個人頁面出現歧視言論的使用者,讀了一個個扎人刺眼的字句。
綜合以上方法,我在研究結果談了很多面向,不過這邊最主要還是想提到「歧視、偏見以及刻板印象」。以下是節錄自我論文中的片段,我想我不用多做說明,引號內的字句會比我的解釋更有衝擊力。
-
「拒亞洲人,我只喜歡白人」- 匿名檔案 (Grindr)
「亞洲人不是我的菜,抱歉」“Not that into Asian, sorry.” - 匿名檔案 (Jack’d)
「我不覺得這是種族歧視,只是個人喜好罷了」“I don’t call this racism. It’s just my personal preference. ” - 匿名檔案 (Grindr)
「我不吃米飯」“I don’t eat rice.” - 匿名檔案 (Grindr)
「我看過很多交友檔案上寫著『亞洲人滾開,只要白人』或是『拒亞洲人和瘦子』,這些針對我膚色的言語讓我感到極度不舒服及噁心。」- 受訪者
「我記得有一次,有個沒有放照片的人突然私訊我,說我『長得像亞洲鴨子』,我覺得又氣又好笑,不知道該說什麼。」- 受訪者
-
在我瀏覽的 1400 個交友軟體的檔案中,有 10% 屬於「戀亞洲癖」言論。而受訪者們皆表示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思想。」
「找無毛亞洲人」 - 匿名檔案 (Jack’d)
「找一夜情或炮友,偏好無毛亞洲人」 - 匿名檔案 (Grindr)
「找年紀輕的交友約炮,東方人大加分」 - 匿名檔案 (Grindr)
「我是香港人,當然是亞洲人,但我其實體毛滿多的,我不懂他們對所有亞洲人都沒有體毛的印象哪來的?」- 受訪者
除此之外,有個受訪者也提到,有些西方人會沒頭沒腦地以各種東亞語言開啓對話,在他們並不知道你來自哪個國家前,就已經胡亂設定你的國籍。
「nihao, konichiwa, 這類問候語我常常收到」- 受訪者
-
馬上就要迎接 2020 年了,人們對種族、對國籍、對膚色、對宗教的想像,到底能不能更開闊一點?
最近跟朋友聊天,他跟我分享他最近看到、收到的種族歧視訊息,我想這個世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倫敦真的不是樣樣都好,許多人連談個戀愛也過得很辛苦啊。
論文連結:https://docdro.id/PO0Drn1
-
_《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
來追蹤我 IG 看倫敦照片:https://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部落格: https://weihongtseng.com
Search